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作者以平易而亲切的语言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诸如疆域与民族、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发明、精神与观念、风俗与信仰、礼乐与制度等,对其形成、发展、变迁等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在向读者讲授准确的知识的同时,展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令人着迷的风姿,以此引发读者重新思考、了解或深入探究整个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兴趣与情感。面向的读者群体也极为广泛,可以是在校学生、一般读者,也可以是海外华人;既可以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也可以作为青少年追溯与领悟祖国文化之源的可靠读本。本书为葛剑雄撰《疆域与人口》。
这是一套专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由名家倾情撰写的系列丛书。
国家,每当我们听到这个词,都会由衷感到亲切而充满温情。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即使身在别处,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情感也植根于此,我们的思念也缠绕于此。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家园。
然而,这个家园实在是太大了,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曾在其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人,上演的一幕幕戏剧,所发生的一个个事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欢乐与悲伤,我们并不都能听得到、感受得到,更不用说去真切地领会了。所幸的是,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长久地徜徉于这个家园的某一个区域,爱她并研究她,熟知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甚至于她的一颦一笑,他们将带领我们去领略这个家园的风景,了解她的过去,倾听她的诉说。
这样一群人就是这套丛书的作者。他们将围绕相关主题专题设纲,以平易而亲切的语言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在向读者讲授准确的知识的同时展示历史的令人着迷的风姿,并激发读者重新思考、了解或深入探究整个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兴趣。
本丛书由各领域卓有名望的专家撰写,内容厚积而薄发,行文严谨而鲜活。面向的读者群体也极为广泛,既可以是国内读者,也可以是海外华人;既可以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也可以作为中华青少年追溯与了解祖国文化之源的可靠读本。
本丛书每册约10万字,插图约80幅,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表述准确、尊重历史、极具可读性等特点。
中国,13亿中国人的母亲!是您无比宽阔的胸怀,哺育了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中国人。
当我们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后,逐渐结成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政治实体,建立起早期的国家。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已证实,在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已经统治了黄河中下游大片土地。历经商、周,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的朝代名称各异,它们的疆域也时有盈缩,但总的趋势是逐渐扩大,更加稳定,终于在18世纪中叶的清朝形成中国的极盛疆域,奠定了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基础。
至迟在3 000年前,出现了“中国”这个名称。起初,中国只是指众多国中接近都城的那些国,即商、周的中心地区及重要的诸侯国。秦、汉时代,已逐渐扩大到指朝廷直接管辖的区域,或华夏诸族(汉族的前身)聚居的地区。历代中原王朝无不以中国自居,边疆或少数民族的政权,甚至藩属国也以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为荣。明、清时,中国已成为朝代或国家的代名词。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正式成为国家的名称和国号的简称,今天也是我们国家的名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我们讲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就是指在这块土地上出现的政治实体、早期国家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以后,相互延续的各个朝代的疆域的变化,因此也包括那些先后加入中国的、中原王朝以外的或非华夏(汉族)政权或地区在内。简单地说,即如何从一个个范围不大的城、邦、国发展到一度拥有1 3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清中期)的国家。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片土地。要了解祖国的历史,就一定要了解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史的进程中的场所——中国的疆域及其演变的过程。
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进程。在现代国际关系没有建立起来时,疆域的大小和巩固程度集中体现了一个政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达的水平和国力的盛衰。像清朝前期,由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又执行了现实的民族政策,在18世纪中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中国的疆域臻于极盛。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次次丧失了局部领土。这当然是外部帝国主义入侵的结果,但也是中国国力衰弱、政权腐败的具体表现。
只有了解中国今天全部领土的来历,包括如何逐步形成和稳定的历史,以及近代如何被帝国主义宰割的历史,才能增强我们珍惜国土的爱国热情,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鼓舞我们振兴中华的决心。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并不是最古老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也不是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中国及其疆域在世界史上却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翻开世界史,我们的确可以发现,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比中国更悠久。在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之前,也就是相当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时期,埃及人在公元前4241年就有了历法,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了楔形文字的雏形,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前3299年形成城邦,第一乌尔王朝于公元前3000年在幼发拉底河入海处出现,基什王于公元前2870年裁定两河流域两邦间的疆界争执并树立界石,埃及的第三王朝(公元前2780—前2680年)开始建造金字塔。而中国的黄帝时代,一般认为存在于公元前2550年的前后。我们说的“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指从黄帝时代以来的一个约数,并不是正好有5 000年。
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早已找不到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基什人的国家,也不见第一乌尔王朝的踪影。埃及作为国家的名字虽然还存在,但今天的埃及人并不是当年法老的后代。从公元前1680年开始,喜克索人、利比亚人、库施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等,先后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原来的埃及人早已消失在众多的外来人中,就连从公元前3000年起就长期使用的埃及语也早已成为消亡的语言。不仅埃及,其他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印度、罗马等也无不如此。而中国在约公元前21世纪已经建立夏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此,尽管也出现过内乱、分裂、民族战争和改朝换代,但是以汉族(华夏诸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实体不仅始终存在,而且其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18世纪中叶形成了中国的极盛疆域。
解体前的苏联拥有2240万平方公里领土,是今天中国领土的两倍多。但是如果拿这个国家疆域变迁的历史与中国相比,就与面积间的差距大不相同。直到10世纪后半期,相当于中国北宋初年,东斯拉夫人中的一支基辅罗斯兴起,罗斯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及其子弗拉基米尔扩大了领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到12世纪中叶,罗斯就分裂为许多小公国,1223年又被蒙古军队占领,成为金帐汗国的一部分,俄罗斯王公虽还被保留,但只是汗国的下属。14世纪以后,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时,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强大起来,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吞并了所有东斯拉夫人的土地,并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建立俄罗斯帝国。16世纪后半期,俄罗斯的疆域才扩大到伏尔加河地区,吞并东乌克兰和基辅的事实到1667年才为波兰所承认。俄国于1775年取得黑海北岸地区,1783年夺取克里米亚。17世纪后期扩张到亚洲,18世纪进入远东和中亚,19世纪从中国夺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通过与德国的交易占据了波罗的海三国,到二战结束才形成了苏联最大的领土范围,但不到半个世纪苏联就解体了。
领土面积略大于中国的加拿大和略小于中国的美国,它们的历史都只有二百多年,而它们的领土定型的时间就更短了。
因此,今天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四个国家中,中国是唯一拥有历史悠久的稳定疆域的国家。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也找不到类似的例子。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