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那些人儿(著名文化学者彭匈妙品红楼)
分类
作者 彭匈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楼梦》催生的一门大学问——红学,在二十世纪得到长足发展,与甲骨学、敦煌学相并列,成为闻名于世的国家级三大显学。

文化学者彭匈聚焦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儿、元春、秦可卿、李纨、妙玉、尤三姐、袭人、晴雯、鸳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贾政、贾琏、薛蟠等红楼人物,以独特的视角、细节的分析、练达的文字,解剖人情,透视世故,亦庄亦谐,入木三分,与您共享经典之魅。

内容推荐

假如你家有个贾宝玉;假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薛宝钗是好孩子吗?

王熙凤是贾府曹操吗?

贾母荣称“贾府掌门”当之无愧;

贾政获号“超级庸人”是否属实?

袭人为何对宝玉体贴有加?

晴雯为何与宝玉交换衣裳?

文化学者彭匈聚焦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儿、元春、秦可卿、李纨、妙玉、尤三姐、袭人、晴雯、鸳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贾政、贾琏、薛蟠等红楼人物,以独特的视角、细节的分析、练达的文字,解剖人情,透视世故,亦庄亦谐,入木三分,与您共享经典之魅。

书中配漫画44幅。

目录

读出《红楼》的惊心动魄(代自序)

《红楼》三世界

贾宝玉与孙悟空

假如你家有个贾宝玉

大师的苗子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好孩子薛宝钗

亦真亦幻秦可卿

贾府曹操:治世之能臣

贾府曹操:乱世之奸雄

焦大的大实话

贾府掌门

刘老老进大观园

喜剧其表悲剧其里

误嫁中山狼,一载赴黄粱

改革先驱贾探春

穿童装的老太太

半仙贾敬

老不修贾赦

超级庸人贾政

呆霸王吟诗

大说大笑史湘云

厚道人李纨

槛外人,世难容

花气袭人

仰视晴雯

鸳鸯玉碎

美香菱,苦八字

贾瑞的胆,凤姐的局

掀起你的盖头来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中国版猫和老鼠

烈女与游侠

河东狮子配虎狼

三个老女人

红楼十二官

一窝跳蚤

丫头级别

嬷嬷派头

名字谐音

大有大的难处

贾府甄家

红楼美食

红楼医道

盘点大观园

试读章节

解读《红楼梦》,前人已经提供过很多很好的路径。有说第一回空空道人两读《石头记》的感言,乃是破解红楼之谜的钥匙的;有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分析了贾府兴衰,是不可忽视的纲领性章节的;有说第五回“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暗示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主的众多女性命运,因之至为重要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护官符”即“四大家族”说,是解读全书的关键。这一回说到新上任的应天府尹贾雨村正待要对薛蟠所犯命案公事公办,一旁原为葫芦庙僧人出身的小门子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护官符”,请他“且慢”,上面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指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毛泽东认为《红楼梦》主要是写四大家族的统治史,弄通了他们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全书的关键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都有道理。

我认为除此以外,解读《红楼梦》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弄清楚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读起来,书中人物的思想脉络及情节的种种妙处,就易于领略了。

就书中人物所处的环境而言,曹雪芹为我们描绘了三个世界:一个是须眉世界,一个是女儿世界,一个是神仙世界。

须眉世界,便是外面的由须眉男子为主宰的世俗红尘世界。这个世界经历千百年孔孟儒家的熏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伦理,维系得十分紧密。具体到每一个家庭,还有父慈子孝,妻贤夫顺,兄友弟恭的一整套。然而由于制度上的不可救药及人心的险恶复杂,整个社会已呈现出来一派江河日下的趋势,纲常伦理,强弩之末,千疮百孔,谁能补天?人们看到的,或直接的贪墨杀戮,坑蒙拐骗,穷奢极欲,恣意妄为;或束缚人性,强制苦读,追名逐利,干涉婚姻,扼杀生命。这个世界强调“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无情。

女儿世界,即大观园内的世界,这个世界满满当当装着一个“情”字。外面须眉世界奉为圭臬的道,在这里没有市场;外面长期占据主流的功名利禄经世致用的高论,也都“谢绝入内”。大观园本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的“省亲别墅”,占地“三里半大”,里面亭台楼榭应有尽有。第二十三回贾元春“忽然想起那园中的景致,自从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叫人进去,岂不辜负此园?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准入的人选,自然不会是谁想进去就能进去的,也不是金陵十二钗个个都进得去的。书上只说元春下了一道谕旨 “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哪些人呢?薛宝钗、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还有一个妙玉。问题就来了,倘若园中全是一班女流,没有一个哥儿们,后果恐怕不只是“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的问题。没有贾宝玉的大观园,将会是个什么光景,直叫人想都不敢往下想的。

贾宝玉明明是个须眉男子,准入女儿世界,有理由吗?元春的理由是:“却又想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又怕冷落了他……”元春的话只说了一半,其实宝玉长期接受姊妹们的熏染,就其身上某些特质而言,他早已“女儿化”了的。尤三姐算是个有识见的女性,她也说宝玉“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何况宝玉对女孩儿还有过许多“至理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等等。这才是贾宝玉获得大观园“准人证”的最大理由,也是大观园众女儿唯一能接受他这个男性却非“浊物”的最大理由。实际上贾宝玉住进大观园,其房间仍按女儿标准布置陈设,以至刘老老醉卧怡红院,因问道:“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么精致!”  住进大观园时宝钗刚过及笄之年,满十五了;宝玉小些,十三;黛玉又略小些。当然也不是因为年纪小,男孩就有了进大观园的理由,宝玉的异母弟贾环、侄儿贾兰,就没有资格进入。没有女儿气,再小也是空的。

曹雪芹形容宝玉此刻心情,说了一句“惟宝玉喜之不胜”。贾宝玉他哪能不喜!一则远离墙外那些“须眉浊物”,二则可以日夜亲近“水做的”女儿们,三则离父亲的呵叱棍棒也略远了些。

住进大观园里的,自然不可能就只他们几个,如鲁迅说的,陶渊明也得要有人给他烙大饼,才有闲工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而丫头、嬷嬷、奶妈、媳妇都少不了。这一群里面,还很有几个著名人物,如袭人、晴雯、紫鹃、雪雁等等。

而把贾宝玉安排进大观园女儿世界,无异于一箱子沙丁鱼放进去一条鲇鱼,全都激活了。女儿们便一直围着他转。结社吟诗,观云赏月,嬉笑打闹,互嘲互虐,荷锄葬花,踏雪探病……曹雪芹在这个女儿世界倾尽了他的感情和才情,既是一片可以寄托理想安抚灵魂的净地,又是一方香消玉殒肝肠寸断的伤心地。

正因为如此,后来亲身经历了女儿们死的死、走的走、嫁的嫁、劫的劫,宝玉那内心的震动,才真正显示了心灵上的悲剧。这女儿世界的悲剧,远比那墙外须眉世界的悲剧包括抄家都要来得震撼人心的。P2-5

序言

《红楼梦》委实太伟大。伟大到有人说它可以排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后,我都深表同意。不过有一个现象老是让人纳闷,在中国,几乎没有谁不知道《红楼梦》的,可你要再深入问一句:“你读过《红楼梦》吗?”答案就不那么痛快了。许多人会先是有点不好意思,然后讪讪作答:“读过,没读完。”遇到痛快的人他干脆说“读不下去”,或者“读了好几次,都没能读完”。没有时间吗?这岂是理由?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把《红楼梦》读了十几遍。你比毛主席还忙?

毛泽东主张“没读过五遍《红楼梦》就不能算是中国人”。他是有资格说这个话的。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光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线装木刻本、影印本、石印本,就有二十多种。他圈点批阅最多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增评补图石头记》。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他要求许世友将军读《红楼梦》。有一篇文章谈到,许世友在一次军区干部集训时插话:“有人喜欢看《红楼梦》。《红楼梦》写的都是吊膀子的事,有什么好看?”这话传到了毛泽东那里,等到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毛大概想起了这件事,调侃道:“许世友反对读《红楼梦》,说尽是吊膀子。你没有看,怎么知道是吊膀子。你没有调查,就下断语,大概是听什么人说的吧。我则不然,我说它是部政治小说。”接着就要求许世友读《红楼梦》,而且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许将军这辈子枪林弹雨,没有什么事能难住他的。这次谈话之后,许将军的床头果真摆上了一部《红楼梦》。但据《毛泽东读红楼梦》一书载:有人说,直到许世友去世,他床头的《红楼梦》仍然只翻在第一卷。有人推断,许将军他宁可领兵打几场恶仗,也不愿啃这堆硬骨头的。的确,《红楼梦》没有阵前搏杀,没有虎帐谈兵,没有神妖斗法,没有武林秘籍,这恐怕也是许将军和许多读者不能卒读的重要原因。

其实从头到尾完整读一遍《红楼梦》没有那么难的。在此我跟朋友们传递一个诀窍——读《红楼梦》不需要别的,先把耐性备足了就行。你只要沉下心来,拿出足够的耐性,读进去,读下去,渐渐地,你就会不知不觉如行山阴道上,那无穷无尽的美景,就会在你的眼前一道接一道地展现;那无休无止的奥妙,就会在你心中一个接一个地演绎。它的艺术功力,常常会使人受用得喘不过气来。比如你会感到每一个人物都活生生地站在你的身边,包括小丫头们的音容笑貌,乃至脚步呼吸,一个跟一个截然不同。这时,你就会发现你放不脱手了。而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发现,新收获。读到五遍之后,你会觉得里面每一个人物的每一句话,大抵都能找出前后左右的照应;一些不动声色舒缓寻常的段落,你都能读出惊心动魄的效果。这是读别的名著所从没有过的感觉——一种着了魔的感觉。《一红楼梦》自十八世纪中叶诞生后,一时传诵,曾流行过“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呢。

感谢曹雪芹,是他在生计无着举家食粥赊酒的窘境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部不朽的名著。说《红楼梦》是一座宝藏是不全面的,它让我们取之不尽,而且让我们越挖越多;说《红楼梦》是一面多棱镜也是不全面的,它固然提供了我们认识那段社会生活的多重视角,不可思议的是,什么样的人,在这多棱镜前看到的图像竟会截然不同。大家熟知的鲁迅那段名言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

《红楼梦》催生的一门大学问——红学,在二十世纪得到长足发展,与甲骨学、敦煌学相并列,成为闻名于世的国家级三大显学。而红学里的各大流派,也是互张旗鼓,名家林立。以脂砚斋为代表的对原著作出大量评点文字的评点派,以蔡元培为代表的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的索隐派,以胡适为代表的集中于-作者和版本两个问题上下大功夫的考证派,以王国维为代表的用西方哲学和美学观点进行批评的小说批评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强调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历史的现当代政治派,都有声势浩大并自成系统的文字。

我比较乐于接受的是王国维的小说批派。有人把它归结为旧红学的终结,也有人说它是新红学的开端。这都不重要。它除了将西方的哲学、美学观点引入红学,更重要的是它重视小说文本,从小说人物情节来展开批评。索隐派的云山雾罩常会使人越读越糊涂,以至每一个索隐成果出现,就造出了一座新的迷宫。最有代表性也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是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出家,被指为隐喻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出家,有的则说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即为朱彝尊等著名文人的化身,扑朔迷离,令人费解。

实力最雄厚的当数考证派,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等,都是红学巨匠。以至考证派又衍生出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来,真可谓洋洋大观。然而对普通读者而言,且不说这里面水有多深,光是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就能让人发蒙。假如各位不怕晕菜,这里举两个例子给你看:第三回,贾宝玉第一次看见林黛玉,程乙本中为“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王希廉评刻本作“宝玉早已看见了极娉婷一个姊妹”,程甲本、藤花榭本作“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姊妹”。第七回,宝钗说的药方中,其中一味药程乙本用了“白梅花蕊”,这个“白”字原来程乙本并无,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本、王希廉评刻本、戚蓼生序本补。版本学家们考出了一个字的异同,他会像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中发现了一颗新星,兴奋得彻夜难眠。而作为普通读者,你关注得过来吗?区别就在这里。有专家认为,索隐派也好,考证派也好,离文本和文学越来越远,以致被讥为“红外学”。考证派大师俞平伯到了晚年,竟也迷茫了,说了一段让人大吃一惊的话:“红学实是反《红楼梦》的,红学愈昌,红楼愈隐。”

我在这里并非主张轻视红学,反对理论研究。整个二十世纪,在国内出版的红学专著及工具书近六百部,发表论文不下六千篇。应该说只嫌其少,不嫌其多。而以红楼为内容的影视、戏曲、诗、书、画,百花齐放,更是好事。我需要表明的是,我这一组“弹红楼”的文章,所要面对的是普通的读者,故而还是要尽量地回到文本上来。以人物分析为主,理一理他们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一番他们的言行举止的前因后果,至多考证一下高鹗后四十回续书与曹雪芹前八十回原著,有哪些异同及得失。所引文字,仅以程乙本,即程伟元乾隆壬子活字本为准。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版本在乾隆以后曾大量印行,一九五七年十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此为底本印行了数十万册,是一个在广大读者中流通最广的版本。

彭匈

二○一○年七月五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你会觉得里面每一个人物的每一句话,大抵都能找出前后左右的照应;一些不动声色舒缓寻常的段落,你都能读出惊心动魄的效果。这是读别的名著所从没有过的感觉——一种着了魔的感觉。

——《读出<红楼>的惊心动魄》

贾宝玉就是这样的“异常人物、浪子才人”。倘若生存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不难设想,宝黛二位一个背着行囊,一个提着皮箱,或舟车,或徒步,门夜兼程,投向光明。此一去,不仅爱情有果,他们那挑战传统、反抗主流的性格,还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假如你家有个贾宝玉》

王熙凤有一点特别像曹孟德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要干什么,要收拾谁,明着来,一旦确定,直奔目标,毫不手软。

——《贾府曹操:乱世之奸雄》

不难发现,凤姐只不过是个人管家,一个抛头露面的一线指挥,她的后面,还顿着个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尽管权威,却也只是个二掌柜的。贾府里但凡涉及杉心利益的重大事情,所有的人还是得看一个人的眼色,那就是贾母。

——《贾府掌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