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高的角度出发,人只要参与到社会博弈就必然在比高中进化,或主动或被动。关于这介问题,我们是这样论述的:
人类比高依从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级比高:以力服人。
第二级比高:以理服人。
第三级比高:以财服人。
第四级比高:以养服人。
第五级比高:以爱服人。
在非教化时代,以力服人是最直接的。每个人都100多斤,其中有少数长得五大三粗,因此,在相互争夺利益时,有力的人就可能使用暴力征服人。
当然,力首先表现为个人暴力,而后逐渐演化为两个人的暴力,依此类推,逐渐演化为两派斗争,再是团队斗争,再是民族斗争,再是国家斗争,再是多国集团斗争。战争的来源必然是始发于两个人的利益斗争,而后是斗争双方想战胜另一方采取“绑架“亲近的人人伙而导致矛盾逐步升级。
比如,边界区有两个小孩打架,升级为双方父母打架,再升级为父母双方的亲朋群体打架,再升级为两个村庄打架,再升级为两个地区的战争,再升级为两个国家战争,最后升级为世界大战。
人是聪明的人,在不断以力服人的过程中发现,暴力不仅很危险,而且有时还无效。有可能自己在暴力中死亡,也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人开始反暴力,开始新的算计。关于公共权力或国家的起源,制度经济学有一种非常别致的解释,认为公共权力是从暴力自然演化过来的,税率是从抢夺率自然演化过来的。《天下事》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人,不务正业,专门从事抢劫,可称之为土匪。他们先是流动抢劫,从乡村到城镇,抢一阵子就换一个地方。日子过得虽然有滋有味,但风险太大,随时有被受害人致残或被官府捉拿处死的危险,劫匪们已经失散好几个兄弟,心底里也渴’望能够稳定下来。
后来,他们在流动的抢劫中发现了一座高山,算得上一块风水宝地,山下有大片良田,山上有居住环境,还有一个风光旖旎的湖泊。于是劫匪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白天下山抢劫,晚上在山上休养,一度过得非常逍遥。
但不久,劫匪们发现山下的居民都搬走了,良田大片抛荒,他们不得不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劫匪们围坐在一起,共商大计,最后他们决定以税代抢。第二天就派人与山下的居民约定,他们以后不搞抢劫了,而是代收保护费:养牛一只,月缴五角;养猪一只,月缴三角;种稻一亩,秋收后缴谷一斗……收这些费的目的是保护居民们的正常劳动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有内部抢劫发生,他们负责惩办;如果有外来抢劫发生,他们负责追击。
这不正是公共权力的雏形吗?这也不是凭空设想,李自成就是这样一位先从恶后从良的土匪。按《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李自成开始起义的时候,是一个地道的土匪,一路上烧杀抢掠,席卷半个中华。“然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夷”。后来,他接连打了几次大胜仗,旗下的兵马达百万之众。觉得自己可以得天下了,于是行为大变,甚至秋毫不犯,“自成下令曰:杀一人者如杀我父,淫一人者如淫我母”。
据说,提出“税率是从土匪的抢夺率自然演化过来”这一理论的经济学家,便是从中国土匪弃恶从良的故事中得到的灵感。看来,暴力也不是绝对可怕,它存在着向好的东西演化的可能。
于是出现了以理服人。联合国就是在这样的算计下产生的,单位制度也是在这种利益算计中产生的。 再后来,发现理的本质也是暴力。就如法律判刑杀人一样,法律本身也成了暴力,新问题又产生了,于是人们又开始更新的算计,看还有没有更能规避危险而又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法。结果,人们又找到了一法:以财服人。
以财服人就是比创造财富价值,财富不在你我身上,于是开始开发地球,从地球上挖掘财富,资本主义产生了,人类环境因此被破坏了。如此比法也不尽人意,结果,人们又找到了一法:以养服人。
究竟怎么以养服人呢?在利益争夺战中,征服别人不外就是从力和理两方面人手。从人类历史和现实看,人和人之间的较量也不外乎力和理。在宏观层面,最典型的如国家与国家之间,力就是军事,理就是文化。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的话说,军事属于“硬实力”,文化属于“软实力”。当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更可能是这两者甚至更多因素的结合,即所谓的“综合国力”。“养”别人也不外乎从力和理着手,也就存在两种方式:以力养别人和以理养别人。但“养”的后果有时可能造成养虎遗患的结局。例如:
美国一面推销西方理念,一面推销先进武器。不料,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高达400米、多达110层的世贸双塔化作废墟,人们惊呼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事实上,这是自1812年以来美国本土第一次遭遇袭击。谁干的?本·拉登!何许人也?不是别的什么人,就是美国养的一只老虎。冷战期间,为与前苏联在阿富汗争锋,美国一手扶持了本·拉登,要钱给钱,要枪给枪,要人给人。时过境迁,如今本·拉登成了美国人最刻骨铭心的痛。P12-14
思考模式大框架由高度思维、宽度思维、深度思维组成,三足鼎立,结构非常稳定。
1.高度思维
高度思维包含差异和升级。追求差异是为了显示自我的存在性、独特性,这是生命的最根本的追求,也是推动世界的原动力。人与入之间均有竞争,明智的选择便是要闯荡出差异性竞争的捷径,实现“你无我有、你有我特、你特我优、你优我新”,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在“新、奇、特、怪、悬”等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升级是实现高度的总方法。为什么要升级?因为纯粹的绝对的创造是十分难的,因此,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同类项中比来比去,如是就出现了同类项中的比高现象。为了实现差异化,我们就不得不全力以赴比高了。
境界是描述高度层次的一个级别概念。这个世界是有层次感的,山下的巨松永远高不过山顶的小草。事物的发展逻辑就是严格按层次排列的,小人眼中无君子,君子眼中有小人。层次越高,视野越广,胸怀越大。在政界,国家领导和乡村村民之间,存在二十多个层次;在商界,虽然没有明确的层次划分,但世界首富和街头小贩之间,的确层次分明。东西方文明至少在一个地方渐趋一致:真、善、美。这是人类的至高境界。真是智力建设,体现的是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善是道德建设,体现的是对完善思想品质的追求;美是心灵建设,体现的是对艺术的感知和对幸福的追求。所谓境界,是心灵对真、善、美感悟的程度。但境界属于一种内心体验,无法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你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
2.宽度思维
宽度思维包含关系和跨界。关系即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智慧越高,越能发现人或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开放是发生关系的前提。开放即思想开通、解放,能够灵活、有效地接纳新事物。
爱与道德是实现宽度的方法。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一词,始见于苟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上溯老子《道德经》,亦有“道生之,德畜之”的提法。“道”是真理、自然规律,“德”是体承真理、规律的善行。西方哲人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此言极为精当。有了爱就有了人脉。人脉即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
之所以会痛苦,总的来说是因为我们无法超越。无法超越是因为我们能量资源太有限。因此,要想超越痛苦,其实质就是要超越有限,实现无限。我们的一切看起来都十分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精力有限,智力有限,一切的一切,对于作为个体的人,的确都十分有限。既然如此有限,却要强力去追求无限,当然就痛苦哕!不仅难,简直有点蠢。因此,伟大的庄子就针对有这种想法的人发表过类似的见解——以有涯随无涯,殆矣!难道果真如此吗?非也。古今成大事者,都实现了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还有许多快乐幸福的人也都实现了这种突破。他们究竟是怎样超越的呢?答案是:跨界。
“跨”有两个区间:一是打破外在的概念,如茶杯是由颜色、材料、形状、大小、图案等等要素组合而成;二是打破内部的条条框框,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任何有色眼镜去观察事物、判断事物,从而使我们成为全然开放、全然敞开的人。“跨”有一个程度问题,即跨得越细越好。界是边界,界是界线,界是已有的平衡,界是现状现实的存在,界是框框架架,界是约束,界是铁链和束缚!
跨界,就是小鸡破壳而出、蝴蝶破茧而出;就是颠覆自己、颠覆一切;就是打破一切界限、打破陈旧观念、打破陈规陋习。跨界,就是走出小我迎接大我;就是与天地接轨,与四时互惠,与日月同辉,与万物共融!跨界,就是打破一切界线、解除一切束缚;就是与外界接轨,与万物接轨;就是再造流程,在方法之外找方法,寻找全新的阳光。
3.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包含本质和集中。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隐含在现象之中,通过感性的直观不能理解认识。必须通过抽象方法,透过现象认识、掌握本质。本质有二义,一是规律,二是事物最根本的特质。找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达到了最深的深度。信仰是挖掘出本质的宏观动力之源,意志是挖掘出本质的持久动力,专注是挖掘出本质的首要行动力,定力是挖掘出本质的坚定心智力,坚韧是挖掘出本质的持久态度,感动是赋予本质的情感体现。
集中是挖掘本质的总方法。集中化战略又称专一化战略,是指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线的细分区段、某一地区市场。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的是,它具有为某一特殊目标客户服务的特点,组织的方针、政策、职能的制定,都首先要考虑到这样一个特点。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
本书中“高宽深思考模式”是从人类五千年冠军智慧中解读出来的新思维工具。它是指导人生思考模式的原创性探索,它为我们怎样思考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它对我们如何思考人生有着纲领性的指导、启发与影响。
总之,本书必将提升我们的思维高度、宽度和深度,帮助我们修炼生活大格局,开启人生大智慧!它能给人以无限的动力超越有限的人生,实现人生的圆满!
心理解脱师——叶舟博士,帮你攀登人生的高度助你跨越人生的宽度教你领略人生的深度!
当代人的名利心使成功学受到热烈追捧,而为了迎合大众对成功的迫切渴望,“速成”便成为了成功学的噱头。而这本《北大博士谈人生三度(高度宽度深度)》所讲述的不是速成式的投机,它所推崇的是一种务实的积淀,从高、宽、深不同的维度来阐述成功的方式,给读者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成功格局。“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这就是它的力量。
《北大博士谈人生三度(高度宽度深度)》中“高、宽、深思考模式”是从人类五千年冠军智慧中解读出来的新思维工具;它是指导人生思考模式的原创性探索,它为我们怎么想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它对我们如何思考人生有着纲领性的指导、启发与影响。
心理解脱师——叶舟博士,帮你攀登人生的高度助你跨越人生的宽度教你领略人生的深度!《北大博士谈人生三度(高度宽度深度)》中“高宽深思考模式”是从人类五千年冠军智慧中解读出来的新思维工具。它是指导人生思考模式的原创性探索,它为我们怎样思考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它对我们如何思考人生有着纲领性的指导、启发与影响。
总之,本书必将提升我们的思维高度、宽度和深度,帮助我们修炼生活大格局,开启人生大智慧!它能给人以无限的动力超越有限的人生,实现人生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