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仁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人民的忠诚干部,是人民美术的一位前辈,是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一位勤恳的组织者。他后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上。他自己放下了画笔,却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造就一批一批的美术新生力量而不知疲倦地工作。中央美术学院二十年来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凝聚着他默默的劳绩。张北英编著的《张启仁传》为张启仁传记,缅怀了一位美术教育前辈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启仁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北英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启仁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人民的忠诚干部,是人民美术的一位前辈,是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一位勤恳的组织者。他后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上。他自己放下了画笔,却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造就一批一批的美术新生力量而不知疲倦地工作。中央美术学院二十年来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凝聚着他默默的劳绩。张北英编著的《张启仁传》为张启仁传记,缅怀了一位美术教育前辈的一生。 内容推荐 张北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写的《张启仁传》总结了张启仁的一生,资料翔实,评价客观公允,令我辈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张启仁是优秀的革命战士,真正的谦谦君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人民的忠诚干部,是人民美术的一位前辈,是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一位勤恳的组织者。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目录 一、呼兰河畔的童年 二、迁居沈阳,学习美术 三、九一八事变,国耻家仇 四、逃难回山西太谷,接触马列主义 五、应聘到县立第五高级小学教书,参加“社联”组织的读书活动 六、到北平求学,继续学习美术 七、参加“社联”、 “民先”组织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八、七七事变前夕,会同爱国青年漫画家在北平组织全国漫画展 九、参加山西太谷县抗日政府 十、在抗大的八年 十一、建立东北辽西(辽吉)根据地的战斗 十二、建国初期辽西省委的宣传工作和锦州市政权建设 十三、组织领导国家重点工程施工建设和“哈军工”的施工建设 十四、在中央高级党校学习 十五、鲁迅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十六、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二十年 附录:张启仁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13年4月24日,辛亥革命的第二年也就是呼兰定名为县的那一年,张启仁(字一虹,笔名起人)在黑龙江省离呼兰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庄出生了。张启仁的父亲张会祥(1877-1961)、伯父张会极(1874-1960)是跟随他们的父亲从祖籍山西省太谷县曹庄村“闯关东”到呼兰县的第二代移民。张启仁的母亲朱树德(1889-1976)是祖籍山东省菏泽地区曹县到呼兰县的第三代移民。朱树德父亲是地主,她兄弟姐妹七人,家境富裕。张启仁的伯父张会极和朱树德的哥哥是在一个商号里共事的朋友,这两个人为自己的弟弟张会祥、妹妹朱树德牵线搭桥使其结为夫妻。张会祥和朱树德生育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张启仁是老大,张启仁的大妹张志澄、二妹张静澄、三妹张敏澄、四妹张庆澄、五妹张秉澄、大弟张启道、二弟张启义。 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满语“烟囱”之意。清初在河旁设防屯兵,砌有炊事取暖用的烟囱,因而河流得名呼兰河,屯子得名呼兰镇,呼兰镇周围的土地也就划为呼兰县。清同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呼兰副都统,管辖松花江中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呼兰府。1913年改称呼兰县。呼兰河发源小兴安岭山脉流经呼兰县境后入松花江。呼兰县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盛产玉米、高粱、小麦、大豆、亚麻和甜菜,土地面积2197平方公里,2004年全县人口65万,呼兰镇的人口也只有八万人,解放前呼兰县地广人稀。 呼兰镇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934年)正式建呼兰镇,呼兰县城距今已有270多年建城历史。呼兰县号称“满洲粮仓”,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成为南北交流的区域中心。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的安稳,鼓励关内各省移民到黑龙江省落户。呼兰县距省会哈尔滨市只有24公里,交通方便,到黑龙江的移民都把呼兰县作为首选之地。呼兰县的汉族人大部分是关内移民,其中以山东、山西、河北移民为多。民国的大才女作家萧红(1911-1942)出生在呼兰县,她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著名小说《呼兰河畔》,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了呼兰河和呼兰县。 张启仁的童年是在呼兰河畔度过的。在他的记忆中,家里的房子和院子是母亲出嫁时娘家陪嫁的,院子离朱树德父亲家不远,院墙是土坯垒的,门很大,可以进出马车。北房五大间住人;东厢房是柴房,放置杂物;西厢房是马棚,养着一匹马。 P1-2 序言 父亲逝世已经27年了。 很久以来,就想给父亲写本书。 杜润生是父亲的老乡,对父亲参加革命起到过重要的影响。杜老对我说:“你父亲不是个一般的人。” 我理解杜老的话有两重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父亲的经历不一般。父亲参加革命前,是一位青年画家,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他放下手中的画笔投身抗日战争,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去为国家奋斗,为民族牺牲。几十年来,他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经历过九一八事变,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前夕在北平举办过抗日漫画展,抗日战争时期在抗大工作八年。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建立东北辽吉根据地的战斗。建国初期参加辽西省锦州市的地方政权建设。参加了国家156个重点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组织者和园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文化大革命”中他拒绝批判所谓的“黑画展”。 另一层意思是说父亲的一生经历丰富,心路艰难。他参加革命47年,其中有34年是从事教育工作。他做过小学美术教员、大学艺术指导、军事学校教员、美术学院院长。他是鲁迅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担任两个美术学院院长的时间长达25年,空前绝后。他自己说:“我不是美术大家,也不是教育大家,我是一个一生热爱美术事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极左路线占统治地位的大环境下,父亲身处敏感的教育界和文艺界,既要贯彻上级精神,又要尊重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规律,并且做出成绩,他内心经历过怎样的复杂路程,外人无从揣摩。对此,杜老是清楚的。 父亲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从不追求个人的名与利。他的人生只有70年,但却是追求真理的70年。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他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服从党的分派。他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同群众保持良好的关系。他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他真诚地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问题,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爱惜人才。他长期担任美术学院领导,没有向任何一位画家索要过画作。他说:“画是画家的劳动成果。作画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尊重画家就要尊重画家的劳动。随便拿画,就是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一些著名的画家送给父亲的画,他放在办公室里,“文革”初期,他办公室被人撬开,放在办公室里的画,也不知被什么人拿走了。他十分心痛,说:“没有保存好画,对不起画家。” 人的一生总会有遗憾,父亲说他一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留下几张自己满意的画”。他青年时代就喜爱美术,他的作品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抗战爆发,投笔从戎,就再没有拾起过心爱的画笔,直到离休后才又开始练笔。在他离休的五个月时间里,每天作画六小时,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他住院的前几天还在作画。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画的不满意就烧,烧完了再画。他不停地画,不停地烧。他说:“艺术是要追求完美的。作品一定要给人思想启示,给人美的感受,和谐的感受。” 后记 1984年,在父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期间,我到杜润生(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著名的经济学家)家拜年。临别时,杜老对我说:“你抽出时间,写一篇纪念你父亲的文章。你父亲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值得大家纪念的一个人。”我答应杜老说:“我一定写”。杜老是父亲的同乡,在父亲同乡同学同时代人中他认为杜老是“最有理论水平的人,是对中国农业农村问题研究最深的人”。父亲佩服敬重杜润生,让我有问题就去请教他。当我拿起笔写父亲时,感觉我缺乏对父亲全面的了解。写了几天,就写不下去了。客观上讲,我当时的工作确实很忙,没有时间坐下来看资料、采访与父亲一起工作过的人,拿起的笔又放下了,这一放就是26年。 去年6月,我退休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写一本关于父亲的书。我收集了父亲没有销毁的笔记本、检查、讲话稿、处分决定、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写有父亲简介、名字、照片的书籍和父亲的领导、战友、同事写的回忆录、纪念文章。我用4个月的时间看完了40多本书,大约500多万字。采访了与父亲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过的先生和学生:侯一民、杨澧、程永江、张朗朗、王工、李林卓。鲁迅关术学院张启义、张文畅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国家图书馆周和平、中央党校图书馆王力力、中央美术学院韩小明帮助我查找了有关资料,对他们的付出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我还要感谢我的六姑和七姑,她们为我讲述了家史。感谢我的侄女张雨完成了文字的电脑录入、儿子张玖悦协助完成整理图片的工作。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母亲,她不仅为我讲述了父亲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工作经历,还亲自审阅修改书稿。 书稿写完了,可是一直关心我写书的两位97岁高龄的老人,已经不能亲自看书稿提意见了。这两位老人,一位是杜润生,一位是我的岳父邢亦民,他们都在北京医院住院。岳父和父亲是在延安时认识的,是在抗大工作时的战友。岳父躺在病床上,让我把书稿拿给他看,他翻开书稿,一页一页地过目,吃力地对我和妻子邢亚平说:“我现在不能看你们写的稿子了,也就不能提什么意见了。我们在抗大的事情,我跟你讲过几次了,书写好了,就是对你父亲最好的纪念。” 是的,我通过写这本书去纪念父亲,记住父亲,记住父亲那一代人奋斗的足迹。 书评(媒体评论) 张启仁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人民的忠诚干部,是人民美术的一位前辈,是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一位勤恳的组织者。他后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上。他自己放下了画笔,却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造就一批一批的美术新生力量而不知疲倦地工作。中央美术学院二十年来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凝聚着他默默的劳绩。 中央美术学院1983.12.16 张启仁不是一个一般的人。 杜润生1984.2 我怀着激动和感激的心情读完北英写的《张启仁传》。北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书启仁老院长的一生,资料翔实,评价客观公允,令我辈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启仁是优秀的革命战士,真正的谦谦君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程永江2010.6.21 张启仁先生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人。 张朗朗2010.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