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传世名剧(中国卷桃花扇) |
分类 | |
作者 | (清)孔尚任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剧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内容推荐 本剧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本剧成书于公元1699年,是经过作者孔尚任十余年辛苦经营,三易其稿而成的。它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目录 写在出版以前 传世名剧的“变脸” 桃花扇(改编本) 引子 一 参孔庙阮圆海吃打 访石崇杨文骢画谋 二 侯方域春心寄艳女 李香君高义却丰奁 三 闲观灯社友联诗句 乱议局狐朋构罪名 四 参军府作书三罪五不可 奖 功臣拟旨九卿六部曹 五 争座位四镇大失和调居停书生巧画谋 六 染素扇贞娘代嫁陪古亭假女充差 七 监军人走京城身陷囹圄 防河帅争福地命断军营 八 真太子南京受辱傲书生中狱感言 九 耿介臣奸佞臣冥冥之中终有报 上储君歪立君苟苟其后皆已沉 十 遭突变禁院囚牢开便道 逢旧交名缓世子入空门 余韵 改编说明 桃花扇传奇(原文) 试一出 先声 第一出 听稗 第二出 传歌 第三出 哄丁 第四出 侦戏 第五出 访翠 第六出 眠香 第七出 却奁 第八出 闹榭 第九出 抚兵 第十出 修札 第十一出 投辕 第十二出 辞院 第十三出 哭主 第十四出 阻奸 第十五出 迎驾 第十六出 设朝 第十七出 拒媒 第十八出 争位 第十九出 和战 第二十出 移防 闰二十出 闲话 加二十一出 孤吟 第二十一出 媚座 第二十二出 守楼 第二十三出 寄扇 第二十四出 骂宴 第二十五出 选优 第二十六出 赚将 第二十七出 逢舟 第二十八出 题画 第二十九出 逮社 第三十出 归山 第三十一出 草檄 第三十二出 拜坛 第三十三出 会狱 第三十四出 截矾 第三十五出 誓师 第三十六出 逃难 第三十七出 劫宝 第三十八出 沉江 第三十九出 栖真 第四十出 入道 续四十出 余韵 墙头马上(改编本) 一 此时与君不相识 二 墙头马上遥相顾 三 暗合双鬟逐君去 四 到君家舍五六年 五 终知君家不可住 六 瓶沉簪折可奈何 七 岂无父母在高堂 八 为君一日恩 改编说明 墙头马上(原文)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试读章节 聚宝门内,肃穆文庙,有古柏怪生,翳天蔽日,像有意跟杨柳垂条的贡院街景形成对照,更与那红男绿女、深欢浅笑的市面划分开来,塑造出森然而孤高的形象。 崇祯十六年的春二月,又一届丁期来到了,这可忙坏了那些管庙产和干庙务的坛户们。祭日的头一天,他们就打扫了门楣与神道,并将那些俎、豆器皿擦拭一新,摆设到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崇圣祠及奎星阁等各殿阁,殿堂供案上的各种祭品如栗、枣、芡、菱、榛,牛、羊、猪、兔、鹿,鱼、芹、菁、笋、韭,盐、酒、香、帛、烛等等,布陈如肉山果海,鲜品的世界,看上去既丰富多彩,又井然有序。 掌灯时分,一位白须长髯的老赞礼来到祭殿,看了看布置齐备的各类祭品,便吩咐各处点燃香烛。不一会儿,各殿内外明灯蜡烛,香烟缭绕,美妙而神秘地笼罩了文庙的夜空。 天一亮就是祭期的正日,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及司业便已赶到,随后来了五位倜傥不羁的书生,大致差不多的装束,一样怡乐的神情。特别是为首的那位,头戴四方巾,身穿淡兰色的圆领绸衫,配有皂绦软巾垂带,行动洒脱飘逸,言谈不俗。他名叫吴应箕,字次尾,贵池人,因去年春闱不第,与复社朋友陈贞慧同寓蔡益所书坊,今逢文庙丁期的祭日,携来社友杨维斗、刘伯宗、沈昆铜、沈眉生参加祭典。这五人在江南颇有文名,被时人称为“复社五秀才”。只见他们大摇大摆地来到庙前,无拘无束,潇洒自如,也绝不失书生常有的那种礼貌。一到门前,他们便都彬彬有礼地谦让了一回,依次走进棂星门、大成门,直达大成殿。 说来也奇怪,人庙的人谁都没注意到,就在“五秀才”身后,跟进一个人来,圆领、红衫、胡须掩口,像是一边走一边遮护着自己的脸,也随着人群走上了大成殿。 祭典的仪式开始了。各方文士排起班来,长须者已悄悄地排在了前面。老赞礼站在唱赞的位置上,高声唱道:“排班,班齐。鞠躬,俯伏、兴,俯伏、兴,俯伏、兴,俯伏、兴。”众生员随着老赞礼的唱赞,恭恭敬敬地拜了四拜。 拜完起立,老赞礼最后高唱:“焚帛,礼毕。” 接着,生员瞻仰巍巍的大成殿。人们看到,在那“万世师表”的巨匾之下,端拱捧笏的慈颜,显得格外威风;两厢配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位贤人的塑像,各顶儒家的冠冕。参加祭礼的人大概都觉得,这是儒者的骄傲吧? 瞻仰毕,各人都赞许地点点头,又一个个地拱揖相见。不料,吴应箕刚要向长须者拱揖,忽然又缩回了手,吃惊地问:“你不是阮大铖吗?怎么也混到这里来参加祭典?”说着,他大怒起来:“你冒犯了先师,玷污了斯文,还不快快出去!” 阮大铖辩解道:“我也是堂堂正正的进士出身,明明白白的当今名家,能有何罪过,竟连参加祭典的资格都没有!” “住口!”吴应箕毫不相让:“你的罪过,朝野俱知,披着一张人皮,却丧尽了人心,怎还敢入庙!难道我前日的《防乱揭帖》,不曾说着你的病根吗?” “我也正为此想剖白一下自己的心迹,才来参祭的。”阮大铖继续辩解。 “你的心迹,”吴应箕轻蔑地一笑,“让我来替你剖白吧——姓魏的干儿,姓客的干儿,与崔呈秀、田尔耕连成一气,趋炎附势,为虎作伥,向东林书院里放暗箭,为特务机关牵眼线——这些心迹怎能遮住人们的双眼!可笑啊可笑,你那靠不住的冰山已经消溶,所谓铁柱已经掀翻!你们早就土崩瓦解啦!” 一顿痛骂激恼了阮大铖,但他仍然勉强地控制着自己的火气:“诸兄不愿体谅我的苦衷,而且横加辱骂,哪知我阮圆海原也是东林赵忠毅的门人;魏党施暴之时,我正在家里守孝,什么时候伤害过一个人!你们这些话从何说起呢!” 说到这里,阮大铖索性编造了起来,连挖苦带抱怨,一古脑儿都兜出来,而且言词也失去了检点:“这些捕风捉影的栽害,竟使我覆盆之下的冤情永不得申诉,我才是现代的邹衍!你们哪里知道,为搭救东林人周朝瑞、魏大中,我走动了魏忠贤,甘心玷污自己的名声,就好比当年的康海奔走刘瑾的府门搭救李梦阳一样,到头来我‘康对山’反受牵连!你们不念旧情倒还罢了,怎么反倒责怪起我来!你们这些轻薄的小子,新进的后生,实在可恨,简直是胡言乱语,满嘴放屁!” 众生员大多是东林的后代,复社的中坚,初听阮大铖辩解倒还能压得住火气,当听到阮大铖出言不训时,猛然间发一声喊:“好好好!像你这等人,竟敢在文庙之中公然骂人,反了反了!” 老赞礼也耐不住性子了,随众人发一声喊:“让我这老赞礼来打你这狗奸党!” 吴应箕叫道:“掌他的嘴,扯他的毛!” 这时的大成殿前已乱成了一团,众生员一齐怒向阮大铖,这个赏一拳,那个送一脚,有的扯他的袍,有的拔他的毛,把个满把胡须的阮大铖搓弄成光蛋蛋,胡须扯掉了,脸儿打青了,屁股踢肿了,腿也踹瘸了。阮大铖到这时才感到害怕,也不管哪疼痛,也不知哪疼痛,连滚带爬地溜进了裤裆巷石巢园。 原来这裤裆巷是他被划入魏党逆案后,自北京来留都闲居的处所。他本名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怀宁人,天启时的太常少卿,因为依魏忠贤的势力多行不法,昧了良心倾害忠良,叛卖东林,崇祯皇帝一即位就将他收入钦定逆案的名单,罢了他的官。他看看没着落,只好留居金陵,与刘孔昭、马士英及太监韩赞周等来往。也由于这些人的缘故,他还与一些浮浪的子弟有勾联。他刚买下这宅地的时候,这里还是片旧宅院,后经董工修葺,巧置花草,精造假山,修成这座称道金陵的石巢园。不仅如此,在这里,他还开了个戏班,蓄养伶优,教习歌舞,创作剧本。经过十几年惨淡的经营,今已造成金陵有名的梨园,他也渐渐以绅士的身份自居起来。尤其近来与马士英勾搭上,那种忘乎所以的毛病又慢慢抬头了。不料挨了复社后生的这一顿痛打,像落水上岸的狗一样,垂头丧气地跑回了石巢园。P5-8 序言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一位美国传教士说出这样一句恰如其分的话:“戏剧之于中国人,好比运动之于英国人,或斗牛之于西班牙人。”毋庸置疑,戏剧作为中国人的第一娱乐,这个时代离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渐渐远去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由可以支持一个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社,不去关注传世名剧的出版。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她,了解她,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条血脉保有她,弘扬她。这就是此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外传世名剧》丛书的旨归与深意。 本套丛书采用了一种这样的出版形式:我们将古代的戏剧原著与当代人将其改编为小说或者可称为故事的改编本并列出版,即在一本书里你既可以痛快淋漓地欣赏戏剧故事的起伏跌宕,又可以慢条斯理地品味戏剧原作的优美台词。但要强调的是,她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文白对照关系。改编尽管是忠于原著的改编,但也有作者的理解与发挥,可以称这样的改编形式是一种变脸。原著仍然是原著,但为了便于少儿阅读,请了从事文字工作的专门人士做了版本上的整理,并对原著进行了点校与注释。整理工作与校注工作颇具针对性: 首先,将大量从前不予区别的古字变为了已作区别的今字。如古文中不予区别的“他”与“她”,“那”与“哪”,“到”与“倒”,“的”“地”“得”等在这个版本中已作出区别。这项工作大家做得异常艰巨,不要小看它们,给整理者带来的压力与挑战确是可观的。 其次,将大量的通假字直接排成今字,不再作注。如“飘■”通“飘摇”; 飘另”通“飘零”,我们不再在正文中排“飘■”与“飘另”,而直接排“飘摇”与“飘零”。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扫除更多的语言障碍,便于读懂与读通。 再次是校注工作,尽可能地使标点符号的运用合理化,符合今天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并对戏剧名词与难于理解的古词古语进行了注释。 我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改编、校注、整理工作,古典戏剧那难以揭开的面纱将被轻轻撩去,我们的孩子们与热爱中国古典戏剧的广大读者也将逐渐步入古典戏剧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因为阅读难度至少降低了一半以上。读懂她,读熟她,进而背诵她,掌握她,甚至演绎她,继承她,发扬她。我们编辑、出版此套丛书的良苦用心也就如愿以偿了。我们期待着,一个让戏剧也可以怀旧的时代如约而至。 张彤 二○○五年元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戏曲的艺术是融合抒情和叙事文学而加之新组织的。她是文艺中最高的制作,也是最难的制作。在文艺上实处最高地位。 ——宗白华 戏剧是艺术。艺术的要素,不在知识,而在情绪。 ——欧阳予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