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杂拌儿集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冀勤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杂拌儿集》收录了《<元稹集>点校说明》《<朱淑真集注>辑校说明》《重辑<午梦堂集>前言》《一部集大成的清词总集<全清词钞>》《喜读一部渴望已久的书——<全像山海经图比较>》《中国对古籍的整理研究》等文章;有对元稹、朱淑真、李商隐、白居易、《水浒传》等人物和古典文学作品的探讨;有对李苦禅、周振甫、何其芳、范用等名家和同学师长的怀念;还有作者冀勤自己在五七干校和初做编辑时的回忆。

内容推荐

《杂拌儿集》所收都是文革结束之后至今,作者冀勤所写各类发表于报刊杂志上的零星小文,回忆评论编辑生涯中的人和事。因文章内容驳杂,性质多样,名之曰《杂拌儿集》,如此定名,仿自俞平伯、周作人等名家。书稿内容分为前言后记、责编荐书、读书心得、忆己怀人、闲时乱谭五个部分。

目录

◎古籍整理

《元稹集》点校说明

《元稹集》再版后记

《朱淑真集注》辑校说明

《事类赋注》校点说明

重辑《午梦堂集》前言

《午梦堂集》再版后记

《水浒传》校注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别裁(俗曲别裁)》前言

《历代笔记小说小品丛书(容斋随笔)》前言

《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古今谭概)》前言

代张寿崇先生撰《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前言

代张寿崇先生撰《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辑校凡例

《金元明人论杜甫》前记

◎责编荐书

停刊达十四年之久已复刊的《文学遗产》

新书介绍:《唐代诗人丛考》

一部集大成的清词总集《全清词钞》

中国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中国文学名著讲话》

唐代诗人事迹的史料库——《唐才子传校笺》简介

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今译》

读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

一部文采斐然的学术著作——介绍《梦苕盒论集》

◎读书心得

喜读一部渴望已久的书——《全像山海经图比较》

孟浩然王维诗风格琐谈

关于欧阳詹的生卒年

说元稹的政治品格

元稹道德品格之我见

“寻知命”新解

略谈自居易的文学理论——从《与元九书》、《新乐府序》说起

李商隐年谱

试谈朱淑真和她生活的年代

朱淑真诗词散论

从管道升的调笑曲说起——读诗札记

《千家诗》琐话

诗词杂谭

中国对古籍的整理研究

读《水浒传》想说的广告词

《水浒传》一百单八人的基本情况及其终局

读费孝通散文

◎忆已怀人

我的长岛的故事

李苦禅先生的一次画展

要善于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从中华书局的两件旧物说起

黑子的故事

围绕几个重要时间的回忆——成宁五七干校琐记

忆小川同志二三事

一篇不该遗忘的悼文

《元稹集》整理琐记

回忆《李太白全集》的出版前后

为周振甫先生送行

周振甫印象记——纪念周振甫先生百年诞辰

难忘周振甫先生

琐忆初做编辑时

本不想说

忆念何其芳三事

怀念范用先生

怀念旭澜学兄

忆旧事怀宗棠

旧书回眸——有关李白资料与不知名老者

与胡宜柔同志最后的一次会面

悼碧莲学姊兼怀诸学长

旧事重提

◎闲时乱谭

有感于人不如牛

向《中国大百科全书》古典文学条目进一言

精神产品也应打假

作文字要点检

再说汉字繁简体使用

三点建议——汉字简化稳定使用半世纪后之浅见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本书名曰《俗曲别裁》。什么是“俗曲”,顾名思义就是通俗的曲子,它的范围似应包括历代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和部分文人学士吸收民歌营养创作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都是韵文,除了不合乐的民谣以外。大多可以配乐歌唱,但流传至今,那些能配乐歌唱的也不知该如何唱法,所以合不合乐已没有区别,便统称之为“俗曲”。不知这个界定能否成立。

中国的民歌、民谣,有古老的传统,早在尚未产生文字之前就已经出现口头歌辞,但因当时无法记载下来,就失传了。现在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歌谣最珍贵的资料,便是《周易》,它号称是一部讲巫术的哲学著作,在爻辞里却可以找到富有形象的短歌,两字一句的韵文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诗经》则是一部古代诗歌的总集,其中保存了不少民歌、民谣,内容范围已不止是简单地反映劳动生产之类的社会生活,而出现了自我抒隋的恋歌、牧歌、军歌、农歌等等,多采用四字句形式,分章反复咏唱。《楚辞》里保存的歌曲,多是社会实际应用的东西,比如迎神送神之类,用于民间的祭祀活动,其形式有所发展,或五言、七言、九言的杂言体,突破了《诗经》四言体的约束,在修辞上也不拘泥于赋比兴的运用,而生出了想象的翅膀。汉魏六朝时期,官方设有乐府机关,给广泛采集民歌提供了方便,《乐府诗集》里辑有各地区的乐府民歌,从中可以看到南北方气质截然不同的歌曲,南方多委婉曲折的情歌,温情脉脉,深沉含蓄;北方则多气势豪宕之歌。境界开阔,情感粗犷,等等。唐代敦煌石窟发现的曲子辞里保存的初期词作,可以说是诗与民歌俗曲糅合的产物,形式上是长短句式,对诗体来说是一种解放,内容也有所拓展,除了带有宗教性和伦理性的说教以外,多方面地抒发个人的情感,颇多感人之作。元代的散曲,对唐诗宋词而言,则更为通俗自由,虽已跃居于正统文学行列,又有固定字数和平仄的规定,但因文句多采人俗语方言,形式常增字减字,就大为不同,尤其是那些存心学习民歌,以方言俚语入曲的作家,在艺术上尤见工夫。明清的小曲小调,虽多有曲牌约束,也限制不了作者的灵活运用,何况这时有些文人学士关注民间歌曲,做了不少收集工作,像《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都收有当时民间流传的歌曲,最为人注目的乃是冯梦龙辑录的《山歌》、《挂枝儿》,内容都是抒写男欢女爱、颇多市民情趣的情歌,具有热辣辣的情感和活泼泼的生命力。这些民歌当时“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时尚小令》),一时间文人学士们也竞相摹拟,产生过一些新鲜可爱的作品。但老实说,明清各期流行的小曲,虽出自民间,却大多是为娼妓所传唱,旨在实用,而不是作为文学供人欣赏的,因此,时有淫嫒情态的流露。

本书就是从这样一个历史的角度,来遴选真正有代表性的俗曲精品,奉献给读者。这些作品大多是无名氏之作,也选有五十位作家词曲创作中最具民歌特色者。关于这些作品反映的历史、生活、情感和思想等情况,准备在分类编排和在各篇的评析里有所体现和说明,这里就不谈了。

现在简单说说俗曲共同的特色。首先,真正出自民间的歌曲颇多天籁之音,犹如大自然的风声、鸟声、流水声那么动听,不加任何雕饰便独具美感。文人学士的作品,单就文辞说,由于民歌新鲜血液的注入,也大多是词藻鲜明、音节铿锵、富有生气。其形式多与内容结合紧密,它的发展变化多是依赖于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或更好地表达作者心声和情感的需求,由最初的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其次是与口语结合紧密,方言俚语的渗入,增添了内容的情趣和歌唱的韵味。文人的俗曲创作也往往是从学习运用方言俗语人曲开始的。再次是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无论是民间流传的口头歌谣,还是文人学士的仿拟之作,都带有较强的实用功能,比如最初用于农事的祭祀,后来则成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或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意识和抨击社会弊端等等,均表现得感情强烈、爱憎分明、思想明朗、直率单纯、诙谐有趣,绝少无病呻吟之作。这些特色有时会集中地表现在一歌一曲之中,尤令人感叹不已。因此,我以为俗曲不但可供赏心悦目,欣赏它的艺术价值,还可作为形象性的史料来看,透过它的描绘去认识以往的时代和中华民族走过来的足迹。

本着以上对于俗曲的认识和理解,全书共选收了262个题目的266首作品。为了便于阅读,又依每首内容的主要特点加以粗略的分类,拟出16个与俗曲内容和风格相谐的类目,类之下以作品或作者的时代先后为序编排,对每首作品都加以简注和赏评,以求对读者能有所帮助。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先所长郑振铎先生《中国俗文学史》的不少启发,又多承周振甫先生的指教,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急就成章,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务请读者不吝指正。P37-39

序言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几卜年一晃过去了。

我辈凡人,虽是中文出身,又端编辑饭碗,一天24小时,除了分内工作、食息之外,一生中花在上下班路上的工夫也多得够呛,所以真正空闲可用于自修写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好在中华书局从翠微路搬至王府井大街36号以后,“文革”结束了,工作恢复了,有幸可以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安放一张小床住下,晚间才能有条件利用办公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杂拌儿集》里所收,大多是这点时间里的零星小文,无非是关于书和人,谈不上有什么价值,其见解也多不成熟,似乎没有必要编印出来。但仔细一想,也未必然,因为无论这些文章多么浅陋平凡,不足挂齿,但总觉得它是自己在正业之外没有虚度时光的表现。何况印书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宣扬,只不过是想告诉人们一个毕生为人作嫁的编辑在业馀做了些什么,而对自己来说只是一种回忆罢了。

我不会电脑,本集所收,全出自于落伍的手工艺,一个字一个字码起来的,杂七杂八汇成一集,名之日《杂拌儿集》。以杂拌儿取作书名,印象中大约始自俞平伯先生,后来周作人等名家似乎也有以此作书名者,皆因集内文章性质多样,取其杂的意思。如今我亦东施效颦,但愿不至于招惹嘲笑吧。

后记

我编这个集子本来纯出于偶然,是在清理旧物时看到一包零散文章,即捡出部分,剪贴在纸上,拟出一个目录,粗看一过,觉得并无多少可取,但是如有机会出版,自己还是乐意的,这也算是人之常情不能免俗吧。

退休以后,周振甫先生尝约我共同撰写《钱锺书(谈艺录)读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92年8月出版,大约重印过四次,2013年3月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再版;另有改写《山海经》故事,1996年6月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还有《中国古典文学精华》,1997年8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八十年代时兴赏析文章,我承约写过百多篇,这里作为《诗词杂谭》收了几篇,另外还有大量的古文今译,个人成书的有五代两宋神仙怪异卷《野渡无人舟自横》和清代人情世相卷《直须看尽洛阳花》两本,分别作为《白话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全集》的第十四卷、第二十三卷,于2000年12月由台北麦田出版,前者署名季静,后者署名姜旭。这些都是应当交代的。

本集中有个别文章需要有点说明,即写有“附记”缀于文后。

集子总算编成了,但心中不免惴惴,苦于友人的激励,才壮着胆子交出。

感谢学苑出版社孟白先生不弃,提供出版机会,责编张芳女士不厌其烦地校阅,才使此书得见天日。

冀勤

2014.3.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