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王新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打破“读图时代”浮躁、浅薄的碎片化阅读。

解码图像背后的历史、哲学、艺术信息。

《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企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图像识读系统,全书分成七章:术数,神性,权力,市场,文学,性爱,自然。前两章谈论人与神的关系,第三、四、五章谈论人与人的关系,第六章谈论人与我的关系,最后一章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内容而言,作者王新试图囊括图像所能表现的所有内容。就方法而言,每篇解决一个读图问题。干字之中,既蕴含经典研究成果,又追求奇峰突起,自出新意。

内容推荐

近几年,视觉文化研究蔚然兴起,成为学术界的前沿热点。《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正是回应这一文化热点的产物。

《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全书逻辑严密,框架完整,立足于缤纷图像,融通前沿理论,点出图像背后的“秘密”。一百多幅经典图片为书中相关理论提供了有力例证。作者王新试图囊括图像所能表现的所有内容。

目录

序言 素波清扬,直干青云

导论 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

第一章 术数

曾国藩的老婆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绘画中的“风水”

受伤的耳朵

笔墨生命

中国的肚子与西方的臀部

阿Q逻辑与艺术之幻

造型与摸骨

“望气”的眼睛

艺术的“肉身”

民间造像的秘密

李斯特的侧影

第二章 神性

草根的庄严

胖的与瘦的

纯朴者近神

真和尚与假和尚

捉鬼者钟馗

骷髅之镜

鬼的形状

神性的弱点

抽象的神性

第三章 权力

逆光中的“圣颜”

路易十四的“红鞋跟”

国画山水中的政治

权力的雄辩术

康德的前额

当女人“被男人”

汉唐情结与西部牛仔

石与铁的叙事

美丑朱元璋的视觉政治学

第四章 市场

板桥先生的商诀

女人和孩子的原型

“上帝”的口味

经典与时尚的互文

百货商店与博物馆

民间的喜悦

时尚的谎言

大众的嘲弄与创造

第五章 文学

男人的妩媚

国士风骨,美人情思

情人的目光

枷锁与自由

古拙的妖娆

女人审女人的“丑”

裂纹之美

艺术中的“过”与“不及”

小可爱与大气象

清水才华

第六章 性爱

艺术中的水蛇腰

潜伏的眼睛

美与罪

色情的貌相

影恋与他者

裸体与真理

爱而不得的销魂

同性之魅

爱的圆融

第七章 自然

自然之美

梦幻与悲情

苹果不只是一只苹果

凝视或游观的风景

云南的两种品质

人作与天开

狼性的与母性的

风景意象与民族认同

试读章节

据说,曾国藩(图1)之所以能飞黄腾达,是因为他娶了个好老婆。当然,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好眼光。

曾国藩谙于相术。史载,每遇生人,曾国藩必长久直视,不发一语,盯得人脊背生凉。待来人退后记其优劣,以资任用,验之,百试不爽。这就是他的干部考核材料,其日记中可见有关记述。曾氏榴人精细入毫芒,例如:清逸气质之人以目光分为:‘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托迹于清,不可不辨。”曾国藩部下182名将领,104人是秀才出身。书生领兵而且能成就大气象,让人不能不承认他知人善用。因此,曾氏没有理由挑不到一个好老婆。

我曾仔细寓目曾妻相片。乍看之下,面大如盘,其貌不扬,甚至近乎丑陋。然而仔细打量,则发现五官轮廓分明,雍容沉静,是女人男相。女人男相乃旺夫之相,从审美角度而富,也极为性感。谁也不会忘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女主演莫妮卡·贝鲁齐性感的相貌。妩媚,冷艳,透着阳刚,典型的女人男相。闻名于世的《蒙娜丽莎》(图2)其实也是女人男相,婉约柔美中藏着分明的轮廓。美国有位女学者利用电脑“重叠透视法”将《蒙娜丽莎》层层分离,发现油画基底竟然是达·芬奇长髯飘拂的老年自画像。蒙娜丽莎的千古魅力正源于此。

那么男人女相呢?多为不世之才,且俊美非凡。当然,太监不在此列。看看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吧,挺拔伟岸,孔武不凡,但绝不乏女性的清秀,连男人都觉得美得窒息。中国湖南现当代也有两位男人女相的人物:毛泽东与沈从文。前者此种气质在1936年斯诺拍摄的照片中有所体现,眉目凝重,双肩瘦削,俊秀出尘,这也是毛泽东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较早明确提出毛泽东“女相”的是郭沫若,他这样描述初次见毛的印象:‘太史公对于留侯张良的赞语说:余以为其人极魁梧奇伟,至见如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吾于毛泽东亦云然。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沉潜,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声低而委婉。”沈从文先生呢?他辞世后,台湾某报如是说:“一个面貌姣好若女子的人走了。”毛泽东和沈先生都是大才,他们都在天地之间做出了大事业,男人女相,不世之才,信乎?

女人男相,男人女相,北人南相,南人北相,实质契合这样一个审美真谛:阴阳和合乃天地之大美,绝对阳刚与绝对阴柔,都不美。伟大的政治家与艺术家都深谙此道,也就精通相术。比如伦勃朗,他经年累月研究相术,任何时候都能默出刚见过的某个人的某一块肌肉、某一丝神色。他脑海里储存着数以万计的形象,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用形象来思考的。

想起一个故事。我读研时有一金姓导师,15岁即考上鲁迅美术学院,才情与天资名动北国。教我们时虽已年过不惑,却依然长发披肩,玉树临风,能画一手高华却略带冷峻调子的古典油画,品位不俗。他给我们上课时经常讲很流利的英语,翘着小拇指给我们指出如布格罗之类西方二流画家名作上的瑕疵:肩膀这线条是不是过了?是不是不舒服……我们自信较为纯正的古典品位,正是他这样略带女性化调子的话语中熏染出来的。某次课上,我身旁一个专攻素描的同学凑近我耳际,提醒我:“你有没有发现,金老师上三次课,每次都换一个戒指,而且每次都戴在不同的手指上?”我先是惊愕,继而钦佩不已……

艺术即相术,信然。P11-13

序言

一日,我正读顾随先生的《稼轩词心解》,看见文中附有一帧辛稼轩手札,不禁泪流满面。稼轩、顾随,我师也,我友也。俄顷,青年俊彦王新来访,说他的艺术随笔将结集出版,嘱我为之序,我心大悦。读王新这部艺事与文心相互生成的锦绣之作,如在峰峦之间,踏着波涛穿梭古今,一游,再游,一波一阕,复踏前行。我觉得,为文作序倒不如为人作序更加痛快,也更能敞亮并洗涤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因为我读王新有年,总听见消融的冰峰与无辜的剑刃在对话中讨论光泽,或心中的色与形时而慌张、时而漫漶、时而坚定、时而相惜I向优雅言辞,还有一幅作品、一段文字在一个人面前的叹息。起初,我总是听见王新的湖南普通话,在隔壁房间与古今之人交谈,交谈者有当代大师、佛陀弟子、西圣群相。来者既如礼器般彬彬卓立,又如琴箫自度,声声桕许。后来,我又不时听见窗外的桃和李、银杏和润楠,在模仿王新与古人交谈,从花开的疼痛到结果的孤寂。再后来,画布上的几座山与远方的几座山开始在空明中比肩高度,仿佛赵孟頫与高黎贡比“高”,宋徽宗与贾科梅蒂比“瘦”,而大海的气息远道而来,调解点、线、面美丽的争吵。后来之后,炊烟下民间市井的鼓钹也开始争鸣,而天外的幽兰则锁在光阴之中,梦想着她的花香托生为笔墨君子。最后,他又一次背着他的一筐学理、抱着他的一筐妙趣破门而入,找倒了我,我们欢欣相对,会心一笑。原来,王新也听到了我与古今之人对话的声音,他循声找到我,与我彼此吟哦。王新是个文人,不是学院派学术谎言的制造者;是个赤子,不是学术乡愿或思想小贩。集文人与赤子于一身者,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极为鲜见。读王新吧,其文字与识见可谓素波清扬,其抱负担得起直千青云。读王新吧,与他对话,通过他与古今之人对话,参与到文人与赤子的对话中来,进入一扇柴火荆扉,领略一席瓜果盛宴。今日青梅煮酒,明日伊人葬花。我录稼轩《贺新郎》一片送王新:“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2014年1月15日,燕庐

后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的恰好是我十岁时一次远足的经验。

在江南,草长莺飞的四月,我和小伙伴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渐渐把有家的村庄抛在了身后。小小心里,便有了那么点儿关于前路的雀跃的狂想,那么点儿薄薄的忧愁。

翻山。爬坡。忽然,我的眉眼,霎然鲜亮:一个向阳的山坡,一坡梨花,安静地开放着,像一山云朵。

一下子,我的小小心里,春风绿遍,鲜花怒放。

这份清澈盈盈的欣悦,如此不期而遇,如此不负梦想。

此后的人生,再波澜不惊,我都会努力试图靠近我曾经见过的那个梨花坡。

话说回来,这次看似不经的际遇,却实实在在构成了我后来诸种学术选择的深层动机。

家学因缘,我自小酷爱诗词。倚声按拍,高歌低咏,在温润千年的文脉里,把心肠锻炼得柔软旖旎,直到自信能分得古今诗心的几分神韵。叶嘉莹说,诗词好处在于让人心不死,然而“美言不信”,诗词未必能让人心通达敞亮。

因此,在大学的绝大多数时光里,我搁置了诗词,热恋了古今中外的思想。从一般的思想通史,到专门的哲学思辨乃至神学叩问,我一路沉迷。我得承认,人类心灵确实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论浩瀚,论幽微,皆伟大得莫名其妙。我在人——语言——思想——世界交互错杂的关系中沉思潜泳,曾无数次惘然、豁然,一任光阴过隙,云卷云舒。

还是一个舂日,一枝银杏,把韵律繁华的嫩芽送到了在图书馆窗口、书山枯坐的我跟前,激起了我深深的感动。我想在语言之外找到一种更鲜活、更可和世界亲近的方式,于是开始走近图像。

首先是古典书画图像。从看到书上的复制品,到去博物馆勘察真迹。无数次,我有意略过图注说明,仅凭着作品一角或几笔皴法,来考验自己对某个画家、某种流派的认知。眼高,手不能低,我开始舞文弄墨,写写画画。渐能体验中国笔墨中的“圆”味,金石味,亦能感觉到董其昌、八大、王原祁笔墨中的共通处。今天,沈周文雅背后的才情枯滞,赵孟頫潇洒清畅中的焦灼不安,已难逃我并不如炬的眼光。

然后是当代视觉图像。包括摄影、电影、电视等机械制作图像。这些光彩缤纷的图像与古典手绘差异处更明显。如果说,古典图像养我品味,那么,当代视觉图像则教我洞见。我看见了许多曾经视而不见的东西。

一弹指顷,我在图像的世界里悠游了十年,多次再见当年那个梨花坡的好景观。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图文互现的世界里,时时收获当年那种芬芳沁润的新鲜的欣悦。这个过程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教养,有关视觉的教养。在这个不长不短的过程中,我的教养确实有了点儿长进,于是自许,要写一本见识与才情之书。显然,现在呈奉给大家的这本书远远没有达到我的期待,但似乎尚可以证明我没有辜负梦想、光阴以及世界慷慨以之的情义。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我应该感谢情义——

感谢我的导师王洪义教授。是他鼓励并引导我走进了图像的梨花坡,他在视觉图像领域的卓见与孩子般的纯净天真,同样惠我良多。

感谢我的导师昊松教授。多年来,他对我知赏有加,谬爱非常,余忝列门墙时,他的言教与身教,让我见识了真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春风气象。

感谢我的老师李森教授。他随意铺陈的锦绣才情让人叹服,救云大一树梅花、为家乡父老修一条好路的人间情怀,更让人感动。

感谢我的老师李泽华教授。这位从乡村走出来的老师,永远激情横溢,永远朴素坚忍。在我人生诸多转折的关口,他的决断与慷慨好义,鼓励与呵护了我含苞待放的稚拙才华。

感谢王孟奇教授、毛旭辉教授、尹吉男教授。孟奇夫子,饱腹诗书,既为师长,亦为其淡如水的忘年神交,授我真学问,教我大文章。毛旭辉老师,是当代先锋艺术家中极其少见的富有气度的人,他沉静、从容、含而不露的炽情,让当代艺术获得了庄严。尹吉男先生是当代文艺界难得的高人,百忙中,赐拙作以增色佳语,其情可感。

感谢本书策划人陈卓兄。在我“笔底明珠无处卖”的时候,他对拙作一见钟情,青眼有加;本书的诸多出彩处,更灌注着他的勤勉与睿思。感谢杨国良教授、施袁喜兄、臧长风兄,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不辞辛劳,多番奔走,令人感动。

感谢我的朋友陶伟、陆双梅、张翔武、郭旺盛、尹恒、谢轶群、李文炳、李豪杰。这群生活在翠湖的年轻人,随时陪我游荡在云南大学美丽得无以复加的校园,清茶一盏,浊酒一杯,无所顾忌地臧否人物,纵论古今,散时自散,难时相亲。他们高贵的理想与滚烫的热情,在滔滔浊世,守护了我的理想与热情。尤其要感谢诗人张翔武兄,本书的绝多篇幅能得以面世,离不开他的鼓励与帮助。

感谢我的小姨文巍、文遐,姑姑戴平。自小至大,她们视我若己出,呵寒护暖,宠我爱我,她们以中国女性最美丽的宽容、豁达与善良,教我智慧,育我德性。

感谢我的妻子海燕与小女青叶。此刻,四个月大的青叶,正嫣然酣睡,我妻子静守她身旁。此刻,她们也许不知道,她们早就成了我童年的梨花坡中最动人的两枝。

她们在我身后,我就背靠整个世界。

2014年3月23日于昆明北门街

书评(媒体评论)

王新弟新著,如贯珠缀玉,篇篇晶莹可人,风情雅度,真美文也!读来令人如咀玉嚼冰,如呼吸于烟霞间。笔墨文字之流丽宏阔,足见其学力精湛,才华横溢,云汉天威。

——“新文人画派”代表画家王孟奇

这是一本轻松且不乏幽默的谈论艺术的书,它广泛涉猎了人类艺术大花园里的奇花异木,通过许多奇特的比较和分析,给出别开生面的见解。

——“八五新潮”代表画家毛旭辉

本书面向普通读者,以贴心教师的语气,谈论视觉学术问题,文风活泼,举证广博。

——当代著名批评家、学者尹吉男

一本渊博、生动、有趣之作,一本深入浅出之作。一个内心细腻、目光敏锐的作者,以其深厚的修养,引导我们进行了一场愉快而轻松的图像访问。

——汪民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8: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