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说大汉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细说中国大历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于海娣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于海娣主编的《细说大汉大全集》讲述了从西汉建立到东汉灭亡长达400年的历史,涵盖了两汉版图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官制、军事、农业、冶铁业、商业、文化、宗教、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历史画卷,记录了大汉帝国的兴亡沧桑及其辉煌的文化。

这是一部“白话历史”的扛鼎之作,写作手法颠覆了传统史书的死板和索然无味;这是细说活说汉史的经典读本,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同时,这也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书,能唤起更多的人对历史的兴趣。书中运用的“细说”理念,既没有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信口开河,而是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剖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人物。研读历史智慧,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汉代历史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

内容推荐

汉朝是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与“东汉”(公元25~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国,是中华民族创造活力最为充沛、人性也较为高扬的时期。它和之前的秦帝国一起,开创并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汉朝那样,至今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它的成就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

于海娣主编的《细说大汉大全集》分为西汉和东汉两篇,讲述了从西汉建立到东汉灭亡长达400年的历史,涵盖了两汉版图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官制、军事、农业、冶铁业、商业、文化、宗教、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历史画卷,记录了大汉帝国的兴亡沧桑和为中国留下深刻烙印的辉煌的文化,全景再现中国古代军事帝国的勃兴与衰落。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

《细说大汉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力图通过对汉朝400年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帮助读者探寻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感受当年的雄浑质朴、清丽温婉。一书在手,遍阅两汉王朝恢弘壮丽的历史;一卷在手,尽览大汉帝国400年的盛世传奇。

目录

上篇 西汉

第一章 威加四方

1.刘邦登基

 (1)刘邦称帝

 (2)定都长安

 (3)制定朝仪

2.大封功臣

 (1)分封诸侯王

 (2)功人功狗之论

 (3)萧何功劳第一

 (4)曹参战功赫赫

 (5)张良运筹帷幄

 (6)周勃冲锋陷阵

 (7)樊哙勇猛果敢

 (8)夏侯婴勤王辅政

 (9)灌婴拼战沙场

 (10)战功重者封侯

 (11)布衣卿相之局

 (12)汉承秦制

3.白登之围

 (1)冒顿单于的崛起

 (2)高祖被围

 (3)汉与匈奴和亲

4.高祖平叛

 (1)贯高谋逆

 (2)陈孺造反

 (3)高祖亲征

5.狡兔死,走狗烹

 (1)高祖伪游云梦泽

 (2)吕后杀韩信

6.彭越之死

 (1)彭越受封梁王

 (2)惨遭屠戮

7.陆贾和《新语》

 (1)陆贾出使南越

 (2)《新语》流芳千载

8.黥布谋反

 (1)黥布归汉

 (2)黥布反汉

 (3)战败身亡

第二章 吕氏专权

1.吕后夺权

 (1)争立太子

 (2)铲除异己

2.萧规曹随

 (1)萧何为相

 (2)曹参无为而治

3。吕氏争权

 (1)吕后称制

 (2)分封诸吕

4.平定诸吕

 (1)反吕同盟

 (2)刘襄用兵

 (3)周勃安天下

第三章 文景之治

1.文帝登基

 (1)迎立代王刘恒

 (2)文帝封臣立嗣

 (3)文帝习明政事

 (4)文帝纳谏

2.南越称臣

3.张释之用法

4.贾谊上《治安策》

5.两王叛汉

 (1)济北王起兵

 (2)淮南王造反

6.晁错言边事

7.晁错论农耕

8.缇萦赎父

 (1)缇萦上书

 (2)文帝诏问淳于意

9.文帝御匈奴

 (1)汉匈交恶

 (2)冯唐谏用将之道

10.景帝重用晁错

 (1)文帝驾崩

 (2)晁错上《削藩策》

11.七国之乱

 (1)吴王图谋造反

 (2)七国联合反叛

 (3)周亚夫平吴楚

 (4)平定七国之乱

12.梁王失宠

 (1)梁王得宠

 (2)骨肉相争

第四章 汉武雄风

1.武帝登基

 (1)受封胶东王

 (2)夺太子位

2.董仲舒对策

 (1)教化之道

 (2)人才之道

 (3)天人之道

3.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1)黄老之学大行其道

 (2)武帝推崇儒术

4.张骞初使西域

 (1)神秘的西域

 (2)张骞通西域

5.武帝纳谏

 (1)东方朔谏武帝

 (2)汲黯谏武帝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武帝强化中央集权

 (1)改革选官制度

 (2)改革行政制度

 (3)颁布“推恩令”

 (4)改革军事制度

 (5)创设刺史制度

8.武帝平越

9.马邑之谋

 (1)汉初和亲政策

 (2)武帝计击匈奴

 (3)王恢自杀

10.汉通西南夷

11.酷吏当权

 (1)初露端倪

 (2)张汤用法

 (3)官多酷吏

12.卫青击匈奴

 (1)河南之战

 (2)七将军伐匈奴

13.两王谋反

 (1)两王勾结

 (2)机事不密

14.河西走廊之战

 (I)激战祁连山

 (2)浑邪王降汉

15.漠北之战

 (1)卫霍合击匈奴

 (2)巩固北部边境

16.张骞再使西域

第五章 盛极而衰

1.武帝实施经济改革

 (1)算缗告缗运动

 (2)盐铁官营

 (3)铸造五铢钱

 (4)创设均输法、平准法

 (5)卜式为国捐财

2.武帝求仙

 (1)栾大惑武帝

 (2)封禅大典

3.平定南夷

 (1)吕嘉谋反

 (2)平定两越

 (3)复通西南夷

4.武帝击朝鲜

 (1)水陆出击

 (2)朝鲜败降

5.李广利伐大宛

 (1)初征大宛

 (2)二征大宛

6.苏武不辱使命

 (1)匈奴扣苏武

 (2)苏武牧羊

 (3)重见天日

7.李陵败降匈奴

 (1)大战单于军

 (2)寡不敌众

8.司马迁著《史记》

 (1)身遭腐刑

 (2)矢志不渝

 (3)《史记》问世

9.巫蛊之祸

 (1)公孙贺族诛

 (2)江充握重权

 (3)太子被逼反

 (4)血染长安

 (5)武帝悔悟

10.轮台罪己诏

 (1)国库耗尽

 (2)休兵养息

 (3)推广代田法

11.苦心立嗣

 (1)太子初立

 (2)四重臣辅政

第六章 昭宣中兴

1.盐铁会议

 (1)双方大辩论

 (2)与民休息

2.昭帝巩固皇权

 (1)刘旦觊觎皇位

 (2)内外勾结

 (3)事泄被捕

3.霍光主政

 (1)立昌邑王为帝

 (2)刘贺被废

 (3)霍光立宣帝

 (4)尹翁归清正严明

 (5)盖宽饶不畏权贵

4.宣帝击匈奴

 (1)汉与乌孙共击匈奴

 (2)匈奴兵败衰落

5.霍氏谋反族诛

 (1)霍夫人毒杀许皇后

 (2)霍氏欲谋反

 (3)霍氏伏法

6.赵充国平羌

 (1)羌人叛汉

 (2)老将出征

 (3)充国论战

 (4)上书屯田

7.匈奴大衰

 (1)始置都护

 (2)匈奴诸王争立

 (3)呼韩邪单于称臣

8.休养生息

第七章 西汉濒危

1.石显弄权

 (1)萧望之蒙冤

 (2)刘向上书

 (3)周堪、张猛落难

 (4)京房上奏考功课吏法

 (5)朱云折槛

2。郅支单于败死

 (1)郅支单于被攻杀

 (2)陈、甘封侯

3.呼韩邪单于朝汉

 (1)侯应言戍边

 (2)昭君出塞

4.王氏专权

 (1)王氏封侯

 (2)王凤摄政

 (3)刘向劝谏

 (4)王氏骄奢

5.赵氏姐妹乱政

 (1.)赵氏姐妹受宠

 (2)赵飞燕封后

 (3)谷永劝谏

 (4)成帝亡于酒色

6.哀帝断袖

 (1)断袖之癖

 (2)群臣进谏

 (3)王嘉遇害

 (4)董贤之死

第八章 王莽篡汉

1.代汉自立

 (1)王莽夺权

 (2)诛除异己

 (3)新朝代汉

2.王莽改制

 (1)改革币制

 (2)王田私属

 (3)六筅制度

 (4)改革官制

3.绿林、赤眉起义

 (1)绿林起义

 (2)赤眉起义

 (3)刘玄称帝

 (4)昆阳之战

4.王莽之死

 (1)内忧外患

 (2)王莽败亡

下篇 东汉

第一章 光武中兴

1.刘秀称帝

 (1)刘秀起兵

 (2)平定河北

 (3)刘秀北征

 (4)重建汉室

2.镇压赤眉军

 (1)赤眉军西进长安

 (2)刘盆子降汉

3.平定中原

(1)灭梁王刘永

(2)彭宠刘纡身死

(3)耿弁平张步

4.得陇望蜀

 (1)马援出使

 (2)隗嚣怀二心

 (3)隗嚣叛汉

 (4)光武帝亲征

 (5)汉军击公孙述

 (6)吴汉灭公孙述

5.光武帝治国

 (1)退功臣,抑外戚

 (2)改革政治机构

 (3)改革军事制度

 (4)理国以得贤为本

 (5)贤吏治事

 (6)安民有道

6.度田事件

7.桓谭不读谶

第二章 承平之世

1.帝位之争

 (1)更换太子事件

 (2)广陵王被囚

 (3)楚王造反被捕

2.班超威镇西域

 (1)出使西域

 (2)镇抚各国

3.马太后抑外戚

4.白虎观会议

 (1)经学派别之争

 (2)经学与谶纬之争

 (3)《白虎观通义》

5.班超平定西域

6.窦氏专权

 (1)窦氏兄弟显贵

 (2)窦宪立功受封

 (3)窦氏骄奢招怨

7.王充著《论衡》

 (1)反对谶纬

 (2)《论衡》八十五篇

 (3)《论衡》的思想精髓

8.蔡伦与造纸术

9.邓太后临朝摄政

 (1)皇后邓绥

 (2)赢得民心

 (3)分封外戚

 (4)任用贤臣

第三章 东汉衰朽

1.安帝亲政

 (1)邓氏灭族

 (2)杨震之死

2.班勇收复西域

 (1)力主收复西域

 (2)攻守西域

3.祸起萧墙

 (1)废黜太子

 (2)阎氏作威作福

 (3)孙程灭阎氏

 (4)宦官干政

4.梁冀专权

 (1)梁冀继任大将军

 (2)诸贤臣维护汉室

 (3)梁太后临朝听政

 (4)梁冀立桓帝

 (5)李固、杜乔之死

 (6)梁冀骄奢跋扈

 (7)桓帝诛杀梁冀

第四章 桓灵末世

1.皇甫规平羌

2.第一次党锢之祸

 (1)李膺、陈蕃不畏强暴

 (2)初次较量

 (3)陈蕃抨击宦官

 (4)襄楷痛斥宦官

 (5)宦官得势

3.第二次党锢之祸

 (1)窦武、陈蕃被诛

 (2)党锢之祸再起

 (3)党人遭难

4.蔡邕论政

 (1)清除三互法

 (2)论为政之道

 (3)谏诤遭祸

5.黄巾起义

 (1)创立太平道

 (2)发动起义

 (3)起义失败

第五章 中原逐鹿

1.群雄割据

 (1)宫庭内乱

 (2)董卓废帝

 (3)冀州争霸

 (4)诛杀董卓

 (5)郭李火并

 (6)称雄河北

 (7)割据势成

2.挟天子以令诸侯

 (1)讨伐忤逆

 (2)平定青州

 (3)争夺兖州

 (4)曹操挟帝

3.统一北方

 (1)三讨张绣

 (2)夺取徐州

 (3)官渡之战

 (4)北征乌桓

第六章 三分天下

1.隆中对策

 (1)刘备从戎

 (2)败投曹操

 (3)三顾茅庐

2.江东称霸

 (1)孙坚起兵

 (2)孙策归江东

 (3)壮大势力

 (4)孙权继父兄之业

 (5)讨伐黄祖

3.赤壁之战

 (1)刘琮献城

 (2)鲁肃“榻上策”

 (3)孙权决意抗曹

 (4)周瑜破曹兵

4.平定关陇

 (1)击败马超

 (2)逼降张鲁

 (3)求贤若渴

5.争夺淮南

 (1)曹兵屯田

 (2)休战求和

6.刘备入川

 (1)法正迎刘备

 (2)刘璋出降

7.荆州得失

 (1)刘备借荆州

 (2)关羽攻袭襄、樊

 (3)吕蒙白衣过江

 (4)关羽败走麦城

8.东汉灭亡

 (1)嗣立之争

 (2)曹魏代汉

9.建安风骨

 (1)兄弟相煎

 (2)悲愤化诗

 (3)建安“七子”

 (4)诗坛女杰

试读章节

1.吕后夺权

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太子刘盈为帝,实权掌握在吕后手里。吕后名雉,字娥妁,砀郡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是刘邦的发妻,生惠帝刘盈。刘邦即帝位后,她被立为皇后。刘盈即帝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

(1)争立太子

刘邦定天下后,吕后为巩固刘氏政权、清除异姓王立下很大功劳,诛杀韩信、彭越等诸侯,她都是主谋。刘邦在发迹过程中及做皇帝后收立不少姬妾、嫔妃,吕后对此十分嫉妒。刘邦死后,她就将刘邦宠爱的许多嫔妃囚禁起来,不许出宫,并对她们进行惩罚,只有侍宿极少的薄姬得以出宫,跟着儿子刘恒去了代国。

吕后对戚夫人最为怨恨。戚夫人是刘邦率部攻下定陶时所得,有沉鱼落雁之貌,刘邦对她非常宠爱。刘邦从征战各地到初入关中,入蜀汉,然后定三秦,最后江东灭项羽,一直都是戚夫人陪在身边。甚至在吕后立为皇后以后,戚夫人伴宿刘邦的次数也最多,因此,吕后非常嫉恨他。

与戚夫人相比,吕后得到刘邦的宠爱却极少。刘邦还是一介平民时,其行为常被人看不起,吕后父吕公看中了他,将女儿许配给他。成家后,刘邦很少回家,更不事耕种劳作;而吕后既要操持家务,又得领着儿女下地干活。刘邦在沛县起兵后,托付审食其、刘仲照料刘父、吕后,自己就一心去打天下了。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在灵璧睢水之上(今安徽境内),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反而被项羽三万精兵所败,最后仅以十余骑逃命。途经沛县,刘邦派人去接家室,而家人已经在战乱中逃亡,不知下落。后来在途中遇到他的一双儿女,但刘邦为摆脱追兵,几次将他们推下车去,幸亏被夏侯婴救起,才免于一死。吕后、刘父及其家人由审食其等人护送,抄小路逃命,却又与楚军相遇。从此,吕后等人就被项羽当作人质扣押在营中,直到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向刘邦求和,她才回到刘邦身边。刘邦行军作战时,吕后常常留守后方,见到刘邦的机会很少,因此关系更加疏远。吕后被立为皇后以后,刘邦对她依然是尊而不亲。

吕后怨恨戚夫人,主要因为立太子的问题,她们二人都想争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在汉九年(公元前198年)被封为赵王;吕后生的儿子刘盈早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就立为太子,他是皇后所生,按理不存在废立问题。但是,刘邦却比较喜欢如意,认为他在性格、气质和相貌上更像自己;而刘盈生性仁慈、软弱,刘邦认为他没有能力做皇帝。加上戚夫人经常在他面前苦苦相求,于是,刘邦常常生出重立太子的念头来,好几次都差点实现这一想法。

早在如意被封为赵王时,刘邦就想立他为太子。一次朝廷议事,多数大臣都不同意重立太子。御史大夫周昌反应最为强烈,重立太子之事就被暂时搁置了。

当时赵王如意年仅十岁,刘邦担心他在自己驾崩之后小命难以保全,眼下找个可靠的人保护他是最主要的。一天,刘邦郁郁寡欢,群臣不知皇上为何如此。符玺御史赵尧走上前,轻轻地问:“陛下一直闷闷不乐,是不是考虑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又有隔阂,担心百年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呢?”刘邦说:“正是。我私下担忧,不知用什么方法能解除我的忧虑?”赵尧说:“陛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赵王找一个德高望重的相国,这个人必须是吕后、太子、群臣平时所敬畏的人。”刘邦问:“谁合适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于是,周昌立即被召来进见,刘邦对他说:“我想麻烦周公做赵王的相国。”周昌哭泣说:‘‘臣最初就跟随陛下,陛下为何要将老臣中途抛弃呢?”刘邦说:“辅佐赵王,非公莫属。我心念赵王,就只有委屈你了。”

没过多久,刘邦还是对赵王放心不下,仍想立其为太子。吕后闻知,心里非常着急。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筹谋,何不向他求得一策?”吕后就让建成侯吕泽去跟张良说这事。吕泽对张良说:“您是皇上最为信赖的谋臣,如今皇上想更换太子,您怎么能置若罔闻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良想出一条妙计:“有四人皇上不能相招,这四人年纪大了,他们对皇上的傲慢轻侮深感不满,所以逃到深山隐居起来。假如以太子名义修一言辞谦逊之书,配以座车,由说客相请,他们肯定出山。然后以贵宾相待,让他们时刻伴随太子,这样对太子最有帮助。”吕泽便按计从事。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黥布造反。高祖刘邦正生病,想把征讨的任务交给刘盈。四老相互商量之后,认为太子领兵平叛很不利,就让建成侯吕泽去找吕后,吕后按四老之意哭诉一番,终于使刘邦决定带病亲自出征。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从前线平叛归来以后,身体每况愈下,更换太子的想法更加强烈。太子太傅叔孙通以死相谏:“从前晋献公因骊姬之故,想废太子,结果致使晋国数十年大乱,为天下人耻笑。秦朝就因为不早定扶苏,使赵高得以诈立胡亥,导致国亡,陛下已经亲眼所见了。当今太子仁义礼孝,人所共知。陛下与皇后同甘共苦几十年,怎么可以背弃!陛下一定要废太子,立赵王,臣定先死。”其他大臣也纷纷劝谏,刘邦口头上只好答应不再更换太子,但内心还想更换。

一次,刘邦大宴群臣,四老站在侍立刘邦身边的太子身后。四老都已是耄耋之年,银须白发,衣着也与常人不同。刘邦从未见过这四人,感到奇怪,就问他们是什么人,四老一一向刘邦作自我介绍。他们正是刘邦寻找多年的高人。刘邦问他们为何要跟随太子,四老解释道:“陛下轻视读书人,我等讲求骨气,不愿受侮,所以躲进深山。太子对读书人恭敬有礼,为人仁义孝明,我等当然跟随太子,侍奉左右。”刘邦这才知道太子早已羽翼丰满,无法再更换了。

看着飘然而去的四老,刘邦对坐在身旁的戚姬说:“我想更换太子,现在已太晚了。太子在他们四人辅佐之下羽翼已丰,难以动摇了。”

P34-35

序言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为将中国历史说清,历代历史学家用毕身精力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大量历史典籍。但是,多数史书体例庞大、晦涩艰深,吓退许多读者;也有一些历史通俗读物,虽然读起来轻松愉快,但亦史亦说的方式,却不能起到正史的作用。鉴于此,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编辑了这套既是严谨的正史,又可以轻松阅读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包括“细说大汉”、“细说大唐”、“‘细说大宋”、“细说大明”、“细说大清”5部。

汉朝是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与“东汉”(公元25~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国,是中华民族创造活力最为充沛、人性也较为高扬的时期。它和之前的秦帝国一起,开创并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汉朝那样,至今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它的成就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汉语和汉字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通用语言和文字,汉民族历经了与匈奴等民族无数次的残酷鏖战,终于确立了日后华夏民族的轴心地位……可以说,正是有了两汉400余年的孕育与熔铸,才有了今天灿烂强盛的中华民族。

遥望2000年前的大汉时代,东临大海,西征绝域,南服百越,北击匈奴。金戈铁马、王朝霸业;将军豪情、士人谋略;长赋短歌、扬扬府乐;大汉王朝拥有气势恢宏的汉赋、拥有名满天下的敦煌壁画、拥有世界先进的造纸术、拥有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拥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汉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不但培养出了英武的将军,而且还培养出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政治谋臣。汉文化的灿烂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儿女,也将华夏之精粹送到了远方。尽管大汉王朝已随时光而逝去,但其当年国势之强大、版图之辽阔和土地之丰饶,皆可世界称最;它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为华夏子民带来了不可撼动的民族自信。

《细说大汉大全集》分为西汉和东汉两篇,讲述了从西汉建立到东汉灭亡长达400年的历史,涵盖了两汉版图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官制、军事、农业、冶铁业、商业、文化、宗教、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历史画卷,记录了大汉帝国的兴亡沧桑和为中国留下深刻烙印的辉煌的大汉文化,全景再现中国古代军事帝国的勃兴与衰落。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汉朝的历史,本书在绵排过程中尽量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而是运用全新的“细说”理念,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通过编写体例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剖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人物、研读历史智慧,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汉代历史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让读者以看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真正的历史知识。同时,书中还选配了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使读者身临其境,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感受中国历史的丰富和精彩。

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本书力图通过对汉朝400年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帮助读者探寻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感受当年的雄浑质朴、清丽温婉。一书在手,遍阅两汉王朝恢弘壮丽的历史;一卷在手,尽览大汉帝国400年的盛世传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