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陈肯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10年,一批被美国尘封多年的密档公诸于众,但很快又销声匿迹,为什么?据说有一些人对部分密档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在这个貌似正常的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阴谋: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曾经变身美利坚王国国王吗?美西战争难道在战争前就已决定胜负,150年前美国真的已经亡国了吗?可怖的古巴关塔那摩监狱的内部真实情况真如电视报道那样吗?本·拉登真的是“911事件”的策划人吗?美国正在制造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世界政府吗?罗斯维尔事件并不是真正的外星人入侵,而是美国掩盖另一个巨大阴谋的幌子……对于厚厚的解密文件来说,陈肯编著的《美国秘密情报档案》只是一本薄薄的书,但其中揭露美国隐藏的秘密却足以让世界震惊!

内容推荐

从印度次大陆的战争到拉丁美洲的混乱、从美国独立战争到擒获拉登、从华尔街到神秘的共济会会议、从罗斯威尔事件到51区……

总有一些神秘的人会出没在这些地方。

他们戴着墨镜、身披立领黑色大衣,行色匆匆、来无影去无踪。有些人称他们就是“007”的化身,但他们却比“007”更加能力非凡。

他们就是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成员!

本书《美国秘密情报档案》为我们揭露的就是他们的绝密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由陈肯编著。

目录

第一卷 历史真容

 第一章 乔治·华盛顿的绝密王牌

1 “美国之父”出演的“谍中谍”

2 乔治·华盛顿“崛起”真相

3 美国秘密情报工作的“变态”

附录 内森·黑尔

 第二章 “国家侦探社”的盛与衰

1 “美漂”创造的政治神话

2 私营“国家机关”

3 从神坛到地狱

附录 美国各军种情报机构:

 第三章 “关键先生”的跨洋大对决

1 约翰·威尔基的“情报帝国”

2 “西班牙风格”间谍网

3 暗战蒙特利尔

4 最后的角逐

附录 隶属于美国国家情报主任的美国情报界成员

 第四章 神秘的“U1”

1 “英国化”的“带头大哥”

2 黑鹰坠落

3 危险的“伙伴”

4 “U1”谢幕

附录 硕果仅存的“黑屋”——MI8

第二卷 “冷战”备忘录

 第一章“全球鹰”升空

1 秘密情报的“新面孔”

2 “杜勒斯时代”

3 核威慑下的“秘密对抗”

4 毁灭性的“猪湾事件”

5 “核战危机”的台前幕后

6 “越战”泥潭中的CIA

附录 你如何才能成为中情局的雇员

 第二章 关塔那摩秘密档案

1 中情局的“古巴情结”

2 “军事飞地”上的心理博弈

附录 中央情报局组织机构

 第三章 穿梭在南亚大陆的幽灵

1 从低谷中走出的中央情报局

2 刀光剑影20年,战功赫赫的CIA

3 追寻本·拉登

4 中情局的“尚方宝剑”

5 养虎为患

附录 联邦调查局组织机构

第三卷 隐形政府时代

 第一章 欧洲黑手

1 穿越250年

2 美国的政治“推进器”

3 锁定华尔街

附录 彼德伯格俱乐部

 第二章 51号禁区——UFO和秘密武器研究

1 目击罗斯维尔事件

2 关于UFO与中央情报局

3 中情局与蓝皮书计划

附录 神秘的51区

结束语

主要资料来源

试读章节

1776年,美国大陆军在纽约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在率军从纽约撤退后,华盛顿随即向国会提出了“有偿情报”的建议,即要求议会拨付用于购买情报的专款,以此来提高美军胜利的概率。经再三讨论后,议会勉强同意了华盛顿的要求,拨付20 000美元作为贿买情报的费用。当时这笔经费已经是军费的10%,但华盛顿却表示这点儿钱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可能买到真正有价值的情报。要知道,华盛顿此言并不是为获取更多的拨款而危言耸听,原因是1776年的秘密情报确实很难获得。不管是寻找还是获得,情报人员都冒着随时被处死的危险。

如被写入《新英格兰史》的秘密情报人员黑尔就是当年被处死在纽约城的。哈纳·亚当斯在《新英格兰史》里记录下了那恐怖的一刻:

“野蛮至极的豪将军以最无情的方式下达了死刑令。在等待行刑的时间里,不仅黑尔期待的牧师没有到场,就连他要求用来祷告的《圣经》也没有买到。另外,他在临刑前的早上写给母亲和其他朋友的信也被销毁了。

他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连一个给他最起码安慰的朋友都没有。就这样,美国引以为豪的有为青年在留下如此遗言后就义:‘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一条性命可以献给祖国!”’

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除非有异乎寻常的回报,否则绝对没人肯接谍报工作。另外,随着大陆军撤出和黑尔被处死,纽约已经没人相信费城政府能度过1777年。值得庆幸的是,20 000美元虽然不够用,但国会还是如期拨付了。如虎添翼的华盛顿的“有偿情报”概念很快发挥出实际作用,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作用用“巨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当时从纽约溃败下来的大陆军潜伏在新泽西地区,开战时他们还有19000人,到现在只剩下4000人不到,另外其中还有不少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更要命的是,部队的士气和寒冷的天气一样,都已经降到了冰点。即使是圣诞节提前到来,也无法驱散营地中四处弥漫的绝望与惶恐的气氛。

但华盛顿对未来似乎并不悲观,就在平安夜,当不少人为自己的命运长吁短叹时,他从一帮老弱残兵中挑出2 400名至少看上去还能战斗的士兵。有人疑惑地问他要干什么,他轻描淡写地说:“去战斗。”后来大家才知道,华盛顿所说的“战斗”发生在特兰顿地区,驻扎在那里的是受英国统一指挥的德国雇佣军。

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特兰顿大捷”在清晨打响,大陆军的伤亡极其有限,德国人则被经过一夜行军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大陆军击溃。其实并不是因为大陆军有多高的战术素养,主要原因是战斗爆发的前一天晚上,德国人为了过圣诞节放松了对美国人的警惕,所以就算美国人的枪声响起时,他们的指挥官依然醉得不省人事。所以说,美国人之所以能够取得“特兰顿大捷”并不是士兵多么骁勇善战;真正击败德国人的是最早期的“秘密情报人员”。可惜历史只记录了华盛顿这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丰功伟绩,却没有提及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溜进华盛顿帐篷的间谍约翰-霍尼曼,是他在最重要的时刻帮助大陆军扭转了战局。愿意无偿为国效力的美国义士们早就在战前被人们熟悉,然而霍尼曼却根本没有出现在那个光荣的行列里。加上华盛顿本人对此讳莫如深,约翰·霍尼曼究竟什么来头便成了一桩悬案,但这个间谍对独立战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他的行为再一次印证了美国这个国家的“商业本色”。它清楚地告诉世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什么险是美国人不可以冒的。

几天后,霍尼曼又向华盛顿提供了驻扎在普林斯顿的英国正规军情报。由于两份情报前后相隔还不到一周,这让华盛顿本人在确定1月3日进攻前踌躇再三。首先,两份情报间隔时间如此之短是华盛顿怀疑的焦点;其次,霍尼曼是为钱卖命的,如果英国人肯出高价钱,他一样可以为敌人提供帮助;最后,他会不会是个双料间谍。

更让华盛顿忧心忡忡的是,自己在特兰顿击败的毕竟是一支雇佣军,而普林斯顿驻扎的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英国麾下的职业军人,他们严整的军纪使他们不仅不会在节日里纵酒狂欢,更不会在受到18门轻型火炮攻击时就仓皇逃窜。相信如果情报有误,大陆军一头扎进这支部队的射程,全军覆没很可能就是唯一的结局。

而这些疑虑所指向的唯一问题就是,霍尼曼值不值得大陆军如此信任?

质疑接踵而至,但华盛顿还是最终坚持己见决定1777年1月6日进军普林斯顿。此时,美国的命运第一次交到了秘密情报人员手里。当皑皑白雪中一群衣衫褴褛的汉子号叫着冲杀出去时,对面一排排身着鲜红英国皇家陆军制服的士兵却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英帝国”的历史就此发生了改变。接替他们称雄世界的,就是这样一群甚至还扎着皮围裙的疯狂男人!

不争的事实是,特兰顿也好,普林斯顿也罢,美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并不属于“常规战争”,而属于“谍战”的范畴。华盛顿如何在对方阵营中安排秘密情报人员虽已无迹可寻,但毫无疑问,没有约翰·霍尼曼,他就不可能如此“轻率”地使用自己手里那即将熄灭的“革命火种”。而且在当时他也并不能确定,那将是一次“独立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

当然,战争并不会因此就这么结束。那时的英国人已经恼羞成怒,决心要加强攻势,并且要扩大战争规模。就当大陆军为庆祝普林斯顿大捷而大摆宴席的时候,英军总司令威廉·豪已经下令把部队重新集结起来。他的作战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攻击美国早期的首都和国会的所在地费城,然后再迂回包围华盛顿的部队,从而把大陆军全歼。豪将军乐观地估计,战争用不了两个月就会结束,胜利自然毫无例外的属于英王陛下。为了确保自己攻击费城时能够及时掌握华盛顿部队的情况,豪将军的策略和华盛顿如出一辙,他也派出间谍潜入了华盛顿的队伍。

P4-6

序言

真相即传奇

2010年,美国政府公布的年度国防预算为6810亿美元,而秘密情报工作经费在其中所占到的比例竟然达到相当高达将近10%的500多亿。据说该预算公开后,这笔巨资的合法使用者——中央情报局即便不想对公众详细说明其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美国的秘密情报工作也无法继续在白宫深处悄然运行了。这笔对许多国家不啻于天文数字的经费究竟花在什么地方?美国政府在情报方面如此挥霍到底值不值得?便成了各界舆论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情报机构运作的疑问也接踵而来。为此,美国从2000年起公布了部分在建国时期和冷战时期的秘密情报档案。随着这些档案的公开,美国秘密情报工作的神秘面纱由此逐步掀开……

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美国“国父”之称的乔治·华盛顿便开始利用秘密情报侦察或欺骗敌人。为了更好的获得秘密情报,1790年他更促使国会同意为“秘密情报工作”拨付4万美元的经费,以此开始“秘密情报组织”的历史,而“秘密情报”这个概念也从那时起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从此后,“秘密情报组织”和美国一起成长壮大,最终演变成这个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涉猎范围最广的政府官僚机构。之所以人们会产生美国秘密情报工作肇始于1945年的谬误,很大原因在于美国建国前期,其“秘密情报活动”一直是有针对性的,涉及的领域并不大,国际影响也相对有限。

在乔治·华盛顿时代,秘密情报工作主要是针对美国军事层面的敌人进行欺骗。直到50年后的19世纪中叶,情报工作才开始呈现“扩张主义”色彩,同时也朝着商业化、民间化方向发展。从此开始,情报人员的工作不再仅仅针对敌对国家,而是为了各种政治、经济利益而搜集情报。他们不但揭示真相,同时也致力于对美国民众的欺骗与隐瞒。正是由于他们的大力蛊惑,美国的众多民众才开始相信许多被夸大的威胁。其中,不少美国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恶痛绝,形象地把这些为了各种利益而“妖言惑众”的情报人员称为“推销员似的骗子”。

其实早在1941年,英国海军情报主管约翰·戈弗雷上将也曾指出“所有美国情报机构都存有危言耸听的倾向”。为此,他还举了一个实证:当时美国国防部受命对德国空军力量储备作评估,令这位海军上将惊讶的是,国防部依据秘密情报作出的评估结果竟然比英国的“中情六处”足足高出了250%。

就这样,秘密情报“夸大事实”的传统一直被延续下来,而根据它所披露出的事实也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传奇性。到“冷战”时期,秘密情报被“注水”的情况发展到极致,尤其是那些关于“共产主义威胁”的情报,或许是因为其内容和细节太过传奇,连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威廉·科尔比都带着调侃的口吻说,“冷战时期的秘密情报工作成为了一种带有诸多新闻媒体特征的现代事业”。

正是基于这个影响,中情局在很多方面有时会过于大言不惭。例如在欧洲“社会主义阵营”轰然倒塌后,中情局立即把这项“业绩”记在自己帐本上。科尔比的接班人罗伯特·盖茨甚至吹嘘,帮助美国取得“最伟大的胜利”的就是美国的秘密情报人员。毋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冷战”的结束的确跟中情局情报人员的有效工作密不可分。但这并不等于它提供的情报都是真实或有必要作参考的;另外,美国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冷战结束后,曾一度想对中情局进行改革,使其缩小涉足的领域,从而淡化那些离奇的秘密情报给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在冷战中尝尽甜头的“推销员式的骗子”却并不想就此偃旗息鼓,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他们又开始“重操旧业”。一边用危言耸听的“威胁论”蛊惑民众,一边老练地促使中情局把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展到更多国家得更多领域。但深层原因还是那笔500亿美元情报经费,需要“合情合理”地落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那么“某些人”究竟又是些什么人呢?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大片《007》,现在我们就按照影片的布局幻想这样一个场景:此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正漫步在深秋的海德公园,突然,从迷雾中走出一个穿浅灰色风衣的男子,在他的脸上深色大蛤蟆镜正好遮住那湛蓝而忧郁的眼睛,他那匆忙但有序的脚步带起几片略残枯叶;当你注视他的时候,这男子刻意拉了拉衣领,手腕上的黑皮带银壳“精工表”因此隐约闪现。这时,你可以请他去喝一杯,并像内行一样抱怨切尔西不该放走穆里尼奥。但此时千万别激动,因为和千千万万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影迷一样,这个德意志工业银行伦敦分理处的柜员只忠实于银幕上的007而不是现实中的中情局。这个美丽的姑娘当然可以漠视文化差异和这个异国男子结婚,但三个月后离婚时,她会失望地发现,这个家伙不但对家庭毫不负责,甚至对他的国家从来就没有任何突出贡献。

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秘密情报人员绝不会以如此“文艺”的形象穿梭或潜伏于世界各地。当然,你也大可不必去怀疑住在隔壁神出鬼没的河南人是中情局驻中国别动队主任。作为情报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不是“反常”,而是“常态”。他们往往是低调的,绝对不会时不时地在神色中露出鄙夷之色以此强调自己是某某名牌大学出身。他们永远是倾听者,也只是偶尔在谈话过程中会用你难以察觉地方式来引导你的话题。而一旦察觉到你受到过专业的训练,他们立刻就用优雅地谈吐及丰富的谈资把自己保护起来。

当然,这样的人我们都极难遇到。这绝对应该是我们的幸运,否则,你绝对想象不到,一个能从美国国会里那些老奸巨猾的政客手里骗出500亿美元的骗子会怎样把玩你的命运。据一份秘密资料显示,美国的情报特工无一不是憨厚的“美国大男孩”形象。那些脸上带着“美国式推销员傻笑”的家伙受到中情局的长期青睐,他们屡屡受到征召。在接受培训后,他们便出没于世界各地,执行着各种秘密的使命。

想要印证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困难,因为事实上大批爬上了中情局高位的人,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如果你观察历任中情局局长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推销员气质”真的是惊人得相似(参考书末附录照片)。更形象一些说,中情局就是一个把外形质朴的特工人员“推销”到世界各地,然后用同样的形象把搞到的秘密情报再推销到美国国会的专业推销组织。姑且不说他们的“产品”(情报)是否物有所值,但他们最终都把“客户”消化掉了,而中情局的金字招牌至今依然闪亮。

由此,我们怀疑目前曝光的所有美国间谍的真实性。自然而然,与这些间谍一起曝光的事件其真实性也一并要受到怀疑。在没有彻底了解美国秘密情报工作所依仗的“骗子文化”真谛前,目前我们所谈论的真相全部只是猜测而已。所以说“真相即传奇”,因为最大同时也是真正的谜底从来没有彻底揭晓过。

二百年了,“骗子文化”衍生出的秘密情报概念乃至中情局这样一个官僚机构,始终主导着美国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世界。那么多公众熟知的失败、那么曝光的丑闻,为什么都对它继续发展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没有任何影响?如果这都不能称作传奇,请告诉我,什么是传奇?

后记

可以说,美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秘密情报机构功不可没。而在建国之后,乔治·华盛顿也是一直励志于秘密情报机构的发展与完善。因为乔治·华盛顿始终觉得秘密情报机构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国可以通过秘密情报来掌握大量的信息,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对国家有利的,还是不利的,总之,这些都有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而那时的情报机构,也显然带有着明显的华盛顿风格,那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能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那时,中央情报局的宗旨就是周总理的那句话:为人民服务。

但是,美国国父、美国秘密情报机构的创始人乔治·华盛顿去世之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却在一点一点的发生着变化。在中情局的心中,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已经渐渐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则是越来越多的情报和对美国公民的无限隐瞒。还有,就是那无限夸大的作风和那一笔又一笔足以上世界各国都嗔目结舌的庞大活动经费。如今的中情局似乎已经离当初的宗旨越来越远了。

人们常说:时代造英雄,这话没错。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确能找到不少的例子,但是,时代不仅能造就英雄,往往也会造就出堕落与腐败。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的中情局和当初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机构。贪污腐败更是随处可见,真不知道乔治.华盛顿要是知道了现在的中情局是这个样子,他的心里该是个什么滋味,会不会气的从坟墓里爬出来,然后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统统的一顿臭骂。

但是不管怎样,美国中央情报局至今依然存在,依然在执行着他们的使命——每天都在搜集着大量的情报。甭管这些情报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总之,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也正是中央情报局成立的意义。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沧桑,中央情报局的风格与传统也是一变在变,但是,他们却始终屹立不倒。因为,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不管人员再怎么更迭,始终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他们要为美国政府服务。而且是永久性的。因为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美国变得更加强大,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希望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不断地扩张。因为他们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他们要成为世界警察,甚至成为全球不可替代的霸主。只要这个目标一天没有实现,中央情报局就一天不会停手。就像当年乔治.华盛顿靠着情报机构赢得天下一样,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中央情报局搜集到的世界各国的情报仍然是向这条遥远之路踏出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自从建国以后,大量的爱国主义的电影与电视剧不断地出现在银幕上,尤其是最近几年,有关于情报题材的影视佳作更是层出不穷。虽然终归是影视,难免有些艺术上的创作。但是,通过这些影视剧作,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地下工作者的危险与艰辛,在他们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候是能让你真正放松的,因为在你的身边,几乎全部都是敌人。他们不但要与敌人斗智斗勇,而且还要身手敏捷。他们必须拥有超高的智商,但还要善于把自己伪装的像平常人一样。因为只要你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然而暴露身份的后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经过残酷的严刑拷打,能够保住你自己的命就已经算是个奇迹了。但是,一旦你松口了,对整个战局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在被千万的国人唾骂的同时,甚至还会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可是,当我们赢得了最终胜利的时候,当那些千军万马在高喊胜利喊万岁的时候、当那些战斗英雄被祖国的人民高高抛向空中的时候,这时,却很难看见情报人员的身影。他们是战争中的灵魂人物,他们是战争中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但是,你似乎永远都不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往往为了一份情报,他们往往会抛弃妻子、隐瞒家人,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丢掉性命。但是,他们却得不到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胜利的花环。或许你会觉得老天如此不公,但是,这也恰恰体现了情报人员的艰苦与伟大。我们能够有今天这平淡安逸的生活,都是这些伟大的革命先辈用生命与鲜血换取来的。当然,我并不想说什么报效祖国建设国家的大话,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远离那些烦恼与不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与快乐。就算是对那些奉献了一生的情报人员与革命先辈们最好的回报了。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这些伟大的情报人员与革命先辈们!

书评(媒体评论)

情报组织为美国的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总统华盛顿

我们的情报机构能够让总统最快速度了解敌人从而作出正确决策。

——美国中情局首任局长杜德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9: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