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昆著的《七侠五义》情节曲折,结构紧凑。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贯穿始终,却都围绕着侠客协助包公断案,并且与奸臣庞太师父子进行斗争这个大情节进行叙述。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清官侠客打击奸佞、除暴安良的小故事。小说用笔最多、写得最为成功的是“锦毛鼠”白玉堂和“御猫”展昭这两个侠客。作者写白玉堂都是运用明暗相间、若隐若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手法,突出他武艺高超、行踪不定的侠客特征。作者在刻画另一位侠客展昭的时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他的性格、为人,处处与白玉堂形成对比,一个虎威大度,一个艺高气盛,虽都是侠客,但性格迥异。通过比较,各自的形象就更加鲜明突出,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石玉昆著的《七侠五义》在我国流传很广,它还被改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近来,又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而搬上了荧屏。值得一提的是,《七侠五义》与其他一些武侠小说不同,小说没有将这些侠客义士描写成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荒诞怪异的神话般的人物,而是将他们塑造成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武侠英雄。在描写他们的武功时,也不像其他武侠小说那样夸张离奇,反而更能被人民群众接受。除此之外,包公断案的传奇故事,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动人心魄的震撼力都是这部小说在民间长盛不衰、广为传扬的原因。
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
诗曰: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宋朝自陈桥兵变,众将立太祖为君,江山一统,相传至太宗,又至真宗,四海升平,万民乐业,真是风调雨顺,君正臣良。
一日早朝,文武班齐,有西台御史兼钦天监文彦博出班奏道:“臣夜观天像,见天狗星犯阙,恐于储君不利。恭绘形图一张,谨呈御览。”承奉接过,陈于御案之上。天子看罢,笑曰:“朕观此图,虽则是上天垂像,但朕并无储君,有何不利之处?卿且归班,朕自有道理。”早朝已毕,众臣皆散。转向宫内,真宗闷闷不乐,暗自忖道:“自御妻薨后,正宫之位久虚,幸有李、刘二妃现今俱各有娠,难道上天垂像就应于他二人身上不成?”才要宣召二妃见驾,谁想二妃不宣而至,参见已毕,跪而奏曰:“今日乃中秋佳节,妾妃等已将酒宴预备在御园之内,特请圣驾今夕赏月,作个不夜之欢。”天子大喜,即同二妃来到园中,但见秋色萧萧,花香馥馥,又搭着金风瑟瑟,不禁心旷神怡。
真宗玩赏,进了宝殿,归了御座,李、刘二妃陪侍。宫娥献茶已毕。天子道:“今日文彦博具奏,他道现时天狗星犯阙,主储君不利。朕虽乏嗣,且喜二妃俱各有孕,不知将来谁先谁后,是男是女。上天既然垂兆,朕赐汝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镇压天狗冲犯;再朕有金丸一对,内藏九曲珠子一颗,系上皇所赐,无价之宝,朕幼时随身佩带,如今每人各赐一枚,将妃子等姓名宫名刻在上面,随身佩带。”李、刘二妃听了,望上谢恩。天子即将金丸解下,命太监陈林拿到尚宝监,立时刻字去了。
这里二位妃子吩咐摆酒,安席进酒。登时鼓乐迭奏,彩戏俱陈,皇家富贵自不必说。到了晚间,皓月当空,照得满园如同白昼,君妃快乐,共赏冰轮,星斗齐辉,觥筹交错。天子饮至半酣,只见陈林手捧金丸,跪呈御前。天子接来细看,见金丸上面,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镌的甚是精巧。天子深喜,即赏了二妃。二妃跪领,钦遵佩带后,每人又各献金爵三杯。天子并不推辞,一连饮了,不觉大醉,哈哈大笑,道:“二妃子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二妃又谢了恩。天子酒后说了此话不知紧要,谁知生出无限风波。
你道为何?皆因刘妃心地不良,久怀嫉妒之心,今一闻此言,惟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宫;何况正宫李妃居左,自己在右。自那日归宫之后,便与总管都堂郭槐暗暗铺谋定计,要害李妃。谁知一旁有个宫人名唤寇珠,乃刘妃承御的宫人。此女虽是刘妃心腹,他却为人正直,素怀忠义,见刘妃与郭槐计议,好生不乐。从此后各处留神,悄悄窥探。
单言郭槐奉了刘妃之命,派了心腹亲随,找了个守喜婆尤氏;这守喜婆就屁滚尿流,又把自己男人托付郭槐,也做了添喜郎了。一日,郭槐与尤氏密密商议,将刘妃要害李妃之事,细细告诉。奸婆听了,始而为难。郭槐道:“若能办成,你便有无穷富贵。”婆子闻听,不由满心欢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郭槐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郭槐闻听,说:“妙!妙!真能办成,将来刘妃生下太子,你真有不世之功。”又嘱咐临期不要误事,并给了好些东西。婆子欢喜而去。郭槐进宫,将此事回明,刘妃欢喜无限,专等临期行事。
光阴迅速,不觉的到了三月,圣驾至玉宸宫看视李妃。李妃参驾。天子说:“免参。”当下闲谈,忽然想起明日乃是南清宫八千岁的寿辰,便特派首领陈林前往御园办理果品,来日与八千岁祝寿。陈林奉旨去后,只见李妃双眉紧蹙,一时腹痛难禁。天子着惊,知是要分娩了,立刻起驾出宫,急召刘妃带领守喜婆前来守喜。刘妃奉旨,先往玉宸宫去了。郭槐急忙告诉尤氏。尤氏早已备办停当,双手捧定大盒,交付郭槐,一同至玉宸宫而来。
你道此盒内是什么东西?原来就是二人定的奸计,将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认不出是何妖物,好生难看。二人来至玉宸宫内,别人以为盒内是吃食之物,哪知其中就里。恰好李妃临产,刚然分娩,一时血晕,人事不知。刘妃、郭槐、尤氏做就活局,趁着忙乱之际,将狸猫换出太子,仍用大盒将太子就用龙袱包好装上,抱出玉宸宫,竟奔金华宫而来。刘妃即唤寇珠提藤篮暗藏太子,叫他到销金亭用裙绦勒死,丢在金水桥下。寇珠不敢不应,惟恐派了别人,此事更为不妥,只得提了藤篮,出凤右门至昭德门外,直奔销金亭上,忙将藤篮打开,抱出太子。且喜有龙袱包裹,安然无恙。抱在怀中,心中暗想:“圣上半世乏嗣,好容易李妃产生太子,偏遇奸妃设计陷害,我若将太子谋死,天良何在?也罢!莫若抱着太子一同赴河,尽我一点忠心罢了。”刚然出得销金亭,只见那边来了一人,即忙抽身,隔窗细看。见一个公公打扮的人,踏过引仙桥,手中抱定一个宫盒,穿一件紫罗袍绣立蟒,粉底乌靴,胸前悬一挂念珠,项左斜插一个拂尘儿,生的白面皮,精神好,双目显神光。这寇承御一见,满心欢喜,暗暗地念佛说:“好了!得此人来,太子有了救了!”原来此人不是别人,就是素怀忠义、首领陈林。只因奉旨到御园采办果品,手捧着金丝砌就龙妆盒,迎面而来。一见寇宫人怀抱小儿,细问情由。寇珠将始末根由,说了一回。陈林闻听,吃惊不小,又见有龙袱为证。二人商议,即将太子装入盒内,刚刚盛得下。偏偏太子啼哭,二人又暗暗地祷告。祝赞已毕,哭声顿止。二人暗暗念佛,保佑太子平安无事,就是造化。二人又望空叩首罢,寇宫人急忙回宫去了。P1-3
侠义公案小说作为中国平民文学的一支,以晚清为最盛。《七侠五义》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七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共120回,光绪五年(1879)第一次出版,署名石玉昆。石玉昆(约18lO~1871),字振之,天津人,因久居北京说唱谋生,被人误为北京人。石玉昆将此前的各种有关包公故事传说,无论是舞台戏曲、说唱,还是诉诸文字的野史、小说融汇创新,使得他说唱的《龙图公案》内容十分精彩丰富,情节曲折生动,加上他不同凡响的说唱艺术,一时风靡京城,广为流传。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将唱词删去,增饰为小说,命名为《龙图耳录》。光绪年间,问竹主人又对此书加以修改润色,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共120回。到了近代,学者俞樾将本书第1回“狸猫换太子”之事重新订正撰写,又把原来的三侠即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实为四侠),加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三人共称为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据此将书名改为《七侠五义》,在光绪十五年(1889)作序刊行。
全书以“狸猫换太子”开篇,描述了北宋统治阶级内部一场惊心动魄的官闱斗争,结果李妃蒙冤被黜,避难陈州。继写包公降生,包公虽然命运多舛,但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直到会试中进士,先为知县,后作开封府尹,加封龙图阁大学士。在此期间,写他明察秋毫审理各种案件。尤其是去陈州查赈放粮,与奸臣庞太师父子的斗争写得最为充分。他预制了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铡刀,在谋士公孙策和南侠展昭的协助下,捕获刺客,刀铡无恶不作、民愤极大的安乐侯庞昱,而后秉公放赈,大快民心。归途中护送李妃回京,夜审郭槐,使“狸猫换太子”之案真相大白,刘妃畏罪身死,李妃还宫,加封包公为首相。南侠展昭因护卫有功,被封四品带刀护卫,赐号“御猫”,招致“五鼠闹东京”。几经周折,“五鼠”先后归附包公。后面写侠士跟随包公的门生、巡按颜查散去湖北探查襄阳王的谋反情由,剪除其羽翼的经过。先穿插进欧阳春、智化、沈仲元、艾虎等义侠为救援新任杭州太守倪继祖,与霸王庄豪强马强、马朝贤叔侄的斗争,结果生擒马强,任朝中总管的马朝贤被正法。再写与襄阳王为代表的叛逆势力的斗争,颜查散为钦差,奉旨去洪泽湖稽查水情,在蒋平、白玉堂等人的协助下,平定了受襄阳王指使扰国害民的“水怪”邬泽,治好了洪水。然后生擒了襄阳王的羽翼蓝饶,众侠士又里应外合,智取军山,使反王的另一个重要羽翼钟雄归顺朝廷。襄阳王派人盗走了颜查散的印信,白玉堂负气独闯襄阳王府冲霄楼,中机关丧身铜网阵,众豪杰齐赴襄阳讨逆,全书在紧锣密鼓中作结,留下一个很大的悬念。
全书情节曲折,结构紧凑。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贯穿始终,却都围绕着侠客协助包公断案,并且与奸臣庞太师父子进行斗争这个大情节进行叙述。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清官侠客打击奸佞、除暴安良的小故事。小说用笔最多、写得最为成功的是“锦毛鼠”白玉堂和“御猫”展昭这两个侠客。作者写白玉堂都是运用明暗相间、若隐若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手法,突出他武艺高超、行踪不定的侠客特征。作者在刻画另一位侠客展昭的时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他的性格、为人,处处与白玉堂形成对比,一个虎威大度,一个艺高气盛,虽都是侠客,但性格迥异。通过比较,各自的形象就更加鲜明突出,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七侠五义》是一部集公案与侠义为一体的小说。在书中,寄托着当时人民大众的理想。为此在前半部分公案故事中,用酣畅淋漓的文笔,刻画了一位不畏权势、刚正疾恶、处事干练、为民伸冤除害的清官——包拯的形象,叙述了包公所断的一些著名公案,如“狸猫换太子”、“乌盆案”以及除庞昱、葛登云和为李太后伸冤等故事,明显地表达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后半部叙述良侠义士除暴安良、正气热肠的壮行豪举,如金龙寺杀凶僧,天昌镇拿刺客,擒花冲,杀马刚等,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向往。小说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南侠、五鼠均被授为皇家护卫,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另外,小说对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黑暗,主要是皇亲国戚以及土豪恶霸的飞扬跋扈,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也各有褒贬。
《七侠五义》在我国流传很广,它还被改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近来,又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而搬上了荧屏。值得一提的是,《七侠五义》与其他一些武侠小说不同,小说没有将这些侠客义士描写成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荒诞怪异的神话般的人物,而是将他们塑造成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武侠英雄。在描写他们的武功时,也不像其他武侠小说那样夸张离奇,反而更能被人民群众接受。除此之外,包公断案的传奇故事,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动人心魄的震撼力都是这部小说在民间长盛不衰、广为传扬的原因。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相互对应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与继承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此外,本套名著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编者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