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佳编著的《我要做好孩子/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妈妈、爸爸、邢老师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要做好孩子/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黄蓓佳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蓓佳编著的《我要做好孩子/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妈妈、爸爸、邢老师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内容推荐 黄蓓佳编著的《我要做好孩子/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六年级小学生金铃,乐天派,大大咧咧、开朗大方,可是学习却始终排除在“好学生”的行列之外,她颇具文学才华却害怕数学,资质佳却未能得到发挥。在能不能升入好中学的现实下,她如履薄冰。她真的努力了,但也与大人们做了许多“抗争”。她是我们周围背着沉重书包的芸芸学子中的一个,她的快乐和悲哀,失败和成功,恶作剧和做好事,烦恼和得意,怪事和奇遇,正是十一二岁孩子的心灵轨迹。而“我要做个好孩子”作为本书的中心话语,令人震撼和回味。 目录 总序 一 关于主人公简短和必要的介绍 二 关于老师 三 关于父母 四 好学校,坏学校 五 好孩子,坏孩子 六 要命的数学 七 病急乱投医 八 为女儿减肥,减瘦了爸爸和妈妈 九 天上掉下来的小妹妹 十 当家理财好滋味 十一 小人得志和君子报仇 十二 外婆家,奶奶家 十三 意外事件 十四 猫和鼠,你喜欢哪个 十五 爸爸的大鱼 十六 真的获奖了 十七 获奖专业户 十八 狼狈的模拟考试 十九 老师病了 二十 求教无门 二十一 我可以养蚕了 二十二 种瓜得豆,而且是颗金豆 二十三 请允许我有一个秘密 二十四 妈妈当了侦探 二十五 最后一个儿童节 二十六 跑吧,孩子,冲刺吧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主要著作目录 本书获奖记录 打开孩子的心扉——喜读《我要做好孩子》 倾听孩子的心声——读黄蓓佳的儿童文学新作《我要做好孩子》 试读章节 大致说起来,语文成绩在85分左右徘徊,高也高不过90,低也低不过80。 数学就不那么妙了。数学是金铃最不喜欢的功课,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里面夹着小数和分数的,她一看就头疼,稀里糊涂算下来,10题起码错6题。她从小到大,妈妈一直为她的数学担心,晚上的时间大半都花在辅导她做数学作业上了,可就是总不见数学成绩上去。 老师当然也为她着急。老师说:“小升初考试,最能拿分的就是数学。数学很要紧。” 妈妈也说:“不光小升初,将来中考、高考,哪一回少得了数学?你数学不好那就要命了。” 金铃偏偏就是数学不好。 金铃妈妈掐着指头算来算去,死活不明白这孩子从哪儿继承了数学不好的基因:丈夫学的是工科,数学当然没话说;自己虽是学文科的,可中学数学一直出类拔萃,考大学就因为数学比别人好,总分才得了高分;娘家人中,弟弟妹妹都是工科毕业;婆家人里,四个倒有三个当着会计师……简直找不出一点点可抱怨的根据! 没别的,还是金铃自己太不用功,得过且过。这样的孩子真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英语成绩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一般九十来分。 比如说吧,规定40分钟做一张英语卷子,金铃不到10分钟就做完交上去了。老师拿到手里一看,不是句首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就是音标有错,再不然就是字母写得歪歪扭扭叫人难以辨认。英语老师是很喜欢金铃的,因为她读音漂亮,听力也很棒,听她读课文或者跟她练会话都是很愉快的事。可是金铃这么潦潦草草把卷子交上来了,老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当堂指出:“你错了不少,拿上改正吧!”那不是明显的袒护?现在的孩子对这些事情敏感得很呢。 有一回英语期中测验,金铃难得拿了99分的高分,妈妈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不久到校开家长会才知道,那次测验有二十多个人拿的是满分。 金铃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活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叫人气也不是恨也不是。 金铃妈妈不服气自己的孩子是这么个情况,追究一切原因,后悔是自己让她上学太早了。一般的孩子是6周岁上学,金铃妈妈望女成才心切,不到6岁就替她报了名。金铃本来是九月份生日,派出所的户籍警把“9”字上面的圆圈写扁了,这就使金铃妈妈有了可乘之机,提笔将扁圆描得粗了些,改成一个“7”字,报名时鱼目混珠过了关。可是金铃妈妈后来一打听,同事中也有替孩子改户口笔迹托关系提早上学的。人家的孩子怎么都那么成熟稳当呢?可见年龄大小并不是成绩好坏的主要原因。 金铃外婆对金铃妈妈说:‘要怪只能怪你,从小没上好规矩。” 这个分析基本上切中要害。金铃妈妈是学中文出身,年轻时思想颇为洋化,崇尚欧美教育方法,从女儿会爬会说开始就鼓励她一切自由,自由想象自由行动,愿走就走、愿躺就躺,不教认字、不教数数,而是塞给她大量童话神话故事,领着她出入于恐龙时代和太空时代,结果是想象能力极大地丰富,动手能力飞快地下降,行为散漫随便,为人不拘小节。 举金铃刚上小学时的几个例子。 金铃的书包一向被妈妈称作“垃圾袋”,里面要多乱就有多乱。一天上课,老师临时要布置作业,叫小朋友拿笔出来记。金铃慌慌忙忙低头到书包里掏铅笔盒,掏出来一看是空的,笔呀尺的早溜到书包各个角落去了。她就伸手在书包里摸,摸出一支,秃得没法写;再摸一支,铅断了。这时老师已经在上面报题目,金铃急得不行,拎出书包往旁边地上一倒,“哗”的一声,铅笔、橡皮、小刀、本子五颜六色摊了一片。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伸脑袋去看,全班秩序大乱。老师喝令金铃罚站了一节课。金铃终于没能记下作业题,第二天又被罚抄书。 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市优秀教师,三天两头要在班上开“公开课”。有一回正上着课,金铃觉得鞋紧,脚不舒服,就悄悄在课桌下把鞋脱了。过一会儿,老师问一个关于近义词的问题,金铃积极举手。老师认为金铃回答这个问题很有把握,就点了她的名。金铃起身站立的瞬间才意识到自己是光着脚的,赶忙低头到课桌下找鞋。找也找不到,原来鞋被她自己踢到前面同学的座位下去了。要知道教室里当时坐着二三十个听课的外校老师呢!金铃的语文老师气得面红耳赤,鼻子都歪到了旁边。 老师后来向金铃妈妈告状,说:“赤脚就赤脚呗,她要不找鞋,哪会出这种洋相。” 金铃妈妈心里说,6岁的小孩子哪能有这样的应变能力? 因为金铃的书包太乱,所以她总是丢东西。橡皮平均两天丢一块。金铃妈妈买得烦了,索性抱回家一大盒。但没过多少时间,金铃又要橡皮。 P4-6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1月更名为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