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历史(2013年第1辑)》(作者私家野史)有超强的作者阵容,可以说本出版物是当下一些知名的历史学者的集散地,像袁腾飞、马勇、岳南、孙宝根、张宏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等不一而足。
《挖历史(2013年第1辑)》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挖历史(第1辑2013年1)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私家野史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挖历史(2013年第1辑)》(作者私家野史)有超强的作者阵容,可以说本出版物是当下一些知名的历史学者的集散地,像袁腾飞、马勇、岳南、孙宝根、张宏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等不一而足。 《挖历史(2013年第1辑)》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内容推荐 《挖历史(2013年第1辑)》(作者私家野史)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挖历史(2013年第1辑)》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目录 口述历史 周海滨 蒋介石为何要一心杀韩复榘 本来面目 岳南 狂傲之士叶公超的悲剧 黄恽 女作家苏青的缤纷世界 孙宝根 中共史上最传奇的间谍——袁殊 历史现场 袁腾飞 风雨飘摇中的清廷 黄道炫 抗战初期中共在华北的发展 李冬君 清末那一次新政 张生 南京大屠杀期间西方人士吃饭问题 杜君立 关中同治浩劫 原来如此 马勇 清末的官制改革 朱金泰 曾国藩和两个妓女的风花雪月 肖伊绯 胡适的糖尿病及其他 端木赐香 辛亥人物趣事二则 祝淳翔 张爱玲说话什么样? 历史侦探 张耀杰 陆侃如的张冠李戴 冯学荣 日本取缔清国留学生事件真相 李刚 新政是真还是假? 许敬 吴石案:台湾的“白色恐怖” 袁灿兴 清末改革为何失败? 徐卫东 朱同之死 流风遗物 蒋丰 鞋子、脚与民国婚姻 于鹏远 高跟鞋下的转型民国 赵炎 宋人的极致穿着 颜浩 张园:一个时代的象征 史家随笔 王跃文 雍正十三年 张宏杰 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国民性 傅国涌 大变动时代背后的线索 犀利书评 邝海炎 雄霸的马幼垣——读《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 试读章节 父亲从来就不是戏说中的那种咋咋呼呼、张牙舞爪的军人,相反,他表情刻板,不苟言笑,几乎没有任何肢体语言。他说话一急,便有些口吃,因此,他说话很慢,很简短,但语气却很坚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他与人谈话,从不夸夸其谈,大多时间是在默默地听,很少插嘴,但两眼逼视对方,脸上却毫无表情。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说话几乎不带粗口,即使发脾气骂人,也是如此。 父亲的这种性格,在他的戎马生涯中左右了他的命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及在西安的几十名军政要员,引爆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日晚,张学良密电我父亲,说明兵谏原因,请他速派代表赴西安“共商国是”。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和我们都睡了。父亲回家把我们叫起来,笑呵呵地说:“告诉你们一件大事儿,张汉卿(即张学良)把蒋先生给扣了!”我们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电话铃响了,原来是《民国山东日报》社来电话请示:明天新闻见报,是否要称张学良、杨虎城为“张逆…‘杨逆”?父亲回答说:“什么‘张逆’‘杨逆’,就说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 冯玉祥是12日中午接到西安事变的消息的,他立即意识到问题的敏感性,当日下午即派心腹邓鉴三北上,嘱其“告韩(复榘)、宋(哲元)小心说话为主”。 15日。张学良派一架军用飞机到济南接父亲的代表去西安,由于飞机跑道不够坚实,飞机降落时螺旋桨被折断,无法再使用。父亲派部下刘熙众于19日乘火车去西安。火车只通到洛阳,刘熙众认识一位空军队长,请他转告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派一架飞机送他去西安。王假意答应,却用飞机把刘熙众送到了太原,是时蒋介石已被释放。 “西安事变”爆发后,济南的《新业日报》发表社论,主张和平解决,呼吁团结抗日。南京国民党中宣部致电父亲,令其查封该报。父亲在中宣部电报上批了两个字:不理!他的这一习惯最终被人利用,要了他的性命。 在南京,何应钦等力主轰炸西安,冯玉祥主张和平解决,双方争执不下。据传何应钦拟密谋刺杀冯玉祥于中山陵附近的我父亲的公馆。冯听到消息后搬到城外头条巷办公厅。并准备下一步逃离南京,潜往山东。 南京何应钦等主战派咄咄逼人,我父亲十分反感。他一改此前之审慎态度,于21日以密码形式致电张学良,称赞张氏之非常行动为“英明壮举”,并通知张、杨,他的部队将“奉命西开,盼两军接触时勿生误会”。父亲的电报立刻被南京特工破译,一石激起千层浪,南京高层极为震动,立即派蒋伯诚飞济南会晤我父亲,同时电询宋哲元的意见。蒋伯诚对我父亲说:“蒋夫人及宋部长正准备亲赴西安谈判,委员长脱险指日可待,你怎么还发这种电报呢!”父亲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电报已泄露。 宋哲元认为父亲的密码电报太过莽撞,不仅于事无补,还得罪了蒋介石、何应钦。为协调立场,也为替父亲转圜,宋哲元偕秦德纯、邓哲熙去济南,在泺口车站与我父亲会晤,23日,宋哲元和父亲联名发表“漾电”。 “漾电”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赏,但也受到南京方面的高度质疑。“漾电”有悖于何应钦倡言的“军事与政治兼顾之解决办法”,“由中央召集在职人员和在野名流妥商办法,合谋万全无遗之策”,更被南京高层视为“节外生枝”、“别有用心”。 冯玉祥在高层会上为父亲和宋哲元开脱说:“韩、宋在北伐,皆勇敢善战,但读书太少,心思太粗。发电前未必一句一字有所研讨,可以不必顾虑。不过去人看看,把中央旨意详告,确有必要。” 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下午5时50分,被释的蒋介石到达洛阳。据说当时父亲正在济南省政府打麻将,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着南京方面派到济南的蒋伯诚面,把眼前的牌一推,说:“这叫什么事嘛,没想到张汉卿做事情这么虎头蛇尾!”有人评说,就是这句话埋下了父亲以后遭杀身的隐患。 父亲在“西安事变”中始终站在张学良一边,当是犯了蒋介石的大忌,对此,蒋介石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的,只要看看张、杨的结局,父亲嗣后被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当天,我父亲不在济南。他是在接到省府秘书长张绍堂打来的电话时才获悉卢沟桥事件。他吩咐张绍堂与第三路军参谋长刘书香以他的名义给庐山蒋介石写一封信,大意是说:第三路军有部分将领正在庐山受训,请尽快命他们返鲁。做应战准备;请为第三路军补充高射炮等防空武器。张绍堂还在电话里向父亲报告:刚接到北平市长秦德纯来电,称局势有所缓和,日本人表示愿意谈判,他们亦不欲扩大事态。父亲在电话里笑了,说这是日本人的缓兵之计,欲借机调动兵力。仗注定要打,日本人不拿下北平不会罢休。 父亲的分析与预见很准确。这时日军兵力尚且不足,企图通过谈判争取时间,待日军源源不断开进华北,就开始向在廊坊和北平、通州的宋哲元第二十九军发动猛烈进攻。28日晚9时,第二十九军被迫撤出北平。 7月15日,父亲下令所部军官送家眷回籍,部队进人战备状态。他命令将山东省汽车路管理局改编为第三路军汽车兵团,将所有载重汽车加装钢板,作为装甲汽车使用,担任作战和军事运输任务。 接着,父亲将荷泽一带的自卫训练班壮丁四千人(自备枪支)编为第一补充旅,委任孙则让为旅长;将胶东第七专区训练的壮丁三千人(自备枪支)编为第二补充旅,委张骧伍为旅长。日后蒋介石给他钦定的罪名之一“收缴民枪”,即指此事。日军占领济南后,孙则让的第一补充旅,撤到河南漯河,全部编人中央军炮兵。 父亲于7月28日、29日两次致电蒋介石,要求国军各路同时出击沿津浦线南下之敌。蒋介石回电称,他自有主张,自有办法,云云。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