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文忠漫谈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钱文忠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开始面临人类历史上从未面临过的问题,这也是今天我们都开始关注“幸福”这两个字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同时,跟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的社会应该说是相当稳定的,我们的国家是安全可靠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开放程度和人的自由程度都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按照人类的历史经验,当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在一个历史阶段同时拥有了物质的快速增长、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较多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它的人民就一定会拥有幸福。然而,我们的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尽管我们都开始关注“幸福”,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字的意义。

传统的幸福观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那就是《安娜·卡列尼娜》开头的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很多人把这句话绝对化、抽象化为:“幸福都是一样的,不幸各有不同。”其实,幸福也是各有不同,天底下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幸福,也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幸福的标准。我想,一个社会越和谐、越健康,幸福的标准就应该越多元、越开放。

当今,确实有一种让人非常担忧的情况,我们的幸福观正呈现出一种僵化和单一的趋势,比如我们认为财富、地位是幸福的重要标准。特别是有些年轻人,幸福观越来越狭隘单一,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人自身的和谐最重要

幸福应该是多样的。

同时我想幸福的重要基础之一,实际上是一种和谐的观念。

当年温家宝总理公开发表文章,说他去看望季羡林先生,季先生跟他讲,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最重要的贡献是两个概念:一个叫“天人合一”,人不能去征服自然,人应该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点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

季先生讲的“和谐”包括三个层次,但是媒体和后来的各种传播渠道只侧重讲了前两种: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实,季先生讲的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人自身的和谐。你如果自身不和谐,怎么可能跟别人和谐?比如我看到一个人开的车比我好,我就很不和谐,我很生气,然后我就要骂两句;我看到一个人房子住得比我大,我也要骂两句;我看见崔永元、孟非的名气比我大得多,就恨得要死。这就是人自身不和谐所造成的。

人自身的和谐既然如此重要,那它主要靠的是什么呢?我想,靠的是文明与教养。在人类历史上,文化和文明一般是同步的,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有教养。然而在当今,文化和文明出现了脱节,教育和教养出现了脱节。今天,文化和文明似乎没有必然的关系,教育和教养似乎也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没有相应地提高,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滑。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准越来越高,博士、硕士、名牌大学的本科生比比皆是,但是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的教养水平不仅没有相应地提高,反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滑。

一个没有文明和没有教养的人,以及由这些人组成的群体,是难以拥有真正的幸福的。

圭福有很多种,幸福是多元的,但我认为,有一种幸福是必须生活在一种文化的、文明的、有教养的快乐之中的。

有一种幸福叫“文化快乐“

由于我的经历比较独特,跟好多老人家都有过非常密切的接触。

我非常赞同《解放日报》曾经发表过的一篇对崔永元做的“口述历史”的独家专访,题目叫《向后看,就是向前进》。我有时候特别愿意从一些老人身上感受他们的幸福。

我想举两位老人家的例子。一位是季羡林先生,他出生于1911年,清朝灭亡那一年。他从小经历战乱,即便在留德期间,虽然躲开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却仍置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旋涡,天天要躲着炸弹;另一位是跟季先生几乎同龄的我的一个家族长辈——钱学森先生,他20世纪30年代去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波及美国本土,但是他却曾以美国陆军上校的身份被派到德国去接受战争的洗礼。他们两人都曾历经苦难,甚至都有过吃不饱的经历。

但是我觉得他们的人生都是幸福的。为什么历经苦难,并且物质生活还曾如此贫乏,他们的人生却会那么幸福?我们难以想象。

在那段疯狂的岁月里,季先生不是被红卫兵拉去批斗了,就是被安排在女生宿舍门口打铃。那时都是传呼电话,电话来了要说“几零几室、某某同学有客”,都这样叫的。季先生有一段时间就负责干这件事。后来季先生告诉我,他那段时间居然感觉很幸福。为什么?因为他终于可以每天偷偷地从家里抄两大张纸的梵文——古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把它带到门口的值班室里,边嘁电话的时候,他就边琢磨着怎么把它翻译出来。《罗摩衍那》的汉译版就是季先生在那段时间里独立完成的。

跟季先生一样,钱学森的幸福也充满文化的快乐,在物质上他也没有那么多选择性,但他同样依仗着一种人文的滋养、一种文明的积淀,度过了非常快乐的人生。

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去钱学森图书馆看看,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先生把父亲所有的东西包括父母的婚书都捐了出来。

我去参观时,发现钱先生的写字台是老式的,写字台的对面有一把非常小的椅子。我问钱永刚这椅子是谁的,他说是母亲蒋英的。原来钱学森先生每天做完非常高精尖的绝密研究之后,就会坐到这个桌子前去剪报,而蒋英就会坐在那把小椅子上陪着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一天,蒋英对钱永刚说:“你去陪陪你爸爸。”钱永刚先生说:“我跟他没什么好谈的,他是搞导弹的,又不好跟我谈。”蒋英说:“你爸爸会高兴的,陪他不一定要说话,你坐在那里就可以了。”

钱永刚先生对我说:“我这才知道,快乐是可以很安静的,幸福是可以很宁静的,陪伴是可以不需要说话的。”

今天,在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和转变的时候,在我们享受物质财富、安宁和安全、越来越多的自由的时候,我们也要有一个思想准备,我们会面临更多的疑惑和困境。而我们对幸福的标准不再也不应该一致。幸福绝对不是一种,幸福绝对不等同于或者不仅仅等同于财富、地位、名誉等,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有一种幸福叫“文化快乐”!P3-8

后记

人生本无道理可讲,每个人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经历。有的坎坷,有的完美,但无论如何,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唯一的,人生体验也是独有的;尤其是那些伟人和大学者,他们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无疑是年青一代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钱文忠出身于江南望族无锡钱氏,是季羡林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近年来,他先后在《百家讲坛》开设了《钱文忠解读<玄奘西游>》《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等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化讲座,为普及启蒙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钱教授在解读经典名著的同时,其实是在给当下年轻人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三字经》、《弟子规》,都是在探讨“人生”这个大课题;授课之余,钱教授以参透人生的智慧、独到新颖的视角、平实无华的语言,将人生各个环节关键词以文字、演讲、电视访谈等形式与读者倾心交流。这部《钱文忠漫谈人生》就是钱教授多年零零散散发表在各种媒体的文字结集,也是钱老师写给当今年轻人的精神读物。

在价值多元冲突、信仰严重缺失、越来越多人对人生价值心生困惑时,作为钱教授20多年的老朋友和坚守在出版行业的老出版人,我希望能通过《钱文忠漫谈人生》一书,让更多年轻的读者朋友进入到钱老师的思想领域,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感受他卓绝的智慧和非凡的人生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平凡人生、提高人生境界。

目录

第一章 境界,决定人生高度

 第一节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节 让你的人生过得比别人“多”

 第三节 提高人生境界和智慧

 第四节 财富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幸福

 第五节 如何解脱苦恼

第二章 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第一节 “国学热”的呼吸与叹息

 第二节 墨子的魅力究竟何在

 第三节 唐僧只是一位僧人吗

 第四节 向比自己强大的人虚心求学

 第五节 朱熹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第六节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三字经》

第三章 生命,才是最高的价值

 第一节 新时代需要新慈善

 第二节 教授要像一个教授

 第三节 生命,才是最高的价值

 第四节 历史,无法抗拒假如的诱惑

 第五节 有错当然应该认

 第六节 努力!今天的中国人!

 第七节 让汉字高兴一会儿

 第八节 网络时代的社会动员与管理

 第九节 柏拉图的理想国

 第十节 杰克逊:天才与悲剧的一生

 第十一节 如何保护传统节 日

第四章 和这个世界谈谈心

 第一节 我一定会回去

 第二节 钱文忠是什么意思

 第三节 成功者不等于有道德!

 第四节 一个名族要有信仰

 第五节 让文化“落地”为文明

 第六节 无用之物方有大用

 第七节 《弟子规》样样照办不可能

第五章 教育凭什么一定是快乐的

 第一节 教育凭什么一定是快乐的

 第二节 孝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

 第三节 落水救人的困惑

 第四节 独生子女与童年快乐

 第五节 知青子女融入社会

第六章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

 第一节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

 第二节 台北的“软体”

 第三节 台湾高铁的启示

 第四节 人间的佛光山

 第五节 星云大师的开示

 第六节 给台湾当局者进一言

第七章 懂享受才懂人生

 第一节 南京盐水鸭

 第二节 酒的真精神

 第三节 留园菜的味道

 第四节 收而藏之,把而玩之

 第五节 梦回汉堡

 第六节 你一定要聆听朱哲琴

第八章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第一节 恩师季羡林先生百年冥诞祭

 第二节 纪念周一良先生

 第三节 王元化走完真诚勇敢人生路

 第四节 缅怀王永兴先生

 第五节 送钱钢兄远行

 第六节 纪念李铮先生

编后记

内容推荐

钱文忠编著的《钱文忠漫谈人生》内容简介:什么是人生?数千年来,无数学者、诗人、作家、高僧和凡夫俗子都在不断地追问和讨论这个问题。关于人生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毛泽东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著名学者季羡林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当代高僧索达吉堪布说:“苦才是人生。”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力克·胡哲说:“人生不设限,我和世界不一样。”星云大师说:“舍得和宽容才是人生。”  

……

《百家讲坛》金牌主讲钱文忠教授结合47年生活积淀,《钱文忠漫谈人生以参透人生的智慧、独到新颖的视角、平实无华的语言,与读者倾心交流人生各个阶段的体会和感悟,包括生命的意义、成长的欢乐、处世的智慧、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修为以及读书与教育、慈善与孝道、理想与信仰、情感与爱情、学业与事业等人生关键词。

在价值多元冲突、信仰严重缺失、越来越多人对人生价值心生困惑时,通过阅读本书,让更多年轻读者朋友感受到作者卓绝的人生智慧和非凡的人生体验,从而获得深厚的人文的滋养,丰富自己的平凡人生,找回精神立足点,提高人生新境界。

编辑推荐

如何提高人生境界?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信仰?怎么提高自己的格调和情趣?……

通过阅读钱文忠编著的《钱文忠漫谈人生》,让更多年轻读者朋友感受到作者卓绝的人生智慧和非凡的人生体验,从而获得深厚的人文的滋养,丰富自己的平凡人生,找回精神立足点,提高人生新境界。

境界:如何提高人生境界,打开生命的多维空间?

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拥有幸福?

人生: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你的人生过得比别人多?

经典:国学究竟是什么东西?经典中有哪些人生智慧?

反思: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信仰?如何让文化“落地”为文明?

教育: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好爸爸,好妈妈,好老师?

台湾:我们能向台湾地区学什么?星云大师如何开示众生?

尚趣:懂享受才算懂人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格调和情趣?

追忆:季羡林、王元化等恩师是如何勇敢走完人生路的?

钱文忠不仅与年轻人谈论人生话题,更关心社会民生,时代发展,国家大势,充分彰显一代学者的责任、情怀与远见,一边感触温馨的回忆,一边感知理性的批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