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切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常常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虽然做得不是很出色,却可以按时完成;他们不与别人争什么,也不为自己争什么,许多时候他们似乎显得与世无争;他们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了前进方向。这就像一个在沙漠里迷了路的人,无论怎么转,也走不出沙漠,只能消极地等待救援,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身在职场,第一要紧的事就是树立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工作就会充满机会;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
我们周围有许多人,他们整天辛勤工作,从不偷懒,但一生却只能养家糊口。从外在表现看起来,他们兢兢业业,让人敬佩,但他们老了,却会感到自己的一生过得并不精彩。相比之下,一些并没有他们勤奋的人却取得了比他们大的成就,过上了比他们更好的生活。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对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研究调查。在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人生目标。
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只有3%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
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从生活水平上看,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这3%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余下的97%的人的总和。
这3%的人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而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人,虽然工作也很辛苦,却不知是为何工作,所得到的回报更是和他们的付出差距很大,于是,时间一长,他们就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了。
其实,我们随时都在为自己设定着或大或小的目标,比如:想要一件漂亮的晚装,想买一辆心仪的汽车,想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想要环游世界,想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等,重要的不是有目标,而是目标要明确、切实可行,要把每一个看似很小的目标落实下来,一个个去实现,你的人生才会充满色彩,才不会虚度年华。
大家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如果将一只健壮的青蛙投入热水锅里,青蛙马上就感到了危险,拼命一纵便跳出了锅。如果再把这只青蛙投入到冷水锅里,然后开始慢慢给锅加热。开始时,青蛙畅快地游来游去,毫无戒备。一段时间后,锅里的水温度逐渐升高,而青蛙在水温缓慢的变化中却没有感受到危险,最后,一只活蹦乱跳的健壮青蛙竟活活给煮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很容易习惯一种安逸的环境。这种暂时的安逸会麻痹一个人的神经,使他们认为这种安逸可以持久下去,就像那只冷水锅里的青蛙一样。但事实上,许多的因素正在发生着变化。也许很小且不容易引起注意,但积少成多,等到真正爆发的时候,那时再想挽救已经没有机会了。
在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录中,每过10年,就会有1/3以上的企业从这个名录中消失。这些企业或落魄或破产。在总结这些企业衰落的原因时,人们发现,这些企业春风得意之时正是衰落的开始。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忽略了危机的存在,忘记了产品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的超前性。
反观在500强中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意识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百事可乐公司负责人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提出了“末日管理”的理论。他经常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信息让员工相信危机真的来临了,“末日”似乎不远了,以此来激发员工不断向上的斗志,并要求公司的年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5%以上。百事可乐赶超可口可乐的业绩充、分说明了“末日理论”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其实,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要具有危机意识,作为员工更要有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体现在对工作的珍惜程度上。危机感强的员工,总会对工作倍加珍惜,他们总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在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珍惜工作,不时刻保持危机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别人替代;如果不珍惜工作,就会如同冷水中的青蛙一样,面临着被企业淘汰的危险。
作为员工,心中常有危机感对你将是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人们努力工作是被环境及生活逼迫的,但真正的动因却是发自个人内心的世界,是心中危机感的驱使,是你自己内心的自驱力告诉你应该这样去做,你希望自己获得幸福和成功。 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态的人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自己没有一点的主动性,所以,他的美梦随时都会被别人叫醒,随时会中断自己的职场生涯。失业对他们来说,就和下班一样平常。
要想不失业,唯一的办法就是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工作,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这样,你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你才可以在职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努力工作,不仅是一个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更是减少后顾之忧,拓展未来之路的最佳手段。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和工作方式显然没有任何的效率可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是一个讲求高效率的时代,没有一个企业能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取得发展。所以,这些企业必然会让那些工作不努力,没有什么工作效率的人失去位置。无论你在什么企业,对待工作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很多人都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混一天算一天。到头来,你失去的将是自己的未来和前途。
P5-7
“左手找右手,他们总也握不上手”——“找对象”时很多人都会焦虑,如今,被形象地套用在“难”字当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企业HR(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总是抱怨招人难,但同时,大学生找工作难又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摇着头叹息。
2009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以611万再创新高,比11年前的1998年增长3500余万人。预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43万,2013年为667万,2015年为691万。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迅速转变,就业难度急剧增加。那么,在“僧多粥少”的形势下,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呢?
在以“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以一份研究报告试图破解中国的就业难题。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位国内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专家直言:“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仅仅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是数量背后的就业能力不足。”
所以,如何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用人需求是摆在每位上班族面前的一道考题。有的人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员工。有的人因不懂得如何适应企业的发展而被淘汰,或无法进入企业的门槛。如何成为一位企业眼里的好员工?如何才能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位企业员工愿闻其详的话题。
要想成为一个好员工,在企业中脱颖而出,忠诚是极为关键的,企业老板最希望自己的员工忠诚可靠。没有一个企业老板会将重要工作和岗位交给一个不忠诚、不可信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待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将其遣送回汉室。其次,将自己放在老板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和工作,处处为企业着想,为老板考虑,你的工作一定会被老板所认可。
作为一个好员工,不管你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成为企业员工后均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特长在工作中发挥并加以运用,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只有这样你的才能才会被企业领导发现,对你重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加强学习,将知识、技能学到手,这在任何时候对我们都是有益的。老板最需要的就是那些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
作为一个好员工,应该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你若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适应企业的环境,最终不是自己主动请辞,就是被企业淘汰。要想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就要敢于吃苦,勤于奉献,克服暂时的困难后,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
作为一个好员工,要善于交流、合作,多提合理化建议。员工在企业中是创造财富的最直接的参与者,他的言行、情绪、思想直接与企业效益发生关系。一个企业的领导应密切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反过来,企业员工应主动与企业领导或主管加强交流,与同事加强沟通与合作,向领导或主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加以讨论和酝酿,将其变成切实可行、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方案。
作为一个好员工,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有责任感。也许你的一项小革新就会为企业赢得效益,也许你的一个点子将会使企业扭亏为盈。如果你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你除了得到加薪的喜悦外,还有可能得到老板的提拔重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不在多而在于精,看人、用人、识人的首要条件不是看学历,也不看经验,而是看人的忠诚度和创新精神。作为一个好员工,有忠诚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
总之,成为一个好员工,需要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要心存善意与真诚,勤于思考,踏踏实实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被企业认可,老板才会信任你,你才会无往而不胜,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员工。
本书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小事谈起,围绕着如何成为一个好员工这一核心问题,详细阐述了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好员工,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好员工;告诉读者如何端正工作态度,如何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超越自我,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本书视角新颖,逻辑缜密,可读性和启发性强。并结合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员工,为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和自己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们希望每个读者都可以通过对此书的阅读,理解到做一个“好员工”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好员工,为自己的人生迈出坚实的每一步。
郭鑫编著的《好员工会工作》从日常工作的细微小事谈起,详细阐述了哪些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好员工,以及怎样做才能成为企业的好员工;告诉读者如何端正工作态度,如何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超越自我,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好员工会工作》可读性、启发性和操作性较强,既适合员工个人自主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教材。相信本书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迅速提高大有裨益。
好员工带着思想来高效工作,好员工自动自发,用结果复命。
好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好员工是企业的基石、老板的智囊,不断追求卓越。
世界500强企业最为推崇的优秀员工工作理念,个人成长和团队成功的最佳培训读本。
郭鑫编著的《好员工会工作》视角新颖,逻辑缜密,可读性和启发性强。并结合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员工,为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和自己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