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1年中国杂文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向继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向继东主编的《2011年中国杂文精选》精选了本年度最优秀的杂文作品,尽显年度杂文写作之精髓。

本书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

内容推荐

向继东主编的《2011年中国杂文精选》分为“世相”、“杂感”、“随想”、“温故”、“视点”等辑,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杂文作品。

《2011年中国杂文精选》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1年度我国杂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目录

世相

 猜新闻

 呼噜呼噜吃饭和赵太爷家有50亩地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

 乡村的沉沦

 老无所依

 “请出示您的扫墓证

 不穿裤子的习惯

 “内裤书记”的心理分析

 头领人物的“个人私事

 换届版“最后的晚餐

 中年奴(外一题)

 再提白芳礼

 男人小便时不要说话

 武松爱上潘金莲

 贵族学校,培养人才还是培育“贵族”

 乡村教师为何要逃离乡村?

 马加爵的囚衣

 “纳妾”古今谈

 一只黄蜂和儿子的对话

 校长应该姓什么

 共识

 指标

杂感

 大学的“传说”及趣味

 东邻的试题

 给我一个官做,我就放弃批评

 学数学是做什么的?

 让子弹飞是一种革命

 会商“偏激

 消失的文人

 “总有一招能治你”是公权力的堕落

 知识分子该如何跟官员对话

 春晖尚在,只是历史已清零

 谁在左右民意调查结果

 关于“亲自

 布莱尔的孩子和卡梅伦的猫

 代上级“行香

 不应错失赢得信任的契机

 面对官员“日记门”,开心还是沮丧?

 对“毒星”最好的宽容就是先全面封杀

 跨出厚厚的大红门

 吃与穿

 千轴不如一书

 幸福的致命杀手

 国家形象论

 “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可能增加一座监狱

 变天与变脸

 杂感

 有的人活着,但被钉在耻辱柱上

 人性与权力的较量

 --我看《国王的演讲》

 愚公也造山

 娱乐乎?愚乐也

 “样儿”与葆有良心

 读国靖小传感言

 和某教授闲谈

 程序疏漏则话柄自生

随想

 民意与真诚

 你为什么不能高贵一些

 想起《反对党八股》

 好的社会与好的生活

 忽然想到——关于口号

 不受制约的公权加多金如邪恶插上翅膀

 我们该怎样做公民

 钦定与“内定”

 用“爱情”解构神圣与罪恶

 不忧“民弗从也”,何妨“小惠未偏”?

 “快意”背后的困惑

 大师与大官

 清华“反思”了什么?

 假如监视州长的弗雷斯在中国

 被动感恩与精神纳税

 农妇白彩珍的标本意义

 “记住你们的人性”

 忽然想起高压锅

 兴衰不由唱

 官员的提拔标准不能低于大厨

 不应入法的岂止是“常回家看看”

 水浒的暴力之源

 哈耶克的意义

 毛泽东的中学作文能得多少分

 “原则上”

 为什么我们离科学那么远?

 “请恕我无法感恩”

 有多少是心甘情愿的

温故

 靠不住的“既得利益者”

 百年前的越南格言

 记忆与信仰

 梅花劫与几何之难

 潘光旦的两个受难镜头

 也说沈从文的尴尬事

 不被“礼遇”收买

 投反对票的黄顺兴

 权宜之计

 古时也有“炒作秀”

 “每块石头下面都有着一条蛇”

 清官为何会被“逆淘汰”

 忽然想到——盘点

 岂有文章觉天下

 虎头山的回归

 和珅的“精明能干”

 储安平确实是右派

 最底层的竹子

 “未察虚实”

 假使英宗不拒婚

 二奶不起义

 实事求是何其难

 三个“医生”,一面“镜子”

 不做官的现实选择

 反抗的权利

 郢书燕说又何妨

视点

 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美国政府真穷

 “权威空缺”与经典的删减

 需要区别对待的儒家复兴

 没有共识的社会很可怕

 讲道理的政治才能让刁民变成公民

 从不相信到犬儒社会

 “天价教授”的自我悖反

 欠债还钱的公理高于革命逻辑

 另一种毒害

 出卖不是自己的东西才最卑鄙

 仇恨式教育何时了

 “大大师”方能有大学之“大”

 超越那一天

 教材编写的缺陷为何长期存在

 师者美德渐失的背后

 勤劳是一种美德吗?

 不妨鼓励校长“良心发现”

 “吹毛求疵”的公民责任

 对孔子要行中庸之道

 通往梁山的路黑不黑

 儒家化解社会积怨之道

 提意见也是爱国

试读章节

换届版“最后的晚餐”

刘诚龙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员都是有届期的,或是三年一转,或是五年一任,此地再怎么地大物博,物产丰饶,风景秀丽,佳人娇媚,也得挥泪惜别。脸色是在这里红润起来的,肚子在这里鼓腹起来的,为官一任,对这里怎么没感情呢?

换届走人,古代甚是流行树德政碑送万民伞的,财政要拨款,买大理石,请刻石匠,作颂歌一篇,是谓德政碑;后来也有简化的,大理石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嘛,也就找一块木头,油漆一番,再劳请笔杆子,网上搜索一篇“离任铭”,给官员打包带走。唐朝大历年间,有县太爷调走,绅民感慨,送匾一块,匾云:“天高三尺。”让县太爷白花花的泪水眼眶里转,满心欢喜,接匾。泪干了,问,此为何意?绅民答:“地刮三尺,自然是天高三尺。”官员离任了,不管此地了,百姓也就不怕官了,借着机会抒发愤懑,实在是多的。与“天高三尺”立意切近的,还有一个“五大天地”匾,官员车辚辚马萧萧,离任上路,忽有百姓敲锣打鼓,前来送行,高举黑匾,上书:“五大天地。”官员高兴,欣然收了,末了问:“卑职为官一任,创造了哪五大天地?”百姓答道:“大人到任金天银地,脱袍在家花天酒地,坐堂办案昏天暗地,百姓含冤怨天怨地,如今离任谢天谢地!”

不过官员离任换届,不全是糗事,也有佳话。清人石成金《笑得好》里载,有知府离任,衙门吏员办送行酒局,席间半酣,吏员请老领导脱下一只靴,大清故例,每有好官荣升或平调,都要请他脱靴留做文物,以资纪念。喊官员脱靴,就是一种高评,一般官员未必能享受到这种尊荣。这知府倒挺老实,实话实说:“我在地方上,并无恩惠及民,何敢当此?”大家说:“此旧例,不脱不行。”这知府未曾“恩惠及民”,却是恩惠及吏的,离任前夕,不知为吏员解决了多少困难呢,怎不被吏员拥戴?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官员日理万机,都是挺忙的。忙什么呢?有人解读官员在任与离任,忙是都忙,却是大不同的。在任之忙,忙莺莺燕燕,忙莺歌燕舞;离任之忙,忙噼噼啪啪,忙签字盖章。得知自己将调离,官员其他事情都不干了,诸如下社区、去企业、走村入户,诸如接信访、开大而无当的大会、处理工农矛盾与拆迁矛盾,都不去干了,呆在办公室不动了。我们看到的是老爷临走前在办公室之加班盛景:就是印章木戳盖个不歇气。三年五载未曾判决的讼事,一分钟给结案;跑了百门千衙未曾落实的办企业开商店的申请报告,三五两下,给签同意了;诸如批地基建房、给老板减税、解决吏员子女就业、批准干部出国考察等等曾经之百废政事,都造福一千人了。诸如批拨“办公经费”与“特支经费”等等衙门公产与地方财政,也都是大笔一划拉,就从国库里把钱划去,划到相关吏员账下,如是,果然就百废俱兴,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大团圆结局。清末民初徐珂所著的《清稗类钞》,对此工作狂有如是描述:“临交卸时,只求有契来税,不问真伪,不论年月,来者不拒,即予印发。”大清官员即将卸任,照例有县尉、主簿与其他佐贰放出话来,老爷要走了,同志们有甚困难,都可以让老爷排忧解难,不管是什么难问题,只要你打了报告来,他一并给予解决;那些税赋,衙门也放话说“所有契税,一律减价”,出台这优惠与诱惑政策,立意是将几年后的税收都收上来,以便装老爷行李,发百僚福利。

调令过几天就来了,去他地任职来日方长,在此地当政却进入了倒计时,分分秒秒都要抓住即将过期的权力,此时不用,在这里再也用不了,不用白不用。此刻用权,最少有三大好处,一者来钱,批钱来钱,部门打报告要钱的,都是鱼贯排队,秘书给编号,次第宣旨,喊人上殿。二是示恩,提拔一大批干部,既可让自家日进斗金,车载斗量,又可让干部感恩戴德,刻碑送匾。三者不用负责了,批了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安置等矛盾都是下一任的,干他何事?  《广笑府》有则新官赴任问老领导故事,这位新进之仕,没当过官,不知官之做法,携一包银子之咨询费,去取老狐狸经,“做官事体当如何?”老领导面授机宜,日:“一年要清,二年半清,三年便混。”此间情形,说的是三年一届做官规则;五年任期者如何?一年清,二年干,三年半清半干,四年半干半贪,五年呢,捞一把就走。在任之际,大都是不敢乱来的,把规矩搞乱了,把条例搞坏了,上面是要问责的,下面是要起哄的,自己擦屁股不赢,何苦来着?只有到换届了,离任时际,权力依然在,责任马上消。一手抓钱袋,一手抓名誉,两手都抓,两手都是很硬的。

梁朝有谓鱼弘者,他换了几任届,每次都是搞三光行四尽:“我为郡,所谓四尽:水田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这般官员,也是一再升迁,“迁为平西湘东王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其中一大诀窍,恐怕也是善于与百官设宴最后晚餐。民酸溜溜地道: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官却嘻嘻言:好在升官是官吏抬的。刮三尺地皮,自载二尺走人,留一尺半尺给主簿与书吏们,不怕没高章颂歌。

官员离任,送匾树碑与脱靴的,确实不少。何谓德政,新时期自有新解:恩德惠及同僚行政者也。君若不信,换届年了,到高端饭馆去看,请老领导客的,都是满座;老领导那密码箱你当然打不开,当你以拍马屁名义,给他提一程箱子,你会感觉那箱子有多沉;离任那天,轿车排十里长街,跟在后面长亭连短亭,十八乃至百八相送的,人走茶热,也是官场新景观。

这些参加酒局者与相送者是何人?都是王八焉,此谓王八,即王者加发者,王者,就是能借权在手、把令来行之佐贰与典史者;八者,发也,就是曾依傍老领导而大发官财者,概言之,即那些有资格共赴离任官员最后晚餐者也。

(原载2011年9月2日《湘声报》)

P22-24

序言

杨建业先生有篇说“杂文纪律”的文章,好像杂文还是有什么“纪律”的。可我是个散漫惯了的人,没有派别,也没有圈子,喜欢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我不写杂文,也不存在什么友情合作。每年编这样的书,喜欢的就拿来,不喜欢的放在一边。也许有人嫌我太随性,其实随性也是难得的,率真而诚实嘛。

作为一个杂文编辑,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倾向,也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爱憎,这是杨先生文章所肯定的。但同时,杨先生又要求编辑对待“不同思想派别”的文字,要“严守中立”,要不,就成了球场上的“黑哨”。恕我直说,只要存在“倾向性”,“严守中立”能做得到吗?以我的经验来看,有些“对”与“错”,是黑白分明的,狡辩不得。譬如,明明是个大红色,你说是粉红,或说是土红,或说红中带点橙黄……也就让你说去;如果你硬说那是黑的,打死我也是不能“中立”的。

我曾戏言“告别杂文时代”,有人不高兴,其实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时代进步了,“口播杂文”随性所愿,书写发表杂文却要斟酌再三——这也许是“所有时代”杂文的宿命。

对杂文,我有个最基本的看法:无论何种写法或表现形式,首先要看其价值判断是否离谱。离谱了,我不去说,但不喜欢它总是可以的。中国这么大,报刊这么多,别人喜欢我也管不着,而我则坚守自己的底线,似也无可厚非。

这些年编杂文,说不上长什么见识,阅读体会倒是有一些。我很喜欢张鸣的挥洒自如、嬉笑怒骂,也喜欢魏剑美的凌厉而痛快,还喜欢杨建业、刘瑜、吴非、张心阳、狄马、高低等人的从容和冷峻,喜欢邵燕祥、陈四益、谢泳、丁东、鄢烈山、党国英、苗振亚、智效民等人的大气。还得补一句,读这些人的作品,不要止于本书,还要读他们的书,尤其要读他们的博客。

当然,我还喜欢丁辉《乡村的沉沦》那样的文字,哀伤而无奈,使人想到自己生活的当下——“什么都可以用来卖,包括亲生骨肉;什么都可以用钱来买,包括孝心和眼泪。更可怕的是乡人对这些行为的慨然接纳与包容。千百年来,传统乡村的道德纠偏机制维持着乡村社会的公序良俗,如今,这样的道德纠偏机制已然颓败……”人心不古,何以至此?是值得我们好好检讨了。晚近的革命彻底摧毁了旧文化,神权、族权等不复存在。中国社会改朝换代不断,但没有哪个朝代做到彻底改变社会文化生态,神权和族权等一直是维系社会的根基,除了王法,还有族规等乡规民约节制个人行为。可后来,这一社会制衡系统没有了,今天提倡这个,明天提倡那个,把人神化得不食人间烟火。其结果,把人弄得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杂文也许于事无补,却是发现问题的雷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碍现代化,也是不合时宜的,但起码的礼义廉耻总还是要有一点吧?

最后交代一句,我把本书分成“世相”、“杂感”、“随想”、“温故”、“视点”等辑,已有网友批评说,有点牵强;但也得承认,如不分块,一百多篇零散的短文,岂不是一团乱麻?这样分,至少方便了读者。

是为序。

向继东

2011年11月29日

于长沙闲居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