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见证者回眸,重温一幕幕记忆深处的民国现场。
在《女儿眼中另面袁世凯(回放民国现场)》一书中,一个窃国大盗,一代乱世奸雄、女儿袁静雪温情回忆作为父亲,袁世凯的家族生活和内心情感。民国见证者回眸,重温一幕幕记忆深处的民国现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女儿眼中另面袁世凯(回放民国现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袁静雪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民国见证者回眸,重温一幕幕记忆深处的民国现场。 在《女儿眼中另面袁世凯(回放民国现场)》一书中,一个窃国大盗,一代乱世奸雄、女儿袁静雪温情回忆作为父亲,袁世凯的家族生活和内心情感。民国见证者回眸,重温一幕幕记忆深处的民国现场。 内容推荐 《女儿眼中另面袁世凯(回放民国现场)》由袁静雪编著。 《女儿眼中另面袁世凯(回放民国现场)》简介:袁世凯,生平事迹已有许多书刊记述,但是他的个人生活,他的家庭以及他在家中的一些活动,外人或者不易弄清。我是他的第三个女儿,应该在这些方面提供情况,以便让世人更全面地认识他。下面将要谈到的,有的是我听父亲说的,有的是我听母亲们、哥哥们说的,有的则是我个人所经历和目睹的。不过,我父亲于1916年死去的时候,我只有17岁,加之我们那样一个封建家庭对我们管束得很严,使得我与外界的接触很少,因此我的所见所闻是很有限的。也由于这个原因,我的叙述不可能完整、系统。而且事隔多年,仅凭个人追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在叙述的时候,倘要涉及一些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多费笔墨就显得累赘,所以或是从略,或一笔带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父亲大起大落的一生 第一节 少不更事 大乡绅的庶出子 少年郎不喜读书 异能初露 两件谋仕途失败之事:“童子试”与捐官 第二节 发迹 投效淮军,“专擅杀人” 驻兵朝鲜,崭露头角 小站练兵,搭上大太监李莲英 练兵秘诀:一手官、钱,一手刀 做山东巡抚的得意事 袁“宫保”筹款有道 第三节 隐居蓄势 溥仪登基,举家惊恐离京 洹上村,隐居世外的小日子 泛舟河上,蓑衣斗笠 赋诗言志,显露心机 第四节 东山再起 一语成谶:这次出去了,怕的是不能够好好回来啊 险遭灭门,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就任临时大总统:活着进的新华门,死后才被抬出这个门 第五节 洪宪皇帝 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中南海内的生活 父亲动了称帝的念头 家里要闹血滴子了:“立太子”风波 假《顺天时报》暴露大哥野心 后院起火,姨太太群起争妃 内焦外困,父亲执意“应天承运” 第六节 “皇帝"身边众生相 离心离德,虎将冯国璋公然与父亲对立 “后宫”热闹得不可开交 大哥热衷帝制度,自居“大皇子殿下” 二哥谏父莫到最高层 唯一不赞成帝制的女儿 第七节 短命的大典筹备处 龙袍和娘娘服 贵妇式样的“皇女服” 英国宫廷式样的“皇子服” 第二章 我们这一家子 第一节 一妻九妾三十二子 沦为主妇“牌位”的于氏 最受宠爱的大姨太太和五姨太太 性情古怪的三姨太太朝鲜人金氏 荒唐“置办”的六个姨太太 第二节 音容举止和饮食起居 生就一副五短身材 不怒而威的神气 刻板规矩的饮食起居 第三节 穿戴装束与习惯爱好 一成不变的装束 不爱卫生,胡乱养生 喜欢小脚女人 第四节 封建家规及儿女教育 不成文的家规 围绕政治的儿女婚事 姨太太的月费和家里的下人 儿女的家塾教育 过年的繁文缛节 第三章 父亲最后的日子 第一节 死亡 四面楚歌,羞愤致病 死亡突然,外界猜疑纷纷 尸体艰难入殓,总统府风声鹤唳 第二节 归葬 魂归彰德 一生风光,死葬捉襟见肘 树倒猢狲散 第四章 我的大哥和二哥 第一节 大哥袁克定 道貌岸然的家长作风 偷偷摸摸搞“男宠”的混乱私生活 第二节 二哥袁克文 吃喝嫖赌样样都来 入青帮,当上“老头子” 诗酒风流的荒唐生活 胡搞要了小命,丧事轰动一时 附录:袁世凯家庭成员表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少不更事 大乡绅的庶出子 我的父亲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清咸丰九年阴历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生于河南省项城县的袁寨。他是我祖父袁保中的第四个儿子。 我们家是按规定的字来排辈分的,从我祖父起,按“保、世、克、家”四个字往下排。我祖父袁保中是县里的大绅士,一生没有做过官。当捻军在河南活动的时候,他曾和县里的乡绅们一道办过团防。我的叔祖袁保庆曾随同袁甲三(清朝所谓“剿捻名将”,保中、保庆都是他的侄子)办过团练,还在河南、安徽一带攻打过捻军,最后的官阶是江南盐法道。 我父亲的兄弟姐妹,一共九人。除了我的大伯世敦是嫡出的以外,其余兄弟五人、姐妹三人都是庶出。 我父亲的生母是刘氏。在我父亲出生的当月,我的叔祖母一保庆的妻子牛氏,也生了一个儿子,但生下不久就死去了。我祖母刘氏在生了我父亲以后,奶水很缺。可是牛氏的奶水却极其充足,因此就由她把我父亲接过去喂奶。我父亲小时候很能逗牛氏的喜爱,牛氏对他视同己出。后来,由于我叔祖父的妻妾都没有再生养,所以我父亲就过继给他,作为他的嗣子。 我的伯叔们,除了三伯世廉做过官以外,其余的都在家当绅士,没有外出做过什么事。后来,我祖母刘氏死在天津。当时我父亲任直隶总督。他请了假,搬运灵柩回转项城安葬。但是我的大伯世敦,认为刘氏不过是一位庶母,所以不准埋入祖坟正穴,只准她附葬在坟所的地边。这本来是合乎那个时代的“礼仪”的。可是我父亲却和他争执了很多次,由于大伯坚决不答应,最后只得另买了新坟地安葬。从这以后,我父亲和大伯世敦就不再往来。还由于这个原因,以后就定居在彰德的洹上村,不再回项城老家,直到我父亲做了总统,他们老兄弟俩还是不相闻问的。 少年郎不喜读书 当我父亲八岁的时候,他的嗣父保庆到山东候补。我父亲第一次离开了家乡,随着嗣母牛氏前往济南。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入家塾读书。开蒙老师是王志清。后来,他的嗣父调任江南盐法道,他也就和嗣母随着到了南京。 他人极聪明,但是不肯好好念书,经常外出玩耍,喜欢打拳、骑马、下棋、赌博。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喜欢骑着马四处游玩,南京的名胜如清凉山、雨花台、莫愁湖等地,都是他任意驰骋的好所在。也就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很自如地控制那些不驯服的烈马。我父亲后来的弃文习武,不能不说是与此有关的。 他的嗣父有一个很得宠的姨太太,叫做金玉,是和牛氏不和的。我的父亲当时年纪虽小,却能够在这两个人中间设法调和。因此,牛氏和金玉都非常喜欢他,并且还在他们丈夫的面前,掩盖他那不好读书、不务正业的种种行为。后来他的嗣父死在南京,他才随着嗣母牛氏又回到了项城故乡,那时候他已经15岁了。 异能初露 在以后的几年里,我父亲始终跟随着他的从叔父袁保恒(他是袁甲三的长子)。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 在我父亲回到项城的第二年,袁保恒从西北回来了。他看到我父亲的相貌,听到我父亲那善于应对的口才,非常喜欢。那时候他正在西北帮着左宗棠办理军务,因此就把我父亲带到西北去了。后来,他调到北京,再调到河南开封帮办赈务,都让我父亲跟在他的身边。他的想法是:我父亲如果长久住在项城,容易见闻寡陋,不如跟他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扩大眼界,另一方面还可以督促我父亲用功读书。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