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来,曼哈顿,一条只有500米长,11米宽的街,因其纸醉金迷和独一无二的金融帝国中心地位,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成为人们认识并无限向往的风水宝地。在最近的几个月中,因为一场人们本以为只可能在好莱坞大片中才能看到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华尔街摇身一变,从金融帝国的中心沦落到金融海啸的发源地,让全村(地球村)三六九等各色人群都跟着心惊肉跳。
2008年9月15日,是美国华尔街百年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那一天,美国第四和第三大投资银行双双倒下。百年老店雷曼黯然宣布破产、美林忍痛出让控股权给美国银行,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已演变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大海啸。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处于这次金融风暴中心的人们,也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日子。面对一个个倒掉的金融巨人,面对生活严重缩水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民,布什总统遗憾地说:“华尔街喝醉了。”
是啊,曲终人散了,梦碎了,舞醉了,华尔街的风光不再了。这一切又都是为什么呢?
最复杂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华尔街的噩运可以总结为一群聪明人的集体大意。
首先,政府大意了。有人认为,大国的兴起大都遵循这样一种规律:先靠贸易振兴,再用积累的资本推进工业化,最终进入金融资本阶段。早期金融资本促进了工业化,但随着其寄生性和投机性泛滥,工业化被放弃,随即国力衰落,金融失去基础,最后霸权衰落。
从很久之前开始,美国就走在这条不归路上。而白宫并没有人觉悟,或者虽然觉悟,但过于相信他们那只“看不见的手”。当政府允许甚至鼓励的五花八门的债券、金融衍生产品脱离了原有实体经济的基础,更多地成为一种单纯的纸面游戏的时候,“麻烦”就会不期而至。
其次,是房地产和金融大亨们大意了。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住房和金融的双重投机酿成了目前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局面,并造成了世界金融稳定难以承受之重。
2006年以前,美国住房市场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市场投机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上一些银行在贷款审查程序上“放水”,大量收入较低、信用纪录较差的人群也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这部分购房者存在极大还贷违约风险,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与此同时,不少金融机构搭上了住房市场繁荣的“便车”,在金融创新的名义下开发了越来越多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衍生品,其种类、规模和复杂性均令人瞠目结舌。危险也随之四处蔓延,当资产价格在上升途中时,一切归于平静和繁荣,风险被弱化和掩盖,而当资产价格下跌时,绷紧的信用链条最终在国内房地产领域断裂,迅速向上游并通过各种渠道的债权债务关系向全球蔓延。
最后,当然离不开被金融风暴袭击得东倒西歪的“倒霉蛋儿”,这些受害者他们自己也大意了。那些出入华尔街衣着光鲜、年薪千万的资本大亨们整出一堆谁也看不明白的东西作为道具,演绎出“玩弄阴谋、点石成金”的离奇财富故事,忽悠了普罗大众。人们光记得超前消费的舒适,却忘记了“寅吃卯粮迟早要还”。
华尔街的历史就是一部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斗争史。随着银行大鳄们最终倒在了他们所发明的金融创新工具上面,百姓也跟着遭了殃。
时至今日,以次贷为发端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且仍然看不到噩梦结束的迹象。甚至连最专业的金融人士似乎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唯有和奥巴马一样,在积极中等待吧。
至于那些已在这场风暴中消亡了的机构,只能用凯恩斯的墓志铭告慰他们:“不用为我悲哀,朋友,千万不要为我哭泣;因为,以后我将永远不必再辛苦;天堂里将响彻赞美诗与甜美的音乐,而我甚至也不用去唱歌。”让我们为他们歌唱吧,他们再也不必为贪婪而去损害客户、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了。
P1-5
Part 1:美利坚合众国的奢靡和哀愁
华尔街的盛宴和悲凉
艾美奖台上苦笑的明星
昨日重现,美国人的光荣和梦想
寅吃卯粮总是要还的
华盛顿与华尔街的较量
华尔街文化——贪婪是好的
一个历史学家的捶胸顿足
哈佛经济学家的幡然觉悟
Part 2:席卷全球的“俭约”风暴
曼哈顿街区兀自绽放的“金葵花”
上帝的那群东方乖孩子
羡煞全球的中国式节约
中国老太太成好莱坞巨星
我在中西方文明之间
忘记奢华,请跟我来
Part 3:俭生活的六种方式
创意集市的风生水起
全世界一起“拼”
二手市场寻精品
在希望的“淘宝”上
驴友穷乐,俭游天下
我行我素DIY
Part 4:爱上俭生活的七大理由
从第一块遮羞布说起
简约方能长寿
节俭创造财富
俭约是文明的标签
简约才是永恒的时尚
简单才能快乐
奢侈是最美丽的原罪
Patt 5:触摸俭生活的真谛
俭,是一种心态
朴,是一种品格
慢,是一种超脱
静,是一种境界
淡,是一种智慧
慎,是一种格调
Part 6:让你俭不下来的坏习惯
像美国人那样好“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像日本人一样丧失了美丽的心灵
像德国人一样爱较真
像中国人那样好面子
像法国人那样“变脸”
把金钱作为人生终极目的
Part 7:现在修炼,掌握俭的艺术
“社会攀比论”是艘贼船
幸福来自于正确的活法
快乐和金钱没什么关系
虚荣是鲜花也是陷阱
懒惰才能腾出时间享受
守住生命的沉香
Part 8:尽快行动,花少钱过好日子
加盟“乐活派”
来点“阿巴贡情结”
再穷都要学会理财
但凡劳动,都是伟大的
女人,拒做“购物狂人”
男人,不当“硬汉”衰人
享受有宠物作伴的日子
在黑暗中体味美好
来一次冥想吧
如果现在,你走在华尔街,手捧着《鲁迅全集》,朗诵着《一个人的呐喊》:“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我保证你能应者云集。
时下,由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从各种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人不得不又一次抑制他们铺张浪费的天性,开始了像中国老太太那样抠门的过活。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瑞瑟昭告天下: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
这曾经是我们无比崇拜的生活方式:拓荒归来,赚钱、血拼、攀比、享受、挥霍、快感……就在刚刚不久,我们都还在《欲望都市》中意淫、欢呼、尖叫。可是现在,世界一下子就变了样。我们亲眼目睹,那些顿时落魄的华尔街金领是怎样走向街头,玩起杂耍的把戏,只为了换些零花,丰衣足食。
正像有人说美国正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样,世界在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模样。当习惯于超前消费的美国人像中国老太太那样算计着过日子的时候,中国的中老年人却在此时越来越明白消费的意义,他们开始把多年的积蓄用来旅游,尽享盛世的美好。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说,华尔街危机开辟了一个“中国时代”。
听说,法国人开始“阿巴贡”了,美国人不再Keeplng upwith the Joneses了,日本人节俭的方式更加五花八门了,德国人也开始三世同堂了,英国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狂喝豪饮了……
人们不由感叹,在“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两位老人家跨世纪的PK战中,中国老太太笑到了最后。
对于那些追求时尚、向往欧美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或许是个转机。他们渐渐开始理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从卡奴、车奴、房奴这些超前消费慢慢转变为有计划性地、像父辈们那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这种思潮和行动也随着金融风暴吹到了国内,不少白领已经开始热衷于去尾货市场、工厂店、折扣店等地方去淘便宜。于是,创意集市风生水起,到处都是DIY,乐活族随处见,背包客走四方,“拼”客乐逍遥,“二手市场”渐走俏……于是,新节俭主义蔚然成风。
我们曾经因为物质匮乏而节衣缩食,现在,我们拥有丰富的物质而又重新主张节俭。然而现在我们强调的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源于摈弃粗放和奢华的修饰以及琐碎功能,强调简洁通畅来疏导世俗生活。极尽奢华之后开始返璞归真。欲望在膨胀后渐渐消退,直到走向它的反面——把一切多余的东西拿走。我们把它定义为“新节俭主义”。
我们没有忘记时尚,我们没有忽略个性,我们没有远离物质,只是我们更加注重和谐,讲究环保,倾向人文。
当全世界都在向中国学习经验的时候,我们庆幸自己在见证历史,我们庆幸祖先们一以贯之的中国式节约,我们应该把中国式节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在全世界推广。
于是就有了这本《俭生活》的诞生!
我们没有忘记时尚,我们没有忽略个性,我们没有远离物质,只是我们更加注重和谐,讲究环保,倾向人文。
当全世界都在向中国学习经验的时候,我们庆幸自己在见证历史,我们庆幸祖先们一以贯之的中国式节约,我们应该把中国式节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在全世界推广。
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把自己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面临金融危机,美国也正重新找回自己的清教传统。节奏,正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俭生活,你我真正需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