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承载生命的符号/科学充电站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科学充电站丛书”从数码、铁路、天文、心理、基因、物理、植物和进化论八个方面普及较新的科技成果,同时揭示科学误区。希望通过全面的知识、新颖的视角、科学的体例、权威的编写,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成为青少年探索世界的必备工具。江可达编著的《承载生命的符号》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生命的存在是一个奇迹!江可达编著的《承载生命的符号》以基因科学为基本出发点,系统总结与描述了人类对生命现象认识的历史过程,并随基因科学发展的脚步,尽可能地阐述其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成果,详细介绍基因科学的应用与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本书从基因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认识生命奥秘的全景式画卷。

目录

一 谁创造了生命

1.创世神话

2.女娲造人

3.《圣经》中的上帝

4.神创论时代

5.科学启蒙——哥白尼与伽利略

6.牛顿的贡献

7.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8.大爆炸理论与宇宙的起源

二 神奇的生物圈

1.承载生物的地球

2.大气圈与水圈

3.岩石圈

4.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5.原始植物

6.原始动物

7.现代生物的生存空间

8.生态系统

9.生物的分类与微生物的发现

10.奇妙的微生物

11.动物﹑植物﹑微生物三 者之间的关系

三 伟大的孟德尔

1.罗伯特·胡克与细胞的发现

2.细胞学说的诞生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4.青年孟德尔

5.孟德尔遗传定律

6.被埋没的成就

7.摩尔根的质疑

8.遗传学第三 定律

四 基因及其本质

1.染色体的发现

2.基因一 词的由来

3.基因究竟是什么

4.分子生物学先驱——薛定谔

5.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6.三 个学派的交锋

7.克里克与沃森

8.DNA分子模型的建构

9.DNA分子模型对遗传机制的解释

10.DNA与蛋白质

11.克里克的序列假说与中心法则

12.三 联体密码的发现

五 基因工程

1.基因的剪切与重组

2.斯坦利·科恩的设想

3.基因工程的诞生

4.基因工程技术原理

5.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一)

6.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二)

7.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三)

8.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四)

9.基因工程的第一 桶金

10.基因产业在逆风中起飞

11.基因产业存在的主要领域

六 人类基因组计划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3.克雷格·温特的贡献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5.遗传图谱

6.物理图谱

7.序列图谱与转录图谱

8.人类基因组计划催生的两大学科

9.未来基因研究的两大任务

10.基因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11.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12.基因产业“硝烟弥漫”

七 克隆技术与应用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3.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一)

4.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二)

5.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三)

6.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四)

7.克隆动物的缺陷

8.克隆技术潜在的负面影响

9.世界各国对克隆的态度

八 基因经济

1.基因经济的内涵

2.基因经济的五 大领域(一)

3.基因经济的五 大领域(二)

4.基因经济的五 大领域(三)

5.值得一 提的转基因作物

6.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化

7.转基因食品

8.媒体对转基因作物的抨击

9.基因科学家的回应与反基人士的证据

10.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

九 基因科学前景展望

1.走向后基因组时代

2.后基因组时代的两大学科

3.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

4.基因芯片的几种主要类型

5.基因芯片商业化应用现状

6.基因科学面临的挑战

7.基因科学任重道远

十 基因工程与人类的未来

1.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

2.伦理道德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3.基因科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冲突

4.伦理道德文化与基因科学的关系

5.从基因工程看人类的未来

6.近于“荒诞”的想象(一)

7.近于“荒诞”的想象(二)

试读章节

按历史发展的次序,在人类诞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神创论一直占据对世界的本源问题上的统治地位,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都称君命天授、天命所归,或自称为天子,登基之时要祭天,遇到自然灾害也要祭祀神灵等。在西方社会,18世纪以前,《圣经》及其宣扬的神创论(或创世说、特创论)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以及整个西方文化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绝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更为突出的是,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里的文字。因此,神创论的思想也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及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比如,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约公元前427一前347)及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都是有神论者。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在时间上是没有开端的,神先于世界而存在,运动的第一因是神。因此,他认为第一动力是永恒的,是本能的,绝不可以想象一种动力的出现后才有了运动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直影响了欧洲几百年,在这段时间中,大部分学者几乎都有一致

的看法,即物种具有固定的本质,世界永恒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思想特征。

此外,在关于世界起源的古代思想中,中华道家的思想堪称绝唱,历久弥新。中华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地说,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其中所说的“一”是无极,“二”是阴与阳,“三”是由阴阳合成的太极。而这个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直接源头,其中既包括物质的宇宙,也包括各种生物。这种思想与神创论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医学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源头。

历史上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中,除了神创论外还曾存在过几种比较有影响的假设,一种是自生论,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是生源论,认为生命不可能自然产生,只能由同类生物通过繁殖而产生,代表人物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一种是宇宙生命论,认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种”可以随着陨石或其他途径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为最初的生命起点;还有一种是新自生论(化学进化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这一假说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也是最接近当代科学对生命起源的看法的一种。

综合而言,在人类有关世界起源以及生物与人的起源的诸多思想成果中,神创论占据了历史的大部分时间,而科学的兴起则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与认识人类自身打开了一扇窗,由此,人类便自信地沿着科学道路探索至今。P8-9

序言

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来说,生命是—个奇迹!

生命现象既是一种物质现象,表达着物质存在规律,又在诠释着这种规律。而人类则自然地承负着解读生命奥秘的神圣使命,并对此有着本能的动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神秘的宗教,还是哲学、医学,甚至文学艺术之中都留有这个影子。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对生命奥妙的解读就已经开始了,并在这个漫长的生命奥妙探索旅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特别是近代科学史上达尔文进化论的横空出世,使人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基因的发现更是使人类对生命的解读有了突破l生的进展。

自1909年丹麦科学家约翰逊用“基因(gene)”这个词取代了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一词以来,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基因”研究便让生物科学大放异彩,衍生出许多新的科学词汇,诸如“优生学”“克隆”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不仅让人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大增,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曾以其宏大的规模与前瞻性被誉为继世界闻名的曼哈顿工程(原子弹计划)、阿波罗工程(登月计划)以后又一伟大的工程。

在生物工程的五大部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之中,基因工程是一项核心工程,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已完成,经确认决定人类遗传性状的基因约为3.5万个。基因工程已看到了实现结构生命这一宏伟目标的曙光。也就是说,未来人们可以利用基因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之按人们的意愿生长,或者利用生物体生产人们想要的特殊产品,甚至按照既定设想创造出新的生命。

这不仅意味着基因技术可以创造出人类想要的新物种,也意味着科学家们已开始窥测“上帝”的殿堂,具备了创造物种的能力。这足以让基因科学昂起值得骄傲的头颅。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尽管现实科学中基因工程大多以积极的面孔出现,并在农业、医药、生物化工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但转基因食品一直受到社会的抵制,并深受反转基因人士的诟病。此外,诸多基因技术负向应用的可能性亦足以令人担忧。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基因技术可以用来制造足以毁灭细胞生物的病毒,亦可以打破亿万年来生物自然进化的秩序,并在生物界造成混乱,挑战社会伦理。

《承载生命的符号》将从基因的发展历程、基因技术的现状以及基因科学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详细解读基因科学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并试图以此为读者描绘出基因科学的大致轮廓。

后记

基因工程是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系统地总结基因工程的发展与现状,对人们理解基因工程对生活的意义十分重要。可以说,基因工程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都有对基因工程发展与应用状况的知情权,也都有对基因工程发展方向的评价权。因而,系统地总结基因工程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并奉献于读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特别感谢吉林大学温剑平教授在本书写作过程给予的支持与指导。

此外,缘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的写作难免会有疏漏与不足,在此诚请专家与学者斧正!

江可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