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债务危机正在变成全球性的压力,罗斯巴德再一次将加勒特的泡沫理论复兴——美联储或者中央银行的信用扩张政策,才使得各种货币泡沫成为贷款,进而引发漫天的金融危机。
货币宽松是拯救经济的特效药,还是另一个超级泡沫的制造机?
全球通胀和金融危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究竟是谁一次次吹大货币泡沫?到底谁应该对通货膨胀负责?加雷·加勒特编写的《美国金融泡沫史》为你揭开其深层联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金融泡沫史(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加雷·加勒特 |
出版社 | 海峡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通货膨胀、债务危机正在变成全球性的压力,罗斯巴德再一次将加勒特的泡沫理论复兴——美联储或者中央银行的信用扩张政策,才使得各种货币泡沫成为贷款,进而引发漫天的金融危机。 货币宽松是拯救经济的特效药,还是另一个超级泡沫的制造机? 全球通胀和金融危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究竟是谁一次次吹大货币泡沫?到底谁应该对通货膨胀负责?加雷·加勒特编写的《美国金融泡沫史》为你揭开其深层联系。 内容推荐 1929年10月24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1千多万股股票洪水般涌入卖盘,而买方一个都没有。一天之内,11个有名的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和投资者跳楼自杀;数月后千万家工厂倒闭,企业破产,全世界工人失业人数达3200万…… 经过3年的研究、反思,加雷·加勒特特出版了《美国金融泡沫史》一书,回顾了美国这次世纪大泡沫的酝酿、发展、破灭过程,揭开了导致金融泡沫产生的深层原因。任何一次泡沫的间歇性发生,都与决策者、市场、机构以及投资人一味追求利润脱不开关系。重新审视这段“美国金融泡沫史”,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当下依旧在延续的阴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有形与无形的金融中心华尔街 第二章 暗藏危机的“世界债主” 第三章 华尔街股灾与金融泡沫的破裂 第四章 狂热的群体性错觉与泡沫的根源 第五章 无限制膨胀的信贷泡沫 第六章 欧洲债务重压引发的美国货币危机 第七章 最后一根稻草——德国破产危机 第八章 大萧条中的美国及美联储对冲黄金流入 附录 经济史上最大的三个金融泡沫 试读章节 每一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乘地铁赶往华尔街。出了华尔街地铁站,有4条路可供选择。一个人惯了一条路,他就不会选择其他的路。如果他的习惯是从地铁站直接穿过曼哈顿信托大厦而达到新街,随之前往他在宽街的办公室,而下午也是原路返回的话,那他一年到头也许都不会看到位于华尔街街头的三一教堂。假如他有事去了华尔街街头,就会惊奇地发现第一国家银行增铺了许多阶梯,一个人的办公室如果位于下百老汇,那他就会惊奇地发现在威廉街附近好几栋办公大楼拔地而起。 这种习惯可以顺延到华尔街人的交易行为上,股票在一些报价板上的排列依据的是字母顺序,而在其他报价板上排列的依据则是地理区域,如“西部农庄”、“太平洋区”、“矿区”,等等。此外,在某些报价板上,股票是竖着排列的,而在有些报价板上则是横着排列的。对于习惯了某一种报价板的交易商来说,当他面对陌生的报价板时就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这也是一种习惯。 还有一个场内经纪人所独有的习惯,而且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习惯:每个场内经纪人或交易商的手里或口袋里随时都备有一打草纸,裁成2.5×3.5英寸大小,上面的内容是所有买入、卖出、报价的备忘记录,这些纸是由证交所无限量提供的。当一个场内人员暂时无事可做的时候,他就会拿出两三张这样的纸,对折,撕成两半,然后铺平,再对折,再撕成两半。这样反复进行,直到撕成一手纸屑。然后他们不是将这些纸屑吹散,就是把它们撒向空中。每个人都这么做,并且不断这么做,于是一天结束时,证交所的地板就成了这种纸屑的海洋了。 上班时,华尔街人是不会以“早上好”来招呼彼此的,人们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伦敦如何?”当然,他的意思是伦敦证券对美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而,无论是涨是跌还是持平,人们都不会再去关心这个问题,这同样是一种习惯。 这些人是华尔街的灵魂,也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无形的华尔街。 银行家是美国金融市场的拓荒者。现实中,银行家的生活是这样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家华尔街大银行的行长将他的车停在百老汇和七十二街路口,然后走入地铁,掏出5分镍币,递给看月台的人,他随着人流从侧门进入地铁,和其他来去匆匆的行路人一样。当他在华尔街站出现的时候,看上去也跟普通人一样,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被小职员、信使以及其他许多人簇拥着。他迅速地穿过整个银行,不看出纳、副行长和他自己的秘书一眼,直接走向他的私人办公室,大家也不会认为他高高在上——他肯定有好多事情需要思考。行长走进他的私人办公室,摘下帽子,脱掉外套,坐在堆积着大量信件、文件的办公桌前,拿起电话,一个银行营业日就此正式开始了。行长对一切都了如指掌:从银行员工的生活习惯,到银行债务人的道德操守,以及根据一般规律而推断股市涨或跌。一句话,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P4-5 序言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振,毫无节制的信贷、货币滥发、超前消费导致了各国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而清算日终将降临。以信贷催生的国际贸易真的能欣欣向荣吗?以明日之收入满足今日之享受真的是可持续的生存之道吗?股票投机、黄金投机、石油“升升不息”、大宗商品遭爆炒,这些金融领域内的厮杀才让你大开眼界吗?正所谓阳光之下无新事,翻开厚厚的金融史,你就会发现,自有金融以来,这些戏码就在周而复始地轮番上演。 本书揭示了20世纪初期那一段美国金融泡沫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才发现全球正陷入衰退的泥沼中,各国政府为了恢复生产,不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彼此之间大举借债更是频繁发生。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债券远远高过他们本土银行家的想象。大量的货币被注入全球的贸易体系,泛滥的货币和由此造成的过剩产品再次击垮了全球贸易。这是80多年前的历史,但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有如感同身受般的警示意味,如同照镜子一般清晰,虽然时光变幻,但镜中映射出的事物却如此真实。 本书写于1931年,那时美国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股市崩盘,并由此引发了大萧条。作者加雷·加勒特先生将那次泡沫的破灭归于债务之山的倒塌。他敏锐地指出在“一战”之后,美联储全力开动印钞机的情况下,美国向他的欧洲盟国甚至敌对国提供了天量的借款,使后者迅速恢复生产。全球贸易建立在信贷不断壮大的虚假繁荣之上,这几乎扭曲了社会生产结构。在这种变质的情况下,快速发展的全球贸易已经注定了危机迟早都将爆发,因为危机只是为了纠正人们之前那些异想天开的错觉。 1929年的大崩盘让美国及全世界陷入惊恐之中,人们都在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有史以来波及面最广的一次金融灾难?是因为人们的贪婪和恐惧?是无法遏制的投机风潮?加雷·加勒特先生在书中坦诚地向全世界读者揭开了大崩溃的秘密。在本书出版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32年,它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本书多次再版也证明了书中所揭示的观点受众之广泛,尽管时光飞逝,但仍然历久弥新。 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技术中有一条铁的定律——历史会重复。现在我们都说历史会重复,但不会只是简单地重复。数百年来,人们挖空心思梦想从那些价格走过的轨迹中探寻出某些昭示真理的蛛丝马迹,这种新瓶装老酒的陈旧把戏一次次地戏弄着所有人。我们都知道历史会重演,但没有人能看出它将会以怎样的方式重临人间,人们在此期间扮演的更多是“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在读者阅读本书时,回想一下还在记忆中没有遗忘的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作者早在80年前就告诉了世人,借钱发展生产力终究是镜花水月。 本书共分8个章节,分析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金融状况,以及欧洲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后向美国政府及私人大举借债,在最终超越了其还债能力之后导致的金融大崩盘。这其中还涉及欧洲与美国之间关于如何解决战争债务的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纠葛。出版之后第二年,即受到了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读者的追捧,在美国一版再版仍销量惊人。而今天阅读本书,我们无论在道义上、情感上还是法律上都会对那段历史产生似曾相识之感——100年前“突然崛起的美国”借着债务陷入了旧世界、老牌帝国的包围之中,读过之后也会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感谢加勒特先生为我们献上了这一精彩的著作,他告诉了我们曾经、现在、未来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