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通晓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学论述之外,并著有诗集、小说、戏剧、传记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风行于世。一行禅师之所以享誉国际,普受敬重,甚至有“入世佛教之父”的称号。
本书即为一行禅师的作品,在书中,他将为我们讲述佛陀的事迹,让我们体悟人生的真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道白云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一行禅师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行禅师,通晓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学论述之外,并著有诗集、小说、戏剧、传记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风行于世。一行禅师之所以享誉国际,普受敬重,甚至有“入世佛教之父”的称号。 本书即为一行禅师的作品,在书中,他将为我们讲述佛陀的事迹,让我们体悟人生的真谛。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冰春风。 目录 第一篇 1.为步行而行 2.牧牛 3.一大把姑尸草 4.受伤的天鹅 5.一碗乳汁 6.蕃樱桃树下 7.白象之奖 8.宝石的项链 9.慈悲之路 1O.未出生的孩子 11.月下之笛 12.金蹄 15.开始修行 14.渡过恒河 15.森林苦行者 16.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17.毕波罗树叶 18.晨星出来了 19.对橘子的专注 20.一只鹿 21.莲花池 22.转法轮 23.法蜜 24.皈依 25.音乐的妙境 26.水也会上升的 27.世法燃烧 28.棕树林 29.缘起 第二篇 50.竹林 51.我会在春天回去 52.手指非月 53.不会褪灭的美 54.重聚 55.清晨的阳光 56.莲愿 57.新的信念 58.啊,喜乐 59.等待天明 40.黄金铺地 41.谁见过我的母亲 42.爱就是了解 43.每个人的眼泪都是成的 44.原素会重新组合 45.开启大门 46.一把申恕波树叶 47.依照正法 48.以禾盖土 49.大地的教化 50.一把麦糠 51.慧藏 52.功德田 53.投入此刻 54.住于专念 55.晨星出现 第三篇 56.专注呼吸 57.木筏非岸 58.一把珍贵的泥土 59.异说之网 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 61.狮子吼 62.舍利弗之吼 63.一直到海 64.生死轮转 65.非满非空 66.四座山 67.海洋诗人 68.三妙门 69.佛陀会到哪里去 70.鹌鹑与白鹰 71.调弦的艺术 72.默默的反抗 75.隐藏的饭团 74.象后的叫声 75.快乐的热泪 76.修行的果实 77.眼里的星斗 78.二千僧袍 79.檀香树菇 80.你们要精进 81.故道白云 附:部分难字注音 试读章节 33.不会褪灭的美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她坐一辆由两只白马拖行的白色马车前来。陪同她一起来的,是一个大概十六岁的少年。她的衣着和举止风度都十分高贵典雅。她请一个年轻比丘引路前往佛陀的房舍,但他们到达时,却发觉佛陀仍未行禅归来。于是,那年轻比丘便请他们先在佛陀房子的外面坐在竹椅上等候。 没多久,佛陀便在迦鹿荼离、舍利弗和那先沙摩罗的陪同下回来了。那女人和少年都站起来恭敬地鞠躬作礼。佛陀请他们坐下来后,自己便坐到另一张竹椅上。原来这位女士就是阿摩巴离,而少年就是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戌博迦。 迦鹿荼离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女子。他才刚受了比丘戒一个月,一时间不知道应否目视美人。于是,他把眼睛垂下来,望着地上。那先沙摩罗也是同样的反应。只有佛陀和舍利弗直望进女子的眼里。 舍利弗望着阿摩巴离,然后再望着佛陀。他看到佛陀自然轻松的目光。他的脸就像个美丽的圆月。佛陀的眼睛清澈慈祥。舍利弗感到佛陀的从容自在和喜悦,都在那一刹间渗进了他自己的心内。 阿摩巴离也是直接望着佛陀的眼睛。从没有人像佛陀这样望过她。在她的记忆中,所有男人见到她都会感到不大自然或对她生起欲念。但佛陀的目光,就如他在望着一片云、一条河或一朵花。她似乎觉得佛陀可以看到她心里深处在想什么。她合起掌来,把自己和儿子给各人介绍。“我是阿摩巴离,这就是我学医的儿子——戌博迦。我们已久仰大名,一直都盼望着与你会面的时刻。” 佛陀问戌博迦有关他学业上和日常生活的问题。戌博迦都一一礼貌地回答。佛陀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善良和聪颖的少年。虽然与阿世王太子同父异母,但他很明显地比太子具备更有深度的性格。戌博迦对佛陀充满敬仰和爱慕。他告诉自己,日后完成学业,必定要定居竹林附近,以能亲近佛陀。 未见佛陀之前,阿摩巴离以为他就只像她见过的其他著名导师。但她现在发觉她从未遇过像佛陀一样的人。他的眼神充满着难以形容的慈和。她感到他全然了解锁在她心底里的痛苦。单是佛陀对他的凝望,已把她的苦痛溶解了一大部分。泪光盈睫,她对佛陀说:“大师,我一向命苦。虽然我衣食无缺,钱财丰足,但一直以来,我的生命都全无意义,今天才是我生命里最快乐的一天。” 阿摩巴离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歌舞家,但她不是随便给人表演的。行为态度恶劣或不合她心意的人,就是肯给她再多的金钱,她也不会为他们表演。十六岁的时候,她经历了一次痛心的恋爱。之后,她便遇到了当时年轻的频婆娑罗太子,双双堕入爱河。她替她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戌博迦。但宫中没有一个人肯接纳阿摩巴离和她的儿子。一些王族成员更扬言戌博迦只是太子在路边一个大桶旁拾回来的弃婴。为了这些诬陷,阿摩巴离的自尊大受损害。因为宫中的人对她嫉妒成仇,她也只是忍辱负重。最后,她发觉只有她的自由才是唯一值得维护的。她从此便不愿在王宫居住,也立愿永不会再放弃她的自由。 佛陀对她温和地说:“美丽的生和灭,正如其他现象一样。只有从禅定中得来的平和、喜悦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阿摩巴离,你要珍惜生命剩下来的每一刻。不要让自己迷失在不察觉或无意义的娱乐中。这是十分重要的。” 佛陀告诉阿摩巴离她怎样可以重新安排她每天的生活——修习呼吸、静坐、留心专注地工作和遵守五戒。她很高兴获得佛陀这些宝贵的告诫。在离开之前,她说:“我在城外有个芒果丛林,那里清凉恬静。我希望你和你的比丘会考虑到那儿一游。那将会是我和儿子的莫大荣幸。佛陀上人,请你考虑一下我的邀请吧。” 佛陀微笑接纳。 阿摩巴离离开之后,迦鹿荼离禀请坐在佛陀旁边。那先沙摩罗请舍利弗坐到另外的椅子上。他自己则依然站着。几个经过的比丘也前来加入他们的谈话。舍利弗望着迦鹿荼离微笑。他又同样望着那先沙摩罗微笑。然后,他对佛陀说道:“师傅,一个僧人应如何对待美色?美,尤其是女人的美,会障碍修行吗?” 佛陀微笑。他知道舍利弗这个问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他的比丘而问的。他答道:“比丘们,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丽和丑陋的。美与丑都只是我们心中创造的观念。它们与五蕴是难分难解的。一个艺术家的眼中,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美丽,什么也都可以被视为丑陋。一条河、一片云、一片叶、一朵花、一线阳光或一个金黄色的下午,全都具备不同的美。我们身旁的金竹也非常美丽。但也许没有任何美丽会比一个女人的美更容易使一个男人动心。如果他是被美色迷倒的话,他便会失去道业。 “比丘们,当你们已因看透而得道,你们会看到美的依然是美,丑的也仍然是丑。但因你们都已证得解脱,你们便不会被系于它们任何一样。当一个解脱了的人看美,他也同时会看到其中包含着不美的部分。这个人会明白到一切的无常和空性,包括了一切美的和丑的。因此,他不会被美所迷,也不会抗拒丑陋。 “唯一不会褪灭和产生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已得解脱的心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喜悦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悦。比丘们,精进地修行吧,那你们便会证得真美。” 迦鹿荼离和其他比丘都觉得佛陀这番话非常有用。 雨季终于过去了。佛陀提议迦鹿荼离和车匿先回迦毗罗卫国通传佛陀即将回去的消息。于是,迦鹿荼离和车匿便立刻准备动身。迦鹿荼离现在已是个稳重祥和的比丘。他知道都城的人看见他现在的模样,都会十分惊奇。他期待着宣布佛陀回乡的消息,但也同时觉得要离开只曾小住的竹林,有点遗憾。 P117-120 序言 最初净因法师给我介绍《故道白云》(Old Path White Clouds)时,我还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本关于佛陀事迹的书,与我所看过的一些佛陀传记类书籍大同小异。但开始阅读后,我便爱不释手,一下子走进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以印度东北为背景的佛陀时代了。 本书直接取材于二十四本巴利文、梵文以及中文的佛典。作者把佛陀一生的主要事迹和言教,透过佛陀八十年不平凡的经历,从一个牧童缚悉底与佛陀的一段因缘,一一引述出来。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而言,如果说佛陀事迹与言教的陈述是牡丹,那这本书对于佛陀人性一面的反映,便成了我眼中的绿叶,而且绿得鲜艳夺目。许多人心目中的佛陀不仅是佛教的创造人,而且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圣者。但本书通过对佛陀年轻时代的情怀以至老年时期的健康状况的描述,把这位圣者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距离拉近了一大截。或许,从了解佛陀人性的一面,我们会同时更了解自己佛性的潜能。这就是我觉得绿叶的可爱之处! 作为一个读者、译者和学佛者,这本书带给我多方面的享受和启发。多谢净因法师给我经历这个旅程的机会,更要多谢法师帮助翻译书中所有的人名、地名和一些巴利文的名词。 译者希望以此中文版本,能与大家分享重步佛陀“故道”、细看“白云”的感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