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科主编的《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选取了浙江省岱山县文学技术界近100位文学技术爱好者在跨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所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歌曲、论文等众多艺术门类,分上、下两册,外加包装盒。上册为文学艺术类、下册为视觉艺术类。共计入选作品220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上下) |
分类 | |
作者 | 孔德科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德科主编的《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选取了浙江省岱山县文学技术界近100位文学技术爱好者在跨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所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歌曲、论文等众多艺术门类,分上、下两册,外加包装盒。上册为文学艺术类、下册为视觉艺术类。共计入选作品220件。 内容推荐 孔德科主编的《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分上下二集,共收集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曲艺、歌曲、电视、民间文艺及摄影、渔民画、书法等八大门类的优秀作品200余件。这些文艺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海洋气息,浓缩了岱山作家、文艺家们10年创作的心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岱山文学艺术界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所取得的创作成就。 在《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这本作品集中,作家们脚踏大地,倾听潮声,叙写了蔚蓝色家园的不息梦想;画家们匠心独运,挥毫泼墨,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艺术画卷;摄影家们饱含深情,纵情山水,定格了一张张令人心动的美丽瞬间……这一幅幅浓墨重彩,充满鲜灵生活气息的文艺作品,或沉郁朴茂,或玲珑剔透,或疏朗清秀,或淋漓酣畅,或追求韵律的相辅相成,或张扬个性的天然趣成,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岱山美丽的山水画卷,看到了岱山人民敢立潮头的创业激情,看到了岱山这块蓝色土地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动人场景,也看到了文艺工作者对事业孜孜不倦、勉力追求之身影。 目录 小说卷 头条新闻 三点 棉花糖 太阳很刺眼 阿婉姐 让我们一起去吃肯德基吧 英雄 最后一张药方 钥匙 简单爱 笑如花儿绽放 寻找1963年出生的女人 船渡 蓝绸伞 是谁偷走了我的语言 嘉丽小媳妇 阿萍 纸枷锁 一根红领巾 一架钢琴 特殊职业 海浪花 五星级父亲 包裹终于打开了 玩香烟的女人 香水味的女人 爱的横竖横竖横 开往小岛的船 散文卷 外公的海潮外婆的岛 两头洞随想 普陀山的黎明 回归涛声 品味大海 河姆渡恋歌 黄昏 北疆的雪 海岛清甜水 婺源的那一片黄色 海坛走笔 守望爱情的石头 老屋的夏天 在古镇遇见海 诗歌卷 在嵊泗碰上台风 在鱼的周围 掌上的河流 散步 春草一样闪亮的海 盐 风吹波浪 海浪是一个飞翔的词 水边木屋 河埠头 船长的眼睛 站在南头山岗 古岸的岛 给我的渔民兄弟 汲水之人 印象岱山 十一号台风 坐在岩石上想家 船 植物王国 被擦亮 诗 渔山岛 距离 轻轻地听我说 阅读海上 果实 即景 午后 渔村之夜 水草长在蓝天上 戏曲卷 号子声声 三女闹新房 洪水谣 十字路口 街头一角 谁和我说话 灯塔人家 又漏水了 打工麻辣烫 大头梅童抬老婆 歌曲卷 门泊东海万里船 渔家三月春 小舢板 舟山小唱 拔篷号子 摇橹号子 溜网蟹船拔网号子 我们和祖国一起飞 蔚蓝蔚蓝的大海 海水鲜来鱼儿欢 电视卷 潮起蓬莱 海洋文化与蓬莱人 渔歌唱晚 灯塔史话 论文卷 从祭海仪式看岱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全民动员、全县皆歌、传承文化、唱响和谐——来自浙江民间艺术渔歌之乡岱山的报告 岱山古名“蓬莱”与徐福求仙的关系 联手共建——满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初探 发掘渔民画作者在渔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册 摄影卷 海边 九子沙滩 看我的 蓬莱茶园 瑞雪渔港 双亭 翔 夜明珠 鲜甲天下 夕阳醉渔港 我为泥狂 齐心协力 金色港湾 加油 蓝土地 陆上渔民比绝活 我们是一家人 秀腿 猪八戒背媳妇 泥趣 泥人手球赛 泥上摔跤 激情夏日 粒粒珍珠 渔港欢腾 北京2008 抢拍 蒲门晓日 蓬莱仙境 渔民画卷 休渔时节 夜渔 渔乡新桥 大鲨鱼 舟山锣鼓 爬绳比赛 船倌老爷请客 海的女儿 鱼香千里 七彩海风 送鲜货 海边 即将出海 祭海 章鱼的传说 海边人家 又是一个好日子 迎新娘 和谐民乐 扳鱼 海螺棋 扛钢 海钓 晒鱼鲞 深海养殖 渔家乐 渔村来了杂技团 渔汛期 极地人家 我也来一曲 喜庆丰收 打围网 生炉子 老公船来了 扒虾 鱼市场 有福同享 三渔妇 海岛就是我的家 横街渔市 海浪花 乌贼娘娘 新船下海 鲜货船来了 渔家客栈 四季渔歌 旺汛头 金海湾日记 拆船 曾经辉煌1号 整修 书法卷 陶忠道行书 陶忠道行书 王国卫行草 虞正祥隶书 范元祥隶书 汜兀件隶书 范元祥隶书 汜兀件隶书 杨健尔行书 瞿平涛行书 王维方行书 王维方行书 王维方行书 王维方行书 李君柯行草 李君柯隶书 李君柯行书 李君柯行草 马优夫扇面 马优夫篆刻 徐萍小楷 徐萍小楷 徐萍隶书 徐萍篆书 袁新华行书 傅海峰草书 陈岱森行书 孔德敏行书 金连年行书 金连年行书 后记 试读章节 简单爱 立夏 被采访的人名叫李大壮,今天之前,他只是这个城市建筑工地上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工,但从今天开始,他是这个城市的骄傲。 我的同行们早已占据了病床前最好的位置,他们拿话筒对着他,娴熟地提问,试图通过这些问题挖掘出他身上最闪光的亮点。 我没去凑热闹,远远地打量他。这是一个腼腆甚至有点文弱的大男孩,外表和他的名字一点不相符。他显然很不配合采访,所有的提问,都被他用两个字打发了:“莫啥。”逼急了,再加两个字:“真的莫啥!” 我发现他手上一直摆弄着一个MP3,已经很旧了。 我的同行们只能把手上的话筒转向旁边那几个民工,他们紧张地搓着手,在镜头前局促地笑:“俺们当时都坐在路边边吃盒饭边唠磕,说实话俺们根本没注意那啥,只听见老大的刹车声,一看啊呀妈呀,吓我一大跳,大壮这娃已经被汽车压着了。” “大壮那娃吧,平时蔫蔫的,干活还不如俺麻利呢,可今儿个他蹿出去时,那真叫快。” “那个女娃娃被吓得,脸都跟一张白纸似的,咱大壮腿被压折了都没吭一声。”看到记者忙着采访同伴,李大壮偷偷把MP3上的一只耳机放在耳朵上,听着歌,他的表情明显放松了许多。 被救的女孩捧着鲜花进来了,我的同行们一拥而上,激动地按着快门。女孩叫舒显显,是个时尚靓丽的城市白领。她噙着眼泪,得体地回答着记者们的提问。我发现,大壮摘下了耳机,很认真地听着女孩说的每一句话,目光也比刚才灵动了许多。 病房终于沉寂下来,我上前坐在病床旁:“你爱听歌吧?我也很喜欢。”他对我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平时最爱听什么歌呢?” 他看着我愣了愣,迟疑地把耳机递给我,一段流畅的音乐冲击着我的耳膜:“呵,周杰伦的《简单爱》,我也很喜欢啊。“ 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来这个城市几年了?” “两年。” “你认识那个被救的女孩?”我突然问。 他迟疑了一会儿,摇摇头:“不认识。” “听说她就在你们建筑工地边上的大楼上班?” “是的。” “你怎么知道?” “每天我们坐在马路边吃盒饭的时候,正好她下班。”说到这儿,他看了我一眼,便慌乱地停了话头。 大壮出院以后,被送回老家休养,我跟着去做后续采访。 大壮的父母都在另一个城市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奶奶还很健朗,风风火火地从家里迎出来,看见大壮拄着拐杖,忍不住抹了眼泪。不过擦干眼泪后,她还是拍着大壮的肩膀,连说了三声好!接着她把注意力放在了我身上,喜滋滋地看着我,问大壮:“大壮啊,她是不是就你说的那个……”大壮一下子红了脸:“奶奶,人家是报社的夏记者,来采访我的。”奶奶哦了一声,眼神里的光黯淡了许多。 吃完午饭,我和奶奶坐在院子里一边剥豆角一边聊天。我问奶奶:“大壮有女朋友不?”奶奶叹了口气说:“唉,村里的姑娘他一个也看不上。他一回来我就催他,有一次催急了,他说他在城里喜欢上一个闺女,就看不上别人了。我说那你把那闺女带来给奶奶瞧瞧呀,他就呵呵笑了,说绝对不可能。我就觉得不对劲,说能娶回来不?他说不能。我说不能娶回来那喜欢个啥呀?他说奶奶你不懂的,这辈子我没有娶她的机会,但我永远有喜欢她的权利。夏记者,你听听,这话还真难懂,可我一直记着呢,都能背下来了。” 约见舒显显的时候,秋风已起,远处隐约飘来熟悉的旋律让我心生温暖,竟然正是那首《简单爱》:“说不上为什么,我变得很主动,若爱上一个人,什么都会值得去做……” 我问显显:“你原来认识大壮吗?他就在你单位边上的建筑工地干活。” “不认识。”显显摇摇头,“那个工地好多人。” “显显,你知道吗,大壮在这城里有个喜欢的女孩?” “真的啊,是不是他同乡,她在哪里打工,我们帮他去撮合一下如何?”显显一脸的兴奋。 “大壮说了,他永远不想让那个女孩知道他喜欢她。” “为什么?!”显显夸张地睁大了眼睛,可爱得像个洋娃娃。 “他说他虽然没有爱的机会,但有爱的权利。” 显显迷惑地摇了摇头。 显显硕士毕业,她竟然也听不懂大壮的话呢。 (发表于《羊城晚报》2009年12月14日,被《中外文摘》2010年第3期转载) P34-35 序言 在21世纪跨越十周年之际,岱山县文联编著并出版了《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一书,这是岱山文化事业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这十年间,岱山县文联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引导各协会会员深入渔村、小岛、企业、营房……积极投身各类文艺创作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文艺作品精品迭出,文艺舞台精彩纷呈,文艺人才茁壮成长,文艺前程灿烂如锦的美好局面。 这十年间,全县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以敏锐而多情的目光凝视岱山这座海岛所发生的变化,以文学、摄影、美术、书法、小品戏剧等各种鲜活的形式,抒写了岱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人诗篇,打响了“岱山海洋文艺作品”的品牌,充分展示岱山文学艺术的整体实力,为岱山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书中所选的作品均为在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在省内外获得过各种奖项的佳作。 在这本作品集中,作家们脚踏大地,倾听潮声,叙写了蔚蓝色家园的不息梦想;画家们匠心独运,挥毫泼墨,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艺术画卷;摄影家们饱含深情,纵情山水,定格了一张张令人心动的美丽瞬间……这一幅幅浓墨重彩,充满鲜灵生活气息的文艺作品,或沉郁朴茂,或玲珑剔透,或疏朗清秀,或淋漓酣畅,或追求韵律的相辅相成,或张扬个性的天然趣成,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岱山美丽的山水画卷,看到了岱山人民敢立潮头的创业激情,看到了岱山这块蓝色土地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动人场景,也看到了文艺工作者对事业孜孜不倦、勉力追求之身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本《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既是岱山文成艺就、泽被乡里的动人功绩,也是蓬莱文脉承续、薪火相传的千秋伟业。 文心岱山百花妍,展望未来谱新篇。我们期盼着全县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在未来的岁月里,以他们更为丰富的想象与激情,更为执着的精神与追求,辛勤耕耘,不懈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不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不愧于脚下这片伟大的土地。是为序。 王伟 (作者为中共岱山县委书记) 2010年12月15日 后记 《蓝色印象——岱山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十年回眸(2000—2009)》,终于付梓出版了。本作品集分上下二集,共收集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曲艺、歌曲、电视、民间文艺及摄影、渔民画、书法等八大门类的优秀作品200余件。这些文艺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海洋气息,浓缩了岱山作家、文艺家们10年创作的心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岱山文学艺术界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所取得的创作成就。借书集出版之际,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岱山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观众致以诚挚的谢意。 十年中,岱山的作家、文艺家们在业余时间里,创作、发表了三千余件反映海岛现实生活、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三百五十余件作品获市级以上的奖项,可谓精英荟萃,精品叠出。正是他们的勤劳与智慧,打造了一批诸如“群岛诗群”、“岱山小小说”、“戏剧小品”、“岱山渔民画”等知名文学艺术品牌,为岱山文学艺术界在省内外文坛艺苑中争得了荣誉。 由于编撰时间较短,水平有限,多有不足之处,敬请诸位仁者不吝斧正。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浙江艺阁传播机构及舟山市定海同润图文印刷中心的鼎力协作,同时也得到了全县八大文艺家协会及作者们全力支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谢意。因书集篇幅的关系,许多优秀作品未能如愿入选而留下遗憾,在此谨请作者们谅解。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