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知更鸟的请柬/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编著者邓小秋。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郑文光说的那样:“会锻炼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头脑,一种力图窥探物质世界奥秘的意志;他会逐渐学会观察他周围的丰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索、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们将近百年来我国原创科学童话的精品力作选人这部丛书中,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黑色知更鸟的请柬/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编著者邓小秋。
《黑色知更鸟的请柬/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内容提要:《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科协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项目。计划出版五至六辑。“大系”将把我国近百年来的科学童话名篇、名著全都展现给少儿读者及其家长、老师,也是研究我国科学童话发展史的珍贵资料库,这对繁荣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少年儿童创新意识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多危险啊!这场火如果不及时扑灭,要是造成了森林大火,那还了得!”
森林里的居民们,聚集在老槐树残躯的周围,都气呼呼地议论着。
雄狮先生快步跑到电话亭,将电话拨到了警察局。
不一会儿,一辆飞驰而来的小警车,载来了小猎狗警长与小黑熊探员。
他们来到老槐树的周围,仔细察看了火灾现场,找寻纵火的线索。
“哼!周围的邻居这么多,要是大火烧了起来,那后果有多严重!”在旁边陪伴着的雄狮先生很气愤地说,“警长先生,无论如何都要把那个纵火犯抓到啊!”
“这个当然哕!”小猎狗警长点了点头,问,“这儿原来是谁住的?”
“是小松鼠弟弟。”
“现在小松鼠在哪里呢?”
“哟,”雄狮先生搔了搔头皮,“大家都忙着救火,还没有瞧见他的影子哩!”
这时,梅花鹿婶婶挤到了前面,说:“刚才起火的时候,我瞧见小松鼠匆匆忙忙从树上逃了下来,不知道现在躲到哪里去了。”
“你看清楚了?”小猎狗警长问。
“我看得清清楚楚,不会错!”
“好!”小黑熊探员回头向小猎狗警长说,“看来,这小松鼠是有着重大嫌疑啦!”
“不错,”小猎狗警长同意地点着头,“得把他找到才是!”
小松鼠姐姐打开了门,发现站在门外的是小猎狗警长和小黑熊探员,惊讶地问:“啊,你们是……”
“我们是警察局的!”小猎狗警长神情严肃地说,“听说,你弟弟住在你这里!”
“对,对……”小松鼠姐姐慌慌张张地点着头,“他……身体不好,还……躺在房间里。”
“请带我们去看看他,好不好?”
“行!行!”
小松鼠姐姐满脸疑虑地带着他们,走进了一间卧室。
躺在床上的小松鼠看见了这两位来客,脸色一下子吓得雪白,战战兢兢地想要坐起来。
“躺下!躺下!”小猎狗警长坐在床边,轻轻地按了按他的身子,口气和缓地说,“我们是来问问,老槐树起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连连摇着手说:“我没有干什么!我没有干什么!老槐树起火,和我没有一点点关系!”
“哼!”旁边的小黑熊探员眼珠一瞪,大声喝道,“和你没有关系?那老槐树又怎么会起火的呢?是不是你煮东西,不小心把老树给烧着了?啊?快讲!”
小黑熊探员的威吓,把小松鼠的胆都吓破了。他浑身直抖,结结巴巴地辩护着:“不!不!我没……有煮东西,是它……自己烧起来的!”
“什么?它自己还会烧起来?”小黑熊探员凶狠地瞪着眼珠说,“你这是想蒙哄谁啊?”
“真的!我是说的实话啊!”小松鼠急得眼睛通红,差点要掉下泪来。
小猎狗警长觉得小黑熊探员有点过分了,向他摆了摆手,止住了他粗鲁的问话,又回转头来,问小松鼠:“既然不是你纵的火,那你为什么要逃走呢?”
“我……我当时发现一下子起了火,害怕极了!”小松鼠弟弟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说,“我那时什么也顾不得了,拼命地逃啊,逃啊!”
小松鼠姐姐在一旁插嘴说:“当时他那种样子,真把我吓坏了。
P48-P49
我国的白话文自然科学知识童话(以下简称“科学童话”),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
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l期上,刊登了陈衡哲写的科学童话《小雨点》。这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公开发表的白话文科学童话作品之一。
1936年至1937年,《中学生》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我国科学文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士其写的《菌儿自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中篇科学童话,也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和文艺性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从1920年到1949年,我国从事科学童话创作的作家有陈衡哲、韩襄、贺宜、吕梦周、董纯才、高士其、郭以实、何公超、金近、施雁冰等。其中尤以董纯才创作的《凤蝶外传》和《狐狸夫妇历险记》最为著名,被人誉为中国科学童话的“奠基之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先后发出了“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于是,科学童话创作犹如注射了兴奋剂,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座谈会、科普创作座谈会,更多的科学家和作家投身到科学童话的创作中来,从事科学童话写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发表科学童话的阵地遍地开花,中央及各省市的科技报刊纷纷刊登科学童话,《我们爱科学》、《智慧树》、《少年科学画报》、《少年科学》、《儿童时代》等杂志,还专门辟出专栏。更有影响的是,《人民日报》、《新观察》都开始注意和提倡科学童话创作,先后发表了老作家袁静等写的科学童话。
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时期作者的视野开阔了,跳出了从生物世界撷取题材的小圈子,开始注意到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电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基础科学和新科技知识方面的题材,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代科学童话的风格和写作特点。这些科学童话,不但传播了科学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想象力,也对广大读者进行了心灵美的教育。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郑文光说的那样:“会锻炼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头脑,一种力图窥探物质世界奥秘的意志;他会逐渐学会观察他周围的丰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索、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们将近百年来我国原创科学童话的精品力作选人这部丛书中,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祝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更加兴旺!
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高端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