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全译本)》是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的梦想,书写下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安妮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妮日记(全译本)/世界文学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安妮·弗兰克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全译本)》是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的梦想,书写下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安妮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 内容推荐 一个十六岁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全译本)》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安妮日记(全译本)》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目录 译序 安妮日记 试读章节 晚上我做完其他作业后,便想起了开普托老师的作文题。我把钢笔的笔尾含在嘴里,开始思考这个题目:随便写几句,这谁都会,可怎样才能证明爱说话的必要性呢?我想呀,想呀,突然灵光一现,便洋洋洒洒地写完了规定的三页纸。我提出的论点是,爱说话是女人的天性。虽然我也想努力改正,但这是永远都不能改掉的天性,因为我妈妈和我一样爱讲话,可能比我还厉害,你能拿遗传的性格怎么样呢?开普托先生看了我的作文后哈哈大笑,可当我下一堂课又开始说话时,他又给我布置了第二篇作文。这一次的题目是“本性难移的话匣子”。我把这篇作文交上去了后,开普托老师整整两节课也没有抱怨什么。可到了第三节课,他又受不了啦:“安妮,你的话实在是太多了,我要罚你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嘎嘎嘎,鸭嘴小姐闹喳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只好跟着笑,可心里却很担心,因为这个关于爱讲话的题目已经让我才思枯竭了。我必须想点别的东西,想点绝对有创意的内容。幸运的是我的朋友桑妮很会写诗,她答应帮我用诗来写这篇作文,我快活地蹦了起来。开普托老师本想用这个可笑的题目让我出洋相,可我偏要奋力还击,让他也成为全班的笑柄。 诗写好了,简直是完美。诗里写的是一只鸭妈妈和一只天鹅爸爸同三只小鸭的故事。这三只小鸭由于整天叫个不停而被天鹅爸爸咬死了。开普托老师看得哈哈大笑,还在我们班上朗诵了这首诗并大加赞赏,后来他也在别的班上朗诵了。 从那以后,我在开普托老师的课上讲话就再也没有被罚写作文了。相反,他现在常常会说上几句俏皮话呢。 你的安妮 1942年6月24日星期三 亲爱的基蒂: 天气热死了,我们都快被烤化啦,可就算是这么热,不管我去哪里也只能步行。我现在才真正知道坐电车是多么的舒服。但是这种享受对我们犹太人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昨天午休的时候我请假到扬罗肯街去看牙,从学校到诊室要走很长一段路,下午上课的时候我差点儿睡着了。幸好牙医的助手非常好心地给了我一杯饮料,她真是一个好人。 值得安慰的是我们还可以乘渡船,不过也就这点好处了。那是一条从约瑟夫·以色列斯卡德来的小船,只要我们招手,那上面的船夫就会马上把我们载到对岸。我们过得如此悲惨,不能全怪荷兰人呀。 我真希望自己不用去上学,因为我的自行车在复活节那几天被人偷了,而妈妈的车子又被爸爸寄放在基督徒家里保管,所以我只能步行上学。不过谢天谢地,马上就要放假了,再过一个多星期我就算熬过去啦。 昨天上午,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儿。当我走过自行车车棚时,突然有人叫了我一声,我转过身去,看到一个可爱的男孩子站在后面。我想起前天晚上在伊娃家里曾见过他,他好像是伊娃的远房表兄弟。既然提到了伊娃,那我就顺便跟你讲讲她吧。刚认识伊娃的时候我觉得她很可爱(她确实很可爱),可是她一天到晚只谈论男生,真叫人厌烦。这男孩儿害羞地朝我走过来,介绍自己叫哈里。我感到惊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不过这一点很快就清楚了——他问我能不能一起上学。我回答说:“要是你顺路的话,那就可以。”于是我们就一起结伴上学了。哈里今年十六岁,会讲好多好玩的故事。今天早晨他又在等我了,我真希望他愿意永远和我一起上学。 你的安妮 亲爱的基蒂: 很抱歉今天才给你写信。这几天的事情太多啦,上周四我和几个朋友整整玩了一天,星期五家里又来了客人,他们住到今天才走。 这个星期我和哈里混得很熟了,他跟我讲了许多他自己的事。 哈里原来不是荷兰人,他的父母都住在比利时。他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生活,上学后就来荷兰跟爷爷奶奶住了。他有个女朋友,叫菲妮。我认识她,是那种温柔却古板的女孩儿。哈里跟我说他和菲妮在一起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开心,但自从遇见我,他的世界开始变得阳光明媚。我不仅让他变得清醒,而且还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这么说我是兴奋剂喽!你看我们都有自己的用处,有时候还竟然是些奇怪的用处。 杰奎琳星期六来我家玩,一直待到星期天上午。我们像亲姐妹一样聊天、看书、打闹,亲密极了。可当她下午去丽丝家以后,我就开始感到无聊。 哈里本来约好晚上来找我,可是六点左右的时候他打来了电话,恰好是我接的。 “我是哈里。请找安妮听电话!” “你好,我就是安妮。” “安妮,你好吗?” “很好,谢谢。” “很抱歉,我今晚来不了了。不过我想找你说会儿话。十分钟以后我来找你,行吗?” “可以,没问题。回头见!” 挂上电话后我赶紧换好了衣服,还梳了梳头发,然后就心神不定地站在窗前等他。哈里终于来了,可谁能想到我并没有立刻奔下楼去见他,而是静静地等他按铃之后我才走下楼去。门一开,他就急匆匆地说了起来:“安妮,你听我说,我奶奶说你年纪太小,不能和你经常来往。她叫我去找菲妮。不过你应该知道,我以后再也不会约菲妮出去了!”P7-9 序言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的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要自由、幸福地活下去!”这番辛酸又坚强的话出自本书的主人公(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犹太少女)的一本日记之中。 在日记中,安妮以坦率真诚的笔触,详细地记述了在种族迫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确切地说是在荷兰被纳粹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八个犹太人躲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全景和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暗无天日的藏匿生活,食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极度稀缺,数不清的空袭和意外事故,扭曲恶劣的人际关系,恐惧绝望的日日夜夜,还有难得的片刻欢愉。然而,她却把这种窒息的“地下生活”当作“一场浪漫又刺激的冒险之旅”,带着她的日记踏上了征途…… 。 安妮·弗兰克,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当地一名颇有名望的商人。母亲则出身名门,家族地位显赫。此外,在家中,安妮还有一位比她长几岁的姐姐——聪明善良的玛格特·弗兰克。十来岁之前,安妮在亲朋好友的呵护下,无忧无意地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 但在温暖的小屋外,世界并不太平。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开始了对犹太人残酷的种族迫害。迫于形势,这一年,奥托·弗兰克带着全家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在那儿创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公司。像大多数的荷兰女孩子一样,小安妮在阿姆斯特丹过着十分普通的生活:在蒙特梭利中学上学,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校园生活。 在安妮十三岁的生日这一天,安妮收到了一份很特别的生日礼物——一本装帧精美的硬皮笔记本。从此,与这位名叫“基蒂”(安妮给笔记本起的名字)的朋友的对话便成了安妮每天必做的功课。 此时,二战一触即发。 一九四○年,德国侵占荷兰,对荷兰的犹太人实行了更为严酷的种族“清洗”运动。一九四二年七月五日,德国当局传唤玛格特。为了免遭逮捕和屠杀,弗兰克一家仓皇出逃,躲进“秘密小屋”(奥托·弗兰克公司大楼五层以上的房间)。没过几天,奥托·弗兰克的生意合伙人——同为犹太人的凡·佩尔斯,也带着一家三口来此避难。后来,他们又好心地收留了一位名叫阿尔伯特·杜赛尔的犹太裔牙医。 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六日转入“密室”,到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遭人告密而被纳粹警察逮捕,这八个犹太人就在这座“空中密室”里生活了两年。“我们每天都活在惶恐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切割着我们的生命,这种非人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白天,他们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以免被楼下的工人或者邻居发现。因为小屋楼下是公司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照常营业,所以他们只能等晚上工人们下班后才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幸好还有楼下的几位公司员工无私地帮助他们。库格勒先生、克莱曼先生、梅普·沃森、艾莉……这几位善良的荷兰朋友为他们提供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偶尔还会给他们带些小礼物和城里的新消息。要是遇上重大节日或者某人的生日,小屋的成员们便会慷慨地拿出自己的存货一起分享庆祝,为苦难的生活带来一丝甜蜜。 就这样,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青春期最重要的两年。在那两年里,小安妮快速地成长起来。凭着她的智慧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思索着战争、种族迫害以及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问题。 在日记中,安妮犀利地控诉了法西斯的种种恶行。为什么人类的飞机大炮越造越大?为什么一边自相残杀,一边又重建家园?“为什么每天要把几百万元投入战争,却不舍得投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者、艺术家和穷人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发霉腐烂呢?哎,人为什么这么疯狂?!”难道“战争只是大人物、政治家和资本家搞出来的吗?不,绝对不是!我认为每个小人物、普通人也有一定的责任”。那么在战争机器的碾压下,明天的世界将会呈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对于这个问题,善良的安妮始终坚信:“人性本善,混战和苦难终将结束……”因为上帝不会抛弃我们,犹太人终将作为“人”(不仅仅是“犹太人”)回到人类的大家族,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一切都会好起来。 安妮的日记也记录下了她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以及青春的萌动和期待。她向她的“好朋友”诉说她与其他小屋成员(尤其是父母)之间的隔阂、冲突,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立无援的状态和心中郁结的苦闷情绪;坦言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对性以及异性的好奇和渴望,以及那场突如其来的“罗曼史”;报告她的学习计划:搜集王室家谱和电影明星的资料、阅读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书籍、学习法语和英语、讨论问题;她还学会了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冷眼审视自己,剖析内心深处的感受。在她的最后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我的性格有两面。一面没大没小、嬉皮笑脸……可这一面总遮盖了我更美好,更深沉、纯洁的另一面……”是啊,这深沉、纯洁、低调的一面才是那个最真实的安妮,她始终在指引着安妮追寻的方向。 事实上,她也找到了。尽管密室生活把她变得叛逆不羁、敏感脆弱,但那只是麻痹自己的假面。在与不可抗拒的命运抗争时,在倔强高傲地保持尊严时,她发现了真实的自己——一个独立坚强、是非分明、有主见有理想的安妮。她勇敢地笑对一切:“看呢,这几的生活就是我人生精彩的开端。所以越是在危险的时刻,我就越要保持镇定,用旁观者的姿态一笑而过。”瞧,安妮在最困难的时刻还依然紧握希望、紧握梦想:“我不愿像妈妈、达恩太太或者别的女人那样生活,她们整天忙家务、带孩子,然后就被人们遗忘了。除了丈夫和孩子,我还要有我能为之献身的事业!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当一名记者,用上帝赋予她的写作能力为全人类创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尽管与外面的世界相比,秘密小屋就是乌云里的一小块蓝天。但这里的生活极其枯燥烦闷,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没有自由,只有饥饿、病痛和与世隔绝的孤独紧紧地围困着他们。小屋外,轰隆隆的飞机没日没夜地在头顶盘旋,震耳欲聋的空袭噩梦般地反复上演,层出不穷的盗窃事件让人抓狂。恐惧,孤独,绝望,这些不仅来自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她自身。一方面,小屋里的成员要学会在日复一日的、与死神的照面和周旋中挣扎着顽强地活下去,另一方面,他们又要通过读书、学习、听收音机,执着地企盼着解放的到来。 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安妮日记毫无预兆地中断了。三天以后,纳粹警察闯进秘密小屋,八名成员被捕!八个月后,只有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一个人活着从集中营中回来。公司的朋友们将散落在密室地上的安妮日记收了起来,于战后交给了她的父亲。 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纳粹德国投降,这架疯狂的战争机器终于引火自焚——世界如安妮所愿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但当人类开始在废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园时,我们不会忘记,有一双来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召唤我们。但这位天使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历史名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少女,一个战争的牺牲品,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