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有位圣人叫代阿金尼思。
有一天他在街上的滚筒中晒太阳,遇到亚历山大大帝来问他有何请求。代阿金尼思客气地回答说:“请皇帝稍微站开些,不要遮住太阳,便感恩不尽了。”这似乎就是代阿金尼思的愿望了。你说他疯癫也好,笑他痴傻也罢,代阿金尼思就是这样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冬夏只穿一件破衲,坐卧只在一只滚筒中。他说人的欲望最少时,便是最近于快乐的境界。
对于所追求的理想需带有清心寡欲之态。因为只有纯粹,才可能隽永。
“麻烦两位交一下房租吧,已经延时好些天了。”一个抱小孩的妇女走到屋子门口,对着屋里的人说道。
“实在抱歉,再等两天好吗?”
“你们想想办法吧,我们这里从来没有欠账的。”
“好的好的,再等两三天好吗?”
“你们也想想办法吧,我们也不容易。”
“好好好,谢谢你,再等两天,等两天就给你。”
“好,快一点交给我。”
“好的,好的。”
“不好意思啊,谢谢你!”
这段对话,发生在云南昆明。在一间仅有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摆放着电视机、双人床、电饭煲、一张沙发,还有一名抽着烟的年轻男子。
“你怎么又抽烟啊?钱都没了还抽烟?房东又催房租了,这日子怎么过呀?”
“我想办法吧,我想办法跟朋友说,就这一两天吧。”
“你要我跟着你漂泊到什么时候?”
狭小的房间里演着一场残酷生活实景!年轻男女每天最常吃的饭就是方便面,女孩子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悲凉,拿起包和衣服,声称到朋友家借住几天,让双方冷静冷静。
男孩子当即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时?”女孩并没有回答他。
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做大冲,大冲的话很少,这让人想到林玉堂先生曾说,法国一个演说家劝人缄默,于是成书三十卷,为世人所笑。如果你就此认为他是一个穷小子,抑或生活得完全没有任何质量的话,那么就有必要看看下面发生的故事。
大冲,出生在美丽的金沙江畔的一个少数民族山村,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大冲的家境蛮不错,吃住应该都算是当地的上等家庭水平。家中的土地虽然称不上肥沃,却也足够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生活的环境也因远离城市,所以天高云淡,秀丽无比。
大冲本可以在家中生活无忧,平安顺意地过一生。但是,这样的“平凡”对于大冲来说毫无快乐可言。因为,大冲喜欢音乐,音乐是他的希望,是他的梦想。只有音乐,才能让他的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希望。于是,原本平静的生活被这个大男孩打破了,他不满足,不甘心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他甚至觉得,这些美妙的彝族音乐,如果只在山里流传,那将是个巨大的缺憾。显然,在大冲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先不羁的歌舞情怀。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三皇五帝年表》记载,早期彝族存在于四千五百年前。那时候的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比如汉族也是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上融合多个民族以后,在汉代的时候形成的。彝族由于生活在西南山区,地形闭塞,交往融合的情形比汉族少得多,于是便形成了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并且能在四千五百年里一脉相传,生存至今。
血脉单纯使得这里的民风相当淳朴且让人们拥有了能歌善舞的特性。光演奏的乐器就有口弦、月琴、葫芦笙、胡琴、竖笛、唢呐数十种之多。彝族人内心的情怀也随着时间的更替,不断通过音乐的形式积累着、表达着、抒发着。大冲就是一个心中充满着无限情怀的彝族小伙儿。安逸的生活他不在意,在意的是内心真实的需要。于是,在2008年的春天,大冲选择离开家乡的热火塘,来到云南昆明。他渴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直让他内心无法安静的答案所在。
“如果你感觉累了,对我说,好吗?如果你的心碎了,告诉我,好吗?……”大冲的歌声中总有一种温暖,这种温暖不是无病呻吟的浅吟低唱,而是因为他想唱出某种情感与他人分享,同时渴望能够用这样的歌声来慰藉当下的自己。
出走后的大冲背着吉他走在昆明的街道上,没有目的地游荡着。他只能依靠街头卖艺,获得一份收入:他在天桥上席地而坐,手中抱着吉他,让文艺青年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尽情地舒展着。大冲背对着夕阳,用来自金沙江畔的美丽嗓音讲述着他的寻梦故事。以此开始一种他预料之中也是预料之外的生活。
在昆明这座城市中,白天的街道熙熙攘攘,夜晚的街道灯火通明。对于一个游子来说,家这个字眼便显得尤为敏感。街道上,每个人脸上都呈现出安详、快乐的容颜,大人、孩子一家幸福地走在街上,这样的生活对于这里的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了。但对于大冲来说,他向往的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此时大冲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年少,正是在家中享受长辈膝下之欢,或是甜蜜爱情的年纪。可这个时候,大冲每天做的事情主要是在街头卖艺,偶尔他也会到街上溜达溜达,欣赏一下这座城市的风景。
有一次,大冲看到一个驯养金毛猎犬的人在街上做表演。小狗不仅表演了数数,还有换左右手的节目,表演完还叼着篮子向观看者收费。作为一个靠卖艺为生经济拮据的青年,大冲毫不吝啬地拿出几块钱主动地投进金毛猎犬面前的小篮子中,然后开心得像个孩子似的走出了人群。
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