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华编著的《当今圣人徐特立》在结构上分为“革命家徐特立”、“教育家徐特立”、“学者徐特立”以及“道德楷模徐特立”四个部分,努力全面展示徐特立“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申出“学习徐特立”一章,试图为读者学习和研究徐特立提供比较明确而实际的参考。在资料选取方面,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八十年徐特立研究的主要成果,力争进行准确和深刻的把握,并对其所用史料进行了必要的甄别,对其中明显偏颇的观点予以辨析,对个别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或史料予以说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当今圣人徐特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彭世华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彭世华编著的《当今圣人徐特立》在结构上分为“革命家徐特立”、“教育家徐特立”、“学者徐特立”以及“道德楷模徐特立”四个部分,努力全面展示徐特立“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申出“学习徐特立”一章,试图为读者学习和研究徐特立提供比较明确而实际的参考。在资料选取方面,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八十年徐特立研究的主要成果,力争进行准确和深刻的把握,并对其所用史料进行了必要的甄别,对其中明显偏颇的观点予以辨析,对个别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或史料予以说明。 内容推荐 彭世华编著的《当今圣人徐特立》总结了近八十年来徐特立研究的成果,系统地论述了一代伟人徐特立的生平、事业和思想。 《当今圣人徐特立》按专题阐述了“革命家徐特立”、“教育家徐特立”、“学者徐特立”及“道德楷模徐特立”的光辉业绩和感人风范,由此展现徐特立“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本书全面阐发了徐特立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客观地评价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贡献、地位和影响。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既有较强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不失为了解徐特立、学习徐特立、研究徐特立的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章 革命家徐特立 第一节 在黑暗中摸索行进 一、出身贫寒 二、自学成才 三、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 第二节 挺立革命潮头 一、革命低潮下的果敢选择 二、参加南昌起义 第三节 从中央苏区到陕北边区 一、苏区红色教育家 二、长征路上老英雄 三、抗战建国大功臣 第四节 圣人暮年 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保持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第二章 教育家徐特立(上) 第一节 徐特立丰富的教育实践 一、徐特立从事了中国近现代多种性质的教育 二、徐特立从事了中国近现代多种形态的教育 三、徐特立从事了中国近现代新旧两种课程体系的教学 四、徐特立担任过中国近现代多种身份的教育工作 第二节 徐特立的校长实践 一、徐特立的校长经历 二、教育家徐特立的治校特色 附录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附录 长沙师范学校简介 第三章 教育家徐特立(下) 第一节 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期(—u):教育救国 二、发展期(—):平民教育 三、形成期(—):工农民主教育 四、成熟期():群众本位教育 五、完善期(—):社会主义教育 第二节 徐特立的教育理论体系 一、徐特立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徐特立教育理论的特色 第三节 徐特立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一、徐特立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贡献 二、徐特立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章 学者徐特立 第一节 徐特立治学 一、徐特立读书 二、徐特立藏书 三、徐特立著述 四、徐特立的治学观. 第二节 徐特立的学术思想 一、徐特立的自然科学学术思想 二、徐特立的社会科学学术思想 三、徐特立的哲学学术思想 第五章 道德楷模徐特立 第一节 革命第一 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 三、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 第二节 工作第一 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三、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第三节 他人第一 一、关爱他人的感人情怀 二、先人后己的处事风范 三、舍己利人的牺牲精神 第六章 学习徐特立 第一节 研究徐特立 一、徐特立研究概览 二、徐特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徐特立研究主要成果索引 第二节 纪念徐特立 一、纪念徐特立的重要活动 二、纪念徐特立的主要阵地和设施 第三节 学习徐特立 一、学习徐特立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 二、学习徐特立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三、学习徐特立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 四、学习徐特立工作第一的敬业精神 五、学习徐待立勤劳简朴的生活习惯 六、学习徐特立学而不厌的求知态度 附录一 徐特立年谱简编 附录二 徐特立的部分优秀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革命家徐特立 徐特立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出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他少年时期接受过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参加过府县考试,希望通过科举走上仕途;青年时期先是崇拜康梁,后转而拥护孙中山,是湖南辛亥革命首义者之一,曾当选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在袁世凯主政后,他仍回教育界实践“教育救国”和“科学兴邦”的主张,但在思想上很苦闷;五四时期,受到革命新思潮影响,奋起反对军阀“祸湘”,积极参加“驱张运动”,旋赴法勤工俭学,一度赞同无政府主义;大革命时期,参加国民党,积极从事农民运动,担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长、湖南省农民协会农运讲习所主任;“马日事变”后,面对白色恐怖,毅然加人中国共产党,从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参加了中央苏区工农政权的建设。也参加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是中央苏区和陕北边区革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也是自然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开拓者。抗日战争时期,徐特立受党中央派遣,担任八路军高级参议、驻湘代表,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继续领导宣传教育事业,为接管全国教育机构,研究制定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育制度,组织编写教材而发愤忘食,并亲临各地学校进行视察和指导。新中国成立以后,徐特立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为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所以,毛泽东评价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第一节在黑暗中摸索行进 一、出身贫寒 (一)苦难重年 徐特立诞生于1877年2月1日,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今属长沙县江背镇)人。父亲徐树兆,典型农民,无文化,不善言谈,待人接物憨厚忠诚。母亲胡氏,出身极苦,婚后劳务繁重,生育过多,缺乏调养,过早病逝。祖父亦是农民,但略有文化,懂中医之道,常为乡亲邻里诊治疾病,兼能卜卦、看相、观风水。徐特立原名懋恂,乃祖父所赐。懋,取其勤勉;恂,取其诚信。祖父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 徐特立母亲去世后不久,祖父亦弃世。家庭连遭两次丧葬,几近破产,仅剩50串钱,合银洋52元。父亲遂与外祖父各出50串钱,买山地一块及茅屋五间,两家合居。以父亲一人之力,抚养四个儿女,无法维持,遂忍痛将大女儿送人做童养媳。徐特立也要担当照看妹妹的责任。 8岁那年,除夕降I临,家里却没有过年景象。徐特立的父亲冲寒冒雪,前往颜姓地主家索讨工钱,却被管家赶出大门。父亲又气恼,又疲倦,两手空空回到家里。徐特立兄妹们含着泪水,不声不响地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件事,在徐特立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二)私塾读书 9岁那年,父亲筹措了学费,送徐特立人私塾读书。 在旧中国,教育落后,冷僻乡村尤甚。蒙馆塾师以课徒糊口,不懂儿童心理和教育方法,所用教材大多是艰深古奥的四书五经。徐特立从9岁至15岁,读了六年书。在这六年中,换了好几个私塾,也换了好几位先生。这些先生,有的教学态度粗暴,对学生不是斥骂,便是鞭笞,常使学生心怀畏惧,处于恐怖紧张之中。徐特立对此甚是反感。后来,他自己从事教育,遂竭力反对体罚学生,反对强制的教育方式。有的教书先生学识浅薄,只能教学生死记硬背,不会讲解文义。这使学生读书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后来,徐特立自己担任教师,便极力苦学,丰富自己的知识,给学生讲课生动形象,娓娓动听。六年的旧教育,对他的影响和启示是很大的。 有两位先生是他终生不忘的良师。一位是当他刚刚读了半年书之后新换的先生。这位先生注重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选用朱柏庐《治家格言》做课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未雨绸缪,勿临渴而掘井”,等等,道理易懂,且于为人处事有益。读了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之后,又教读明朝忠臣杨椒山的遗嘱。杨椒山名继盛,因弹劾权相严嵩而遭陷害.以致被杀。这篇遗嘱是他临刑前写给儿子的,极有感情。读熟了这两篇文章之后,才教读《论语》。徐特立晚年曾回忆:“使我对读书发生兴趣的,是这两篇文章,而不是《论语》。”据此他提出:“我以为教育应从日常有用的事情和有感情的文章教起。” 另一位是他15岁时的先生。是个和尚,俗姓张。教静坐,教读佛经,教读禅宗语录。禅宗语录一般是白话,易懂,往往包含哲理,能启发思考力。徐特立在自传中写道:“禅宗不立语言文字,反对不知意义的念诵和钻字句,其中有偈云:‘十八木珠一串穿,终朝念佛涤心慊。可怜不识弥陀旨,数尽恒沙也惘然。’我读了这一偈后,就去了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恶习,而力求深入。禅宗破除一切执着。在御选语录中,曾有一王子问禅宗云:‘食肉者是,不食肉者是?’答云:‘食肉是王爷之禄,不食肉是王爷之福。’食肉与不食肉无严格的对立,这给了我启发,使我看问题时能掌握灵活性。同时,也懂得些唯心派的哲学。可惜受了八股形式拘束,不能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 和尚老师甚为推崇寒山、拾得的诗歌。寒山、拾得是唐代两位很有学问的高僧,所写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且富人情味。和尚老师就拿他们的诗集教学生诵读。许多篇章被徐特立读得烂熟于胸,直到晚年还能脱口而出。 (三)祖母遗风 徐特立12岁的时候,适值伯祖父亡故。他被过继给伯祖母作孙子,改称祖母。家庭因丧负债,仅遗留可收30石谷子的水田。祖母61岁,已半身瘫痪,便为孙子娶了童养媳。小姑娘叫熊立诚,比徐特立小11个月。夜晚,祖母不让掌灯看书习字,说是浪费灯油。但每日黎明,则必定督促早起,洒扫庭除之后,须大声朗读诗文,谓之晨课。平日无事,亦不许串门走户。常要他们围坐身旁,听她讲述高祖的贫穷、曾祖的兴家及祖父的没落,分析兴衰原因,进行治家教育。祖母管教严格,潜移默化,影响深刻。徐特立70多岁时,曾回忆说:“我的一生刻苦和我妻在20岁以后脱离我独持家政50年,都和祖母的教导有关。” 徐特立15岁这年,祖母病重,弥留时刻立下遗嘱:后事从简,不可败毁家产。还嘱咐孙子去南岳朝拜,替她还愿。 祖母去世后,徐特立辍学务农。他第二年成亲,开始独立持家。秋天,他和乡邻十余人共租一船,去南岳还愿。这时正是初秋季节,骄阳高照,气候炎热,船夫虽奋力摇桨,汗流浃背,无奈逆水行舟,行进仍极缓慢。船舱坐着的几个阔少爷嫌船夫划船太慢,恶言厉色,骂个不停。徐特立见此情景,甚是愤慨。他在心中默念:“我如果是一船户,我决不运人,只运猪;我读书如果取得科甲,就只做教官!”到了南岳,他人大殿敬香后。旋经山麓向祝融峰朝拜。两天后,他仍然和同来的十余个香客,乘船返乡。 徐特立的童年、少年时代,就这样结束了。P1-4 序言 徐特立(1877—1968)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徐特立,既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推进革命事业迅速走向胜利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时代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 徐特立,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中国革命最低潮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立下了特殊功劳。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在共和国成立初期,他都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徐特立,伟大的教育家。他由一个封建时代的私塾先生,涅槃为反封建教育的英勇斗士、近代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进而升华为苏维埃教育、边区教育和共和国教育的创立者、实践者与领导者。日本《世界新教育选书》第六卷把他和蔡元培并列为近代中国新教育的代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江西红军在三四年中扫除文盲所取得的成绩。比中国农村任何其他地方几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还要大。”徐特立,先后担任过十多所学校的校长,包括小学、中学、师范直至高等学校。他尊师爱生、勤俭办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经师,又是人师,深受师生爱戴。他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之一,还培养出了蔡和森、李维汉、李鹏、叶选平等一大批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徐特立,一位广闻博识的学者。他早年在闭塞的长沙农村刻苦自学,后来前往巴黎、东京、莫斯科等地学习和考察教育,从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到新文化的哲学、教育学、天文地理、理化生,“活到老,学到老”,学贯古今,融通中外。徐特立,一位广为人知的道德楷模。他一生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受到党和人民的无比尊敬。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朱德称赞他是“当今一圣人”,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学习徐特立、研究徐特立,是近八十年来党中央的一致号召。早在1937年徐特立六十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那封著名的祝寿信,信中写道:“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1947年徐特立七十大寿时,中共中央致信祝贺,指出:“你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最优秀传统。……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骄傲,把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任务。”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再次号召弘扬、学习徐特立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198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在全国纪念徐特立诞辰10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徐特立同志作榜样,增加党性锻炼,树立良好的党风,并且把它推广到广大青年和全国人民中去。”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徐特立纪念馆题写馆名。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铜像揭幕典礼上强调:“我们纪念徐老,需要认真地回顾、整理、总结徐特立教育思想,目的是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使之发扬光大。”②2010年9月,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隆重纪念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共同缅怀徐老的大家风范,探究他的教育思想,弘扬他的崇高精神,这对当前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 近八十年来,学习和研究徐特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整理出版了徐特立的重要文献。主要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徐特立文集》(长沙师范学校编)、《徐特立文存》(武衡、谈天民、戴永增主编)、《徐特立读书眉批选》(北京理工大学编)、《徐特立教育论语》(戴永增、肖传京、郭建平编)等。二是编写出版了徐特立的评传。主要有《革命老人徐特立》(熊瑾玎著)、《我们的师表》(周世钊著)、《怀念徐特立同志》(长沙师范学校编)、《徐特立传》(长沙师范学校编)、《命运之谜:徐特立传》(柯蓝著)、《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长沙师范学校编)、《现代圣人徐特立》(师秋朗著)、《徐特立在延安》(王云风主编)、《万世师表徐特立》(徐禹强、徐文浩主编)、《一代师表徐特立》(李龙如、李喧主编)、《圣人风范徐特立》(梁堂华著)等。三是研究整理了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徐特立教育思想讲座》(曹国智、孟湘砥主编)、《徐特立教育学》(吉多智、李国光、戴永增编)、《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陈桂生著)、《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李之钦著)、《徐特立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涂光辉、周树森主编)、《徐特立的师范教育思想》(吴紫彦、吴重光主编)、《徐特立的道德魂与教育论》(徐厚道、罗先国主编)、《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江来登、孙光贵著)等专著,还有数百篇论文。 对徐特立的宣传和学习,更多地表现为定期召开纪念大会、建设纪念阵地等。主要活动有::i977年长沙师范学校举行“隆重纪念毛主席《给徐特立的一封信》发表40周年、给徐特立题词‘坚强的老战士’发表30周年、徐特立诞辰100周年大会”;1982年2月,湖南举行“徐特立诞辰105周年纪念大会”,北京举行“纪念徐特立同志诞辰105周年座谈会”;1987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召开“纪念徐特立诞辰110周年暨徐特立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1992年8月,延安召开“纪念徐特立诞辰115周年暨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1997年2月,陕西举行“纪念徐特立120周年诞辰座谈会”;2007年12月,湖南举行“徐特立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2010年9月,北京举行“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纪念徐特立从教115周年”;等等。为了纪念、学习和宣传好徐特立,湖南、北京、陕西等地成立了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进行有组织的研究和交流。此外,北京、湖南等地还设立了铜像、纪念馆、生平展等纪念场所和设施。 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以往学习和研究徐特立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比如,对革命家徐特立研究较多,对教育家徐特立研究较少;对徐特立生平研究较多,对徐特立道德品质、人格风范研究较少;单方面研究较多,比较研究较少;一般性回忆和介绍较多,理论概括较少,不少文章甚至有简单套用时代口号和术语之嫌。此外,徐特立研究的成果主要分散发表在论文和书刊上,很难给人一个完整的概念。新时期学习和研究徐特立,必须克服这些不足。 (三) 如上所述,本书在编著中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总结近八十年来徐特立研究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和思考,力求比较完整和准确地反映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特质和特点。二是深化和充实现有徐特立研究中比较薄弱的地方。尤其对于教育家徐特立,试图全面整理其丰富的教育实践,概括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客观评价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贡献、地位和影响。此外,徐特立的治学也是以前研究中比较薄弱而在本书编著中着意加强的。三是要编著一本综合性的著作,力争通过简便易行的方式,概括和展示徐特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比较方便和乐于学习徐特立,让徐特立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比较完整、准确和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根据上述目标,本书在结构上分为“革命家徐特立”、“教育家徐特立”、“学者徐特立”以及“道德楷模徐特立”四个部分,努力全面展示徐特立“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申出“学习徐特立”一章,试图为读者学习和研究徐特立提供比较明确而实际的参考。在资料选取方面,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八十年徐特立研究的主要成果,力争进行准确和深刻的把握,并对其所用史料进行了必要的甄别,对其中明显偏颇的观点予以辨析,对个别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或史料予以说明。在体例上,我们坚持图文并举,在文字叙述的同时配以一定的历史照片,以增强生动性、可读性。文字则力求简明、深入浅出,以符合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 本书由我负责提出选题,拟定结构和提纲,撰写前言,统一全书风格和修正文字(伍春辉、梁堂华协助);陈志明编著第一章“革命家徐特立”;孙光贵编著第二章“教育家徐特立(上)”(附录由梁堂华编著);李宣平、伍春辉、梁堂华编著第三章“教育家徐特立(下)”;李龙如编著第四章“学者徐特立”;梁堂华编著第五章“道德楷模徐特立”(孙光贵参与部分工作)、第六章“学习徐特立”;附录一“徐特立年谱”由孙光贵编著;附录二“徐特立的部分优秀学生”由梁堂华编著。为了编著好本书,大家查阅了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徐特立研究的主要成果,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部分重点问题如“教育家徐特立”、“学者徐特立”等,订正了一些史料和原有研究结论。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全国徐特立研究专家多年来的主要成果;王风野、周树森、詹小平等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徐特立亲属徐禹强、徐舟等认真审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十分重视研究和宣传徐特立,已经出版了《徐特立教育文集》、《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徐特立教育论语》等多部徐特立研究的图书,这次又立项出版本书;郭戈、刘立德、冯卫斌、胡兰江等有关同志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在此,谨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彭世华 2012年6月于长沙市星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