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融钜子金润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申俭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申俭著的《金融钜子金润泉》以史料为基础,用传记形式记叙了历经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民国中国银行浙江分行行长、新中国中国银行杭州分行行长金润泉先生的生平,从中反映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民生状况。从金融史和民国历史来把握人物生平的概况,以及金润泉与民国杭州的关系。

内容推荐

申俭著的长篇传记文学《金融钜子金润泉》翔实地记录了金润泉毕生的创业史、奋斗史、成长史。阅读本书将对金润泉有一个具体、生动、深切的了解。

本书讲述了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家乡湘湖闯到杭州市区,从清朝钱庄跨入20世纪银行,迈出了时代潮流的艰难步伐,闯过一个又一个金融与社会风潮,始终与国家和人民休戚相关。本书情节生动,令人难以想象,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少小离家梦里回

第二章 小学徒到红顶商人

第三章 草根银行家金融观

第四章 停兑风波摆巧计

第五章 赤字政府理财难

第六章 江浙财团同舟济

第七章 杭州商会好领袖

第八章 驰骋工商实业界

第九章 西湖博览显身手

第十章 无党无派广交友

第十一章 抗战岁月多峥嵘

第十二章 战后复员早策定

第十三章 百废待兴复民生

第十四章 服务社会是理想

第十五章 急公好义积善德

第十六章 捐教义渡传美谈

第十七章 救火总会显神威

第十八章 居家生活亦平常

第十九章 桑梓情深好口碑

第二十章 金石书画有雅好

第二十一章 企盼和平安民生

第二十二章 金融基业长青树

第二十三章 此情绵绵成追思

金润泉职务年表

金润泉先生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资料

后记

金润泉宗谱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少小离家梦里回

1954年的上海春天,气候似乎特别反常,连绵的梅雨较往年延长一个月。5月中旬和6月出现2次暴雨,进入7月份更是5次致洪暴雨,往年进入酷暑的南方变得天气阴冷,7月1日开始至7日,大雨倾盆,整整下了七天七夜,江河旁溢四溃。

在上海延安中路937号的中国银行一座高级职员住宅内,一位面容慈祥敦厚的77岁老人,望着这样的几十年来未曾经历的异常天气,听闻报纸上的淮河流域特大洪灾消息,忧心忡忡。日渐年迈的身体和衰弱的神情,使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思绪和情感常常交集到他当年常常站在第一线赈灾,家乡救济院的老幼残疾因为他的救助得到改善的情景。

这位老人就是近现代的浙江金融界、商界的著名人物金润泉。

往事一幕幕,老人的思绪回到了他的家乡,那个梦魂萦绕的地方,想起了他的童年,想起了父母……

1878年8月17日,清光绪四年农历七月十九寅时,萧山县(今为杭州市萧山区)湘湖之畔石岩乡金西桥村的金礼坤和黄氏夫妇,生下了他们第二个男孩,取名百顺,字润泉。

据1931年版《绍兴渔临关金氏宗谱(庆延堂)》记载,金家本姓刘,为汉中山靖王刘胜(西汉景帝刘启第九子)之后。五代时,传至第57世从鉴,吴越钱武肃王时为侍郎,“因姓与钱武肃王的名字‘镠’同音,于是去卯刀改刘为金以避讳,遂以金为氏”。元至正时,先祖金端率子自绍兴偏门迁居绍兴西小江东岸的渔临关(现为绍兴县杨汛桥镇渔临关村),与西小江西岸的萧山渔临关隔江相望,成为该地金氏第一世。金润泉为绍兴渔临关金氏第十八世。清乾隆年间,金润泉高祖一支迁居萧山石岩乡金西桥村彭家里,金润泉为金西桥金氏第三世。

他的思绪萦绕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

金西村在湘湖的西南,离湘湖不到5里。美丽的湘湖,在萧山城区西侧,是由古海湾演变而成的泄湖,最早载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为“西城湖”。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时任萧山知县杨时在西城湖的原址加筑一个人工湖,“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景之胜若潇湘然,遂称之为‘湘湖’”。湘湖呈东北至西南的走向,东北狭长,西南宽阔,形状宛若一个长颈葫芦,长约9.5公里,宽0.5—3公里,周长40公里,湖面2467公顷,水波浩渺,湖面接近杭州西湖的4.5倍。不仅长期是萧山腹地抵御农田旱涝之保障,而且湖光山色秀美。“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湘湖的山水,群山环湖,湖傍山走,湖中有山,山中藏湖,形成山水交融、湖山争辉的格局,素有“胜潇湘”、“赛西湖”等称誉。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寻》的“明圣二湖”一文中,曾这样描述:“余以湘湖为处子,腼腆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饮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人人得而媟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形象地描绘出了湘湖的独特韵味。湘湖八景“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一幕幕的山水画,如歌如诗,成为他一辈子的牵挂。

他的思绪又飘到了他始终喜爱的梅干菜虾干……

湘湖美丽富饶,不仅蓄水灌溉四周农田,更有舟楫之便,鱼虾之利,湖生作物和山林特产也极为丰富,有“日出一只金元宝”的说法,所以又叫“元宝湖”。这方水土的土产,也成为他此生的日常生活习惯。

他的思绪更是飘到了萧山这片土地上出来的名士豪杰,回顾自己的一生,轻轻叹口气,也算已经尽力了……

P3-5

序言

金融,乃一个国家的命脉和血液,并与广大民众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金融兴,国亦兴;金融衰,国也衰。经济是国之基础,政治、文化则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不稳,上层建筑焉能牢固?

 早在学生时代,就学过这些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仅仅是理性的认识。真正感知到金融对经济、政治、文化的作用,那是踏入社会之后,特别从事文学创作,才深切认识到金融的巨大力量。

我创作长篇小说与电视连续剧《胡雪岩》,将这位清末的红顶商人活生生再现于荧屏,就是一个认识金融资本的过程。这位小跑街出身、富甲东南的杭州巨贾,积累的财富曾是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最后在内外夹攻下一夜之间被挤兑破产。他成也金融,败也金融。

我也编写过电视连续剧《东方破晓》(根据本人所著《蒋介石离开大陆的最后日子》改编),蒋家王朝在抗战胜利后只有短短3年就遭覆灭,除了政治上、军事上的原因外,金融的全面崩溃也是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官僚贪污腐化、物价通货膨胀、党心军心人心涣散,使蒋家王朝迅速分崩离析。这足见金融经济的举足轻重。

在这两部作品的写作过程中,都牵涉到杭州金融界的一个重要人物:金润泉。金润泉同胡雪岩一样,从小也在杭州市盐桥的乾泰钱庄当过学徒、跑街,后来被大清王朝封为红顶商人:金润泉也同胡雪岩一样历经挤兑风波,但他都能巧妙应对、度过劫波。只是金润泉比胡雪岩晚一辈,有幸进入民国和新中国。《东方破晓》中的金融危机我更直接写到杭州的金融界,当时的浙江省主席陈仪就是金润泉的好友与亲戚,互相常有书信往来。在解放军橫渡长江、兵临城下的前夕,金润泉会同“杭州市临时救济委员会”其他委员竺可桢、吕公望、余绍宋等社会贤达去梅花碑省政府面见陈主席,要求救助贫困人口、维护杭州市社会治安、保护文物古迹及水电交通等重要设施……促使陈仪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准备起义,与解放军合作保护南宋古城。谁知被门生汤恩伯出卖,陈仪被秘密押往台湾,最后壮烈牺牲。这也促使金润泉和竺可桢一样宁死不去台湾,坚决留在大陆。

金润泉可谓浙江省金融业的元老,是我省有银行以来的开山鼻祖之一。他先是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辛亥革命后为中国银行浙江分行经理,1949年5月3曰杭州解放后,为中国银行杭州分行行长。45年,一直主管着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浙江省金融业一起成长、壮大。有他的中国银行,才有杭州的闸口电厂、清泰自来水厂、铁路与钱塘江大桥、钱江轮渡与南星桥码头、米厂、丝厂、茶厂、物地产、公共交通……金润泉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浙江省金融史与经济发展史,浙江金融业可在他的身上看到缩影。

先父曾跟随叔祖薛炯公亲身参加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浙江。民国成立后,一直在省政府后勤处、被服厂担任军需官,经常与杭州金融界打交道。抗战军兴,在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军需官的父亲,经常往返第一战区前线,前方所需的费用和物资都要向银行筹款。在他老人家所接触的人物中,我自小就听见过金润泉的名字。上世纪50年代初,我到杭城读大学,开始接触杭州市工商联与杭州市政协,更知道位于后市街的杭州市商会会长原为金润泉,位于长生路延龄路口的浙江省工商联合会原理事长也是金润泉。1956年,家父曾来杭州重访辛亥革命的遗迹和故友,羊坝头与官巷口的兴业银行、中国银行遗址仍在,但蒋抑卮、金润泉等金融界前辈却已辞世了。

所以说,金润泉正如同他名字一样,是浙江省金融业的泉源之一。他开创的事业应该铭刻在浙江甚至中国的金融史上。可惜沧海桑田,随着岁月流逝,年轻人很少知道金润泉的名字,浙江省杭州市包括萧山的年青一代都不了解出生在湘湖边的金融钜子,甚至金融界的业内人士也知之甚少。

幸而现在西泠印社申俭女士积数年的努力,写了《金融钜子金润泉》一书,弥补了这个空白。

长篇传记文学《金融钜子金润泉》翔实地记录了金润泉毕生的创业史、奋斗史、成长史。当我这个杭州老作家一口气读完这部厚重的作品时,受到深深的感动!杭州湘湖出了这么一个优秀儿子,他身上有着钱塘江弄潮儿的精神,也有杭铁头的硬气,事事处处为广大民众考虑,始终不卑不亢,保持金融的独立精神,鞠躬尽瘁服务于社会与民生。我认为20世纪这个大时代替金涧泉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让他成为金融业的急先锋与闯将,在半个世纪中创建了金融界如此辉煌的业绩。

从文本范畴来说,我认为《金融钜子金润泉》属于一部非常有特色的文本,很难用传统的文体来将它界定。它是纪实文学,但又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甚至兼有总结报告、调查研究的文体特色。

说它是纪实文学,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金润泉五十年的创业史。谁看了这本书,都会对金润泉有一个具体、生动、深切的了解。知道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家乡湘湖闯到杭州市区,从清朝钱庄跨入20世纪银行,迈出了时代潮流的艰难步伐,闯过一个又一个金融与社会风潮,始终与国家和人民休戚相关,有许多情节与细节是非常动人的,甚至令常人难以想象。这是用文学的形式,向国人提交了金润泉和他的中国银行一份生动的报告,充分发挥了文学的魅力,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说它是政论文,因为它不光是客观地叙述金润泉的成长历史;而是能从金润泉身上折射出我国20世纪的历史,从大清王朝的灭亡、中华民国的成立、抗日战争的苦难、新中国的诞生,都与金融业息息相关。全书甚至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有关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如何发展、金融干部如何服务于社会与民生等重大问题。这样,《金融钜子金润泉》这部作品就有了广度和深度。

当今世界,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然牵涉到生活的群体、牵涉到社会,甚至牵涉到国家体制。像金润泉这样的银行家天天与市场经济打交道,必然与方方面面发生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金润泉如果没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五十年啊,五十年,不要说创下这样辉煌的业绩,甚至有可能寸步难行。所以《金融钜子金润泉》多一些政论色彩,不但毫不为过,反而是作品的需要与必须。

我知道《金融钜子金润泉》的作者申俭业余时间花了几年的心血,进行了大量采访与调查研究,仔细阅读与研究了杭州市金融业历年的历史档案,采访了金润泉不少海内外亲属与家乡邻里亲友,踏勘了中国银行、金润泉故居遗址,对不少文件甚至很细的数字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用来破解与说明每个阶段的问题,非常具有说服力。再引经据典、触类旁通、纵横捭阖、恣意汪洋,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铺陈,这就使这部作品个性鲜明,独具一格,不同凡响。再配上大量金润泉家族的留影与历史图片,不光全书图文并茂,而且使这部传记更有历史感、真实感、生动感,再现了金润泉和他的那个历史时代。

有关这部书,相信每个人阅读之后,都会有自己的切身感受,用不着我在这儿饶舌。我无非在此书付梓之前,作为一名读者与作家,谈一点粗浅体会。妥当与否,求教于方家。

是为序。

薛家柱

(原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杭州市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2014年五一劳动节于钱塘江畔江新苑

后记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曾经闪耀过多少璀璨的星星!当他们划过星空之际,照亮和温暖过沉沉的夜色,当他们归于沉寂之时,苍茫的心迹怎能了无踪迹?

在浙江中国银行的历史上,甚至在浙江的金融史上,金润泉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唯一一个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屹立不倒的中国银行行长,尤其在风起云涌、动荡不定的民国时期,他以“大成大慈大勇大奉献”(赵朴初对金润泉的评价语)的敢当,成为浙江以及杭州的近现代城市建设的推动者。

在本书完成之际,我要深深感谢金董建平女士。十年前,在杭州北山路上西湖博览会博物馆里,冥冥之中的不期而遇,让我们结下深厚的情谊,作为香港艺倡画廊的主人,她为我打开了艺术之窗。我也是受她之托,开始寻找她先生金乐琦的祖父金润泉的历史足迹。2007年,由浙江工商大学仲向平和我共同编著、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银行家金润泉》先行面世。2011年,萧山湘湖研究院决定出版湘湖丛书,也拟选了金润泉的选题,并邀请我一起做准备工作。因此,在原书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新发现的资料,以时间为主线,以历史事件为节点,有了这本册子现在的样子。在金润泉后人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本书也交由设立“润泉室”及“金氏人文基金会”,金乐琦先生担任客座教授,与金家有渊源的浙江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

感谢著名学者、著名作家薛家柱老师为本书写了激情四溢的序言,他对历史的深刻解读娓娓道来,无不启益。

感谢仲向平、林华东、徐吉军、储建国等专家学者以及萧山湘湖研究院、杭州市档案馆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俞广平、宋林峰先生提供新的史料,还有感谢本书编辑李海燕女士,她的耐心和细致,使文稿更为完善。

本书的出版也是恰逢其时,在萧山区委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酝酿多年的金润泉纪念馆也很快将在萧山的湘湖边向社会公众开放。我也很欣慰,金董建平女士和家人一直盼望建立金润泉故居和重新修订《金润泉》一书的两个愿望终于都将很快实现。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社会,照见过去和未来,照见你和我。寻找历史,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感悟。记载下历史,也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不被忘却,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去悉心体会。

申俭

2014年6月30日于古运河畔西泠印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