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和共同的识别认知系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即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点,与人类行为的理念是哲学一样,企业的文化理念亦即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企业活动从事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走这个方向而不走那个方向,都是有个想法的,有大想法,有小想法,一时之念长期之思,而企业一贯性活动必定是在一个长期形成的较深层的想法支配下进行的,不可能是盲目行事,即使是盲目行事也有一种文化理念支配,不要正确的文化理念就是盲目行事的文化,长期形成而深层的那个想法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吸收了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管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其主要内容是在理性与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创新、企业形象、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活动等。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企业文化的辩证法是来源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打破国界,在全世界兴起,成为21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不仅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且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风尚、企业民主、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企业素质、企业行为规范等。
——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企业行为、企业的各种活动成果所给予的整体评价与一般认定。以正确的企业文化为标准,为企业总体形象在社会中谋取一个最佳位置,然后将这种企业社会形象视觉化,并通过企业行为加以具体表现塑造。所谓企业形象定位,即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把握竞争对手实情,依照消费者需求,确定本企业独特而富于竞争力的形象,并契人社会一个最佳位置。企业形象即社会对企业印象的总和,企业形象的分类很多,根据企业实情和实用出发,社会形象从纵向角度来进行划分:
1.原形象。即企业最本质现象,或者说企业欲给大众最根本的印象是什么,就是从企业正确的本性出发,将企业真实性质传达给社会,即要告诉社会,本企业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亲善型企业。
2.基本形象。即社会企业最基本或一般性印象,当大众都知道企业是为自己服务的,就会产生好感和依赖感。这种好感和依赖感是一种综合性、概括性的感受,即企业给社会的基本形象,基本形象是派出的原形象,原形象是基本形象的高度浓缩,二者关系密切,有时可合为一体,有时可互换。
3.辅助形象。即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具体印象。一个企业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一个企业形象亦是由许多方面组成的。如技术形象、销售形象和视觉形象等。技术形象又包含产品质量技术实力、人才素质等,销售形象包括价格、售点、服务、市场调查等。视觉形象有标志、名称、代表色、广告口号、广告音乐等。消费者从这些具体的细节中来感受、认识企业,久而久之形成总体企业形象。辅助形象是对基本形象和原形象的分解细说,基本形象、原形象是对辅助形象的概括和总和。P12-15
自序
企业文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手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有眼光的企业家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促进功能,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支撑力和推动力。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家仅仅把它作为一块金字招牌,以此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出现如此不和谐成因主要是不同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不同,部分企业家夸大了由此而形成社会资源的作用,完全把它作为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未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关联作用,也未认识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
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求学经历使我意识到企业文化和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性,并探索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初步形成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浅薄认识。
毋庸置疑,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一旦深植在企业员工头脑当中,就会全面影响员工的日常行为和企业绩效,甚至会影响每一位员工的生活态度。它主要通过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人性、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在企业发展中真正得到高度体现,是企业可持续成长不竭的力量源泉。看一个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只要看它精、气、神好不好就可以了,因为精神面貌标志着这个企业的健康程度。而企业精神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文化,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有机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心脏”,作为“心脏”的企业文化首先要自身健康,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企业文化能把企业上上下下打造成为一个共同体,形成运化矛盾并借势的效果,达到组织内外畅泰,员工面貌神精气足的健康状态。
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企业文化的初始阶段到发展和成型,无不受到企业创始人和领导者的影响。为什么建立企业,选择怎样的合作伙伴,制定什么样的激励政策,如何通过文化象征体系来传播企业精神,这些看似寻常的要素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都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和合伙人万建东创建的一夫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凝聚力和亲和力却非常强,企业历经了无数险境,每一次能化险为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一夫神话”。纵观一夫走过的历程,之所以能走得更远,是因为我们始终把企业文化放在核心位置上,并以此为先导引领着企业发展。书稿正是用一夫作为鲜活的案例现身说法,阐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是一夫完善内部管理,塑造独特个性,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呈现。在以一夫为案例介绍过程中,突出一夫摒弃企业发展中的浮躁、短视和功利,把“敦厚从善,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精神注入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里,每一位员工的头脑深处。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够对目前众多与我们同类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书稿是在我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整理而成。2006年,我在南师大读研,记录了逾尺的札记和学习笔记,在此基础上凝聚成这么薄薄的一本,高兴和欣慰之余,不禁感慨系之!记得鲁迅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人类的奋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倘若这一小块有点意义的话,则是对我读书生活的最好褒奖。回想2005年至2012年这8年边工作边四处求学的经历(期间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班学习,几乎每周五至周日都在上课。从2013年开始,由于公司转型等工作事务太多,中断了每周赴京系统学习的计划)。在繁重的工作生活负累中孜孜石=乞砣,负笈读书,不为虚华,不为实利,只为求得一份内心的踏实和精进,恍有隔世之感。时隔数年,一夫公司已经步人快速发展的轨道,工业副产石膏循环利用产业国家级示范平台及工程研究中心陆续在一夫公司建成,成为石膏研究与应用行业的引领者。这一切都标示着企业文化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也验证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必然形成不可替代的重要关联。为此,重新修订书稿,增加了新的心得和图片,让书的内容更丰满些,可读性更强些。
书稿的出版得益于南师大相关老师的亲切指导,也感谢以万建东先生为代表的一夫公司干部职工的鼎力支持,尤其感谢好友孙荣友先生的精心润色。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工作繁忙,书稿难免有许多不足、错漏之处,望各位多多指正。谢谢!
2015年11月
企业文化即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点,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企业管理学者率先提出,并且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新经济的发展靠的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是企业文化的创新、观念和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育、改进和变革企业文化几乎是每一个企业的首要任务。唐绍林著的这本《浅论企业文化(精)》旨在以一夫公司为例,阐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帮助企业不断创新,并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提出企业面向知识经济如何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对策,从而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一旦深植在企业员工头脑当中,就会全面影响到员工的日常行为和企业绩效,甚至会影响每一位员工的生活态度。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有机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心脏”,作为“心脏”的企业文化首先要自身健康,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唐绍林著的这本《浅论企业文化(精)》是一本讲述有关企业文化的管理类图书,全书以一夫公司为例,阐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帮助企业不断创新,并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提出企业面向知识经济如何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对策,从而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