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成功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的成功,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具有强烈的功利心;另一种是高尚的成功,不但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更要追求心灵和精神上的成功。世俗的成功源于人格的缺陷,高尚的成功源于人格的不断完善。
人格包含外在人格和内在人格。外在人格,主要是一个人的性格;内在人格,主要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以及精神信仰,统称为哲学系统。我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人都应该学点哲学。
总结下来,人格=性格+哲学。
人格的形成,与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有关。人在成长过程中会自觉地注意外界环境的需要,并与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人格的完善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例如,有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很自卑,个性敏感、懦弱,但他不喜欢自己这样,他想要让自我变得自信乐观起来。那么对于他来说,理想的自我就是自信,现实的自我就是自卑。他需要不断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斗争,才能做到自信从容。那这个理想的自我就是个体内心所期望的自我形象。一个人的人格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以及自我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和谐。
一般来说,理想自我往往是比较完美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各方面都尽如人意,现实自我往往同理想自我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一个人要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也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一面镜子,换句话说,我们总能从别人对自己的各种外在神情、意见、态度了解到自己的状况,反观自己,形成自我观念。在我们想象别人对自己满意还是厌恶的时候,我们会做出改进,尽量做到与对方希望的协调一致。一个人的自我判断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越接近,说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你身边的人如何看待你,怎么议论你,都是自己人格的折射。你常常挂在嘴边的其实就是自己的人生。对此,你唯有不断上进,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当你走进社会,你为他人所容纳,受到他人的欢迎,这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人格。人格往往指向精神和灵魂层面。当一个人有着高内在的价值形象,那他的人格魅力一定会散发出光辉。
可是,当下的我们大多数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人格修养。也许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却不懂得成长。
如果我们把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基本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称为匮乏性需求,那么高层次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则可以成为成长性需求。这就好比我们要养活养好一棵树,坑是必需的,土壤是必需的,而对树苗的栽种和培育才是最重要的。再反观一下自己,我们买一套房,肯定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买两套、三套,可能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但当我们拼命去追求数量的时候,这是出于一种什么需求?
我们买一个手机,是出于基本的需求,如果经常换手机,只要哪里有新产品出现,就一定要去尝试一下,甚至有人准备露营用的椅子、充足的食物和衣服,十多个昼夜的等待……这一切只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抢到新鲜出炉的某某品牌的手机,这又是出于一种什么需求?一个人吃一顿饭就要花掉好几万元,又是出于什么需求?
当下一些人,匮乏性需求满足之后,没有方向,常常不知道接下来自己的生命之力该往哪方面使,茫茫然不知所措。殊不知把生命之树种进坑之后,我们还需要培育它,让它长得更茂盛。P5-7
真正顶尖的人、大师级的人,都是“德”在前面。我的工作就是培养行业内的明星,用八年时间,慢慢教他德行、做人,成为一流的人之后,就能成为一流的工匠。只有你有精神,才能走得很远、很高。
——秋山利辉(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
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在引进别人的经验的时候,是否还要守住自己的本体?产业的本体是什么?我认为是工匠文化、工匠精神。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工匠精神就是做好每个细节,给消费者带来最满意的产品。再进一步,就是对自己的挑战,要不断给自己挑刺,找自己的麻烦,对产品要追求完美,甚至达到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董明珠(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序一:超越,需要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
序二:让工匠精神铸魂中国梦
序三: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序四:成大事者 勿忘初心
第1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人格的完善
1.何为人格?
2.伟大人格的五大因素
第2条:先德行,后技能
1.德行,人心之道
2.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3.严以修身,择善而从
4.强化自律,提升境界
5.先与做人,后与做事
第3条:匠人为匠,忠于技艺,而非金钱,择一技以终老
1.忠于自己擅长的技能
2.慎用你的选择权
3.多才多艺,不如独精一门
4.总有一个梦想让我们愿意付出一生
5.坚定信心,不离不弃,方见成功
第4条:匠人就是“手”和“心”合一的劳动
1.你此生的意义是什么?
2.诱惑多,心已乱
3.你无法同时采两朵花蜜
4.意图+行动=决心
5.心向阳光,奋斗不止
6.“手心合一”才能产生极致的作品
7.如何做到 “手”和“心”合一
第5条:不仅“会做事”,更要“好好做事”
1.摒弃差不多,把每个当下做到极致
2.完美是一种成功素养
3.真正的热情带来成功
4.为什么工作忙碌并低效?
5.“愤青”不如“奋青”
6.让时间的质量达到顶峰
7.凡事浅尝辄止,最终一事无成
8.欲成大事者必先重细节
第6条:一流匠人,不断自我进化而非僵化
1.为什么越忙越穷?
2.突破思维常规,不做稳定思想的奴隶
3.战胜懒惰,做自己勤劳的主人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利用好公司资源
6.做职场上的多面手
7.视觉,胜于一筹
8.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机会
9.上进且能前进
第7条:才能属于天赐,不要据为己有
1.越分享越富有
2.越分享同时也意味着越富有
3.学会分享,才能持续地享有
4.竞争优势效应:获得“双赢”的底牌
5.善于与同事合作才有宽阔出路
第8条:“傻”是一种大智慧
1.“三傻精神”做人:傻干、傻付出、傻投入
2.“傻功夫”比好脑袋重要
3. 看似吃亏,实则受益
4.“傻”的智慧,活得幸福
第9条:不仅要努力工作,更要拼命工作
1.尽力而为还是全命以赴?
2.拼命是对人生最大的诚意
3.“拼命三郎”的工作哲学
4.比任何人都拼命工作
5.在拼命工作中获得纯粹
第10条:一流匠人恪守规矩
1.在工作中坚持“标准”
2.不要只喊口号,关键在于做到位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标准化”是企业做精做强的关键
5.数字化是精益管理时代的要求
第11条:承担责任等于解决问题
1.没有遇不到问题的工作
2.工作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
3.答案永远在现场
4.深入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
第12条:一流匠人心存敬畏
1.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3.敬业才能立业
4.对他人心怀真诚敬畏。
超越,需要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
我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日本制造真的难以超越?德国制造真的无法超越?答案是:错!中国超越日本、德国需要的不仅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中国企业超越对手的不是大量的人才,而是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哲学思想;中国产品超越对手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工业设计和生产加工,而是制造者对产品的无限热爱,树立产品意识、建立产品文化、形成产品信仰。工匠精神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民族精神!
2013年,我出版了《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畅销至今。一本书引发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上首倡工匠精神,让我兴奋不已,能为自己的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是莫大的荣耀!光复中华民族的匠人文化,实现民族自豪感、荣誉感,这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褚时健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的太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我80多岁了,还在摸爬滚打。褚老是我非常敬仰的企业家,74岁携妻种橙,,让他再次成为传奇。就像褚老所说:钱要一分一分的赚,心急,就做不成事!
物质上的贪欲造成了精神上的匮乏,生命也就没有了活水之源,灵魂就没有了安放之地。快餐文化、屌丝文化、网红文化貌似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这是一种民族的悲哀,更是对“90后”甚至“00后”的价值扭曲。很多人在赚钱的过程中,伤害了太多人,他们已经没有了廉耻,没有了生命的尊严。
人没有信仰就不知道道德为何物,信仰洗涤灵魂,唯有觉醒的灵魂才能丰盈命运的航向。本书的12条工作哲学,意在传播一种声音:通过工作哲学的建立,形成对工作的信仰以及对生命的升华,这也是培养一流匠人的哲学思想。中国企业的强大,需要上千万的匠人,我坚信:在未来的中国,一个专业修下水道的产业工人会成为国宝;一个扫地的阿姨会受到应有的尊重;一个送快递的小伙子会有尊严的上门服务;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会越来越值钱,相信专业的力量,因为只有专业才能创造价值!这是未来时代的声音,更是社会进步和国民整体素养的提升。
希望学校能开一门课程,专门教学生们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享受学习;专研学问,提升素养;懂得做人,专注做事;会说请、谢谢、对不起;善待他人保护自己,这堂课的名字叫“工匠精神”。
我的人生使命:传播工匠精神,肩负起强大中国企业的历史使命!
不忘初心,使命必达!
付守永
2016年9月16日于北京
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成为一流匠人的12条工作哲学)(精)》是一部从哲学角度阐述工匠精神的作品。无论你多么贫穷、多么富有,工作是一种需要,是你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也是一门艺术。生活需要哲学,工作也是如此。
作者总结了12条成为一流匠人的工作哲学,通过浅显易懂的道理,让读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不管在什么岗位,终成为对企业、对国家都有所贡献的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现在,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更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本书就是基于这种目的创作而成的。
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成为一流匠人的12条工作哲学)(精)》的12条工作哲学,意在传播一种声音:通过工作哲学的建立,形成对工作的信仰以及对生命的升华,这也是培养一流匠人的哲学思想。中国企业的强大,需要上千万的匠人,我坚信:在未来的中国,一个专业修下水道的产业工人会成为国宝;一个扫地的阿姨会受到应有的尊重;一个送快递的小伙子会有尊严的上门服务;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会越来越值钱,相信专业的力量,因为只有专业才能创造价值!这是未来时代的声音,更是社会进步和国民整体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