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载亲历抗日空战第一人,亲见蒋介石、宋美龄、陈纳德、麦克唐纳……参加空战183次,击落日机9架,重伤3次……国内仅存的空战日记1937-1938!
龚业悌编著的《抗战飞行日记》70%写的是飞行活动,包括警戒、练习飞行和空战;30%写的是飞行人员(日记主人及其队友)的生活,包括食宿、战友往来和聚会、读书报、体育娱乐、写信等等。1937年上半年,没有战事,但空军活动仍然是紧张的,飞行人员(不论是见习军官还是正式军官)都要逐日参加警戒、练习飞行、学习理论及技术和待命,日记反映了这些活动。1937年7月到1938年末的日记则是初期抗日空战的纪实。
《抗战飞行日记》真实记录了抗日时期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行员龚业悌在1937年和1938年每一天的空战、飞行、生活、休闲、养伤等事迹,详细记录了中国抗战初期空军纵横神州、转战南北,英勇打击日寇的壮烈历史,首次披露了作者亲历“8·14”上海大空战、“2·18”武汉大空战、“9·18”南京保卫战、“5·3”、“9·18”重庆大空战等的重要史实细节,被誉为中国空军壮烈抗战史的活化石。
《抗战飞行日记》是国内仅存的抗日空战实录,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资料。
序一:国内仅存的抗日空战实录
序二: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一、练兵洛阳防日寇(1937.1.1-1937.2.22)
新兵报到练本领
防空宣传非易事
二、转战南昌忧与愁(1937.2.22-1937.4.23)
1937年的大汉口
捐机祝寿办空军
三、七七事变平津劫(1937.7.12-1937.8.5)
四、保卫京沪杭纪实(1937.8.6-1937.9.22)
驻防周家口、赴南京
八·一四上海大空战
中国空军痛歼日机
宋美龄视察、蒋介石训话
误炸胡佛总统客轮
我在上海击落第二架日机
九·一八国耻日
南京保卫战
五、转战西北近苏联(1937.9.23-1938.2.26)
赴汉口、抵郑州、飞兰州
(1937年10月24日至1937年12月31日的日记缺)
苏联飞机飞来了
与苏联飞行员并肩战斗
六、武汉空战歼日机(1938.2.6-1938.4.4)
飞西安、过襄阳、赴汉口
我在武汉击落第三架日机
听闻南昌空战
在中山公园闲逛
在黄鹤楼留影
听闻归德空战
我击落敌机记录的事
七、与苏军联手转战南北(1938.4.5-1938.12.9)
苏联E-16胜过美国驱逐机
苏联战友归去来
队友掩护委员长座机飞·州
飞广州炸日本航母
我错过4·29武汉空战
队友飞日本“纸片轰炸”01
我错过5·31武汉空战07
中苏空军合击炸日舰
敌机空袭武汉益猖狂
与苏联同伴飞广州、南昌、九江
飞赴新疆哈密接机
在大西北训练惊闻武汉沦陷
八、抗战时局之我见(1938.12.10-1938.12.31)
日寇华北兵力单薄
敌有西犯企图,似在虚张声势
附录:龚业悌战绩报表
北京航空联谊会悼文(摘录)
后记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是黄花岗七十二烈±殉难的纪念日,都休假纪念一天。我们回溯先烈悲壮的牺牲历史,环视着我们现在的周遭,心中浮泛起一层奋发激昂的波纹并充满着前进的勇气,或许在未来创造的历史里,将记有较这更壮烈的我们的一页牺牲史,我们应该准备着。
整天没有出去,复怀芝一信。她今天又约了很多朋友去义乌游方岩,一天的倦游,在这时她一定在归途上了。她对于“人生的快乐”这个问题,不知是怎样憧憬的,她常藉这自然的魅力,来消灭去自己的忧郁,因为她一生的忧郁似乎是没有人可以告诉的。
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日 星期二 天气晴转阴
在这赣江之南的青空里翱翔,今天是第三次。作空中战斗的单机对单机的后上方攻击,我连续攻击目标机五次。在空中俯冲时,忽然座位弹了起来,攻击时对目标的瞄准,便极感困难了,可是在这局促里,我毕竟也能勉力地完成这个课目,落地时因机杨泥泞感到很不舒服。
机场秩序不大好,每一架飞机都是侧风落下来的,副队长落下后一边轮子在地上滚了一段,左下翼触地,突然地便翻过去,人还无恙。
大队长在停飞后,召集我们训了许多叫我们注意的话。第二天天气不好,到机场又没有飞,回来,又约二十四队赛一会篮球。
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 星期四 天气雨
骏骏的流光,倏忽三月便无形的消蚀了。三月里一切都没有可纪念和留恋的陈迹,在这富有生机的四月中,我们来做一个新生活的开始吧!
清晨,在平台上念几遍英文,不独很多新字不熟识,而且发音都觉生硬,很不自然。膳后看一本现代女作家诗歌选,又翻过一会苏曼殊的遗集。
黄昏,斜风兼着细雨,我冥想着。我记得有人说过,英国东方学院里一个二十三岁的军官,他精通四国语言;苏曼殊氏年表里载着他二十二岁即在广东实业学堂任英语、图画教员;还有些诗歌选里也满刊年纪很轻的人(尤其是女人)的许多优秀的作品。我羞愧,年纪已不小,然而,却一事无成。夜静了,我将这一身的惭感带入了睡乡。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到教导员队听“政治”和“陆空联合战术”两课,“政治”是讲心理建设与心理卫生,教官材料不丰富,语调也不动听,所以使人特别厌烦。第二课虽然和许多的课有着同样的脾味,但,有些还对我们有很多的益处,所以专心的听来,自觉还有些佳趣在里面。
下午,空中很多的“道格拉斯”飞机在飞,听说是六二队轰炸组同学由南京长途飞到这里来的,所以一鼓作气跑到飞机场,遇到很多久别的同学,心里极端的快乐。他们十五日即停飞,下月一日举行毕业典礼。晚上和李湘涛、王名泰两同学在城中游览,他们全体住宿在江西大饭店,明天将返杭。
一九三七年四月四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昨晚,很急促的从城里回来,写好四封给学校里同学的信,预备将请他们带去,所以睡得很晚。
长途来的同学他们很想天下雨,可以在这里多玩几天。可是天不作美,偏偏今天放晴。十点钟他们都来,加好油,便都起飞。我特到飞机场送他们,到中午才归来。
进城,主要去沐浴,又去新明星电影院看金惠漱主演的《孤雏深恨》,因为今天是儿童节,所以特选这样的一部片子。散步到公共体育场,场里有数百名儿童在表演戏剧和跳舞,还有些是童子军的演习,观众特多,我走一周便出来,一番儿时的景况映上我心头,我似乎惊异我已是一个大人了。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 星期一 天气晴
几次连续的处上方攻击还能很恰当的突进和很好的脱离,心中倒还感到兴趣。本来应当和队长飞的,结果和射击冲突,所以和刘署藩飞。他攻的几次还不错,打靶也好,五十发子弹得中四十发。
我射击一共五次,两次因航线飞得不好,致无法照准而未发射,本来规定作五次打完所有的子弹,结果只三次便打完了。回来检查成绩,仅命中六发,想起来丧气得很,其余四十几发子弹算是白耗了,不过,我想明天能极细心的飞,一定会有很快的进步的。
今天韫辉来信告我一月来的生活情况,我托他的事也都办妥了,南芝亦有信来,他的心情是极抑郁而沉闷的。
一九三七年四月六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射击的角度特别大,差不多都近垂直,油门完全关闭,所以速度还不见大,而得有充分的时间,转速总需在一千一百转以上,对于协调的好坏,无须多大顾虑。第一次射击时子弹似乎都打在靶子上,第二次打时,则因飞机向右侧而多落在靶的右方,且拉起脱离后子弹仍未停发放,这大约要消耗到五分之二的子弹,第三次的结果和第一次稍差一点,待第四次进入时则子弹已尽了。回来,我很悔,如果子弹每次少打两发,则中靶的精度必定会较好。
结果,看成绩还有二十二发,这还差强人意,不过,这种目标的射击已不止一次,按理应该能命中到过半数才对。
一九三七年四月七日 星期三 天气云
早上,天气并不顶好,可是也就照常的飞。今天多云,仅练习射击而没有空中战斗。
打靶,又是三次将子弹发射完了,射击的角度完全是垂直,结果比昨天又多中一发子弹,这也称是进步吧!
王组长看过我打靶,说我角度太大,使照准时间减少,且高度太低,脱离也不免有意外的危险发生。
飞机场泥泞得很,阮模群和戴广达都损坏了一架飞机,下午,我们又到飞机场练习“弗克武夫”特技飞行,可是结果尾撬坏了,没有飞上,想来真有点倒霉。
P51-55
二弟龚业悌在学习飞行和抗日作战中,遵家父旨训:每日认真工整地写一页日记。日记坚持写了三年半,一天也未间断,几经离乱,只剩下在校学习飞行阶段日记一本11万字;在训练和作战中写的日记保留下1937年和1938年写的两本,计20多万字。1937年的原本现由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因为日记本是当年从书店买来的精装日记本,每本365页,每天限制只能写一页。按日笔录所作、所见、所闻、所想,内容除记述日常的部队生活情况外,还简略记录了飞行战况。这里的《飞行日记》即是保留下来的1937年、1938年的日记。时年,龚业悌仅二十三、四岁。
《飞行日记》70%写的是飞行活动,包括警戒、练习飞行和空战;30%写的是飞行人员(日记主人及其队友)的生活,包括食宿、战友往来和聚会、读书报、体育娱乐、写信等等。1937年上半年,没有战事,但空军活动仍然是紧张的,飞行人员(不论是见习军官还是正式军官)都要逐日参加警戒、练习飞行、学习理论及技术和待命,日记反映了这些活动。1937年7月到1938年末的日记则是初期抗日空战的纪实。
日记表现的是作者矢志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1937年空军在洛阳待命,时值“西安事变”后,抗日尚未定局,“讨逆”仍在酝酿,日记在纪念“一二八”时写道:“‘一二八’,这沉痛的纪念日子!……留守此间,准备打自家人,这是何等痛心疾首的事啊!”在这两年的日记中,每逢国耻纪念日(特别是五月),都有沉痛的纪念文字。“双十二”两周年,日记认为,双十二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因此,“这一天在民族的史页上占着无上荣光,使人永远不敢忘却,尤其是在这样抗战最紧张的时候”。在当时处境下,有这样的认识,是不简单的。
“七七”事变后的日记,逐日记载着空战的历程。它记载着我广大战场的飞行勇士警戒、迎战、袭敌、胜利、失败和牺牲的日日夜夜。日记中还记载着陈纳德等美国顾问、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的将军和飞行人员的活动……日记立足本大队,面向全国,对每日空战情况都有简明而翔实的记载。
日记对空军情况不但有客观报道,而且有直率批评。如批评航委会“组织过于庞大复杂,各科遇事互相推诿,致有贻误战机之弊”;批评空军司令部规定的各中队训练秩序,“内容虽有合理处,然忽视实际情况之处甚多,颇难实现”;批评“一次在指挥上严重失误的空中出击”,“在这种错误的指挥下作战,飞行人员再勇敢也是白搭”;对空军领导只相信外国的顾问、教员和领航,不相信中国有经验的飞行人员能胜任讲课和领航也深致不满。日记不但对空军领导的缺点错误有批评,而且对本人和队友在空战和飞行练习中的失误也有深刻的自省和总结。
日记写飞行人员的生活,也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构和粉饰。飞行人员在飞行中,不论是警戒、练习还是对敌作战,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因此,特别需要飞行之余的生活调剂,日记不惮其烦地写了这种业余生活,包括打球、打扑克、看电影、游名胜古迹、读书阅报、朋友聚餐聚会、同女朋友一起玩等等,丰富多彩,可补飞行场上的单调和寂寞。飞行人员的精神生活是复杂的,有英勇壮烈,也有寂寞苦闷,二者时常交织在一起。空战中天天有人牺牲,不能不悟透生死关,因此,日记中写了三次拒婚(谢绝家庭的安排、战友的介绍、女朋友的追求),两次战前留下遗书,在拒婚的家书中写出了“前程虽然远大,生命却如飘萍”的感慨。日记一次不漏地写了战友的牺牲,表示了沉痛的哀悼,对关系特别亲密的战友(如杨蕴辉兄弟)尤其如此。日记写了自己对家庭的深情怀念,同父兄弟妹戚友的通信连绵不断,然而多少年只有一次因路过偶然探家的机会,这大概是有时感到寂寞苦闷的原因之一。作者是富于感情的,对战友、对家人,一往情深,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信然!
作者爱好文学,经常购买和阅读文学书,特别爱读散文(他说,是为了写好日记)。因此,日记颇有散文笔法,清新可读。日记除写空军生活外,也写经历之处的风土民情,如洛阳的古都风貌,大西北的沙漠地貌,兄弟民族风情等,使人读来兴趣盎然。
《飞行日记》是国内仅存的抗日空战实录,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资料。其中1937年的一本已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者无法看到日记具体内容。1937—1938年两本如今能公开出版,将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本文作者系龚依群,作者之胞兄。离休干部,一级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河南省文学会及河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抗战飞行日记》终于在抗日战争爆发74年之后与广大读者和亲朋好友们见面了。
这本《抗战飞行日记》从酝酿、整理到出版用了近30年时间。我们家族三代人多个家庭共同努力,前后接力,三易书稿。上世纪80年代初,家父着手整理他在抗战时期作为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行员的日记,就酝酿把自己在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日记编辑整理成《抗战飞行日记》出版。家父在世时,抱病整理出他在1937—1938年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日记,初步完成了《抗战飞行日记》第一稿,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出版。1996年家父去世后,我和弟弟绍雄、绍豪接过家父遗留下来的《抗战飞行日记》书稿,我和绍豪负责收集整理家父多篇回忆抗日空战、战友的文章,以及社会各界回忆纪念家父的文童,绍雄负责复制、整理有关照片资料,绍雄之女龚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电子稿录入工作。这期间,我们还请大伯龚依群、三叔龚业隆、姑姑龚业顺、姑父康志强等长辈审阅书稿,得到长辈们许多宝贵、中肯的建议。2007年4月整理、校对完成了《抗战飞行日记》第二稿,并在姑姑龚业顺、姑父康志强帮助下联系内部出版事宜。我们把《抗战飞行日记》书稿的电子稿发给堂弟绍东(大伯的长子)征求意见,他提出《抗战飞行日记》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珍贵的抗战史料价值,应该找一家大出版社公开出版。我们接受了绍东的建议,联系上了长江文艺出版社,我们把《抗战飞行日记》出版事宜全权委托给了绍东。由此,绍东加入了《抗战飞行日记》第三稿的整理并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抗战飞行日记》不仅仅是家父的心血,也是我们这个家族三代人的心血结晶。
时值此书付梓之际,为,抗战飞行日记》整理出版曾付出辛劳并抱有殷切期望的大伯龚依群、三叔龚业隆、四叔龚业善、大姑龚业纯、父亲龚业悌及母亲聂夔君均已先后辞世,未能亲眼看到本书的出版确是一件憾事。我们姐弟只能遥向天国为父母和各位长辈奉上这本精美的书,寄托我们深切的怀念,告慰他们的心灵。我们相信,当天国之上的父母和各位长辈,还有那干百位同在天国之上的空军抗战勇士们,看到这本融入太多历史记忆的《抗战飞行日记》的时候,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们真诚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各位前辈、师长、亲人、朋友。感谢家族健在的长辈——姑姑龚业顺、姑父康志强,为《抗战飞行日记》的整理和出版所给予的热情帮助。感谢绍东及其子龚羽、绍方及其子龚帅为《抗战飞行日记》搜集整理背景图文资料和封面设计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周百义先生为《抗战飞行日记》出版所给予的热情帮助和支持。我们要特别感谢姚梅女士直接为本书品质提高、最终完稿和出版作出了突出贡献。还要感谢参与前期编辑工作的祝乃杰先生对本书整理、出版给予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感谢许多亲人、朋友、抗战飞行员及亲属,还有抗日战争史研究者们,他们对本书的热切企盼和支持,激励和鼓舞我们整理和出版了这本《抗战飞行日记》。
在此,谨向所有支持、帮助《抗战飞行日记》出版的亲人、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龚绍英
201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