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与中国文明/传统文化与国学
分类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转入那个地上铺着石板的小胡同,我立刻就认出了那一个从一幅木刻上久已熟悉了的门口。当年鲁迅的母亲就是在这里送她的儿子到南京去求学的。

我怀着虔敬的心情走进了这一个简陋的大门。我随时在提醒自己:我现在踏上的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文化战线上的坚强的战士就诞生在这里,而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从中学时代起就怀着无限的爱戴与向往。我读了他所有的作品,有的还不止一遍。有一些篇章我甚至能够背诵得出。因此,对于他这个故居我是十分熟悉的。今天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却感到我是来到一个旧游之地了。

房子已经十分古老,而且结构也十分复杂,不像北京的四合院那样,让人一目了然。但是我仍觉得这房子是十分可爱的。我们穿过阴暗的走廊,走过一间间的屋子。我们看到了鲁迅祖母给他讲故事的地方,看到长妈妈在上面睡成一个“大”字的大床,看到鲁迅抄写《南方草木状》用的桌子,也看到鲁迅小时候的天堂——百草园。这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和地方,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我却觉得这都是极其不平常的东西和地方。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桌子的每一个角、椅子的每一条腿,鲁迅都踏过、摸过、碰过。我总想多看这些东西一眼,在这些地方多流连一会。

鲁迅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他生前,恐怕也很久没有到这一所房子里来过了。但是,我总觉得,他的身影就在我们身旁。我仿佛看到他在百草园里拔草捉虫,看到他同他的小朋友闰土在那里谈话游戏,看到他在父亲严厉监督之下念书写字,看到他做这做那。

这个身影当然是一个小孩子的身影。但是,就是当鲁迅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那坚毅刚强的性格已经有所表露。在他幼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里,我们看到了他用小刀刻在桌子上的那一个“早”字。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有一天,他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上学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责问。他于是就刻了这一个字,表示以后一定要来早。以后他就果然再没有迟到过。

这是一件小事。然而,由小见大,它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自省吗?

这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对人民是一个态度,对敌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态度。谁读了这样两句诗,不深深地受到感动呢?现在我在这一问阴暗书房里看到这一个小小的“早”字,我立刻想到他那战斗的一生。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熔,水浸不透。他的身影突然大了起来,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同刻着“早”字的那一张书桌仅有一壁之隔,就是鲁迅文章里提到的那一个小院子。他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常常偷跑到这里来寻蝉蜕,捉苍蝇。院子确实不大,大概只有两丈多长、一丈多宽。墙角上长着一株蜡梅,据说还是当年鲁迅在这里读书时的那一棵。按年岁计算起来,它的年龄应该有180岁了。可是样子却还是年轻得很。梗干茁壮坚挺,叶子是碧绿碧绿的。浑身上下,无限生机;看样子,它还要在这里站上一千年。在我眼中,这一株蜡梅也仿佛成了鲁迅那坚毅刚强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性格的象征。我从地上拾起了一片叶子,小心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

把树叶夹在笔记本里,回头看到一直陪我们参观的闰土的孙子在对着我笑。我不了解他这笑是什么意思。也许是笑我那样看重那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许是笑我热得满脸出汗。不管怎样,我也对他笑了一笑。我看他那壮健的体格,看他那浑身的力量,不由得心里就愉快起来,想同他谈一谈。我问他的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他说都很好,都很满意。我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多余的。从他那满脸的笑容、全身的气度来看,他生活得十分满意、工作得十分称心,不是很清清楚楚的吗?

我因此又想到他的祖父闰土。当他隔了许多年又同鲁迅见面的时候,他不敢再承认小时候的友谊,对着鲁迅喊了一声“老爷”。这使鲁迅打了一个寒噤。他给生活的担子压得十分痛苦,但却又说不出。这又使鲁迅吃了一惊。可是他的儿子水生和鲁迅的侄儿宏儿却非常要好。鲁迅于是大为感慨:他不愿意孩子们再像他那样辛苦辗转而生活,不愿意他们像闰土那样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像别人那样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P3-5

目录

竖起文人铁脊梁

访绍兴鲁迅故居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胡适全集》序 ― 还胡适以本来面目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第一届吴宓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序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神州学人丛书》序

为胡适说几句话

周作人论 ― 兼及汪精卫

彰显本色中国人

黄色的军衣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野火

母与子

至美哉中华文明

上海菜市场

《百年百篇文学经典散文卷》序

送礼

长城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

《彭松书法集》序

《长歌当啸》序

《京剧与中国文化》序

《中国少林寺》序

《敦博本禅籍校录》序

《中国飞天艺术》序

东方文化

成语和典故

《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序

于文章中续古今

《陈瑞献选集》序

《赵元任全集》序

《中华姓氏大辞典》序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序

《清代海外竹枝词》序

《中国精神》序

《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序

《成语源流大辞典》序

《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序

《新编百家姓印谱》序

《海外中国学家译文丛书》序

对21世纪人文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

《玉华宫》序

《绍兴百镇图赞》序

团结起来,共同前进 ― 祝贺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开幕

翻译

我看北大

序言

品味大师的博学与精髓,是一种至高的享受和荣耀。经过认真的选择和细心的编审,我们以赤诚景仰之心,向广大读者奉上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传统文化与国学》丛书。

季羡林先生出生于1911年,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他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先生足迹踏遍瀛寰,一生寄情于文化,融贯东西,汇通中外。先生为人,朴实无华,无论是与之交流,还是阅读他的文字,都让人如沐春风,感悟通透。

季羡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著述勤勉恒久,作品风赡多姿;同时,大师与20世纪共始终,经历了两个世纪的交接。明年是先生诞辰105周年,我社非常荣幸地得到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先生的全力支持,季承先生无偿提供大师的手稿原件、印章及照片,其中很多是首次公开。我们以无比景仰的心态,从季老诸多的著作和手稿中精心择选出部分精品文章,以“传统文化与国学”为主线汇编成册,谨以此套丛书向季羡林先生诞生105周年献礼。

《传统文化与国学》丛书共为四册,分别为《传统文化之美》《民国的那些先生》《已逝去的年代》和《中国人与中国文明》。这套书提供给读者一个看人看世界的崭新视角,字里行间蕴涵着博大情怀和深刻思考,对现今追求金钱和物质的社会是一剂清醒剂,唤醒国人去寻觅自身与社会的风骨和气节。

第一册《传统文化之美》,主要辑录季羡林先生的体悟与沉思,展现国学大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地位提出的新鲜、独特而高屋建瓴的精辟论点,不仅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怀旧之情,还将勾起我们心中家国合一的文化情怀。读者从季老的体悟与沉思里,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促使我们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第二册《民国的那些先生》,主要收集季羡林先生与各界名流的交往及对同时代贤达的评点,展示了那个时代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触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他们就是“民国的那些先生”,他们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

第三册《已逝去的年代》,是季羡林先生用真实、质朴的笔触,重述自己的多彩人生之路,展现其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这既是一部纪实自传和成长史,又折射出大师对那个时代独特的评判,如同色彩斑斓的幻灯片,从大师的镜子里反射出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现实。  第四册《中国人与中国文明》,主要编录了季羡林先生对中国文明发展的系列思索,紧密契合当下中华崛起、文化复兴等热点话题,探讨何为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从中国文人的民族气节、普通中国人的习惯与特性、中国文明的理解与传承等角度,来阐述、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

在丛书编纂和审校过程中,我们遵照季承先生的嘱托,力求保持作品最初发表及修正定稿时的原貌,又注意根据现行语言文字规范要求订正少许文字与标点。某些字词(包括一些异形词)、标点的使用等情况,依据“保留不同时期风貌”的原则,我们未做改动与统一,尽力做到大致不差。

限于学养和编校水平,丛书中难免存在差错与遗憾,期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电子工业出版社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出版企业,目前是我国图书出版领域排名前列的综合出版大社之一;我社在计算机、互联网等科技出版赢得领先地位的同时,最近10年深入社科大众图书出版,也建立起了较强的影响力,近期出版的《贝聿铭全集》《万物运转的秘密》《万万没想到》《京杭大运河》等图书分别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奖等奖项。衷心期待《传统文化与国学》丛书能得到读者的厚爱。

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内容推荐

《中国人与中国文明》是季羡林先生的民族精神之作,紧密契合当下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复兴等热点话题,探讨何为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本书从中国文人展现的民族气节、普通中国人的习惯与特性、中国文明的理解与传承三个角度来阐述、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全面展现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编辑推荐

《中国人与中国文明》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民族精神之作,紧密契合当下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复兴等焦点话题,探讨何为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本书从中国文人展现的民族气节、普通中国人的习惯与特性、中国文明的理解与传承三个角度来阐述、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全面展现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3: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