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王昭君(曹禺戏剧选全本)》选录的是《雷雨》和《王昭君》两部戏剧。
曹禺创作《雷雨》,从最初酝酿、构思到完稿,历时五载。他把这部戏命名为《雷雨》,一如他写戏时那种郁热焦灼激愤的情感。《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复杂性与人的悲剧。
一九七八年,曹禺发表了新作《王昭君》,一时成为中国文化界的美谈。这部历史剧一改过去文艺作品中王昭君哭哭啼啼去和番的形象,擦掉昭君脸上的泪水,塑造了一个有志气、有胆识的汉家女儿形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雷雨王昭君(曹禺戏剧选全本)/世界文学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曹禺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雷雨王昭君(曹禺戏剧选全本)》选录的是《雷雨》和《王昭君》两部戏剧。 曹禺创作《雷雨》,从最初酝酿、构思到完稿,历时五载。他把这部戏命名为《雷雨》,一如他写戏时那种郁热焦灼激愤的情感。《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复杂性与人的悲剧。 一九七八年,曹禺发表了新作《王昭君》,一时成为中国文化界的美谈。这部历史剧一改过去文艺作品中王昭君哭哭啼啼去和番的形象,擦掉昭君脸上的泪水,塑造了一个有志气、有胆识的汉家女儿形象。 内容推荐 《雷雨王昭君(曹禺戏剧选全本)》选录的是《雷雨》和《王昭君》两部戏剧。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复杂性与人的悲剧。一九七八年,曹禺的新作《王昭君》发表,这部历史剧一改过去文艺作品中王昭君哭哭啼啼去和番的形象,擦掉昭君脸上的泪水,塑造了一个有志气、有胆识的汉家女儿形象。 《雷雨王昭君(曹禺戏剧选全本)》收录的是杰出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曹禺的处女作兼成名作,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 目录 序 雷雨 序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尾声 王昭君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试读章节 景——一间宽大的客厅。冬天,下午三点钟,在某教堂附设医院内。 屋中间是两扇棕色的门,通外面;门身很笨重,上面雕着半西洋化的旧花纹,门前垂着满是斑点,退色的厚帷幔,深紫色的;织成的图案已经脱了线,中间有一块已经破了一个洞。右边——左右以台上演员为准——有一扇门,通着现在的病房。门面的漆已蚀了去。金黄的铜门钮放着暗涩的光,配起那高而宽,有黄花纹的灰门框,和门上凹凸不平,古式的西洋木饰,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回国后又富贵过一时的。这门前也挂着一条半旧,深紫的绒幔,半拉开,破成碎条的幔角拖在地上。左边也开一道门,两扇的,通着外间饭厅,由那里可以直通楼上,或者从饭厅走出外面,这两扇门较中间的还华丽,颜色更深老;偶尔有人穿过,它好沉重地在门轨上转动,会发着一种久经磨擦的滑声,像一个经过多少事故,很沉默,很温和的老人。这前面,没有帷幔,门上脱落,残蚀的轮廓同漆饰都很明显。靠中间门的右面,墙凹进去如一个神像的壁龛,凹进去的空隙是棱角形的,划着半圆。壁龛的上大半满嵌着细狭而高长的法国窗户,每棱角一扇长窗,很玲珑的;下面只是一块较地板略起的半圆平面,可以放着东西,可以坐;这前面整个地遮上一面有折纹的厚绒垂幔,拉拢了,壁龛可以完全掩盖上,看不见窗户同阳光,屋子里阴沉沉的,有些气闷。开幕时,这帷幕是关上的。 墙的颜色是深褐,年久失修,暗得退了色。屋内所有的陈设都很富丽,但现在都呈现着衰败的景色。——右墙近前是一个壁炉,沿炉嵌着长方的大理石,正前面镶着星形彩色的石块;壁炉上面没有一件陈设,空空地,只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现在壁炉里燃着煤火,火焰熊熊地,照着炉前的一张旧圈椅,映出一片红光,这样,一丝丝的温暖,使这古老的房屋还有一些生气。壁炉旁边搁放一个粗制的煤斗同木柴。右边门左侧,挂一张画轴;再左,近后方,墙角抹成三四尺的平面,倚的那里,斜放着一个半人高的旧式紫檀小衣柜,柜门的角上都包着铜片。柜上放着一个暖水壶,两只白饭碗,都搁在旧黄铜盘上。柜前铺一张长方的小地毯;在上面,和柜平行的,放一条很矮的紫檀长几,以前大概是用来摆设瓷器、古董一类的精巧的小东西,现在堆着一叠叠的雪白桌布,白床单等物,刚洗好,还没有放进衣柜去。在正面,柜与壁龛中间立一只圆凳。壁龛之左(中门的右面),是一只长方的红木菜桌。上面放着两个旧烛台,墙上是张大而旧的古油画,中门左面立一只有玻璃的精巧的紫檀柜。里面原为放古董,但现在是空空的,这柜前有一条狭长的矮凳。离左墙角不远,与角成九十度,斜放着一个宽大深色的沙发,沙发后是只长桌,前面是一条短几,都没有放着东西。沙发左面立一个黄色的站灯,左墙靠墙略凹进,与左后墙成一直角。凹进处有一只茶几,墙上低悬一张小油画。茶几旁,再略向前才是左边通饭厅的门。屋子中间有一张地毯。上面对放着,但是略斜地,两张大沙发;中间是个圆桌,铺着白桌布。 〔开幕时,外面远处有钟声。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最好是Bach:High Mass in B MinorBenedictus quivenait Domini Nomini——屋内寂静无人。 〔移时,中间门沉重地缓缓推开,姑奶奶甲(寺院尼姑)进来,她的服饰如在天主教堂里常见的尼姑一样,头束着雪白布巾,蓬起来像荷兰乡姑,穿一套深蓝的粗布制袍,衣袍几乎拖在地面。她胸前悬着一个十字架,腰间悬一串钥匙,走起路来铿铿地响着。她安静地走进来,脸上很平和的。她转过身子向着门外。 姑甲(和蔼地)请进来吧。 〔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穿着很考究的旧皮大衣。进门脱下帽子,头发斑白,眼睛沉静而忧郁,他的下颏有苍白的短须,脸上满是皱纹。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进门后,也取下来,放在眼镜盒内,手有些颤。他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两声。外面乐声止。 姑甲(微笑)外面冷得很! 老人(点头)嗯——(关心地)她现在还好么? 姑甲(同情地)好。 老人(沉默一时,指着头)她这儿呢? 姑甲(怜悯地)那——还是那样。(低低地叹一口气) 老人(沉静地)我想也是不容易治的。 姑甲(矜怜地)您先坐一坐,暖和一下,再看她吧。 老人(摇头)不。(走向右边病房) 姑甲(走向前)您走错了,这屋子是鲁奶奶的病房。您的太太在楼上呢。 老人(停住,失神地)我——我知道,(指着右边病房)我现在可以看看她么? 姑甲(和气地)我不知道。鲁奶奶的病房是另一位姑奶奶管,我看您先到楼上看看,回头再来看这位老太太好不好? 老人(迷惘地)嗯,也好。 姑甲您跟我上楼吧。 〔姑甲领着老人进左面的饭厅下。 〔屋内静一时。外面有脚步声。姑乙领两个小孩进。姑乙除了年轻些,比较活泼些,一切都与姑甲相同。进来的小孩是姊弟,都穿着冬天的新衣服,脸色都红得像个苹果,整个是胖圆圆的。姊姊有十五岁,梳两个小辫,在背后摆着;弟弟戴上一顶红绒帽。两个都高兴地走进来,二人在一起,姊姊是较沉着些。走进来的时节姊姊在前面。 姑乙(和悦地)进来,弟弟。(弟弟进来望着姊姊,两个人只呵手)外头冷,是吧。姐姐,你跟弟弟在这儿坐一坐好不好? 姊姊(微笑)嗯。 弟弟(拉着姊姊的手,窃语)姐姐,妈呢? 姑乙你妈看完病就来,弟弟坐在这儿暖和一下,好吧? 〔弟弟的眼望姊姊。 姊姊(很懂事地)弟弟,这儿我来过,就坐这儿吧,我给你讲笑话。 〔弟弟好奇地四面看。 姑乙(有兴趣地望着他们)对了,叫姐姐给你讲笑话,(指着火)坐在火旁边讲,两个人一块儿。 弟弟不,我要坐这个小凳子!(指中门左柜前的小矮凳) 姑乙(和气地)也好,你们就坐这儿。可是(小声地)弟弟,你得乖乖地坐着,不要闹!楼上有病人——(指右边病房)这旁边也有病人。P3-6 序言 一九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农历八月二十一日),曹禺出生在天津意租界二马路三十六号的万公馆,取名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 家宝十二岁,以优秀成绩考入南开中学。他加入了南开中学的文学会,与同学一起编辑出版了《文学》半月刊。一九二六年,家宝还和另外两位南开中学文学会会员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新的文学团体“玄背社”,并且办了文学刊物《玄背》。同年九月,家宝以《今宵酒醒何处》为题的小说在《玄背》上刊出,署名“曹禺”。 一九二五年,曹禺参加了南开新剧团。这是一个在中国北方久负盛名的新剧团体。南开在张伯苓校长倡导下,从一九○九年即开始在校内演出新剧。 一九二九年,曹禺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一九三○年夏,曹禺从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清华,他读的书多是英文原著。他顺着欧洲戏剧史的发展路子,一个一个剧作家、一部一部名剧读过来。 一九三四年,无论在曹禺个人创作道路还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曹禺发表了四幕话剧《雷雨》。 曹禺创作《雷雨》,从最初酝酿、构思到完稿,历时五载。他把这部戏命名为《雷雨》,一如他写戏时那种郁热焦灼激愤的情感。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复杂性与人的悲剧。戏剧集中于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客厅、鲁家住房),从周朴园家庭内、外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纠葛深入进去,写出了封建家庭中人性的悲剧。故事被安放在长达三十年的背景上展开,悲剧的冲突建筑在历史的积累与酝酿中,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探索人性的复杂与人的生存悲剧。 周朴园是《雷雨》的中心人物。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在周朴园对妇女与家人的态度中被揭示得淋漓尽致。他年轻时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就三十年前的情况言,侍萍的年轻美丽确能牵动这位青年的心。但是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周家人逼使侍萍投河自尽。尽管此事主要是封建家长做主,但周朴园本人默认了。因此,他后来的内疚、忏悔是必然的,真诚的。但活着的侍萍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立即逼问:“你来干什么?”这暴露出他的本性。对待妻子蘩漪等人的态度,支配着周朴园在剧中的主要动作。戏剧通过周朴园威逼蘩漪“喝药”这个典型的戏剧动作,让人们看到他的封建家长统治。周朴园在剧中的贯穿动作就是维持家庭的固有秩序,“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这就形成对他人精神意志的压抑。 历来的评论都认定周朴园是一个封建家长的典型,在“仁义道德”之下的冷酷、专制是其个性思想特征。曹禺在剖析周朴园灵魂时,始终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写,写他与侍萍年轻时的真情,写他深深的内疚与沉痛的回忆。剧终,当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客厅里,经历了一天人世沧桑的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命令周萍去认生母,并向侍萍忏悔。作者的这一笔曾受到不断的批评和指责,实际上这一描写正体现出剧作者深入人物心灵深处的真实性。这是周朴园形象塑造成功的奥秘。 蘩漪的悲剧灵魂中响彻着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一代妇女的抗议与追求的呼声。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发出曹禺艺术才华的独特光辉。剧作家对蘩漪倾注了深厚的同情,怀着诗人的充沛激情塑造这个形象。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蘩漪在家庭生活中陷入了周朴园的精神折磨与压抑的悲剧;周萍背弃爱情的行为,又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遭受抛弃,再一次陷入绝望的悲剧。若问蘩漪为什么会爱上周萍这样弱不禁风的小草,“这只好问她的命运,为什么她会落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中”。这是时代的不幸。而周萍的卑怯灵魂又系由周朴园直接造成。双重的打击与痛苦,使蘩漪成为一个忧郁阴鸷性格的女性,终于从她那颗受尽蹂躏的心灵中升腾起不可遏压的力量。 《雷雨》的独特戏剧构思在于,将蘩漪与周萍的戏剧冲突作为结构全剧冲突的主线。她在剧中的贯穿动作是抓住周萍不放。戏剧着力表现她不顾一切地追求周萍的爱情,不顾一切地反抗与报复,对生活与爱情热切渴望。正是这个女性的精神觉醒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她的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这就对悲剧进行了更独特而深入的发掘。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 《雷雨》的初版本原有序幕与尾声,写十年后周公馆改为教会医院,皈依基督的周朴园去探望两位疯病人蘩漪与侍萍。两个版本对读,可以启发我们对《雷雨》的思考。 写完《雷雨》,曹禺即从清华大学毕业,到保定去教中学,两个月后因病回到北平,在清华研究院研究戏剧,开始酝酿创作第二部戏《日出》。 一九三六年,《日出》发表后,立即引起社会轰动。这年五月,曹禺的《日出》与芦焚小说《谷》、何其芳散文《画梦录》,获《大公报》文艺奖,由叶圣陶、巴金、杨振声、靳以等人组成的文艺奖评委给予《日出》以高度的评价。同年八月,曹禺应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请,赴南京任这所学校的教授,开设《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为了“适应新兴演剧艺术职业化的要求”,曹禺:与马彦祥、戴涯等一起组织了“中国戏剧学会”,他们要通过演剧来研究话剧艺术。期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戏剧作品《原野》。 《原野》的角色少,但人物之间各种戏剧冲突错综复杂,一个悲剧后面隐藏着另一个悲剧。它的紧张热烈激荡的艺术风格与戏剧手法同《雷雨》更为接近些。曹禺把笔深入剧中人的心灵搏击。这种种冲突又全在阴风惨惨的黑夜里发生,全剧始终汹涌着一股由仇恨、爱欲、妒恨、凶暴、痛苦交织起来的感情的激流。《原野》的这种艺术风格是曹禺式的。这个戏又同曹禺过去的戏有所不同。曹禺进一步深入剧中人内心世界,借鉴奥尼尔《琼斯皇》,将剧中人内心世界的流动、潜意识的变化,运用具象化的手法直接搬上舞台,获得了成功。 抗战爆发,剧校从南京撤至武汉。曹禺与剧校师生乘坐五只当地人称为“浏阳船”的大木船,经洞庭湖,过宜昌,改乘轮船到达重庆。这时已是一九三八年二月。 一九三九年四月,因为日机大肆轰炸重庆,剧校奉令疏散到江安。在江安,曹禺的戏剧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峰。那就是继《雷雨》、《日出》之后,他又创作了传世之作《北京人》。 曹禺在《北京人》中刻画封建家庭精神文化统治下,人的被束缚、压抑、扭曲,人性的痛苦、挣扎与寻找出路的艰难。剧中曾文清、愫方、曾思懿、曾霆、瑞贞等,他们本人并无太多的过错,但是他们在封建家庭中的角色与封建家庭对他们的精神束缚和扭曲,使他们彼此纠缠,陷入无休止的精神痛苦之中。同《雷雨》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曹禺在《北京人》中更深入细致地挖掘人的精神世界。 从《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都显示出曹禺戏剧的冲突与结构的特色。《雷雨》将三十年的前情往事浓缩于一天,在周家客厅内展开。这种“锁闭式”结构受到易卜生戏剧的影响。《日出》则是生活场景的展示,众多的剧中人的相互交往,而不是几个角色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事件展开。陈自露的内心冲突也不同于《雷雨》中剧中人与剧中入的正面交锋。《北京人》中剧中人与剧中人的关系互相错综,冲突隐忍曲折,潜入剧中人内心。在这个剧中,曹禺明显受到契诃夫戏剧影响,致力于描写日常生活琐事,展开剧中人潜伏的内心冲突,戏剧更具抒情性与诗意。曹禺的戏剧语言总是蕴涵戏剧性,又富有抒情性,塑造了许多丰富深刻的戏剧人物形象。那是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的典范。 一九四二年初,他辞去国立剧校教职,到重庆去。这一年夏天,他通过好友张骏祥介绍,来到长江边一个小码头唐家沱,在一艘火轮里住下,将巴金小说《家》改编为四幕剧。 新中国成立。曹禺怀着满腔热情与真诚参加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又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一九五一年,经过他与焦菊隐等一起反复策划,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终于诞生了,曹禺任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任副院长。此后四十余年,他与这个剧院的艺术家们努力钻研、探索,成功地上演了《茶馆》、《雷雨》等一大批名剧,形成了著名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一九五四年,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明朗的天》。一九六○年曹禺又与梅阡、于是之合写了《胆剑篇》。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曹禺被一群红卫兵从床上拖起来,装进汽车,押到中央音乐学院的礼堂里被批斗。此后,曹禺作为“牛鬼蛇神”被关进“牛棚”,反省自己的“罪行”,接受思想改造。 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曹禺也精神抖擞,焕发出一股新的生气。一九七八年,他发表了新作《王昭君》,一时成为中国文化界的美谈。这部历史剧一改过去文艺作品中王昭君哭哭啼啼去和番的形象,擦掉昭君脸上的泪水,塑造了一个有志气、有胆识的汉家女儿形象。 曹禺为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已经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成为世界剧坛的财富。 曹禺,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诗人,中国现代戏剧之魂! 朱栋霖 书评(媒体评论)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刘西渭(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 《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 ——田本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