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公司已经察觉了信息的价值,而且正努力去控制它的生产、传送和消费。那么,中国在重新进入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又将是怎样的呢?一段信息商品化的历史,一种信息商品化的理论,一部信息时代的资本论,反思了我们时代信息的结构性角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信息拜物教(批判与解构)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美)丹·席勒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界上的公司已经察觉了信息的价值,而且正努力去控制它的生产、传送和消费。那么,中国在重新进入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又将是怎样的呢?一段信息商品化的历史,一种信息商品化的理论,一部信息时代的资本论,反思了我们时代信息的结构性角色…… 内容推荐 世界上的公司已经察觉了信息的价值,而且正努力去控制它的生产、传送和消费。在本书中,丹·希勒探索了信息快速商品化的途径,及其与其他商品的不同与相似之处。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理论的、历史的和 当代的研究,希勒揭示,这种商品化过程既具动态性也具扩张性,而且充满冲突和不确定性。 作者调查了发生在信息领域的具有转型性质的政治和经济变化,分析了这个过程的关键维度,包括新信息平台的建立、跨国文化产业的成长,以及中国在重新进入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目录 序赵月枝/ 1 前言 / 1 第一部信息资本主义的缘起 / 1 第一章如何思考信息 / 3 第二章文化、信息与商品化 / 21 第三章加速的商品化 / 51 第二部商品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 89 第四章商业用户与美国电信系统的发展 / 91 第五章电信的危机 / 119 第六章文化产业:集中化与跨国化 / 155 第七章骚动的广告业 / 222 第八章变动中的移动产业 / 252 第三部信息市场发展与中国 / 273 第九章中国、信息与世界经济 / 275 附录一人名中英对照表 / 312 附录二机构名中英对照表 / 318 译后记 /329 试读章节 在目前的情况下,把注意力放在商品本身,还不如关注商品化的过程。一个非均衡但又持续性的商品化过程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基础性的;它在信息层面的历史性扩张构成了当代政治经济的里程碑。就信息而言,商品化涵盖了两类情况或两个方面。第一,信息是终端产品;第二,信息是生产的一个中间环节。在任何情况下,就像不同的分析家认为的那样,我们都应该专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被非资本主义形式排斥或接纳的途径。其间包含各种相互关联却又经常冲突的历史趋势:借助劳动工资和私人占有来生产;借助资本主义市场来交易;创造生产、分配信息和其他文化商品的新手段;附带重新建构劳动过程;更加纵容和默许特定信息不仅有成本还有价格的考虑(就拿现在的例子来看,有线电视正在用订购电视服务和付费节目来取代免费收听的广播)。 此外,特定劳动领域为什么会在特定时候朝这个方向演进,至今也没有什么内在的、跨历史的解释,更不用说特定劳动领域的演进为什么会止于这个方向。社会领域是由其他同样重要的过程来建构的,这些过程经常与商品化过程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值得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永远需要新的市场、新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新的更为廉价的熟练劳动力或非熟练劳动力。这样一种政治经济所施加的特定条件和压力,导致信息和文化产品的独特实现过程最终走上商品化。下面这个图表与其他解释性事例一起,共同说明了这种可能性。 商品化过程不应放在任何特定的职业里来研究。通常,按照生产和分配特定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过程的范围和相互联系的产业来考虑是比较合适的。 一本书变成一件商品,并不一定是因为它的作者直接在一种工资关系内工作;通常他或她也不是这样工作的。书在生产过程中成为一件商品,是因为在出版行业的整个组织内,工资劳动和市场交换就是法则。这并不意味着出版业的所有劳动部门都与工资关系有关,或者所有交易都必须按照市场来组织。 作家是名义上独立的手工业劳动者,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来换取金钱或可能以版税形式兑现的金钱。对于许多音乐家、演员和运动员来说,情形也是这样。正如约翰·克拉克(JohnClar’ke)和尼古拉斯·加纳姆(Nicholas Garnham)看到的,在从事文化生产的行业中,同样也在信息生产领域,全部的生产和分配都与“半独立的或小的商品”生产者的创造性劳动密不可分。但是同作家、演员等签订合同的那些资本主义企业,同样也雇佣了成千上万靠工资为生的劳动者。 “不平衡发展”是指这样的历史事实: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没有同时涵盖所有社会劳动。考虑到地理和社会因素,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必然抢先占据特殊的地点和空间。家庭、社区、地区和整个文化当中的劳动分工,其特殊门类在其他门类之前就被商品化了。商品化过程也已经渗人信息生产的新手段中:即信息客体化技术的演进序列,开始是印刷,接着是平版印刷术、照相术、电影、录像、数字信号处理和基因重组的生物技术。认为这些技术能够转作他用,对这种说法一定要小心对待。用历史学的术语——也是唯一相切合的术语——来说,这些技术曾经为资本主义积累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人们更多地是努力开发可替代的或者相反的用途,这方面的历史重要性远比通常所认识到的要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或国家不断地进行强迫(coercion)、遏制(containment)和增选(cooptation)。因此错误、判断失误和错失机遇一再出现。举例来说,尽管有大公司的支持,但影碟的国内市场最初并不是按预期实现的。 在不平衡发展的广阔背景下,恢复和扩大积累的专门努力从来就不注定会成功。要想利用新的客体化技术来拓展商品化进程,资本就必须与目标受众或用户群体的社会经验相契合。许多文化商品,包括美国的都市日报、短篇小说、电影和摇滚唱片,在如何满足这种复杂的契合过程方面,都经过了小心翼翼的、有效的研究。人们可以经常看到,文化商品的社会定位偶然会交织或逆向折射出不同阶层、性别和种族所共享的经验。 在20世纪末,上述图表的第一层——面向市场的、借助工资劳动的生产——愈发表现为整个信息和文化的生产和交易所占的份额不断增长。“下半个世纪里,非市场导向的创造性劳动和符号性生产迅速走向衰落。”商品化已经在一些部门变得十分引人注目,而它以前在这些部门只能发挥有限或间接的作用。对于商品化的所有功绩,哈里·布雷弗曼(Harry Braverman)归结为“统一市场”,这样做毫无用处,因为“统一市场”意味着市场扩张的动态和不均衡过程已经完成。资本主义依靠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获得支撑,今天这一趋势仍然在信息和文化中延续。 P26-28 序言 曾何几时,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在中国曾是仅次于《邓小平文选》的第二大畅销书。1988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对托夫勒夫妇的一篇专访用诗歌般语言写到:“信息,第三次浪潮经济中最基本的浪花……对于劳动力、土地、资金和原材料的取代之势已锐不可当。”曾何几时,美国新媒体大师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成了中国数字精英们的精神家园,而“数字化生存”不但成了“信息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浪漫描述,而且激活了“新经济”条件下“众神狂欢”的文化想象。 而今,石油这一“旧经济”资源成了战争的重要渊源,其价格波动牵动着整个世界经济的神经,隐隐唤起人们对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记忆,而金融风暴、生产过剩、通货膨胀这些“旧经济”的痼疾也挥之不去。虽然时间冲淡了人们有关“千年虫”和21世纪初网络泡沫和电信危机的记忆,2007年12月3日的中国《经济观察报》“互联网投资冷场”头版头条标题赫然醒目,而一位《哈佛商业评论》的前执行主编则早在2004年就著书宣称,信息技术与企业效益不再相关了。…… 后记 《信息拜物教》是一部全面展示电信产业的发展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力作,它是美国电信产业与信息技术发展史专家丹·席勒的最新作品。这部著作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通过美国对电信与信息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梳理,揭示了电信产业和信息技术在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叶l的重要地位,并对电信产业和信息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与走向做了预测与展望。这是一部对于了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脉络与现状以及信息科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书。 为了保证能把本书的内容完整无误地传递给广大读者,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尤其是本书所涉及的公司名称,有的在我国有约定俗成的译法,有的则习惯于直呼英文,有的还没有翻译过来。这些译名耗去了译者和校者的大量精力。为弥补不足,译者和校者对部分公司做了必要的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翻译不当之处,希望读者多多指正。 翻译过程得到许多前辈和朋友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尤其需要感谢顾锦屏研究员、俞可平教授、杨金海研究员、边彦耀译审、蒋仁祥编审、李惠斌研究员、孙宽平编审、柴方国译审、鲁永学译审等在学术和翻译上的指导,也要感谢杨雪冬博士、刘元祺博士、陈家刚博士、丁开杰博士、刘英博士、罗雪群、曹义恒、于智明、董莹等在翻译、校对、文印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本书的翻译分工如下:前言和第四、五、六、七、八章由邢立军执笔,第一、二、三章由方军祥执笔,第九章由凌金良执笔。全书由曹荣湘统稿并校对。 译 者 2006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将改变您对媒体整合的观念,通过对媒体和电信领域最新商业动态的跟踪,席勒揭示,在全球化、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令人眼花缭乱的言词背后,公民信息文化传播权益正在流失。席勒令人惊叹的研究和严谨的论述使本书令人难忘。 Ellen Seiter,南加利弗尼亚大学教授 当今时代,在传播与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历史研究领域,丹·席勒也许是头脑最清醒、最具批判力的学者——顺便说一句,这一点并不局限于美国——本书就是明证。他总能将对当下的洞悉与他那对传播史的明察与阐释相结合。这本著作将会是对我们知识的一大推进,不仅会引起我们的学术兴趣,也会引导我们如何去思考以及反思那些形塑今日之信息和媒体的公共政策。 Richard Maxwell,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教授 席勒对看起来互不关联领域知识有令人惊诧的掌握和真正的跨国视野,通过对有关信息社会理论争论的深层辨析和对历史纪录与最新动态的细审明察,他揭示了信息化资本主义的统揽性逻辑。对任何感兴趣于当今世界及信息在其中作用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深邃的、透彻的、不可或缺的著作。 赵月枝,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国家研究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