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奖是根据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冰心先生生前遗愿而设立的一项全国性文学奖项,旨在检阅我国散文创作的成就,不断推出优秀散文。冰心散文奖从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过三届。参评作品系大陆公开发表出版的散文单篇、散文集和散文理论。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集》共收入60余位获奖作家的散文作品,包括作者简介和风格各异的获奖感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宗仁//红孩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冰心散文奖是根据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冰心先生生前遗愿而设立的一项全国性文学奖项,旨在检阅我国散文创作的成就,不断推出优秀散文。冰心散文奖从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过三届。参评作品系大陆公开发表出版的散文单篇、散文集和散文理论。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集》共收入60余位获奖作家的散文作品,包括作者简介和风格各异的获奖感言。 内容推荐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集》共收入60余位获奖作家的散文作品,包括作者简介和风格各异的获奖感言。该书由中国散文学会主编。 莫斯科东南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的教堂里,“我”被一幅画面打动了: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下凝结的烛油(迟子建《光明在低头的一瞬》)。父亲还是在我赶回家前走了……悲怆之余,我只能在父亲的灵堂前敬献上儿子的一副挽联(张胜友《父亲》)。每日清晨,我点燃由“3”结构的一炷香,祝福与数字“3”链接的命运,它最后的乐章与旋律是加法而不是减法(谢望新《与数字“3”链接的命运》)…… 迟子建、张胜友、谢望新、王剑冰等56位获奖作家的56篇散文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敏锐,着力表现现实生活,风格多样。 目录 读者为什么要看散文(代序) 闹市中的大海(获奖感言) 在“冰心散文奖”颁奖会上的获奖感言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父亲 与数字“3”链接的命运 佛国的尘埃 水墨周庄 巫山一片云 砖做的墓碑 美丽的帕米尔 弯弯的桃树 老哨所 家常的诸葛亮 以“爱”取胜的墨西哥老片 断绝的炊烟 感动每天包围着我 淡泊如诗 去见阿炳 找不见的人 黄河影子里的生灵 秋月飞霞 庄稼歌谣 与可可说别离 秋之说 人间伤别情悠长 河之东山之西 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 母亲 洼里黄牛 太阳照在赵王城头 涅瓦河情思 1292年,渤海湾那场飓风 站在五十厘米高的凳子上 青冢脚下祭昭君 丁亥年初冬:北京册页 无雪的寒冬 和一把老算盘聊天 与陈忠实同行 被磕掉门牙的少女 时间的刻度 鱼的个性 七表妹 父亲的“诗集” 麦儿黄,是端阳 水边 过巴颜喀拉山 一夜古榕 我看幽默 飘逝的蓝色文明 昆虫三题 关于父亲母亲的几件小事 父亲之光 岩泉寺夜色 翠竹红袍 瞎子阿婆 天路笛声 国殇回声 父亲的口琴 试读章节 就这样走,一直走,走过去一千步。我已经把鞋子、袜子都除掉了。一小点的,一小点的,在这里聚集,在这里闪烁,最细小的湿润,最细小的温暖,一点点地靠近我。不需要怀疑,它是沙。 从来没有感觉到,一粒沙子像这么渺小,就像从来没有感觉到大海这样大。 这里是海天佛国的东海岸,海岸线并不曲折,但弯得如一弯新月,又酷似半个括号,就这么简单地,又意味深长地,把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包括了。延绵一湾的沙子,每一粒沙子,都是金黄色的,仿佛熟透了,看上去却很恬淡,也很闲散,一点也不扎眼。普陀山,千步金沙,让蓝天和大海更加蔚蓝。还因为你内心的洁净,你才能感觉到这蔚蓝。蓝得让你舍不得看,哪怕只看一眼,连灵魂都蓝透了,灵魂深处都是深蓝色的了,舒坦得想让你闭上眼。 不要想。闭上眼睛也不要想。想一想这些沙子的前世今生,这是需要勇气的。那陡峰绝壁上的某一块岩石,那最幽邃最坚硬的岩石,也许是花岗岩,甚至是金刚岩,它们都见证过一粒沙的诞生,都咀嚼过一粒沙是怎样被赋予沙的含义。没有突如其来的风暴把一切顽石撕成碎片,从一万年前到一万年后,世间都没有那样的风暴,有的只是难以想象的缓慢,风的缓慢吹刮,雨的缓慢洗礼,时间的缓慢过滤,比一万年还要长久。当水落石出,灵魂呈现,你才看见这金子般的沙。或许,这便是修炼的真谛。 我想到了那些淘金者,他们通过对每一粒沙的审视,过滤,淘汰,想要从中找到那一点儿用肉眼无法窥见的金沙,这意味着多少不可数的命运。曾听一位老淘金人说过,金子其实也是沙子,金子和沙子是孪生姊妹,它们都是石头的后裔。我不知这佛海边是否也曾有过淘金者,但我知道,这里的每一粒沙子,都经历过大海反反复复地淘洗,在亿万年的岁月里一点点地变得纯粹,圆润,剔透,这与淘金人的披沙拣金和佛家的苦苦修行有着某种共同的东西,都是艰辛惨淡地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地去求得他们各自的正果。 心中怦然一动。一种朝圣的感觉来临了。我不是一个寻梦者,但绝对是一个朝圣者。我把脚步一再压低,压低。静极了。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觉到一粒沙子的存在,感觉到时间的存在。时间和沙子,静静地,从趾缝间一点点地漏掉,很细腻,也很光滑。而从远处,从寺庙里传来的钟磬声,一声,一声,被夕照反射着,被大海反射着,依稀,却又清晰可辨。这里没有北来的大雁,但有从西沙飞来的海鸥,海鸥在天上飞,鱼在大海里游,这世间的每一样生灵,或从天上走出一条路,或从水里走出一条路,或像我这样,想在这沙滩上走出一条路,为的都是抵达内心的福祉。 就这样走,安静地,一步,一步……我想试一试,看会不会数错自己的步伐,一千步。沙滩上,也有流水的形状,也有大海的波纹。我知道,大海来过这儿,这每一粒沙子里,都浸透了海水,我感觉自己在不住地下沉。此时,我多么想,把衣服也脱下,把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都脱下,光溜着身子,赤条条的,就像一粒沙,一伸手就能摸着自己的灵魂。 还真有人这样脱掉了,但他们很快又用沙子把自己埋了起来。人不是鱼,也不是沙,人毕竟有太多别的生灵难以理喻的东西。但一个人光着身子把自己埋在沙里,肯定要比穿着一身名牌舒服。人类笑着,闹着,疯着,打沙仗,就像一堆堆孩子,一些二三十岁的孩子,一些四五十岁的孩子,一些满头白发的孩子。这时的沙滩,这时的海岸线,不再是一个比喻,也不再是一个符号,它已全然属于生命,到处都是快活的尖叫和幸福的颤栗。连每一粒沙子都是活的,我听见,那些被人撒出去的沙子,那些飞起来的沙子,那些穿越时空的沙子,也会发出嘹亮无比的叫声。 兴许,这些沙子也是有生命的,只是这生命过于专注,过于沉潜,轻易难以让人察觉,只有在你完全与它融为一体了,你才能感觉到,这热烈而又真实的生命温度。我已经感觉到了。这时候,我已经赤条条地躺在沙子的怀抱里,就像一粒果核重新回到了土壤,更像一粒沙子和无数的沙子团聚在一起。我们从来没有挨得这么近过,连我身上,那最隐秘部位的一块青色胎记也不再是秘密,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沙子知道了。 这时的沙滩是一张床,躺满了人。就这样躺着,除了自己,除了沙,再也没有别的。此刻我隐没于此,在沙中体会深藏的禅意。这人啊,如果不从理解一粒沙开始,谁能读懂沧海桑田的变迁?我渺小的身体,渐渐,比沙子更小,直至,在沙海里消失……多么细小的声响,细小的光。如此洁净的被大海一次次洗涤过的沙粒,但要说出一粒沙,是多么不容易。没有人知道它成为一粒沙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的挣扎,那伤痛里的美,哪怕顽石也噙着泪水。从比石头更加坚硬,到比水更加柔软,舍弃了一切,没有了任何多余的东西,方能成沙。 一直躺到天黑了下来,而后,又渐渐明亮了,月光被夏夜的晚风徐徐吹拂过来,每一粒沙都以尘埃的形式归于寂静,静谧地闪烁出如银的月光。这样的月光,让肉体模糊,让灵魂清晰。海风,隐约的虫鸣,反复叮咛的潮汐声,四周的一切都在退远,慢慢地,你会觉得,什么都没有了,空了,无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虚词。这个时候,你可以完完全全地腾空自己,就像一个婴儿,躺在温热的、非常柔软的子宫里。 我有轻微的醉意。我想,这就是,禅。一粒沙的背后是大海,一片大海的背后是沙。当一粒沙与一片大海相遇,即是涅粲,即是永恒。神以这种方式,一遍遍地向世人诠释,这是最后的坚持,当你化为尘埃,你即是沙。那转瞬即逝的永远都不是沙,而是人。有一种东西不能诉说,譬如沙。世间不灭的只有尘埃,只有沙。 是怎么走过这千步金沙的,忘了。忘了数自己这一路走过来到底走了多少步,忘了的东西还有很多,甚至,把自己也忘了。但我觉得自己走过的,远远不止这一千步,我的心,仿佛走得更远。 回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足迹,不像人的,像鱼划过的。P12-15 序言 大凡识字的人,一定会阅读很多的读物。在众多的读物中,文学作品肯定不同于文件、信件、报纸、公告、讲话稿一类的东西。那些东西往往很直观,也很直白,看看就会明白。而文学作品则不同,你看过了,不等于你就看明白了,譬如《红楼梦》。不然就不会产生“红学”,引得那么多的人为它痴狂,为它研究,为它争论。 在当下的文学刊物中,小说自然是重镇。但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散文热的兴起,散文的作者量和读者量空前猛增。以《读者》杂志为例,其发行量比所有的文学刊物的发行量总和还要大。我们必须注意到,《读者》杂志所刊登的作品基本上是散文。这是不是可以说,散文真正地登上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历史舞台呢?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分析,读者为什么要看散文。我以为,看小说就是看故事,看热闹。而看散文则是体味情感,接受情感。青年散文理论家红孩曾说,散文和诗歌是说我的世界(向内),而小说则是我说的世界(向外)。就是说,我们在拥有一个现实的客观世界的同时,还有一个作家给我们提供的想象的世界,即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身的那个世界,这样,不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同时拥有两个世界,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过去,也有人说过,作家再能想象,也没有生活本身更丰富。这话当然不错,但这里有一个思维上的认识问题。我们说作家能创造第二世界,好像那第二世界就一定要高于第一世界,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不论是哪个作家,知识积累再厚重,生活阅历再丰富,其终究还是个体。想想看,一个个体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整个大千世界相比拟的。所谓的高于生活,并非是指高于所有的生活,而是指高于作家自己看到的和感知的生活。一个作家写一些,另一些作家也写一些,累积在一起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整体升华与丰富。我们为什么反对雷同化作品?其意义就在于雷同化缺乏创造。离开了创造,艺术本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文学的可贵在于发现,散文的可贵也在于发现。这个发现是通过作家眼里的这一个去感应世界的那一片。这一个可以是“《背影》里的父亲”“《小橘灯》里的小女孩”那样的典型人物,也可以是唤起人类共鸣的某种思想与情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白杨礼赞》。谁创造的越多,谁对世界的贡献越大。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出典型人物的作家能称为大师。四大名著的作者可以称为大师,鲁迅、老舍可以称为大师,因为他们创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 读者喜欢看散文,表面看的是故事,是情感,其实也是在寻找大师。读大师的作品,不仅能看到文学中的自己,还能提升生活中的自己。再有,就是审美的需要。美可以体现在语言、技巧上,也可以体现在思想的升华与人物的塑造上。对于当下的中国,不论当作家还是做读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散文学会根据我会名誉会长冰心先生生前遗愿,自2000年设立了冰心散文奖,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很多中青年作家得到这个奖后备受鼓舞,更加勤奋地投入到散文创作当中。一些老作家在获奖后,竟然激动地说:此生得过冰心散文奖,就是死也可以瞑目了。我们知道,这些话语不仅是出于各位作家对散文的喜爱,更是出于对冰心先生的无限崇敬与热爱。冰心先生曾经多次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一定是很崇高的,如果不崇高,我们就不会如此的热爱。 承蒙学会的王宗仁、红孩同志的辛勤工作,在各位获奖作家的支持下,特别是在漓江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这本《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问世了,我谨代表学会的林非、石英等诸位同人对本书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排上并非完全按照获奖名单顺序,同时有个别的作者作品也并非是获奖作品,而是选择了能代表作家某一阶段水平的作品,这样会使本书的水准大致整齐。当然,这只是编选者的主观考虑,不知作者、读者能否满意。我们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更欢迎有更多的人关注这本书,关注冰心散文奖,关注中国的散文事业! 2009年8月18日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散文学会根据我会名誉会长冰心先生生前遗愿,自2000年设立了冰心散文奖,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冰心先生曾经多次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一定是很崇高的,如果不崇高,我们就不会如此的热爱。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 都说,目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在现代文学作家中,特别是女作家中,我所钟爱的不仅是冰心先生一人,有时我甚至更偏爱张爱玲、萧红,甚至是丁玲。但冰心先生的文字风格,那种婉约中的俏皮,沧桑中的温暖,尤其令我喜欢。她见诸报端的那一张张照片,端庄秀丽,宠辱不惊,一派大家风范。我相信,只有胸如大海的人,才会有那样恬淡安详的笑容。 ——迟子建获奖感言 我真诚地看重这个奖项。此前,一个个散文奖尘埃落定。唯独对“冰心散文奖”,似乎感觉与它之间有某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和约定。在别人也包括自己不经意的时候,冰心先生却悄然来到你的身旁。《珍藏起一个名字:母亲》这部散文集,于我,是人生经历磨难后对亲情、爱情、友情和人类良知的永恒回忆与铭记。 ——谢望新获奖感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