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短篇小说卷
分类
作者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编著的《短篇小说卷》所收十三篇短篇文学,展现了浓郁而独特的蒙古族风貌情调,涉及马、狗、摔跤、狩猎等草原民族生活中的核心元素。描摹一个民族在生命本体意义上与自然的血脉相通,昭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最直捷的交流路径。

内容推荐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编著的《短篇小说卷》收入《空心人》《心灵的须弥山》《选班长》《阿尔巴斯山的云雾》《陨落的原始森林》《孤独的盘羊》《宝藏》《喇嘛升天记》《荞麦花节》《在阳光下》《释怀》《与爱同行的日子》《再见吧,午夜》十三个短篇,展现了蒙古族当代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笔法、调性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野性、奔放而又质朴淳厚。

《短篇小说卷》是一本短篇文学。

目录

空心人

心灵的须弥山

选班长

阿尔巴斯山的云雾

陨落的原始森林

孤独的盘羊

宝藏

喇嘛升天记

荞麦花节

在阳光下

释怀

与爱同行的日子

再见吧,午夜

试读章节

道日吉老人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捡了几个月才攒下的破烂儿堆上,腾起了一股烟柱,那烟柱直冲云天,竖成了一根擎天柱。他从睡梦中惊醒后,就失眠了,琢磨这是一个什么征兆,并反复回忆着梦境。他老伴儿在睡梦中“啦啦啦……噜噜噜”地嘟囔着、哼唧着。他想起梦里有一片红色斗篷,顺着烟柱,从天飘然而下,罩住了全村。这可能是一个吉利的梦,不可能是一个凶兆。想来想去,他想不出什么吉凶祸福,便起床吃了点儿东西,操起捡破烂儿的七个麻袋就出早工了。

道日吉老人跟他老伴儿住在蜂箱似的一排房子最北端。他家有四头老母猪,道日吉从来不去侍弄它们。他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到处看,哪儿有纸箱纸盒、酒瓶、废铁之类的东西,翻腾垃圾箱,总想寻得一些什么,日落后才会回家。他不知道有一些捡破烂儿的,三更半夜就会起床,打着手电筒翻腾垃圾箱;还有一些捡破烂儿的,到了夜晚才开始行动。找不到什么东西,他就谩骂:

“这些该死的家伙,三个箱子都掏空了,居然什么都没给我留下,真是一群恨不得把垃圾箱也当废铁卖掉的家伙。不过,这个垃圾箱要是真能卖掉,还真能卖一个好价钱哩。”

道曰吉走到一幢两层小洋楼跟前。富丽华贵的楼房外围有铁栅栏,连哈巴狗和夜猫子都难以钻进去。这里唯一的门,被两名保安不分昼夜地把守着,他深知无法从这门走进去。捡破烂儿的,谁也没能动这院里的垃圾箱,他暗自下决心,这次一定想办法进这院子。

若是年轻时,这三丈高的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障碍。道日吉绕着毫无缝隙的四合院走了一圈儿。转经一样转了半天,终于进了院子,却没看到什么垃圾箱。见楼下的一个小小铁门半闭半开着,便好奇地去打开看。这下,被装在千千净净袋子里的垃圾鱼贯而出。他将搪瓷酒瓶、高级烟盒、点心什么的迅速装进袋子里。正想抓起一根还很新鲜的香蕉,刚踮起脚尖,却有人踢了他屁股一脚。回头一看,看门的保安来了,用鞋尖踢他呢。

道日吉被赶出来,街上也没捡着什么,便沿着街道逛荡着,到了小镇南边。他不知道这条马路径直向南,最终到哪儿;顺着这条宽宽的路走下去,会走多远。想着,想着,他看到被弃路边的塑料瓶、纸盒什么的,就起了沿着这条路捡破烂儿的念头。

进入暮年之后,捡破烂儿,成了老人唯一的工作,他每天都会起得很早。

他家向来牛羊少。父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道日吉不甚清楚。有人说他被抓壮丁再也没回来。母亲是一个得了浑身瘙痒症的柔弱女子,虽然喇嘛的藏药治好了病,却再也没找男人。娘儿俩相依为命,守着四十来只山羊,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林边生活了一辈子。  道日吉小时候,这个地方真是个风调雨顺、细雨绵绵的富饶之地。虽说沿河湾有一些人家的夏牧场,却没人来道日吉家做客。他们怕被母亲的瘙痒症传染,都躲得远远的。驮盐巴的北方驼队,几年才从这里经过一次。那时,母亲从他们手中买一些茶叶和盐巴,换一些米面。此外,唯一的客人就是披着红袈裟的塔尔寺喇嘛,从南边径直来他们家,住上几天就往北去了。也不知道他何时又向南边过去了。第二年,道日吉家从冬天的营地转场到春季的营地时,他又来了。真像一只候鸟,天一暖和就来了。除了驼队人马,每年只来一次的只有那个喇嘛,所以,道目吉总是等他等得不耐烦。把阳光带进他们蒙古包的喇嘛,从袍子里拿出西藏红枣、淡黄色的冰糖,解了道日吉的馋之后,便让他去河边挑水。挑水有什么难的呀,用挤奶桶挑水,走一路洒一路回来后,母亲便开始用它给喇嘛师傅熬新茶了。有人说,道日吉是喇嘛的儿子,大脑袋、宽脑门儿一模一样。有人说,道日吉母亲临盆难产的时候,遇到了这个喇嘛,喇嘛给她接生之后,给孩子起名“道日吉”。人们说,孩子会学给他接生的那个人的秉性,所以,道日吉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喇嘛。但是,喇嘛没说过要收他为弟子。所以,这种说法慢慢也就被淡忘了。

道日吉老人沿路捡着被弃的酒瓶、烟盒、塑料瓶,刚满一袋子,太阳也拖不住影子,快西沉了。旧帽子、衣裳裤子、还能穿的鞋子……街上捡不到的很多东西,都在这路边等着他捡呢。但越是离城远,他的包袱越重,他只能将它们一堆堆地藏在某处。

他捡到一条较新的红色毯子后,便在路边稍作休息。一会儿后,身边飞过很多卫生纸,还有勉强能装一个乒乓球的塑料套。他曾推断过街边垃圾桶里常见的这种薄薄的塑料套的用途,捡回家用水清洗后,套在自己的家伙上看了看。他寻思着如果是年轻时,会把这个套子弄烂了,独自笑了笑,不由又叹息起来。回想起自己跟那个走街串巷的小贩子的黄毛丫头躲在灌木丛中,整夜不眠地折腾的事,仿佛就在昨天。想着想着,好像有点儿尿意,又似不是,他夹紧了双腿。此刻,那个黄毛丫头正睡在炕上,哼唧着“啦啦……噜噜”,跟她的老母猪在梦中对话呢。

道日吉十岁的时候,那个走街串巷做买卖的小贩子来到了他家。他的背囊里有糖果、白面、糯米、针头线脑,用这些换走他家的羊皮或者珊瑚耳坠、戒指什么的真货。有时候,会赶走一两只羊。也有时候,将归于自己的羊放他家几年,等数目增多时再赶走。母亲说:“路途劳累的人啊,给我们俩送来了口粮,真好啊。”于是拿出风千肉招待他,也会让他在家休息两夭。而这个人也变得勤快,帮他们杀牛宰羊,割柳条拾柴火,做一些重体力劳动,之后再背着风干肉上路。一次,他带来了画有财神爷的红色图,当交易要了他家两只羊。那张图至今还供在他家呢。请了所谓财神爷的那张红色图像之后,真正保佑了他们多少呢?数得清的羊群和箱底的珍珠珊瑚反倒越变越少了。道日吉想着这些,不由觉得滑稽可笑。他家那些羊最终都成了小贩子的家产。

到了春天,小贩子拉着驴车来了。上面载满了绿叶菜、倭瓜、茭瓜、芥菜疙瘩之类。他在道日吉家蒙古包旁边盖了两间土房,道日吉他们住进一间之后,再也没搬迁。那真是一个迁徙到哪儿,哪儿的水草就开始退化的年代。与其搬来搬去地麻烦,还不如开垦个小院子,种植用羊皮换来的菜籽,代替了肉食,既充饥又好吃。那一年秋天,小贩子带来腌菜的几个大缸以及两头猪。不久后又领来满口黄牙、说话嗓门儿很大的媳妇,以及两个跟道日吉同岁的黄毛丫头、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儿子,人和猪一起挤进那间土房。他们吃糯米面汤煮酸菜、猪肉炖粉条,这些是他们的日常食物。道日吉家也从此不再放牧,开始养走到哪儿拱到哪儿的所谓的猪。猪油可以烙面饼吃;肉呢,可以跟绿叶菜、土豆……什么都可以一起炒着吃,比牛羊肉好,也很省。

后来。他们家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都往这边赶着似马似驴的骡车,一帮儿一帮儿地搬过来。跟道日吉玩耍的伙伴自然多了,玩笑开大后,打架也自然多了。只有小贩子的大女儿,对道日吉格外亲,偷偷从家里拿风干的芥菜疙瘩、千豆角什么的,给道日吉吃。道日吉起初还之以礼,亲她一口。再后来,两个人千脆在灌木丛中相拥而卧……P3-6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初始成果开始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荒蛮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9: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