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作为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政治家,他立下了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绝顶,成就“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其独具一格的心学思想流传至今,响彻中外,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同时,它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宿奕铭编著的《心学大师和神奇圣人王阳明》为读者讲述王守仁好的人生哲学。
宿奕铭编著的《心学大师和神奇圣人王阳明》讲述了:心理大师和神奇圣人王阳明,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圣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年),幼名云,后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射侯爵。由于生逢明朝中期,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他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融儒、道、释诸学于一体,集各家之大成,独创“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因而,他被誉为一代“心学”宗师,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被称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可以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充实与幸福,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心学大师和神奇圣人王阳明》为读者讲述王守仁好的人生哲学。
“山黯惨兮江夜波,风飕飕兮木落森柯。泛中流兮焉泊?湛椒醑兮吊湘累。云冥冥兮月星蔽晦,冰岐增兮霰又下。累之宫兮安在?……乘回波兮泊兰渚,睹故都兮独延伫。君不还兮郢为墟,心壹郁兮欲谁语!……”
五百年前的洞庭湖上,一叶扁舟逆水而行,一位青年站在船头低声吟诵。诗不仅是触景生情用来凭吊楚国大夫屈原,还是在凭吊自己。微风撩起了落在额前的散发,露出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眸中透露出一路奔波的劳累,间或闪烁着些许忧郁,然而这忧郁又不同于哀伤、绝望,反而带着几分刚毅。
这位青年正是继二程、朱、陆后的又一位大儒——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浙江余姚人。因早年曾隐居在会稽阳明洞中,并创办过阳明书院,所以又被世人称为阳明先生。
王阳明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他不但在明朝名动天下,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他的大名甚至还远渡重洋,传到日本,为时人所敬仰。
王阳明出身官宦地主家庭,祖上可以上溯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两晋时期,战乱频繁、时局动荡,很多中原士大夫举家迁往江南。当时,位居东晋王、谢、桓、庚四大姓家族之首的山东大族琅讶王氏也在其中。
王氏一族为晋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身份地位超绝一时,南迁之后,王家烟火续传,后人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逍遥生活,虽再未出过显赫人物,但也被视为书香门第,受到人们的尊重。
到了明朝的成化年间(1465~1487年),王氏家族的王伦,品行高雅,喜爱读书,尤痴迷于竹。自认月下抚琴,竹林吟诗乃人生乐事。家人受其熏陶,也是爱读诗书,胸怀宽广,对于富贵名利,都看做过眼烟雨,不甚在乎。
据传,王阳明的出生颇富神话色彩。
成化八年(1472年),王伦之子王华外出教书,儿媳郑氏身怀六甲,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准备迎接孙儿的到来。可是,直到立秋之后,儿媳过了产期数月,仍然没有生产。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眼看着儿媳怀孕已经十四个月了,还没有生产的迹象,王家上下焦急不已。虽然有哪吒的母亲怀胎三年,秦始皇在母腹中待十四个月的传说,但这毕竟不能当真。
一天,王伦的妻子岑氏夜晚入睡做梦,梦境中自己到了云雾缭绕的天庭,天门向她敞开,四处缭绕着仙乐,令她感到美不胜收。这时,从云朵深处飘来一位绯衣女子,怀抱着一个模样乖巧的男婴,仙女笑盈盈地将手中的婴儿交给自己。岑氏高兴地从梦中醒来,却真正听得一阵阵婴儿嘹亮的啼哭声,赶紧下床来寻找,竟然是从儿媳妇的房中传出,她赶紧推醒睡梦中的丈夫王伦。
王伦醒来,听到这般嘹亮哭声,猜想一定是个男孩。这时,家里的仆人前来报喜。岑氏迫不及待地进入儿媳屋内,抱起孙子,认真细看,竟发现同梦中的孩子一模一样。岑氏赶紧将孙子抱给门外的王伦看,并告诉他自己的梦境之事。王伦欢喜得不得了,直呼孙儿是上天赐的,来自天上的彩云中。
次日,王伦为孙子取名为:王云。
王伦的孙子来自彩云间的消息不胫而走,周围的人们也都纷纷前来道贺,大家端详着王云出生的那座小楼,越看越觉得是祥瑞之兆,于是将其称为“瑞云楼”。
王云一天天长大,一家人都视其为心肝宝贝,。小心呵护,生怕有一点闪失。尽管如此,王云还是与正常的孩童不一样。孩子虽然长得白白胖胖、模样乖巧,可是直到五岁的时候,居然还是不会说话。王氏一家使出了浑身解数,仍然无法使王云开口说话,这可愁坏了王伦。遍访名医,却无法弄清其中的缘由。
一日,王云正在与一群孩童嬉戏,从远处走来一位衣衫褴褛的和尚,模样甚为丑陋。和尚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也被吸引住了,驻足观看。他的眼光久久地停留在王云身上,并走过去与他交谈,王云自然无法答话。于是,和尚怜惜地抚摸着王云,感慨地说这个孩子应该是个神童,只可惜“道破天机”。说完这“道破天机”四个字,和尚也未解释原因,就转身离去了。孩童们不知什么意思,一窝蜂涌到王云家,将此事告之王伦。王伦听了孩童们的话,却也不解和尚之意。
此后,和尚的话一直围绕在王伦的耳边。终于有一天他悟出了其中缘由:莫非云儿不说话,是在于名字?于是,王伦就为孙子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守仁”。之后奇迹出现了,王云不但能够口齿伶俐地说话了,而且还一字不差地背出了一篇王伦时常吟诵的文章。一家人都非常惊讶,而他只是说,平日里祖父吟诵,就记下来了。大家听后,惊喜万分,都夸他是个神童,日后定当有所作为。
3-4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作为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政治家,他立下了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绝顶,成就“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其独具一格的心学思想流传至今,响彻中外,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期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圣贤书,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但在那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的时代,他却命途多舛,青年时科考屡试不中,及至二十七岁时才考中进士,正式步人仕途;在任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刘瑾等宦官为政,被贬谪为龙场驿丞;后再次受朝廷重用,平乱屡建世功,荣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钻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去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从而转学陆九渊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因而,王阳明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更有甚者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他们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的重要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致良知的修养学说,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第一,心即是理的人生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第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够相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第三,致良知的修养学说。王阳明摸索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因此,致良知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萎靡消沉的社会灌注了生机与活力,一时间心学占据了当时学术的主导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王阳明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充实与幸福,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同时,王阳明的心学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由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心灵的回归。王阳明的心学就这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引导,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它的深邃与宽广;而它对我们心灵的荡涤与关怀,又使我们感觉它离我们很近,温馨而质朴,毫无艰深晦涩之感。触摸王阳明的心学,就如同用双手轻轻抚摸心里最深层的秘密,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禅宗里拈花微笑般默契与随意,一个顿悟就洞悉了它的真谛。
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清初著名学者 魏禧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清初著名学者 王士祯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清未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曾国藩
王阳明的一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主义的体现,他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郭沫若
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学者 杜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