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里的“微腐败”
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送礼之风自古有之。亲朋好友之间,逢年过节需要送礼以示祝福,喜事好事需要送礼以示祝贺。就算是平时无事,人们携带礼物走亲串友,也是很正常的人际交往。应该说,送礼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一门艺术。
但是在今天社会中,人们却偏偏喜欢将表达情意的送礼加入许多东西,从而转移了送礼的真正含义。原本人们送礼,可以“礼轻情意重”,只为表示心意,但是现在人们却更喜欢将礼看成“情意”的代表,认为礼的轻重代表了情意的深浅。这种观念,使得送礼之风蔚为泛滥。为了使“礼”的分量达到笼络人心的需求却又不被发现,送礼者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舌尖上的礼物”“车轮上礼物”“月饼盒子上的礼物”等,花样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
这种送礼,最大的坏处是导致了贿赂思想的滋生。而在这种“糖衣炮弹”攻势下败下阵来的收礼者,则慢慢被腐败思想所侵蚀。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必须做到防微杜渐。
继“舌尖上的礼物”“车轮上的礼物”之后,又有一种“新颖”的送礼之风在社会间悄悄蔓延,我们不得不防。送礼者们别出心裁,将送礼的阵地从那些五花八门的场所转到了一张小小的纸片上。小小的纸片,和行贿受贿能有多大关系?能承载起“贿”的角色吗?当然可以!如果不能从思想上产生警惕,我们就会很容易被纸片里的“微腐败”所腐化。
每年元旦、春节临近之际,年历、贺卡市场必定会异常火爆。这原本很正常,逢年过节,你送我一张贺年卡,我寄你一张明信片,乃是人之常情。然而送礼者们却抓住了这一空子,用更多的金钱,将卡片印刷得越来越奢华,包装得越来越高档。这种奢侈的背后,是一种浪费,更是一种腐败。
南昌有一家民营印刷厂,经常会承接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印刷工作。有一次,印刷厂厂长吴先生在整理订单资料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最近这几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贺年卡订单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而且花样也在逐年翻新。原来只简单地印一张纸,现在不仅外观上要有烫金、凹凸、动画等效果,材料上也变了。变成什么样?他很是感慨:原来只是一张纸,现在上升到了宣纸、檀木、红木等,有的甚至还附上金箔、光盘、纪念币等。只能说,这些卡片的“造价”越来越高了。
他还发现一个问题:由于这些单位都是单独“定制”的,需要单独出模板,所以造价上要高于同类产品。但是因为是公款消费,所以根本就没有人在乎,有些单位多花个几万块钱也毫不心疼。
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单位的钱难道就不是钱了吗?如果把这些钱应用于企业运作,那将会创造出多大的价值。然而这么庞大的资金,却都被一张张小小的卡片给吞食了。新华网曾经为此做过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近年来贺年卡、台历等成为不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典型的“微腐败”,小小纸片背后隐藏着“大浪费”。
贺卡、台历等物的价格虽然不算太高,但花的都是公款,都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作为单位的一分子,我们理应能省就省。况且,一些单位定制豪华贺卡,随意挥霍公共财物送人情,经办人吃拿回扣现象也不少见。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小小张片上存在的漏洞着实不小。这些微腐败虽不及“老虎”吃得大,也不及“苍蝇”吃得多,但是却也如同“蚂蚁”一般,在不停地啃噬国家、企业的公共资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总有一天,如同大象一般的庞然大物也会被小小的蚂蚁所啃倒。这才是最可怕的!
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洁身自好,从小事做起,防腐拒蚀。我们不能小看这种纸片上的浪费,而应该心存敬畏之心,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就算在企事业单位中我们的位不重,权也不重,但也要做到尽自己最大努力,勤俭节约。无论是国家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资源就必然十分有限,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可能,减少“纸片上的腐败”,将有限资源用在更有用的地方,促进企业发展。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纪委发出了《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明令禁止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这意味着什么?这项政策意味着国家已经意识到纸片上“微腐败”的可怕性,遏制“纸片上的腐败”势在必行。国家权力机构都意识到了“纸片腐败”的严重后果,企事业单位更需要引起警惕。而这些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拒绝腐败,我们必须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以钉钉子的毅力,大处要抓,小处更要抓,防微杜渐。“鞭靴不已,必及金玉”,我们必须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看似无伤大局符合“情理”的小微腐败,如不加以治理,必将会发生质变,烂到核心,就变成了“老虎”。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面对那些装潢考究、制作精美、价格不菲的纸片礼物,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答应毋庸置疑,勇敢地拒绝吧!这样的拒绝,才是真正地为企业着想,为社会着想!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