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出腾冲记(六种文化解读腾冲)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欧晓鸥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欧晓鸥所著的《大地生息(六种文化解读腾冲)》不想用学究式的方式去解读腾冲,那种手术刀式的学理解析,也许准确,但一定冰冷。腾冲的“六种文化”永远有温度,解读腾冲的“六种文化”,也应该有温度。所以,编者最终选择了“文化散文”这种感性的方式。

内容推荐

欧晓鸥所著的《出腾冲记(六种文化解读腾冲)》追本溯源,归纳提炼出最能体现和代表腾冲文化的六种文化是:生态文化,一幅天地人和的画卷;地质文化,一个世界罕见的奇观;丝路文化,一条古往今来的通道;翡翠文化,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抗战文化,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乡村文化,一部散落边地的汉书。

《出腾冲记(六种文化解读腾冲)》讲述“六种文化”是腾冲文化的主脉、灵魂和精髓。“六种文化”是融合共生、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的一个不可剥离的整体。

目录

一 1931年一个下午的腾冲

二 每条道路都通向一个远方

三 马背上的“小上海”

四 当你在翻山越岭的另一边

五 离开是为了回来

六 高原永恒的图腾

七 造梦者他永不衰老

八 下一站,世界

后记

试读章节

“从南门进城以后,在宽阔的街道上行走,街上仿佛空无一物,但却是全云南最清洁的街道。城里也有一丛丛的竹子,他们的惠率声使我想起了在杭州西湖雷峰塔下夏天一个晴朗的日子……当落日西沉到蔚蓝色的山峰下面,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子骑马走过城门。她那黑白杂花的小马驹背上披着鲜红的龙毯。当她走近我风尘仆仆的坐骑时,抬头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然后又将头俯至鞍前鞠了一躬。我高举帽子,挥舞致意。她以年轻女皇的风姿骑马而过。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腾越。”

这摇曳着某种神秘情调的“东方”意象,见于1931年9月15日的《太阳日报》,作者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我从不知道他也曾以如此感性而“不谙世事”的情怀来阅读过这广阔疆土的一隅。这多半是他去“红区”之前的事情了。

1931年, “腾越”已更名为腾冲。我却觉得“腾越”二字念来有庄重而绵长的气韵,与古老年月里的某个时刻,画卷般定格的城池、竹丛以及骑马女子,关系更为密切。不知外国人斯诺是否也这么想,又或者在他听来,两种发音根本不存在显著区别——那年他二十多岁,尚未成名,应是初到中国。他经河内入境,又取道腾冲,想要去往更加遥远而神秘的密支那。

事情本来轻松简单:在中国版图西南边缘的这座小城,他打发了漫长旅途中的一个下午。我却很想知道(我承认我总在不怎么恰当的时候严肃起来),这位谦逊的旅人在1931年的那一天,究竟穿过了几条街道,而竟然看到“街上仿佛空无一物”——《民国腾冲县志稿》分明告诉我:彼时全城有土杂行21 8家,洋杂行52家,成衣行44家,绸缎行36家,解玉行33家,玉扯眼匠27家,细花匠二13家,玉光工匠25家……还有米市、杂粮市、鸡鸭市、猪羊市、牛马市等分布在城内及周边乡镇。那一年,1银元可兑换英镑1先令又2.5便士;腾越关每年出口毡、牛、羊、猪、马、驴、骡、生蛋、皮蛋、火腿等共计1936619两;进口英国原色布、印度被单布、美国斜纹布、意大利布(“玄素棉羽绸”)、日本火柴、美国火油等共计3015808两。

“空无一物”的街道从何而来?

当然,数字有时候显得抽象,包括它的意义以及存在本身。它也许隐没在每扇门后面,或者每个屋檐底下,并不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出现,颇有点难觅踪影——反正一个东张西望的异乡人,并没能将它读到,透过街上烫金的招牌,大户人家窗户的样式,或者少女们裙子的布料。

但数字分明又是具体的。比如,多年以后,它仍然让1931年腾冲商业之繁荣跃然纸上。也让我出神地想象一个日光下的街市,密密麻麻的石板和足音如何起伏,如何像一滴水珠般,折射着在漫长岁月中的一些日子里,人们生活的那种安宁和乐,并且生机勃勃的光芒。

多年以后,斯诺对腾冲的印象也许已经模糊——当他用一生中十多年的岁月踏遍大半个中国,并且将整个身心投人到这片土地如火如荼的起伏与动荡中,初到异国时的浪漫情怀想必逐渐淡去,伴随着1931年那个下午的浮光掠影。

而我将永远记得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从保山出发,经潞江坝,翻高黎贡山,最后到达腾冲的那一段路途。

初夏的阳光已经凶猛异常,白花花一片扑面而来,让人睁不开眼。出了保山,上坡,又下坡,车窗外景色不断变换,但山是高原画卷中永恒的主题——你的置身之处,要么是山中,要么是山间,避无可避。它以精准而绝对的形态存在着,让这片土地生出了难以抹平的褶皱;也将它分割成了众多不规则的拼图板块,在唇齿相依间,各守一番天地。

经过潞江大桥的时候,视线变得开阔。那钢铁桥梁横跨江面,坦荡而光明地伸向前方,桥下的怒江温和平缓地流动着,在日光中泛起奇异的光泽。穿行于宽阔的潞江坝子(准确地说,是潞江坝子的一部分,坝湾镇),一片生机勃勃,并没有什么在酷热无风午后低下头去:树叶茂盛青翠;几个姑娘斜斜立在门前,边嗑瓜子边笑,露出雪白的牙齿;赤裸胳膊的黝黑青年们

骑着摩托呼啸而过,不时吹起响亮的口哨;水库边的男孩们争先恐后,矫捷地跃入水中,溅起一大片晶莹的水花。

黄昏时分,我们离开坝湾,开始上山。再回头,日光的温热仿佛还在那里逗留,也不知是炊烟还是暑天雾气的笼罩,村庄与田野已经难以分辨,只依稀看见一整块温柔的赭石色土地——它方方正正,稳妥自持,笃定地占牢群山脚下的一方平坦,叫那些高而孤绝的峰峦也有了牵挂。

而高黎贡山对我来说仿佛天书——汽车用四个小时的时问翻越了一个山头,只如同阅读了其中短短的一章。但即使一路上我屏住呼吸,睁大了眼睛仔细探寻,对这篇章却仍然一无所知——好似一个文盲,我读不懂它的文字、句子、段落、语法以及修辞;甚至不确定它的真意是否曾经稍稍显露:在蜿蜒而尘土飞扬的盘山路上,在大片葱郁繁杂又深不可测的绿色中,在那匆匆掠过的、我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名字的树木、昆虫和鸟类身上。当天空的一部分渐渐变成微醺的玫瑰色,夕阳穿透滋长的流云,缱绻地将每一个山头照亮;当微冷的风次第吹过,让所有树枝和叶片的颤动变成一种复杂而充满秩序的韵律;当淡紫色的山岚缓缓升起,用我们所不能明了的语言,隐秘地与千万个、百万个古老的、倔强按照自己意志成长的生灵低语……我完完全全地无所适从,除了热泪盈眶。

翻过高黎贡山,就到了腾冲坝子。和潞江坝以及云南其他被称作“坝子”的地方一样,当旅行者翻山越岭来到这看似开阔之地,刚松了口气,以为从此踏上的都将是坦途。却不料离开时,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哪条道路,翻山,仍是唯一的选择——当然,我说的是在古老的年月里。今天腾冲驼峰机场的飞机,已经能在几小时内就将人们带往昆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但显而易见的是,飞机依然无法通向每一个地址。

在G00GLE地图的中文网页上,输入“腾冲”两个字,两秒以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红色降落伞,它笃定地落在了地图上的某处——中国,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

在5848平方千米的腾冲版图上,它的东边是东山,南边是来凤山,西边是火山群(打鹰山等),北边是高黎贡山;有大盈江(人缅甸后称伊洛瓦底江)由北向南贯穿整个坝子。

在96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版图上,它是国土最西南的县级行政区,距云南省会昆明约700公里,距首都北京约3000公里;与黑龙江瑷珲连成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界线越往西人口密度越小,反之则大。

在5.1亿平方千米的世界版图上,它西邻缅甸,与之接壤的国境线达148.075公里;距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距印度北部的雷多(印缅边境重镇,印度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1200余公里,处于中印通道的最前沿。

你可以根据需要扩大或者缩小这张地图的比例尺——也许你想看看发源于此的大盈江以怎样的路线穿城而过;又或者你得先搞清楚保山在哪,云南在哪,中国在哪。

那么是否存在一张全宇宙的地图,也让我们可以找到,地球它在哪。P2-7

序言

腾冲是一块富有灵性的文化沃壤,是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

腾冲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热爱这片5845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腾冲深得造物主的厚爱和眷顾。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到70.7%,境内的高黎贡山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且不说小桥流水的和顺、满地黄金的银杏村,单看看腾冲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会让人陶醉在这幅天地人和的美丽画卷中。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腾冲独特的地质奇观。古道漫漫,岁月悠悠,站在这方神奇而美丽的热土上,仿佛能听到马帮的清脆驿铃声。“蜀身毒道”、“史迪威公路”,2400年的时光,一代又一代的腾冲人越高山、涉深渊、跨国门,在崇山峻岭中走出了一条西南丝绸古道,用马背驮来了一座流光溢彩的“翡翠城”。腾冲人发现了翡翠,并将翡翠推向了世界,赋予翡翠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为翡翠,腾冲一度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谱写了诸多鲜活的翡翠传奇。回顾历史,三征麓川、甘稗地之战、马嘉里事件、腾越首义、焦土抗战,腾冲人民以英勇顽强谱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腾冲人为什么能敢为人先,不畏艰难?究其原因,还是文化的影响。在腾冲,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中原文化、南诏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缅印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以开放性、包容性为基本特征的独特地域文化。厚重的文化既孕育了腾冲人铮铮铁骨、不畏艰难的傲气,又孕育了腾冲人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气度,更锤炼出了“包容天下、彰显个性”的腾冲精神。

追本溯源,归纳提炼出最能体现和代表腾冲文化的六种文化是:生态文化,一幅天地人和的画卷;地质文化,一个世界罕见的奇观;丝路文化,一条古往今来的通道;翡翠文化,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抗战文化,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乡村文化,一部散落边地的汉书。

“六种文化”是腾冲文化的主脉、灵魂和精髓。“六种文化”是融合共生、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的一个不可剥离的整体。为进一步挖掘和丰富腾冲文化的内涵,我县出版“六种文化”解读腾冲系列丛书,聘请省内知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全面阐释和解读腾冲文化。“六种文化”解读腾冲系列丛书是一套传承和弘扬腾冲文化的佳作。系列丛书的公开发行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腾冲、了解腾冲、走进腾冲。

今天的腾冲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正在开辟发展的新天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奏出了时代强音。“六种文化”解读腾冲系列丛书的出版,有利于系统地宣传推介腾冲,叫响“世界腾冲、天下和顺”的外宣品牌,有力地提升腾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腾冲将成为一座边地文化的灯塔,魅力四射。

后记

我总在想起腾冲的时候,想起外国诗人拉金的诗句:“在所有的脸中,我只想念你的脸。”腾冲,究竟是什么如此深刻地吸引我?这个问题,伴随着怀想,在我心中纠缠,直到腾冲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六种文化”。

是的,腾冲的特质就是这“六种文化”。“六种文化”在这极边之地,水乳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腾冲独特的文化气质。要真正了解腾冲、认识腾冲, “六种文化”是唯一正确、快捷的路径。如何帮助人们深入地了悟这“六种文化”?我们想到了解读。

作为“六种文化解读腾冲”的总策划,我不想用学究式的方式去解读腾冲,那种手术刀式的学理解析,也许准确,但一定冰冷。腾冲的“六种文化”在我心中,永远有温度。我想,解读腾冲的“六种文化”,也应该有温度。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文化散文”这种感性的方式。

六位云南天资卓越的作家,被赋予了这一特殊的使命。在接受这一使命之前,他们对腾冲的了解,并不比任何一个到过腾冲的游客多。他们是带着陌生的新奇感,边认知边熟悉腾冲边解读的。我要在此说明的是,六位作家,他们拥有的不过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时间的短促,让我们感叹作家个人的才情,也不免为其因匆忙挂一漏万而深表遗憾。正因为如此,我把这套丛书看成是一套成长着的丛书,它不仅需要作者的解读,更需要每一个阅读者的参与。

我与腾冲的缘分,一定是前世修来的。“三生修得同船渡”,修得一个第二故乡,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作为“腾冲荣誉市民”,我把自己看成腾冲的一分子,为腾冲做点事,就是给自己做点事,是分内的事。最后,感谢所有为该丛书付出辛劳和智慧的人们。

2012年中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