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真逸史/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方汝浩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情节十分曲折,整体构架是一个佛教故事,它先写澹然的德行,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我国古代小说中,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内容推荐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这部小说的情节十分曲折,它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将军林时茂禀性忠直,因事与丞相高欢之子高澄结仇,他深恐高澄日后报复,就削发为僧,改名澹然,逃奔梁国。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正住持钟守净贪鄙好色,不守清规,澹然好言相劝,反结怨怀恨,并以谗言说动武帝,欲加迫害。澹然得报,连夜潜出,历尽艰辛,死里逃生,重返东魏。在张家庄,澹然因除妖得到仙人所授三卷天书,从此定居研习,修真授徒,拯世济民。这是前二十回以林澹然为中心人物的一条情节主线。后二十回,人物与情节都有变化,林澹然已退居幕后,他的三个门徒杜伏威、薛举、张善相走到台前,情节转而叙述他们的家世以及成长、结义的过程,以浓笔重墨描述北齐时代,四海滔滔,他们竟联络各路英雄,高举义旗,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攻城夺府,于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久受段韶招降,列士封王,镇守西蜀。至隋末,复归降李世民。唐初,澹然圆寂,杜、薛、张经仙人点化,大梦顿觉,遂弃位学道,云游方外。唐高祖各敕赠灵圣大禅师及普化真人、普利真人、普济真人封号,一释三真,均成正果。故事翻腾变化,条分缕析,至最后方豁然开朗,点明题意。

全书的整体构架是一个佛教故事,它先写澹然的德行,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

目录

禅真逸史凡例八条

题奇侠禅真逸史

读禅真逸史

第一回 高丞相直谏辟邪 林将军急流勇退

第二回 钟爱儿圆慧出家 梁武帝金銮听讲

第三回 林长老除孽安民 丘县尹荐贤礼释

第四回 妙相寺王妃祝寿 安平村苗二设谋

第五回 大侠夜阑降盗贼 淫僧梦里害相思

第六回 说风情赵尼画策 赴佛会赛玉中机

第七回 绣闺禅室两心通 淫妇奸僧双愿遂

第八回 信婆唆沈全逃难 全友谊澹然直言

第九回 害忠良守净献谗 逃灾难澹然遇旧

第十回 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

第十一回 弥勒寺苗龙叙情 武平郡杜帅访信

第十二回 都督巧计解僧头 守净狠心验枕骨

第十三回 桂姐遗腹诞佳儿 长老借宿擒怪物

第十四回 得天书符救李秀 正夫纲义激沈全

第十五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党风尾林中箭

第十六回 夺先锋诸将斗勇 定埋伏陈玉鏖兵

第十七回 古崤关啜守存孤 张老庄伏邪皈正

第十八回 梁武帝愎谏纳降 虞天敏感妻死节

第十九回 司农忠愤大兴兵 梁武幽囚甘饿死

第二十回 都督冥府指翁孙 阿丑书堂弄师父

第二十一回 窃天书后园遣将 破妖术古刹诛邪

第二十二回 张氏园中三义侠 隔尘溪畔二仙舟

第二十三回 清虚境天主延宾 孟门山杜郎结义

第二十四回 伏威计夺胜金姐 贤士教唆桑皮筋

第二十五回 遭屈陷叔侄下狱 反囹圄俊杰报仇

第二十六回 山径逃踪锄秃恶 黄河访故阻官兵

第二十七回 计诈降薛举破敌 图霸业伏威求贤

第二十八回 汤府丞中计被俘 杜元帅纳言正位

第二十九回 轩辕庙苏朴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

第三十回 沈兰劫寨陷全军 牛进迎街惩大恶

第三十一回 报仇沥血祭先灵 释怨营坟安父骨

第三十二回 张善相梦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

第三十三回 计入香闺贻异宝 侠逢朔郡庆良缘

第三十四回 善相破法斩冯谦 士开解围推段帅

第三十五回 元帅兵陷苦株湾 众侠同心归齐国

第三十六回 双玉人重逢合卺 三义侠衣锦还乡

第三十七回 罗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尽节还魄

第三十八回 土地争位动阴兵 孽虎改邪皈释教

第三十九回 顺天时三侠称王 宴李谔诸贤逞法

第四十回 禅师坐化证菩提 三主云游成大道

试读章节

诗曰:

魏帝逃禅建法幢,谐臣媚主激忠良。

纵横铁骑人难敌,肄直金銮气莫当。

不肖游田残稼穑,英雄肮脏厉刚肠。

急流勇退真豪杰,乐道逍遥云水乡。

话说梁武帝即位以来,酷信佛教,崇尚虚无,长斋断荤,日止一食,轻儒重释,朝政废弛。至天监十六年,诏宗庙用牲牢有累冥道,今后皆以面易之。识者知其为庙不血食。遍处建立寺庙,改元大通,舍身同泰寺,群臣以钱亿万赎之。后贤有诗讥之曰:

梁武不知虚寂道,却于心外觅真禅。

弑君篡国皆甘忍,煦煦求仁奚裨焉!

梁武帝于大通十一年正月,敕禁城内造一大寺,名日妙相寺,极其壮丽宽敞,颁诏天下文武官员,荐举才德兼全高僧二员,为本寺正副住持。消息传人东魏,来时魏主临朝,闻奏“梁主建寺招僧,舍身作善”一事,暗暗称羡。问侍臣道:“朕亦欲洛阳城外效梁主所为,也创一个大刹,筑起浮屠,召高僧广行法事,上祝皇太后圣寿无疆,下亦可祈黎民之福,卿等以为何如?”众臣等一齐俯伏赞扬道:“陛下立此善愿,上延圣寿,下庇苍生,乃天地仁孝之心也!”魏主大喜,颁召工部知道,择日兴工。朝内大小官员见了旨意,尽皆不悦,同聚集渤海王府中商议此事。

却说渤海王乃是东魏大将军左丞相,姓高名欢,因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帝有功,故封王爵,赐衮冕九锡剑履上殿。当下众官见了高欢,礼毕,共禀此事。高欢低首无言,沉吟半晌。正与决不下,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员大将,高声禀道:“皇上新登大宝,众心惶惶,正宜澄心窒欲,求贤礼士,宵衣旰食,以副民望,以保金瓯。今乃不明君道,反信异端,建寺筑塔,劳民伤财,甚非治体。主公为朝廷柱石,若不极言谏阻,则社稷险危,恐非大臣事君之道也。”众官视之,却是镇南将军林时茂也。这将军身长八尺五寸,碧眼虬须,状貌魁伟,膂力绝伦,猿臂善射,箭不空发;使一枝方天画戟,无一个对手;能骑劣马,上阵如飞。立性鲠直,临事不苟。妻戈氏,甚相恩爱,蚤亡,誓不再娶。昔曾随高欢出征,与尔朱世隆大战。高欢兵败,尔朱世隆率军赶来,林时茂匹马截住,世隆部下六员健将岳铭、程廷锡、王骄、陶钊、尔朱世宁、尔朱敬一齐来战,林时茂独战六将,一戟将尔朱敬刺死回阵。五将奋怒力追,林时茂又回身一箭,将程廷锡射于马下,翻身又战四将。尔朱世隆在山上指麾众军,重重围裹。林时茂撇了四将,一马奔上土山,势如猛虎之入羊群,无人敢当,被他直杀上山顶。尔朱世隆措手不及,林时茂箭到,早中左足,翻身落马,众将校拚死救出,四将亦不敢恋战,救护主将而去,因此高欢得脱大难。班师之后,重加擢用,升为镇南将军,参赞军务。此后屡建大功,不能尽述。

当日,高欢听了林时茂之言,心下大悦道:“将军所言,甚合孤意,明日早朝必当面诤,皇上如不听孤言,只索挂冠而去。”众官俱各欢喜散讫。次日,魏主临轩,百官齐集,有诗为证:

龙烟日暖紫重重,宣政门当玉殿风;

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文武臣僚皆随着渤海王高欢朝见已毕,高欢俯伏金阶奏事,魏主令内侍扶起,钦赐坐下。其余宰臣侍立丹墀。高欢道:“臣昨见圣谕,欲建寺筑塔,延召僧众,不知陛下圣意将欲何为?”魏主道:“皇太后年高多恙,朕欲创寺召僧,广修善事,为太后祝寿,以尽人子之心耳!”高欢道:“陛下为皇太后祝寿,此乃尧舜之心,但寿算在天,非释氏所能延。孝道在人,亦非佞佛所能尽。皇上聪明睿知,岂不闻帝王之孝,有虞舜可师,文武可法;布衣之孝,有圣门曾、闵,贤士奇、莱,皆未尝谄佛修行以为善事。若夫持斋诵佛,造寺妆金,乃异端惑民之术,非圣主所宜留心也。若尊释教以为孝,则舍本而务末矣。”魏主道:“朕闻藏经有云:一人成佛,九族升天,往生净土,能超万劫。又云:帝王相继以治天下,皆缘罗汉托生。可见佛力无边,为三教之首。相国反言其异端惑民,恐非确论。”高欢道:“陛下身登九五,务要清心寡欲,亲贤远佞,成就圣德,何故信此虚浮妄诞之教,以为修善也。必有奸党蛊惑圣聪者,臣请为陛下解之。夫佛氏崇尚虚无,绝灭人伦,悖逆天理,误天下之苍生者也。人禀阴阳之气,则生生化化,终始不穷,理所必有。假令尽皈佛法,则灭而不生,人无遗类,成何世界?世俗子女难育,故藉佛老之教,以冀延旦夕之命,出乎不得已,谅非其本心也。虽然披缁削发,而男女之欲,人孰无之?不能遂其所愿,轻则欲火煎熬,忧思病死;甚且窬墙窥隙,贪淫犯法而不之顾。至于佛会之说,其恶尤著,科敛人财,聚集男女,阳为拜佛看经,暗里偷情坏法,伤风败俗,紊乱纲常,莫此为甚;其罪一也。天地生物,以滋养人群。若从释氏戒杀之说,则兽蹄鸟迹,充斥宇宙;鱼虫鳞甲,填满江河,人生又何赖焉?此尧舜之所焦劳而治者也。坐关实无罪之囚,讲经为聚物之薮。持戒者,是贪官污吏忏悔之私门;削发者,乃强暴奸顽避罪之活路。圣人为民立教,士禄于朝,农耕于野,商趋于市,工习于艺,莫不尽心殚力,以资国家之用。惟此缁秃,暖衣饱食,游手好闲,口诵弥陀,心藏荆棘,蠹国害民,又莫此为甚;其罪二也。凡人既脱红尘,以皈净觉,则宜布衣蔬食,随缘而足。今之沙门,贪鄙万状,有如叩头乞食,剜肉点灯,屈膝桥栏,匍匐途路,沿门打坐,送渡求钱,丧廉失耻,此僧而乞丐以求富者也;书符咒水,请圣参禅,惯分缘簿,善说因果,摇唇鼓舌,此僧而幻术以求富者也;谭禅说法,塑佛印经,造寺建庵,修桥砌路,此又假公营私、托善缘以济所欲者也;至于涉险履危,梯山航海,贱人贵出,贸易开张,能思善算,以罔天下之利,此又僧而商贾者也;更若钻仓掘洞,鼠窃狗偷,据山掳掠,谋财害命,丧心肆恶,此则僧而贼盗者也;又若鬼计神谋,争田夺产,倚官托势,贿赂公行,争讼以求必胜,图谋以期必得,博弈赌钱,酗酒宿娟,逞无厌之欲,以为师徒衣钵计,此则僧而贪婪奸险、恃诈力以乱天下者也。僧为世蠹,又莫此为甚,其罪三也。负此三大罪,重佛何为?臣素奉教于贤人君子,振纲肃纪,崇正辟邪,乃圣帝明王相沿之法。释教之谬,实所未闻。臣愚戆,冒渎天听,伏乞圣涵。”

魏主闻奏,微笑道:“朕闻相国所言,已洞见缁流之妄,但佛称三教之魁,何也?往往显灵护国,阐法济民,亦似有益于人世,相国不可不察也。”高欢道:“臣闻上古圣主御世,惟以仁义为重,君臣敦睦于上,人民亲爱于下,故熙皞之治成焉。彼时佛老不尚,何助国济民之有?世祖水平年间,专尚释氏,远近承风,无不佞佛,十数郡中,三千余寺。后梁将陈庆之进兵荥阳,一路纵火,烧掠殆尽,佛苟有灵,何不显身救护,而使济民利国之身,化成灰烬?可笑世间愚夫愚妇,不辞跋涉艰难,远出烧香,徼福求祥。至于登山遇虎狼之噬,渡海遭风涛之溺,损躯丧命,悔恨无及。佛若有灵,又何不预先警觉以救之乎?设以此二端问彼愚人,彼必委之以数。夫既有一定之数,则事佛又何益焉?盖禅教易以惑人者,生前谈果报之因,死后沦地狱之苦。富贵而修行,必获来生禄寿;贫穷而敬佛,能消往昔冤愆。女可转男,祸堪为福,犹恐智士达人不尊其说,故谬云谤经毁佛,必堕阿鼻。立此危言,以愚心志,举世受其迷妄,笼络而不觉,可胜叹哉!问亦有英雄杰士,功成名遂,而怀鸟尽弓藏之虑者,寄迹禅林,遨游云水,效子房之辟谷,仿通社之参禅,此明哲以保身,非实崇事于三乘也。陛下万民之主,社稷安危所系,正宜肃纲纪,正百官,承天顺民,创制立法,垂训百世,以为子孙不拔之业。岂可尊奉夷教,劳疲弊之民;靡费脂膏,■无益之寺乎?臣切为陛下不取焉!”魏主大悦道:“若非相国良言,几被众佞所误,烦卿传示诸臣,朕即徼旨不复建寺矣。”高欢谢恩出朝。当晚圣旨批黜近臣二员,田有思、邬泮削职为民,永不录用。朝野尽皆相庆,遍处播扬高丞相、林镇南有回天之力。因此,林时茂名扬四海,人人敬仰。止有高欢世子高澄心下不足,暗成仇隙。看官,你道高澄为何不足林时茂?原来高澄为人狠毒,性如烈火,酒色财气,博奕游猎,无所不至。侍妾数十,稍不如意,辄致之死;家丁童仆,打死无算。高欢每每教训,只是纵性不改,极好阿谀奉承,凡是逃亡死命无籍之徒,投他府中,尽皆收用。这一班人狐假虎威,残虐百姓,远近人民无不嗟怨。因父亲称扬林时茂才能,暗里不服,偏要灭他威风。

忽一日,正逢初夏天气,四月初旬,到处村乡田麦成熟,高澄带领一班棍徒,擎鹰逐犬,击鼓鸣锣,骑着高头骏马,径往东门外打猎作耍。凡是高山峻岭,无不游遍。哄至一山名系舟山,乃大禹治水时,曾系舟于此;山边有一石如环轴,故名系舟嵬,满山树木,遍岭藤蔓,十分险峻。但见:

巍巍万丈,叠叠千层,四围翠柏参天,遍岭苍松蔽日。翠柏上但见猿呼,苍松顶惟闻鹤唳;昏邓邓云封山岫,黑沉沉雾锁山峦。榛棘里虎狼逐队,草丛中狐兔成群。呜呜咽咽,山禽鸣古树高枝;习习萧萧,岚气吐巉岩幽壑。深林蔚秀,从教健翮飞腾;大麓宽平,一任良材驰骋。惊心处,无非水怪山妖;触目间,尽是闲花野草。只见潺谖飞瀑布,屈曲路峻增。不闻鸡犬之声,罕见行人之迹,正是:攀藤附葛犹难上。涉险登危路怎行?

P1-4

序言

夫佛者,拂人之性,无父无君,夷教也,不容于尧舜之世。崇之,是戮民也。予读禅真集,见其彝伦攸秩,节义侃凛。使其人援其道而施于国,何倾弗定?顾重抑之,俾不获申,悲夫!其功业稍著于门人,然亦深自韬晦若澹然者,逃禅者也,非溺禅者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