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督徒,我们声称自己已经理解恩典。从主日学到成年,我们被教导说我们已经被恩典拯救了。我们了解圣经经文,也知道罪人的祷告,但我们真的掌握了什么是真正的恩典吗?或者说,我们是否被恩典紧紧抓住?
在《无与伦比的恩典》这本书中,作者陆可铎通过上帝的话和他自己的经历讲述恩典不是一个好的想法而已,也不是一首抒情诗或一种温暖、模糊的感觉。它是让基督彻底地住在你里面。恩典给了你自由去爱那不可爱的,原谅那不可饶恕的,因为你知道你是多么地被爱,并知道你已经被饶恕。
作者呼吁读者回想上帝所给我们的丰盛的祝福。他为我们如何过改变的生活提供了指导,呼召我们做出真正的转变并满怀勇气看到它的实现。不要让恩典与你擦肩而过。
当你让恩典进入,它会摇动你的世界,并改变你的心。
我们已经满足于柔弱的恩典。这个词礼貌地挤进赞美诗的歌词,从不惹是生非,也不要求回应。如果有人问你:“你相信恩典吗?”你忍心说不吗?这本陆可铎著的《无与伦比的恩典》要问你一些更深刻的问题:你是否被恩典改变?是否被恩典塑造?是否从恩典得力?是否靠恩典壮胆?是否被恩典软化?是否被恩典揪住脖子,剧烈摇晃,猛然醒来……恩典呼召我们去改变,又赐给我们力量去实现改变。
几年前我做了一次心脏手术。我的心跳频率就像发报员在敲摩尔斯码:快,更快,慢。我几度尝试通过药物来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奏,却都徒劳无功。医生建议我接受心导管消融手术,手术过程如下:用一条导管通过血管将两根线缆插人我的心脏内,一根线缆连接摄像头,另一根线缆连接消融器。消融就是灼烧的意思,没错,就是灼、烧、烫、烙。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用大夫的话说,这个手术将消灭掉我心脏中“不规矩”的那些组织。
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大夫问我是否还有最后的疑问(这种语气绝非祥兆)。我试图表现得俏皮些。
“你会消融掉我的心脏内壁,对不对?”
“不错。”
“你打算干掉那些不规矩的细胞,对吧?”
“正是如此。”
“既然你都进到我的心里了,能不能用你的喷枪干掉我的贪婪、自私、傲慢和罪疚?”
他微笑着答道:“对不起,这可不是我分内之事。”
的确如此。但这是上帝的分内之事,上帝要做的正是改变心灵。
我们不该认为这改变会在转瞬间发生,同样地也不该认为这改变永远不会发生。虽然心灵的改变可能也会经历一些顿悟的时刻——某一时刻豁然开朗,另一时刻幡然悔悟——这改变一定会发生,“因为上帝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多2:11)。泄洪闸已经打开,洪流喷涌而出,只是你永远不知道恩典何时临到。
你愿意领受一些恩典吗?
’你凝望着黑暗。丈夫在你身旁熟睡。天花板上的吊扇在你头上盘旋。十五分钟之后闹铃就会响起来,繁忙的一天即将扑面而来,你将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一样上台,开始马不停蹄地在会议、上司和棒球训练之间周旋。你做早饭,安排日程,整理工资单……这些事你已经做过成千上万次!这就是你的人生,可这所谓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出生,又死去。摇篮,癌症,墓地,以及各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走这一遭啊?丈夫仍在安睡,世界即将扑面而来,而你睡意全无,凝望着黑暗。
你打开圣经,看着上面的字。圣经在你看来像一块墓碑一样,冰冷如石,了无生气。经文不再让你感动,可你也不敢合上圣经,对不对?你辛苦地忍受着每日的读经,如同你例行的祷告、忏悔和奉献一样。可你不敢遗漏其中任何一样,因为害怕上帝会将你的名字抹去。
你的手指滑过照片上的脸庞。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她才五岁,她的脸颊反射着夏日的阳光,头上扎着马尾辫,脚上踩着凉拖鞋。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在那之后,你又结了三次婚,飞行的里程难以尽数,处理的电子邮件不计其数。而今晚,你的女儿将挽着另一位父亲的手臂走过红毯。当初,为了事业能够蒸蒸日上,你放弃了家庭;如今,你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却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你想要的。哦,要是能够重新选择该多好。
你听着牧师的讲道。他脸胖嘟嘟的,秃顶,粗脖子从白色的衣领中探出来。父亲逼你来教会,却无法逼你听讲道——至少你常常心里这样对自己说。但今天早晨你却在听,因为牧师说上帝爱浪子,而你觉得自己正是最糟糕的浪子。怀孕的事你不可能隐瞒更久了,不久你的父母就会知道,牧师也会知道。牧师甚至说上帝已经知道了。可上帝是怎么想的呢?
P5-7
十来岁的孩子非常看重圣诞礼物,至少在格里芬太太(Mrs.Griffin)的四年级班上是这样。在我们看来,圣诞节交换礼物的活动比总统选举、国家足球联盟选拔赛和国庆游行都重要。游戏的流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感恩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天,格里芬太太会把每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把所有的纸条放进一个棒球帽,摇晃几下,然后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到她的课桌前抽一张纸条,抽到谁的名字,就为谁准备圣诞礼物。
根据“日内瓦交换礼物公约”,我们必须将谁接受了自己的礼物作为头号机密,透露名字的行为被严厉禁止。我们绝不可以泄漏自己为谁购买礼物。但我们会告诉每个人自己希望得到什么礼物。不然别人从何得知自己希望什么礼物呢?我们在每一处地方留下线索,就像加拿大冬天飞扬的雪花,无处不在,永远不停。起码我已经确信,每位同学都知道我希望得到什么礼物:一个六指侠玩偶。
在1965年,所有热血沸腾的美国男孩都希望得到一个六指侠。我们将六指侠的口号铭刻在心:“六指侠,六指侠,属我最厉害!曾经五指时,哪有这能耐?”六指侠绝非一个玩具那么简单。“嘿,长官,鲍勃为您效劳!”它可以发射吸盘炸弹、信息导弹、秘密子弹和SOS求救信号,甚至还暗藏着一只圆珠笔。谁能抵挡六指侠的魅力?反正我不行,所以我要确保格里芬太太班上的另外十二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
但卡萝尔(Carol)显然没有认真听。小卡萝尔梳着马尾辫,满脸雀斑,黑色的皮鞋总是擦得锃亮。不要被她的甜美外貌迷惑,她曾让我心碎欲裂。在交换礼物的那个大日子里,我撕开礼物盒的包装纸,发现里面装的竟是信纸!你没看错,就是信纸!褐色的信封,折叠起来的信纸,上面画着一个牛仔正在套马。一个十岁的男孩要信纸做什么?
形容这类礼物有一个专用的比喻:不情不愿的。这是“迫于义务,不得不送”的礼物,是“哦,我差点忘了买点东西”的礼物。
我可以想象,在1965年的那个不祥的清晨,小卡萝尔家出现过什么样的场景:她正在吃早饭,这时她的妈妈问起了班级圣诞派对的问题:“卡萝尔,你是不是应该给同学带礼物啊?”
小卡萝尔的饭勺掉到甜点碗里:“天哪!我给忘记了!我应该给陆可铎带一件礼物。”
“谁?”
“马克斯·陆可铎,一个超帅的同学,所有运动都出类拔萃,从不违反任何纪律,彬彬有礼,为人低调。”
“那你现在才跟我说?”卡萝尔的妈妈问道。
“我给忘记了。但我知道他想要什么,他想要一个六指侠。”
“他想多一根指头?”
“不,是六指侠玩偶!‘六指侠,六指侠,属我最厉害!曾经五指时,哪有这能耐?’”
卡萝尔的妈妈对这个想法非常不屑:“哼,我姑妈埃德娜就是个六指。”她走到储物柜前,开始翻箱倒柜。她找到一双佩斯利细毛长筒袜——这是她儿子丢弃的礼物,又找到一支恐龙形状的香烛。她几乎决定选那个比克(Bic)铅笔盒了,这时她瞥见了信纸。
卡萝尔双膝跪倒,央求道:“请不要这样做,妈妈!请别给他画着套马小牛仔的信纸。四十七年之后,他会把这一刻写到一本书的结尾处。你真的希望被人记作‘送人礼物不情不愿’的人吗?”
“他?不可能!”卡萝尔的妈妈坚持己见,“就给他信纸。反正这个孩子早晚要进监狱,在监狱里他有足够的时间写信。”
于是她就给了我这样一件礼物。
我会怎样处理这件礼物?就像你处理咖啡杯、水果蛋糕、橙黑相间的毛线衫、参加完葬礼带回家的护手霜和保险公司赠送的日历一样。我是怎样处理这些信纸的?在下一年的班级圣诞派对上,我把它送给了别人。
我知道我们不该抱怨。可实话实说,要是有人递给你一块旅馆的香皂,说“这是送给你的”,你会不会觉得这人毫无诚意?反过来,如果有人送给你一件真正的礼物,你难道不珍惜其中的情谊吗?就如亲手编织的羊毛衫、装满去年夏天照片的相册、专门为你而写的诗或一本陆可铎写的书。这样的礼物会让你觉得,送礼物的人是精心构思、准备、储蓄和搜寻过了的。最后一刻才想起去买?绝对不可能,这件礼物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你是否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呢?一定收到过!很抱歉,我替你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有一件礼物,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是单单为你准备的:“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强调为作者所加)
这番话是天使宣告的,牧羊人是第一批听众。天使对牧羊人说话,上帝却要对所有愿意听他的人说话:“为你们生了……”耶稣就是这件礼物。
耶稣本身正是那宝贝。恩典宝贵,因为耶稣宝贵;恩典改变生命,因为耶稣改变生命;恩典给我们安全感,因为耶稣给我们安全感:礼物正是给予者本身。发现恩典,就是明白上帝究竟多么爱你。上帝定意要将爱赐给你,这爱能带来洁净和医治,让受伤的人再次站起来。上帝会不会先站在山顶上,然后命令你爬出山谷?不会。他会跑到山下,把你拉上来。上帝会不会先建起一座桥,然后命令你走过来?不会。他会走过去,把你背过来。“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弗2:8)
这就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恩典。恩典先赐给我们接受爱的能力,然后赐给我们给予爱的能力;恩典改变我们,塑造我们,让我们从此活出不再一样的人生。你认识这恩典吗?你相信这恩典吗?如果答案是“否”,你可以把它变成“是”。上帝向我们要的,只是信心:你要相信上帝。
当然,还要在上帝的恩典上长进。恩典更接近动词,而不是名词;更多以现在时出现,而不是过去时;恩典不仅曾经临到,而且会继续降临。
许久以前
上帝曾借着基督
在十字架上
成就了他的工作,
如今
上帝要借着基督
在你里面
继续他的工作。
让上帝继续他的工作吧。让恩典洗去你的前科、你所遭受的批评和你良心上的愧疚感,认清自己的真实面貌——上帝已在你身上开启自我重塑的工程。不要再为自己在世上打拼,要让上帝的手来做工;不要让失败成为你的标签,要用失败将自己炼得精纯;不要再依靠自己的成就,要更多地信靠基督的工作;不要轻看恩典,要让恩典塑造你的生命。在灵魂深处,你要相信,这称作“一生”的序曲,只不过是上帝在小试牛刀。你的盼望是有根有基的,死亡无法永远禁锢你。
让恩典,让上帝,从你生命硬壳的裂缝中渗进去,将一切软化;让恩典,让上帝,通过你的恩慈之举涌现出来,如同撒哈拉沙漠中的泉水。上帝会改变你,我的朋友。你会将上帝的恩慈彰显出来,在他的事工上有份。无论怎样,你都不会完美无缺,但这一次你比以往都更接近完美无缺。你会更加刚强,渐渐变好,愈发完全。
当恩典临到时,这一切就会发生。愿恩典临到你。
虽然每个人都迫切地需要恩典,但这个词有时的确令人费解。在这本书中,这个词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不再难以理解了。
——查尔斯·史丹利博士,生命的触动(In Touch)事工组织创办人及负责人,《饶恕的爱》《向山举目——与主同行365》作者
世界上每个地方疲惫不堪的人都无比迫切地需要知道恩典的信息,而陆可铎则是传达这一信息的最优秀的作家。
——路易·吉利奥,热情协商会创办者
本书是陆可铎最好的作品之一,提醒我们恩典不是达成某个目标的方法,恩典就是那个目标。只有浩瀚的恩典才能改变世界,而不是我们的宏图大志。
——鲍勃·戈夫,“恢复”国际组织创始人,《爱是行动》作者
听陆可铎讲恩典,就像听沃伦·巴菲特讲赚钱、茱莉娅·蔡而德讲美食一样,这是他一生挚爱的主题。
——约翰·奥特伯格,作家
陆可铎坦诚描述了自己在失败和绝望中如何经历恩典、怜悯和赦免,让上帝话语的光迸发出来。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或得需要的安慰。
——葛福林,葛培理福音布道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