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温州苍南卷)
分类
作者 罗杨总主编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直到现在,有小孩出麻疹时,人们就让他吃一些柑,就是取柑有清燥凉血的功能。

分银池

杨景夏自从和杨精义在京城卖了一俄柑,赚了不少的银子,回家后就要和杨精义分红。杨精义讲:“我是单身,钱给我没有用,你有家庭,留着自个儿用吧。”杨景夏晓勿得杨精义已经是神,执意要平分。杨精义见他不肯,就讲:“这样吧,我们两人造一个池,在池中灌满水,我们将银子都抛在池中,浮在水面的部分归我;沉在水下的都归你,怎么样?”

杨景夏性情憨直,不晓得这话的意思。杨精义是个神,要用的也只能是些纸钱灰,他晓得银子是不会浮的。当下杨景夏也同意了。

杨景夏和杨精义一起,就在村西首挖出一口方池,横直各三十步,四周和池底都铺上石板,上面又围上矮墙。水池完工后,池中也就积满了碧清的水。该日,俩兄弟把银子掼下池去,银子自然是沉的,结果都归了杨景夏。

由于杨老爷在这个池分过银子,后来这个池就叫“分银池”。至今这个池水仍然碧清,池底生长着碧绿的水藻,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池中游着。几十年来,周围人们一直靠这个池水饮用。这个池也显了圣,碰上大旱不会浅涸;碰上水涝,池水也不会满。特别奇的是,池中的鲫鱼,一律都是金色的。过去曾有人想抽千池水捉鱼,等抽千了水,鱼一尾也呒有了。池的四周是石板砌成的,只有池底中央有个洞,有人曾看见洞中的鲤鱼尾巴摆动。据说,那洞是直通东海的,所以大旱天池水勿会千;闹灾时,池水也勿会满。

这个池在张家堡村西,到现在还是好好的。

上梁

从分银池畔分银后,杨景夏就有了不少银子,这些银子怎么用好呢?他就同杨老爷商量。杨老爷讲:“现在你的房屋太旧太少了,你就另起幢新屋吧。”

杨景夏讲:“起屋要叫人拣日子的。”

杨老爷讲:“不用叫人,我就会拣日子,我给你拣好了。”

“你也会拣日?”

“对,该日就是好日子,你就该目动工吧。”

景夏问:“上粱呢?什么日子好?”

杨老爷讲:“下个月的该日是上粱的好日子。你等有戴铁帽的人走过时就上粱。这样,你就会大富大贵了。不过你的屋要朝西,和我的屋相对。”讲完,就帮助杨景夏在分银池边划出一块地,当日就破土动工了。

到了上梁那日,师傅们个个站在屋背上,杨景夏吩咐他们,看见有人戴铁帽经过时就上梁。

该日天光本是大晴天,可到上午却下起了雨毛丝。正在这个时候,东邻刘店村有个人到泥山买镬,天光晴天没带雨伞,见下起雨来了,就将镬扣在头上当箬笠遮雨,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这一班师傅在屋背上站了半天,正站得心烦,看见这个人走了过来,大家都喊了起来:“来了,来了,戴铁帽的来了。”师傅们一声喊,大梁就上去了。

当时这屋造得很讲究,几百年过去了,还没坏,到十年前,才被拆除。

杨景夏成“神”

讲述:杨寿波1931年出生农民初小

记录:杨观海1964年出生文化员 杨奔

1988年5月采录

一天,杨精义来到金斗河看望杨景夏,听到远处传来阵阵锣鼓声,他问什么事情。杨景夏讲:“那是前村王继母做佛事,三牲堆满祭桌,真排场啊!”

杨精义笑笑,讲:“你想去吃酒肉吗?”

景夏讲:“我跟他们村无亲无故,怎么去?他们请的又是神佛,不是我。”

杨精义讲:“不要紧,我送你一样东西就可以去吃了。”说着从衫袖里摸出一个山魈帽,讲:“你戴上这个帽,别人就看不见你了,你就放心去吃好了。”

见杨精义这么说,景夏也就戴上山魈帽去吃酒了。到了王继母村,见没有人拦阻,也就管自坐在供桌边,大吃大喝。王继母看见祭桌上酒杯浅了,肉少了,只当是神明显灵,赶紧加进去。

景夏吃了一会儿,微微有点醉意,酒力慢慢发作起来,全身涌烫,面上发烧。他一时也忘了山魈帽的作用,便脱下帽子,想凉快一下。(P010-011)

书评(媒体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丈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冯骥才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丈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罗杨

目录

神话

 盘古与地母

传说

 人物传说

杨府爷的传说

 鲸头杨府爷

 结拜

 卖真柑

 分银池

 上粱

 杨景夏成“神”

林泗爷的传说

 出圣园

 没柴烧脚骨

 猪头还愿

 林泗爷讨粽子

 林泗爷京城卖盐

 “林泗大帝”的由来

马仙娘娘的传说

 马仙看病

 两兄弟打虎

白马爷的传说

 白马爷庙

 白马爷夜归

 白马爷与张道台

林伍公的传说

 得道救饥

 奏封雷使真君

牧牛大王的来历

穿太子服的牧牛大王

韩陈爷上天

戏状元盾海青的传说(畲族)

徐俨夫状元的传说

高机与吴三春

林钟英告御状

武进士吴洪初的传说

项维仁得仙笔

吴宝秀的传说

 出世

 作诗

 坐牢

画家吴第的传说

 学画

 卖画

蒲门生传说

 学戏

 君子不离本相

 三演《十五贯》

拳师吴开

神拳拳师蔡善堂

谢老二的传说

陈金花与陈家擂

运出一针救两命

民间名医吴八仙

金钱反

蔡牵在北关岛

吴荣烈告状

谢一聪助建东魁桥

 风物传说

石砰天后宫

陈十四与茭杯礁

陈十四娘娘斩石蛇

炎亭晏公庙的来历

蔡十二仙姑庙

北山土地与南山土地

土地公与土地婆

灵溪山土地爷

救饥状元与五里牌

狮山马坟

桥墩圆觉寺和玉苍山

三段祖师和雕鹰

天下十八袈裟

玉苍山顶划龙船

金香炉与香炉潭

矾山

鹤顶山

蒲江的九十九湾

甘溪为啥变千溪

雾城

玉蟹洞

棋盘山棋盘石

蒲江尼山渡

公婆石

流石

狮山、球山和金舟乡

凤凰山、狮子山和乌龟山

老君山

蒲峰山、蒲门山和漏米岩

石将军

朱家垟和白马礁

姐妹洞

观音井

湖井龙潭

小白龙见娘

相骂宫

明矾的传说

 明矾与陈景成

 矾塔

米塑的传说

布袋戏的传说

畲族姓氏的来源

陈氏“小姑郡”的由来

吴氏宕顶小过年

重五插大艾

菖溪刘姓端午过初四

插地香挂香球

斧头柄

洞房先喝三口茶

米公鸡

神主的由来

寿域中为什么放鸡蛋

金乡免灾之语:嚯呸吓

“丢三面”的出处

踏路牛(畲族)

煨年猪(畲族)

 其他传说

雷公的传说

 雷公电母

 水雷

 雷公不打做贼人

人的尾巴

公冶长听鸟音

定寿源

故事

 人物故事

李士林的故事

 桥墩门造桥

 杭城笑半仙

 开大埕田

 答对儿骂县官

 白银变成油菜籽

 蛋打县老爷

 三才子戏弄知府

 智判烟筒

 画神符救屠夫

 杨梅一株不卖

 分饼选人才

陈公道

陈大人抗倭

陈仓起义

灵溪大门打宫

玉苍山三位大仙

 幻想故事

骨杯

龙女送宝

活见鬼

水鬼

背时鬼

鬼见怕

鬼报恩

抓水鬼

智斗狐狸精

褫公带鬼去认路

老虎儿

 生活故事

恶兄善弟

兄弟分家

买汤圆

石头老人

蛇郎

豆囝

哑童

强盗修行

番薯丝最好吃

采宝

贪宝亲爷

蔡仙

杲女婿学话

三块银两条命

果丈夫和巧媳妇

智嫁

盘扁开天地

画猫送道台

三个锅四首诗对

九斤佝和天下省

阿龙治财主

心满意足

三囝婿拜寿

吹破天与财迷精

惩治恶财主

巧妇阿莲

 巧驳“黄辩驳”

 智惩野和尚

疙瘩佬与巧媳妇

巧洽吹牛爹

才女配才郎

旧饭碗

四兄弟学艺

打官司共饭店

评工钱

真老实

贪小便宜

笼底书

褫公和做棺材师傅

捉着就算

懒夫妻

骗子封侯

搭台治怪病

一女许三婿

杀狗劝夫

哑谜

一斤菜油进香

假哑巴智斗财主(畲族)

神王也怕老婆

县官偷吃鲳鱼

动植物故事

 半爿鱼和无尾田螺

 石林和汉姑鸟

 老虎、长颈鹿、猴子

 大猫怕漏

 梅花鹿、兔、马、猴子

 蛤蟆鼓与老虎赛跑

 乌龟、客鸟和老乌

 鹿含草的故事

 白鹿报恩

 蛇报恩

 神龟兆瑞

 黄牛和水牛

 猫为啥要咬老鼠

 公鸡怎么仰天喝水

 公鸡讨角

 苍蝇和蚊子比本事

 田蜂怎么来的

 番薯为啥会生风虫

 相思草

 香附子和节节钉

 鲤鱼斗龙王

 龙虾弯腰

 蛤蟆鱼想国公鱼做老婆

 大头姆鱼

 手撒网的由来

 白头翁祭鼠

 七星鮳拜寿

 乌龟背甲为啥有裂纹

 赶工鸟(畲族)

 弥勒佛和种田人

笑话

 大方和小方

 半爿南瓜

 口才与文采

 骑老鼠

 试肚才

 竹竿与猪肝

 打卦

 知县下乡

 吹马皮

 慌张女人

 村妇难童生

 打“不必”

 半鲁会筵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序一)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内容推荐

由黄志林和林子周共同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温州苍南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编辑推荐

由黄志林和林子周共同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温州苍南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

;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