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斤义方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李照国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得知尿糖飙升到了危险的境地,内心的惶恐自不待言。但毕竟自己是学过医的人,对《黄帝内经》又有近25年的学习、研究和翻译,再加上自己长期以来对老庄学说的推崇和实践,不安的心情很快便平静了下来。

心情的平静,其实只是一种心态的转变,身体发生病变的事实,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自然是必须的,却不是唯一的。就是佛家弟子,身体不适的时候,除了大念佛经、大拜佛祖之外,也还是要求医问药的。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佛家与医家总是那么水乳交融,不可分离。

静下心来之后,翻阅了一些医书,查阅了一些资料,对尿糖升高的诱因及其所引发的种种病变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尤其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掌握得更加细致入微,以作应变之用。但这一切还都是自己私下的预备工作,之后的生活状态、工作安排和身体调养究竟该如何操作,还有待于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第二天,我到第六人民医院检查。在该院朋友的安排下,由该院的顶级专家按照西医的诊断程序,对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了,证明了我的猜测,的确得了糖尿病。朋友在电话中调侃地说,这个帽子戴上了,可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永远去不掉了,就是释迦牟尼也没有办法,更不要说唐僧了。我问他怎么办。他告诉我,从此与药为伍,将药当成自己每天必食的一道美味佳肴,一生便会平安无事的。他随之给我提供了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各种治疗方案,供我选择。

听了朋友的话,我沉思了片刻说,到底吃什么药,还没有想好呢,待仔细斟酌后再说吧。放下电话,平静的心呢,又开始起了波澜。我当时还不到50岁呢,乐观一些的话,还应该有半百的人生呢,怎么能从此就以药为美味佳肴了呢?果若如此,这人生不也太苦涩了吗?不但苦涩,而且还将充满毒气。这样的人生实在太过可怕了吧。难怪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上,总会有人义无反顾地告别尘世,告别人生!

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的尘世之人来说,活着,其实就是最大的胜利,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一听来俗之又俗的观念,就一直是国人坚持不懈的人生底线。正因为有这样的底线,国人才在“死无葬身之地”的严酷现实面前,能够从容不迫地活着,甚至垂死挣扎地活着。不但活着,而且还活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勇敢的精神”。可见,活着,才是人生的根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不但要活着,而且还要活得有质有量,有声有色。不然,这人生,也就只是生物性,而非社会性。

那么,在已经患了糖尿病的境况下,如何才能使自己有质有量地活着,并且还能使自己的疾患不治而愈呢?这不仅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简直就是对科学观的一个挑战。根据所谓的科学观,一个人一旦患上了疾病,尤其是严重的疾患,唯一可以拯救生命的方法,就是吃药、打针、做手术,还能有其他不治而愈的方法吗?似乎没有了。但真正懂得科学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科学”,有时其实和“二傻子”差不多,拿着根长杆子,横着竖着都进不了门,就是不知道一穿而进。疾病的防治,其实与手握长杆子进门是一个道理,能不能进,有时完全在于自己的理念和操控。

我的这一认识,自然得益于自己长期以来对中医的学习,对《黄帝内经》的研修。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也很强调不慎感染疾患之后的自我调理和调养。中医一直认为,医治疾病最好的药,即中医所谓的“大药”,不在医家,不在药家,而在自家。这里所谓的“大药”,其实就是自我的心理调整、生活调整和工作调整。

我现在患上了糖尿病,那么,根治自己疾患的“大药”究竟是什么呢?按照中医的医理,我的所谓“大药”,就是对自己肥胖观的改变,就是对自己肥胖状态的调整。所谓肥胖观的改变,就是要认识到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所谓肥胖状态的调整,就是要立即减肥,马上减肥。

P24-25

后记

客观地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有“后”可“记”的。所谓的“总结”,就是如此。但自1993年出版第一部书以来,我却从未“记”过什么“后”。博士后论文到是“记”了个“后”,大概是因为“博士后”这个称谓本身就有个“后”字的缘故吧。即便如此,这部“后”而“记”之的论文,至今却并未出版。何也?“后”不可“记”也。

然而,今天,在这部既非“学”又非“术”的闲言碎语出版之前,我却不得不“记”一点“后”,以便能“刷新”自己的老朽之颜、“日新”自己的迂腐之象,使周边的同行和天边的同道们,能见而明之,能笑而纳之。因为像“刷新容颜”、“日新貌相”这样的说法,可是从来就没有的。如果学界对此要质而疑之,我也只能“惶惶如也”了。不是因为“出疆”无“质”可“载”,而是因为历史上至今也没有任何可资证明的“文献”或“资料”。既然没有“文献”或“资料”可资证明,我又该如何面对学界的质疑呢?这就是我今天想“后”而“记”之的原因。

在语言学界,词法、句法和语法的标准,是必须要遵守的,是绝不可打破的。这似乎就是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吧,不可不遵,不可不行。然而,这些基本的要求,毕竟是人定的,而不是天定的。“原则天定,标准人定”,钱歌川先生当年的这个论断,今天看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不然,毛泽东为何将“走马观花”升华为“下马看花”呢?周树人为何要将“帮忙”升级为“帮闲”呢?老百姓又为何将“忘八端”升格为“王八蛋”呢?  ‘

正因为有毛泽东的先导,有周树人的先行,有老百姓的先例,在这部小册子中,我才将“平民”升华为“尘民”,将“纯化”升级为“醇化”,将“奇异”升格为“别异”。其实,这样的升华、升级和升格,并不是撰写这部小册子时的创新,而是20多年来我的一贯做法。但学界有的朋友看了,却颇有别见,以为如此之说既不合文法,又无有证据,纯属胡言乱语。我非常赞同朋友的看法,也非常接受朋友的批评,却非常不愿纠正自己的“过错”。原因么,当然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

《在水一方》是我今年4月要出版的一部杂文集,但至今还在冷宫里冷冻着呢。原因么,当然也是如此。下面这篇文字,就是编辑死活要删的十八篇杂文之一。为了说明问题,现将全文抄录于后,敬请学界同仁望闻问切。

走 光

何谓“走光”?

对于摩登时代的摩登人士而言,这实在是个白痴透顶的问题。只要打开网络,“走光”的信息和图片,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遍地翻飞,无处不有。所以,在这个处处“走光”的时代里,在这个时时“走光”的社会里,不懂得“走光”的人,“那简直就不是人了”。

不久前去参观一所寺庙,与一位出家人闲聊时,居然从他的口中也吐出了“走光”二字。令我非常惊讶。惊讶之余,不禁有些自惭形秽,以为人家僧人所谓的“走光”,一定是佛家“开光”的创新之说,别无任何污秽不堪之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不仅错怪了早已修行到家的僧人,而且还暴露了自己内心的阴暗和龌龊。

想到这里,我不禁羞愧满面、手足无措地低声问道:“您刚才所说的‘走光’,是不是佛家‘开光’概念的现代表述呀?”僧人圆睁着眼,直愣愣地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悠悠然地晃了晃锃亮的脑袋,慢条斯理地说:“看起来您还不算非常衰老,怎么连‘走光’都不明白呢?难道您是天外来客吗?”一边说,一边晃荡着手里的Iphone,还撇撇嘴,耸耸肩。见此情景,我不禁恍然大悟。整天手握Iphone的人,岂能不知“走光”,怎能不见“走光”!

我真是迂腐透顶啊!

自责之余,不禁震惊,甚至震怒:

“您一个出家的僧人,一个四大皆空的修客,干嘛要如此地与时俱进呢?干嘛要深陷滚滚红尘呢?”这句尖刻的话,虽然一直激荡在我的心里,但嘴里呢,却始终没有说出。原因么,当然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们的这个时代,最讲究的,就是“务实求真”。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大家都在倡扬的精神。面对现在的“僧人”,我却想起了过去的“圣人”。如此之举,显然不是求真,更不是务实。虽然僧人“出家”了,却并没有“出世”,更没有“离世”;虽然僧人不食“荤腥”,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更非不食油盐酱醋;虽然四大皆空,但四肢四末呢,却实得很呢,更不要说四兜四袋了。

所谓的设身处地,不就是这样的吗?所以,理解,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这就是务实,这就是求真。不然,这个世界,可真的不许放屁了。如果连屁都不许放,那么,谁还敢“醉里挑灯看剑”呢?

话虽说得头头是道,理虽论得面面俱到,但心头呢,却依然郁闷难耐,心情呢,却还是郁结难释。与硕大的僧人“横眉冷对”了一番之后,我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任凭衰败的野花飞落,任凭凛冽的山风狂舞。

走出山门,抬眼远望,天空碧蓝碧蓝的,一丝云彩都没有。瞧着瞧着,我不禁仰天大笑起来:连天都“走光”了,还纠结什么人呢?尤其是人家僧人?真是无聊透顶!

这篇文字本来是纪实的,却被编辑先生断然删除了!

为何一定要删除这篇文字呢?编辑先生的解释是:“‘走光’是说人的,怎么能用来说天呢?荒唐!”编辑先生的批评,自然,是无比正确的。但“天人相应”呢?“天人合~”呢?难道是圣贤的信口胡诌吗?难道是古人的胡说八道吗?

还有标点,也令学界朋友颇为不解,以为我居然连这些“傻子都懂得”的符号都不明白。正如“编辑先生的批评自然是无比正确的”一样,为何要断裂成“编辑先生的批评,自然,是无比正确的”呢?对此,我想,傻子虽然也懂得,但解释,还是必要的。我之所以将这些不该断开的句子刻意地断裂开来,原因自然多多。但能说出口的,则只有一个。就是我的中气太虚,肺气太弱,无法将常人看来并不算长的句子一口气说出来。所以,只好断断续续。患过气管炎的人,对此一定会感而明之的。

此外,“呢”的使用,也令朋友迷惑不解。尘土都埋到脖子上的大男人,说话为何还如此扭扭捏捏的呢?《走光》中的“心头呢,却依然郁闷难耐,心情呢,却还是郁结难释”,就是典型一例。在中国的语言中,“呢”的使用既可以体现扭捏的做派,也可以体现质疑的意态,还可以体现迷茫的无奈。我对“呢”的使用,可谓兼而有之,但迷茫和无奈,却是基本的基本。

这就是21年来,我所“记”的第一“后”,能否为学界感而应之,那则是“后”之又“后”的“后”了。

2014年11月10日凌晨4点于南非卡瓦·马里塔尼草屋

目录

我的肥胖之路

 肥胖的期待

 肥胖的努力

 肥胖的享受

 肥胖的飞速

 肥胖的争议

 肥胖的麻烦

 肥胖的疾患

 肥胖的挑战

我的减肥历程

 减肥的前奏

 减肥的契机

 减肥的必然

 减肥的选择

 减肥的概念

 减肥的方法

 减肥的动力

 减肥的意志

 减肥的鼓励

我的减肥食饮

 减肥的食谱

 减肥的黑食

 减肥的白食

 减肥的红食

 减肥的黄食

 减肥的杂食

 减肥的肉食

 减肥的饮料

 减肥的瓜果

 减肥的食限

 减肥的食间

我的减肥生活

 减肥的一天

 减肥的一周

 减肥的一月

 减肥的二月

 减肥的三月

 减肥的半年

 减肥的外动

 减肥的内动

 减肥的事项

影响健康的因素

 什么是健康

 何谓亚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疾病

 危害国人的疾病

 影响健康的饮食

 吸烟的致命危害

如何健康地生活

 传统的养生观

 健康的养生法

 预警的生活观

 美好的人生观

 理想的生活观

 男女成长历程

 非常生育力

 圣贤养生法

四季养生法

 春季养生法

 夏季养生法

 秋季养生法

 冬季养生法

后记

序言

2010年之前,我的心还不够宽,但身呢,却胖得很。由于肥胖,身体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变,从脂肪肝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最后一路地发展到了糖尿病,让我一步一个脚印地体验了古人所谓的“负薪之忧”。

为了根治这些疾患,在比较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各种治疗大法之后,我选择了减肥疗法,即通过减肥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目的。根据医学常识,我知道,我的身体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系列病变,主要是太过肥胖的缘故。因此呢,只要减了肥,只要瘦了身,这一切一切的病变,都会自然消解。经过审慎的考虑,我为自己制订了一套减肥的方案,并坚定不移地将其贯彻始终。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的体重减少了30斤,脂肪肝和糖尿病相继不治而自愈。半年之后,折磨了我五年多的高血压,竟然也恢复了正常,从而终止了天天雷打不动服用的降压药。我的人生,从此柳暗花明。

在很多人的眼里,减肥,实在是一件艰难困苦的烦心事。实际上呢,减肥并不艰难,也不困苦,更不烦心,而是一件充满快乐和享受的人生体验。如果将减肥看作是一项工程,那么,这项工程呢,其实是非常简单易行的,甚至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吃饭,到底吃到什么程度才算吃饱,才算吃好。明确了这个问题,减肥呢,就如囊中探物一样,易如反掌。

所以,在我看来,减肥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这就像穿衣一样,春夏轻薄,秋冬厚实,以此而行,何忧之有?减肥成功之后,经常有朋友向我“请教”减肥的秘笈。每次谈到这个问题时,我都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看法、做法和想法仔仔细细地说给朋友们听,希望能藉此将自己总结出来的减肥概念惠及大众。

20l3年9月开学之初,在和老师们谈及“通过自我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时,我提到了我的减肥经历。很多老师对此极感兴趣,不断发来邮件,向我咨询减肥的诀窍。为了回答老师们的问询,国庆期间杀青了《在水一方》之后,我拟订了一个写作计划,准备以散文的形式,将我自己增肥的过程和减肥的历程加以介绍,供老师们参考。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2013年的10月30日完成了这部小册子的撰写。全书共36篇,包括“我的肥胖之路”、“我的减肥历程”、“我的减肥食饮”和“我的减肥生活”四个部分。后来送给朋友们参阅时,有的朋友提出,应该再增加一些有关养生保健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小册子的内容更为丰富,又可为读友提供更多的参考。但由于平日事务繁杂,一直没有时间补充。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放弃了回陕西老家探亲的机会,一个人待在上海,集中时间和精力,将自己平素关注的有关养生保健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将自己多年来收集整理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撰写了19篇小文章,充实了这部小册子的内容。

新撰写的这19篇文章,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黄帝内经》的生活观、健康观和人生观,希望能为老师们、朋友们和读友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理念。考虑到日常生活中诸多根节、环节和细节,书后特意附录了七则关乎养生保健的生活要求,具有颇为实际的指导意义,供大家参考。

本书原名《千金义方》,因为孙思邈曾经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即将身体喻为“千金”。之所以又改为《千斤义方》,是因为在如今的这个时代里,要想养生,可真的像肩扛“千斤”重担一样,不易得很呢。而“义”呢,自然含有“大义”、“道义”之意。孔子所谓的“仁者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方”么,当然是“经验之谈”了。

2014年10月6日于康馨园

内容推荐

李照国编著的《千斤义方》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体验,以散文的形式介绍了通过减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自然理念和怡然心法。同时还介绍了《黄帝内经》的生活观、健康观和人生观,为民众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上古天真论”。

编辑推荐

李照国编著的《千斤义方》以散文的形式,分三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观念、策略和方法。1.以作者的亲身体验,介绍了通过减肥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方略2.主要介绍了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3.介绍了《黄帝内经》的生活观、健康观和人生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5: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