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被焦虑困扰
网上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葛优也焦虑了崔永元是医生》,吓我一跳,真心有点不信,那个说话笑死人不偿命的光头竟然焦虑了?再一看这则新闻发布的时间挺早的,是2009年。
葛优在电影《气喘吁吁》中的造型和形象与以前有了极大的不同。他饰演的“假大款”患有严重的焦虑症,每天疲于奔命,为生活中各种难题所苦恼,制造了各种笑料。在一次访谈中,葛优也首次透露从剧中这个神经质的人物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他自己就患有焦虑症,而且之前从未向公众提及过:“首要表现是睡不着,现在都还老是失眠。”
葛优说自己有一次碰到曾自称患有抑郁症的崔永元,看他很憔悴,还说自己三天没睡觉了。葛优笑言:“我比崔永元好一些,我们俩一见面就说最近吃哪种药呢,都说这事,他好像比我还严重一点。”两人的交流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个话题上。
其实,名人有压力也很正常,成功人士就像在聚光灯下生活一样,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说话做事难免受制于舆论,顾虑越多,越易焦虑。
成功人士已经成了焦虑障碍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大多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他们一般学历较高,事业发达,收入丰厚,在职业和社会地位上获得尊崇。
但是,在完美主义信念的推动下,他们往往过分在乎周围的想法,担心自己做得不够理想,此时成功成了一种强迫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焦虑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现如今,焦虑和失眠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很常见的,特别是成功人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焦虑过。葛优有着太多让人捧腹的作品,圈中好友都说他是个很好的人,很绅士——他的焦虑大概正是来源于他太在乎别人的感觉,太希望把快乐带给别人,才会和自己较劲。越成功的人越有一种怕在众人面前暴露出弱点的担心,而这种担心是压力来源之一。我们所熟知的艺人黄子佼、那英、孙燕姿、陈慧娴等,均患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心理学专家说,焦虑症正成为袭击现代都市人的一大顽疾。
事实上,在普通人群中,有高达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因为工作压力患上焦虑症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所占比例已达四成左右,销售、法律、自由撰稿等行业,都是焦虑症的“重灾区”。
焦虑症多数在中、青年期开始萌发,患者中女性比男性的比例高一倍。临床表现基本上有三组,亦可视为焦虑症的三大症状:1。伴有病理性焦虑情绪,持续性或突发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即将死亡的感受。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2。70%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3。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中国人,特别是那些中青年男人,每天加班加点经受工作压力重负的“工作狂”不在少数。“工作狂”听起来虽比“酗酒”“网瘾”高尚得多,但事实上,“工作狂”也属于心理疾病患者,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而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也更容易有这种表现,因为体力劳动停下来就是休息,而脑力工作者会时时刻刻思考工作上的事。
根据最新的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工作狂从来不把体力透支当一回事,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腰椎劳损等,如家常便饭。这类人的精神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中,往往容易患上焦虑症。
P2-3
前言
职场过劳,学业负累,家庭重担,情绪郁闷……过去的一年,这些是否是你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压力山大”是否成了你挂在嘴边的无奈调侃?
焦虑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烈日之下久等不到出租车且又急着赶时间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工作任务重时间要求紧的时候,会感到焦虑;经济紧张生活压力大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夫妻关系不协调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孩子不省心的时候,会感到焦虑;亲人身体有问题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如今,焦虑早已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社会普遍心态。
我们首先要明白,焦虑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多寡并没有太多的关联。一些人当了官或者发了财,在外人面前很光鲜了,但于他自己来讲,却很焦虑。一些人却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舒坦。就像那个关于别墅主仆的故事一样,主人在为维持别墅的不菲开支而操劳焦虑的时候,仆人却在完成简单的劳作之后惬意地享受着别墅里的一切。
引起焦虑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把事情看得太过严重,当认为事情的严重性高于实际时,我们就容易感到焦虑,要改善这一点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就必须了解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只要能够用更有益的方式来思考,就不会显得过度焦虑。
陷入焦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己过度苛求或是喜欢与他人比较,当我们觉得别人的生活过得比我们好时,就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这样比较的心态,容易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悲观,我们往往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样的想法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压力,要摆脱这一点就必须放下比较的心态,并且用更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
焦虑的多寡,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所谓知足常乐。凡事若都能简单些,把即使复杂的问题也尽可能简单化,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当然更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遇到再难的事情,天不会塌下来,一切都会过去。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开始。这看似有些说教,有点站着说话腰不疼的味道,但其实你若把这些理念置于自己的生活之中并努力去践行的话,你就定能感觉真是那么回事。
还有一些人的焦虑根本不足挂齿,是典型的自寻烦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毋需焦虑的事情却让他们牵肠挂肚。生了病,除了看医生,我们还能怎么办?工作任务重,除了一件一件地干,我们还能怎么办?孩子不省心,除了多增进感情和教育引导,我们还能怎么办?房贷压力大,除了正视和淡定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办?……这样的焦虑完全可以通过培养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调节将它们抹去。
焦虑的种类繁多,就像是一场传播范围极广、持续时间极长的流行性感冒,还会随着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恶化而不断蔓延,给我们平添了许多困扰和不必要的担心。如果发现及时可以将其遏制在开始萌芽的阶段,如果没有及时救治的就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的变成不治之症,而且恶化迅速,根治缓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焦虑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思想、感情、感觉和行为组成的。更好地理解你的焦虑和担忧的关键,就需要分别检查所有这些焦虑的组成部分。一旦你知道了你的焦虑和担忧如何表现出来,你就可以努力减少它们。焦虑症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道枷锁,打开后你就能重见光明。
很多时候,焦虑的产生是由于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要想让自己摆脱窒息的可能,不妨给自己来一次深呼吸。例如,我们对自己“过度期待”,给自己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是好事,但若过度苛求,拼搏久了,也会产生疲惫感、厌倦感。适度地放松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放弃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生目标,给自己一些无压力的生活,让自己有勇气和好心情继续走下去。就像考试,当你不要求自己次次都考100分,你反而会感受到更多读书学习的乐趣。学会换个角度看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你暂居人后,甚至落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不妨想,站在最底层向上努力,每走一步不都是进步吗?做事的时候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有了最稳妥的失败预想,就不至于令自己一败涂地,也就没有什么失败会令我们措手不及了。
欲望越多,焦虑越多,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就是不愿去控制,甚或还会放纵。把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也就没了过多的欲望与压力,生活自然会恢复轻松自由的状态,没有了压力,焦虑感自然无法生成。
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焦虑是我们自身心理郁结的结果,只要我们开朗地面对每一次压力的挑战,平淡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那么自然就可以消除化解。
焦虑的种类繁多,就像是一场传播范围极广、持续时间极长的流行性感冒,还会随着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恶化而不断蔓延,给我们平添了许多困扰和不必要的担心。如果发现及时可以将其遏制在萌芽的阶段,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就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而且恶化迅速,根治缓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焦虑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思想、感情、感觉和行为组成的。更好地理解你的焦虑和担忧的关键,就需要分别检查所有这些焦虑的组成部分。一旦你知道了自己的焦虑和担忧如何表现出来,你就可以努力减少它们。
焦虑症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道枷锁,打开李少聪编著的《戒了吧焦虑症(写给年轻人的焦虑心理学)》,你就能重见光明。
都市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焦虑症就像心理上的“感冒”,而当今社会,“流感”俨然已经到处蔓延。
请像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爱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赶走焦虑,是整理糟糕又疲惫的人生的第一步!
放轻松!那些令我们日夜焦虑的事大多都没有发生,焦虑本身才是敌人
你有没有患上类似的“焦虑症”:日常生活中没带手机就觉得心慌;工作压力很大而效率低下;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一旦闲下来就觉得心神不宁……
知名心理咨询师详解社交焦虑、职场焦虑、信息焦虑、欲望焦虑、社会焦虑等当代年轻人的“十大焦虑”。
加入“全民战胜焦虑”行动,让不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一扫而光,带你重回快乐、自信和高效!
请看由李少聪编著的《戒了吧焦虑症(写给年轻人的焦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