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儿童艺术史(全彩高清权威修订定本图解珍藏版)》是作者维吉尔·M.希利尔为九岁以上的孩子编写的一本世界艺术史教材。全书分为“绘画、雕刻和建筑”三个部分,共91章,收录了近370多幅人类文明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图片,包括古埃及、古希腊、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国的名家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希利尔儿童艺术史(全彩高清权威修订定本图解珍藏版)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美)维吉尔·M.希利尔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希利尔儿童艺术史(全彩高清权威修订定本图解珍藏版)》是作者维吉尔·M.希利尔为九岁以上的孩子编写的一本世界艺术史教材。全书分为“绘画、雕刻和建筑”三个部分,共91章,收录了近370多幅人类文明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图片,包括古埃及、古希腊、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国的名家作品。 内容推荐 艺术给孩子提供心灵的寄托。《希利尔儿童艺术史(全彩高清权威修订定本图解珍藏版)》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个部分,作者维吉尔·M.希利尔用简洁传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与那些艺术大师和不朽杰作相关联的故事,如同一位资深的艺术导游,带领着孩子们穿行于世界艺术的殿堂之中。在参观过程中,作者随时会告诉孩子们很多好玩的细节,比如:古埃及陵墓里的画中人物都是“侧脸正眼,侧身正肩”,古埃及艺术家在画中用上下来表现人物的远近关系,而两河流域的艺术家们则用透视法表现人物的远近关系,等等。 就这样,作者陪伴孩子们游历了罗马、巴黎、雅典等著名艺术圣地,结识了梵高、罗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每一幅绘画、每一件雕塑、每一幢建筑都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本书还配有近四百幅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图片,让人大饱眼福。 目录 第一部分 绘画 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绘画 第2章 这幅画有什么毛病? 第3章 宫殿里的拼图 第4章 愚人画 第5章 瓶与罐上的绘画 第6章 耶稣和基督徒的画 第7章 牧童画家 第8章 天使般的兄弟 第9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第10章 罪恶与布道 第11章 伟大的老师和“最伟大的”学生 第12章 画画的雕塑家 第13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 第14章 六个威尼斯画家 第15章 裁缝之子与光影大师 第16章 佛兰芒人 第17章 两个荷兰人 第18章 丢勒和小荷尔拜因 第19章 遗忘与发现 第20章 话说西班牙画家 第21章 风景画和广告牌 第22章 动荡的年代 第23章 迟到的开始 第24章 三个迥然不同的英国画家 第25章 几位非常贫穷的画家 第26章 最重要的角色 第27章 后印象派 第28章 早期美国画家 第29章 更多的美国画家 第30章 两位身居欧洲的美国画家 第31章 真人画家 第32章 非写实与超现实主义 第33章 其它现代派画家 第二部分 雕塑 第1章 最早的雕像 第2章 巨像与小雕像 第3章 基路伯和国王 第4章 大理石雕像 第5章 自然的站姿 第6章 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 第7章 后菲狄亚斯时代 第8章 石膏复制品 第9章 宝石小雕像 第10章 陶土塑像 第11章 胸像和浮雕 第12章 石头里的故事 第13章 天堂之门 第14章 寻宝人和一个秘密 第15章 第二优秀和最优秀的骑像 第16章 四项天才集于一身 第17章 切利尼铸造珀耳修斯青铜像 第18章 米开朗基罗时代前后 第19章 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丹麦人 第20章 一枚两分钱邮票上的雕像 第21章 狮子、圣人和国王 第22章 一份厚礼 第23章 思想者的思考 第24章 美国雕塑家 第25章 美国最优秀的雕塑家 第26章 丹尼尔·切斯特·法兰奇 第27章 女雕塑家的作品 第28章 路的尽头 第29章 现代雕塑 第三部分 建筑 第1章 最古老的房子 第2章 众神的房子 第3章 “泥饼”宫殿和神庙 第4章 完美的建筑 第5章 女式建筑 第6章 建筑的新样式 第7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8章 建筑装饰 第9章 早期基督教建筑 第10章 东方早期基督教建筑 第11章 黑暗中的一线光亮 第12章 圆拱 第13章 城堡 第14章 直入云霄的建筑 第15章 献给圣母的赞歌 第16章 乡村大教堂 第17章 环游欧洲 第18章 芝麻开门 第19章 圆顶的烦恼 第20章 回顾历史,开拓未来 第21章 英国住宅 第22章 “商标”建筑 第23章 打破陈规 第24章 英国文艺复兴建筑 第25章 从小木屋到大房子 第26章 AL与OL 第27章 “彩虹”桥和“葡萄藤”桥 第28章 摩天大楼 第29章 建筑新思维 试读章节 我正在听老师讲课,手里却拿着一支铅笔。在我课桌上面,有两个相距约一英寸(1英寸=2。54厘米)宽的小点。我漫不经心地转动手里的铅笔,先用笔尖在一个点上戳了一下,又在另一点上戳了一下。于是,这两个点就成了一双小眼睛。我在每只眼睛周围画上一个圆圈,然后用一条弧线把两个圆圈连了起来,这样便成了一副眼镜。 第二天,我又画了一个鼻子,一张嘴巴来配那双眼睛。 第三天,我加上了两只耳朵,一些头发,完成了这张脸。 第四天,我又加了一顶帽子。 第五天,我添加了身子,包括胳膊、腿和脚。 第六天,我又对这幅画进行了加工润色。用铅笔沿着那些线条重重地描画,反反复复地把线条加深,直到它们最终在课桌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凹痕。 第七天,老师盯上了我,而我则盯着那幅画。 第八天,我爸爸得到了一张购买新课桌的账单,而我得到了——唉,不说了,我得到了啥用不着你来瞎操心。 “没准儿他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呢。”我妈妈说。 “老天爷,那你可得阻止啊!”我爸爸说,“不然我要花费的可就远不止一张新课桌的钱啦。”后来,老天果然阻止了。 据我所知,有一所学校,教室里有一块很大的木质写字板,专门用来让学生们在上面涂鸦的。写字板的顶端印着一行字: 如果你一定要画,别在你的课桌上画,就画在这块写字板上吧。 只要你把一支铅笔放到一个人手中,他肯定忍不住要画些东西。不管他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在接听电话,如果手边恰好有本便签簿的话,他总会在本子上画些圆圈啊、脸蛋啊、三角形或正方形什么的;要是旁边没有本子,他就会在桌面或墙壁上画。总之,他就是忍不住要画些什么。你想想看,哪本电话簿上不是画满了东西?我们说,这是人的本性。只要是人,就会这么做。 现如今,其他动物也能够学会做许许多多人类会做的事,但有一样是动物学不会的,那就是画画。狗能学着用两条腿走路去取报纸,熊可以学会跳舞,马能够学会数数,猴子还能够学会用杯子喝水,鹦鹉甚至能够学会说话。但人类是唯一能够学会画画的动物。 世间的每个小男孩和小女孩,肯定都在某些时候画过某些东西。难道你没画过吗?没准儿,你画过一匹马、一栋房子、一艘轮船、一辆汽车、一只猫或一只狗。也许,你画的那只狗看起来就像一只猫,或者就像一条毛毛虫。即便如此,你也比任何其他动物要强得多啦。 就连生活在很久以前的远古人类——那个年代还没有房屋,这些人只能住在山洞里,他们几乎与野生动物一样,浑身都生着长长的毛发——也能画画。当时没有纸也没有铅笔,他们只好在洞穴的岩壁上画画。这样一来,这些画就用不着装个画框挂在墙壁上了,它们就直接画在洞穴的岩壁上,当然,也有的画在洞穴顶上。 有时候,图画仅仅是直接刻画在洞壁上的线条;有时候,一些图画刻上去以后还会上色。远古人类使用的颜料,是用有色黏土和动物油脂混合而成的,通常只有红黄两种颜色。或者,他们直接用血做颜料,这种颜料一开始是红色的,后来就几乎变成了暗黑色。其中有些图画,看起来好像是用烧焦的木棍头画的,就像你也可以用燃过的火柴头儿画出一道黑色的线条一样。还有一些画,是刻在骨头上的——刻在鹿角或象牙上。 P2-3 序言 最初拿到这部《希利尔儿童艺术史》的英文原文,并没怎么在意,随手翻了一下,发现作者希利尔在开头就让小朋友们先观看一幅埃及壁画,然后让他们说出画中人物有什么毛病。看到这里,顿时觉得与作者有种穿越时空的心灵相通感。 多年以前在大学里教书时,也凭着兴趣开设了《西方艺术史》选修课,当我绞尽脑汁地思索过各种开篇方式以后,最终还是准备了许多埃及壁画的ppt演示图片,从古埃及人绘画中的“正面侧身律”开始讲起。因为这种开篇的方式很有意思,能够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艺术史的兴趣。 不过,随着翻译工作的展开,我发现,这部《希利尔儿童艺术史》中,可不止这一处有趣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位乐观风趣的孩子,你一定喜欢古希腊著名画家阿佩利斯与鞋匠的轶闻,帕拉修斯的“愚人画”的趣事,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兼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吓走对他的壁画指手画脚的教皇的奇闻;你也会对小卡诺瓦在厨房里用黄油雕刻出了狮子感兴趣,更会喜欢切利尼把自家锡制碗盆全都扔进熔炉里,制作出珀耳修斯青铜像的怪谈。 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你的疑问一定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因为这本书回答了“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为什么空中飞鸟不像鸟?哪幢建筑是最完美的建筑?什么是拜占庭式建筑?什么是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为什么要建造上百年的时间?城堡里到底有没有住着吃人的恶魔?美国总统官邸如何被涂成了‘白宫’?”等诸多你关心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旅游的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参观古朴的莎士比亚故居,稍显寒酸的林肯小屋,还可以步人气势恢宏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美轮美奂的凡尔赛宫,更可以在比萨斜塔前歪头观看,跟狮身人面像比个高低。 如果你喜欢风景画,这里有巴比松画派,有庚斯博罗,康斯太勃尔和透纳;如果你想知道谁给国王画过像,这里有委拉斯开兹,还有给上了断头台的查理一世画像的凡·戴克,更有画过拿破仑的大卫、安格尔和格罗;要是你喜欢惊悚故事,这里有割掉耳朵的梵高画像,有巨蛇缠身的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要是你喜欢名人逸事,就会关注发明汽船的富尔顿和电报发明家莫尔斯,他们原来都是鼎鼎有名的画家。 为了使这些栩栩如生的西方艺术史中的名作更加鲜活,我们在书中配了近四百幅插图。其中有蜚声世界的“卢浮宫三宝”——断臂维纳斯和胜利女神的雕像,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还有古希腊形态各异的花瓶,米开朗基罗那些最著名的雕塑,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丢勒那些有着优雅卷发的自画像,大卫的新古典主义画作,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干草堆,惠斯勒的母亲,以及毕加索的音乐家,更有西方艺术史上那些著名建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每幅画作、每张雕塑和建筑图片下方都加了图注。这些图注不是“在完美的蛇身上画脚”,而是书中故事和插图的有益而必要的补充。让我们先来看下边这两幅画: 现代艺术史学家倾向于认为,这两幅都是达·芬奇的《岩间圣母》,都是木板油画,表现内容和构图基本相同。左侧那幅色调偏冷的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右侧那幅色调偏暖(临摹到画布)的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不过,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甚至在当今,这两幅可谓说明解释文字最多的画作,目的无非是想证明哪一幅才是达·芬奇的真迹。 在这里只是举了一个小例子,旨在说明,在艺术史上,对于画作的阐释文字总是不厌其多的。那么,我们在那些漂亮的插图下方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 首先,图注介绍了作品内外的故事。 比如,委拉斯开兹的《宫娥》表现了公主刚进来的场景,公主站在前排居中位置,两个宫娥一个忙着行屈膝礼,一个递上茶点,前排左侧是两个侏儒,其中一个假意要踩醒那条大狗,后排左侧拿着画笔的是画家本人。在毕加索《三个音乐家》中,画家从左至右分别画了一个英国喜剧中穿五颜六色衣服的滑稽丑角、一个法国哑剧中穿白衣服的男丑角、一个修士,分别代表毕加索本人与他的好友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和马克斯·雅各布。在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中,画家在自由女神旁边画了个头戴高帽手拿枪的男子,也表现的是他本人。此外,还介绍了大卫的名作《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共有五个版本。 其次,图注中引介了一些名人对作品的评价。 比如,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称赞托瓦尔森的《卢塞恩狮子纪念碑》为“世界上最悲壮、最感人的雕像”,还说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是“一只正在漫步的长满肉瘤的狮子”。还有青年时代的奥斯卡·王尔德见到提香的《圣母升天》时,评论说“它无疑是意大利最优秀的画作”。丢勒在自己的自画像下方写道,“画家值得、也必将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画家不受尊重的现实。 再次,图注中体现了艺术史上的一些争论。 比如,庚斯博罗之所以画《蓝衣少年》,是为了反对他的对手雷诺兹的艺术理论,因为雷诺兹曾撰文说:“一幅画中应该避免使用大块的蓝色、灰色、绿色等冷色调。”而如今庚斯博罗的《蓝衣少年》也成了不朽的名作。还有画家杜米埃曾评价马奈《吹横笛的少年》“平得像张扑克牌”,而大作家左拉却认为这幅画“运用最简单的手法表现了最强烈的效果”。 最后,图注中列举了一些艺术史公论。 比如,画家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在2005年曾被评为英国第二优秀的画作。那么你会问,哪幅画是英国最优秀的画作呢?它就是透纳的代表作《被拖去解体的无畏号战舰》,在2005年的评比中,这幅画荣登英国最优秀画作宝座。还有维米尔的代表作品《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表现了普通人物的自然美,有人称它为“北方的蒙娜丽莎”或“荷兰的蒙娜丽莎”。此外,惠斯勒的《母亲》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蒙娜丽莎”。 这就是艺术史,你觉得它抽象吗?毫不抽象。 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西班牙大画家兼雕塑家毕加索曾说过: ”每个孩子郁是天生的艺术冢,问题是怎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保持这种天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保持婴儿那种“观看先于语言”的良好势头以外,就是要尽早地了解一些艺术史的知识。正如希利尔在开篇中讲到的,一个六岁的孩子就可以说出埃及壁画中的人物到底有什么毛病,也就是说六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了解艺术史的基本素养。可能你会询问,了解艺术史的知识有什么用呢?当然,我也不会说那些大道理。我只想告诉你,等你具备了一定的艺术背景知识后,你去看画展,或者仅仅是注意一幢建筑,你就会有更多的体悟,那样也就是说你的思维空间乃至生活空间都得到了拓展。在你看完本书中那些图片“复制品”之后,可以找机会去观赏那些原作,体会展现在眼前的作品材质的静谧与冷凝,品味作者创作它时的炽烈激情,再与头脑中已有的作品内外的故事相交融,你就书写了仅仅属于你自己的“艺术史”。 杨立新 2n14年8月于国美斗宝斋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最生动、最能够吸引孩子们学习艺术史的课本,完全脱离了传统教材的那种编写方式,丝毫也不会让孩子们感到陈旧乏味。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极其少见的优秀课本,以它那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内容、精致的艺术图片,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艺术史教材。 ——《哈泼杂志》 多年以来,在家教育的家长们一直争抢这三本(《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希利尔儿童艺术史》)已经绝版的书,他们不惜花高价购买那些已经用得非常旧的书。最终,意识到这种需求,卡尔弗特学校再版了这三本书的修订版。修订版中增补了二十世纪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内容上,也对一些陈旧的表述和概念做了微小改动。 ——凯茜·达菲在家教育教材评估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