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学堂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东篱子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无我是人生最丽境界

【引子】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老子·第十三章

我们之所以会有忧患,是因为我们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我们忘掉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的呢?

【专访】

老子所说的“无身”,也就是“无我”。老子认为,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道家一向呼吁“无我”的最高境界,老子以及后来的庄子都是如此。道家的另一本经典著作《庄子》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打柴回来,很累,就躺在自己的茅屋旁睡着了。恍惚中,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他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竟然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之间好像来到另一个世界。庄子很惊诧,掐了掐自己的大腿,方知原来是自己。

这是《庄子》里一个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一般称为“庄周梦蝶”。在这个故事里,庄子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子。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同的;庄子是庄子,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同的。

但这不是庄子的感受。李白《古风》云:“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也就是说庄周与蝴蝶已经“物化”为一体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二为一了。这就是“无我”。

对此,可以作以下推理:如果“我”一会儿可以是庄周,一会儿可以是蝴蝶。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就成了不确定的了。所以说,“我”之所在是始终处于变幻不定之中,庄子称之为“物化”。

庄子认为:世上万物,尽管干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这叫“齐物”。“齐物”和“物化”的本质就是“物”“我”两忘,也就是“无我”。庄子的这种“物”“我”两忘,其实是对老子“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继承和发展。

老子的“无我”,不仅是指四肢肉体会“无我”,连精神也要“无我”。按照老子的“无我”哲学,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间的其他动物或植物本身并不卑贱,人自身也并不高贵。大家都是平等无二,合二为一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达到“无我”的人生最高境界。

如果我们将老子的这种“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智慧予以总结,至少有以下两点:

(1)通过瞑目存神,屏息万缘,而忘掉自己的四肢五体,从而使灵魂逍遥自在。人类的身体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们不得不去每天为它谋衣糊口,去奋斗,去抗争,这样自然会惹出许多的烦恼和痛苦来。等到我们物我两忘,就不受时空的限制,心中没有牵挂障碍时,就可以光灼灼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了,自然也就不会为了那些衣食住行而操心烦恼了。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什么灾难和不快呢!

(2)将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放在心上是愚人的悲哀,这样的人还在“有我”的境界里苦苦挣扎。在老子看来,既然人间的生死寿天、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没有什么区别,是虚幻不实的,是梦,人们就应该把它们看淡,身处其中而心处其外,不去辨识,不去执着,来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来好了,去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去好了。可是人们却往往做不到,结果是自寻烦恼,等到事情过去了,才醒悟过来,悔不当初。

烦恼的根源就在于考虑自己太多了,心有所求,患得患失间烦恼丛生。无我亦无烦恼,忘我亦为安然。无我无畏,无私无忧才是最高境界。烦恼的时候,试着放下一些东西。大干世界如过眼烟云,何必执着呢?既在人世,内心常想着为社会、为大众、为众生服务,又何惧烦恼呢?

【学堂总结】

世上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

P9-11

目录

课节一 道法自然:刚柔相济的生存智慧

 看淡,看轻,看远,看开

 依照自然规律办事

 无我是人生最高境界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道法自然,懂得行止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做趋势的追随者

课节二 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

 恒是成功的真谛

 做人不能以大自居

 柔弱胜刚强

 不亢不卑,不骄不谄

 把自己放在下位

 不敢为天下先

 守柔可以得长久

 生活中需要“柔道”功夫

 锻造一颗柔韧的心

课节三 自知者明:顺逆从容的人生选择

 言行举止见修行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没有贪欲就不会迷失

 许诺做事要考虑充分

 行成于思,行胜于言

 行事要有主见

 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要大智慧不要小聪明

 知可为而为之

 甜言蜜语是毒药

课节四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生活智慧

 大智若愚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适时藏起自己的锋芒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更聪明的人不说话

 学会看破不说破

课节五 见于末萌:安不忘危的生活状态

 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管好自己的嘴巴

 损益相生,学会取舍

 祸福相倚要看透

 消祸患于未萌之时

 最困难的时候要挺住

 做事要善始善终

 无争才能无祸

 安而不可忘危

 福往者福来

课节六 抱朴守真:莆辱不惊的名利取舍

 快乐源于心灵的富足

 大肚能容天下事

 随缘生活,随心自在

 生命之重,名利之轻

 养生贵在适度

 淡泊超然才是本真

 从淡泊中获得快乐

 守住纯和之气

 享受简单生活

 平淡平和过一生

课节七 与人为善:进退自如的因果效应

 不要试图改变他人

 常怀一颗善心

 最好的行善没有功利心

 做人一定要厚道

 与人相处和为贵

 善言善行惠己及人

 用德行来回应怨恨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课节八 委曲求全: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

 像水一样活着

 静下心来转个弯

 花要半开,人要半醉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要知足更要知止

 结缘总比结怨好

课节九 清静无为:内省自胜的智者心态

 私心越小越好

 人不能贪图享受

 看得破,撇得开

 致虚守静,内心安详

 贪多则会迷惑

 冷静稳重不急躁

 清静心无敌

 安若止水,知足常乐

 战胜自己的脾气

课节十 玄同之妙:避免灾祸的生活准则

 才高自敛方是智慧之道

 恃才妄为者必成孤家寡人

 人生注定有缺陷

 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

 不把得失看得太重

 太过执着反不成功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从总体来看是儒道互补,兼综他家。但是,道家思想特别是早期道家,绝非是作为儒家对立面存在的,也绝不仅仅是以道家之长去补儒家之短,它是一种独立的、深刻的哲学,是一种方法论,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着华夏文化,规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并且影响了一大批诸如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思想家。如同尼采所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老子》,如同一眼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当然,老子思想在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素质的养成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以古为镜,反思老子学说,超越传统,更新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可获得现代智慧。

《老子学堂》这本书,参透了老子思想体系中丰富、精妙的智慧,以观察其对现代人思想的许多固有影响,明了现代人的思想轨迹,又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做法。这些哲学思想即使经过两干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对于我们而言,依然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和启迪。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能享受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又是疲惫的,因为竞争始终存在,容不得你做停歇。无法停止的脚步和思维使我们的精神压力越发沉重,心情越发糟糕,为了“比别人多得到一点”,我们卷入了忙碌与勾斗之中,不断冲杀,伤痕累累。这种时候,我们真应该多向老子学习一些人生的智慧。

内容推荐

《老子学堂》由东篱子编著。

《老子学堂》参透了老子思想体系中丰富、精妙的智慧,以观察其对现代人思想的许多固有影响,明了现代人的思想轨迹,又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做法。这些哲学思想即使经过两干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对于我们而言,依然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和启迪。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能享受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又是疲惫的,因为竞争始终存在,容不得你做停歇。无法停止的脚步和思维使我们的精神压力越发沉重,心情越发糟糕,为了“比别人多得到一点”,我们卷入了忙碌与勾斗之中,不断冲杀,伤痕累累。这种时候,我们真应该多向老子学习一些人生的智慧。

编辑推荐

以博大深邃的思想指引心灵清修!

东篱子编著《老子学堂》这本书参透了老子思想体系中丰富、精妙的智慧,以观察其对现代人思想的许多固有影响,明了现代人的思想轨迹,又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做法,这些哲学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仍旧可以对人产生影响与启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