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徐州丰县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殷召义、邓贞兰、孙兴龙所共同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徐州丰县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

;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由殷召义、邓贞兰、孙兴龙所共同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徐州丰县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华山和栖山的来历

 海水为啥是咸的

 金丝鸟

 老猪

 狗、马换腿

 镇海小龙告天子

 周仓看家

 土地老爷韩文公的来历

 土地奶奶是何人所封

传说

 公鸡打鸣“哥哥——猴”

 蚯蚓为什么没有眼

 布谷鸟的传说

 “咕咕”唤鸡的来历

 桑树为啥流泪

 地忙牛为啥学牛叫

 刘邦出世

龙雾桥的来历

凤凰嗉与刘邦降生

丰城小五门

蜷弯的枣针

蜘蛛封庙门

马歇蹄儿

蝼蛄接头

龙入水

 刘邦挪祖坟

 凤凰点穴 蚂蚁筑坟

 龙泉剑

 鼋汤狗肉不用刀

 刘邦和樊哙巧成连襟

 刘邦斩蟒

 龙驹救主

 刘邦搬故乡

 刘邦恋酒

 汉刘二十四帝

 张道陵出世

 张天师六亲不认

 圣水将军柳毅

 柳将军庙和“投书涧”

 柳毅和丰县

 柳毅三战霸王军

 乾隆看对联

 乾隆点饭菜

 李卫赌钱遇太子

 李卫的传说

进贡

无梁屋

 李打嘟噜剃头

 鳖子大了也咬人

 李蟠捏金莲

 李蟠打猎

 李蟠与状元集

 李蟠背少妇过河

 状元媳妇贫家女

 清朝宰相张玉书

 鲁班的故事

 丁兰集的来历

 渠寨消化神

 黄二怪

 火烧三道街

 吕洞宾与白醪酒

 巧下葬

 前后老鹳寺

 梅楼为何没有姓梅的

 牛聚寺的来历

 卧佛寺

 鸡王庙

 贺堌集的由来

 曹吕庄

 王半截楼

 李洪穿楼

 李锁楼

 蟠龙集的故事

抓钱不易

石磙堤

蟠龙集的沉没

 卧石观云

 金蛋

 《后续兰桥会》

 石公巧断案

 张大烈修桥

 摸先生

 金磨

 无手女

 寸草遮丈夫 一女护三官

 哭丧棒

 孝子抱鸡

 义狗坟

 胡二马月

 大妮和二妮

 掉锅铲子

 鳖和路

 忠义林

 九龙口的来历

 小丑为啥可以随便坐

 喜子

 戏班里为什么不准说“梦”

 古戏台为什么是十三块板

 华祖老爷批戏

 苏北花鼓为什么常喊“二哥哥”

 高寨淹子

 雁插林

故事

 止步碑

 八步邻

 田知县智断还账案

 蒋翰林住店

 张木匠戴枷

 徐夫人报恩

 八十八家的故事

 三请老师

 宰相肚里磨开船

 紫砂鸣蛙壶

 镖师与决手

 塾师行令凉总督

 梁尚德即席作楹联

 玉蜻蜒

 妻子心中有杆秤

 原汤化原食

 蜗牛堂传说

 狗头媳妇

 野狼屯

 蒋念言借龙凤灯

 大黑头周殿芳开脸

 单楼四台对台戏

 袖筒里面淌柿子

 吹空

 女店东巧对字谜

 丈母娘圆梦

 宁舍金盔一顶

 偏听偏信做不得真主

 “不吃亏”与“占小巧”

 诓骗老祖

 白辫子治丧

 特特蛋

 千剃头

 巧补弹孔

 彭元法对诗

 师生对“对”

 庆有余

 渠景礼传奇

一句话救了一条人命

“咬你一口救了你”

三伏天穿皮袄写状子

 李拔贡故事二则

巧计惩财主

巧戏新县令

 老两口与小两口对诗

 母子对诗

 老光棍儿的儿女情

 蛋钟

 斗鹌鹑

 小铜锣

 刘陈相盖屋

 傻子营

 扯老婆舌头

 治吵嘴的药方

 漏

 剃头匠盘道

 我就是这样干的

 面条汁

 蛤蟆精

 孤庙“闹鬼”

 三省瓜

 邓襄臣捕蚂蚱

 孙汝襄飞弹保太子

 藏龙卧虎常店村

笑话

 单足跳龙门

 儿媳妇巧答聋公公

 抬杠

 死财迷

 宴前诗

 会说话的王二

再死找我

一句没说

 倒穿靴子

 邹二大娘

 做贼心虚

 白字县官的“亲爹”

 兄弟四人作诗

 放牛娃气死财主

 啥做的

 胖子

 吓哭了鞋匠

 喝墨水

 吹大牛的嘴

 半憨子学精

 汤里忘了放盐了

 胆小鬼

 憨子搂豆叶

 大才

 眼不见为净

 水洗为净

试读章节

婆婆没办法,只好答应分家。大贵媳妇提出:山南十亩好地带匹马,山北十亩孬地带头小毛驴,兄弟俩抓阄,摊哪里是哪里;现有的房子、钱财一分为二,各取各的。婆婆和二贵只好答应。

大贵写好,揉成纸团,对二贵说:“大让小,你先抓吧。”二贵拿起纸团,打出一看是“山北”,大贵说:“我就是‘山南’了。”纸团没取,就这样定了。原来两个纸团都是写的“山北”,二贵抓哪个也跑不了“山北”,这是大贵两口子定好的计。

大贵在山南安家,二贵和娘在山北安家,大贵两口子占了便宜,心里欢喜,二贵只好听天由命。 开头两年,二贵娘儿俩靠辛勤耕作,尽管地孬,还能吃上饭。谁知这一年遭遇大雨,庄稼都淹坏了,没吃没喝。山南大贵家大丰收,粮食吃不了。二贵和娘商量,去跟哥嫂借点粮。老嬷嬷决定她自己去,娘开口借粮,儿子还能不中?

老嬷嬷山南借粮,原说当天回来,二贵下午去接娘,直到傍黑也没接着,只好一人回家。

来到一条山沟前,忽见一个老狼挡住去路。狼面前还有它吃剩的山羊的两条后腿。二贵吓了一身冷汗。因为无路可走,便拾起块石头,准备与老狼拼了。也许是老狼已经吃饱了,避开二贵逃走了。二贵家里无粮,便拾起两条山羊腿,心想,带回家煮给娘充饥。

刚走了不远,听见一个老嬷嬷的哭声。二贵想,八成是娘,走过去一看,不是娘。老嬷嬷身穿补丁衣,看样子是个穷人。二贵一问,果然不错。老嬷嬷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她无儿无女,怎么活下去?二贵很可怜她,听她说明了家申情况,为了让她活命,就送给老嬷嬷一条羊腿。老嬷嬷说,她饿得走不动了,要二贵送她回家,二贵心眼儿好,就扶着她,送她回家。

拐了个弯,看到山洞里有个灯亮着,老嬷嬷说,这就是她的家。

二贵感到很奇怪:山洞里有不到一柞高的人在打铁,再往里走是小木匠在干活,还有小驴拉磨。二贵放下羊腿要回家,老嬷嬷说:“你也两天没吃饭了,我做点饭你吃了再走。”二贵没法,只好听她的。只见老嬷嬷捏了几粒小米放在锅里,一会儿就做好了,老远能闻到米饭香。老嬷嬷给二贵盛了一碗,让他先吃。吃一碗盛一碗,锅里的米饭盛不完,还给二贵上了一碟小菜,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吃盐,老嬷嬷从小磨盘里捏了一点盐放在菜里,二贵一尝,实在好吃。

饭后,二贵要走,老嬷嬷拿出几个小布袋送给他,每袋分别装着几粒小麦、大豆、高粱、小米,还有一袋盐。她说:“知道二贵你是孝子,心眼好,能帮忙的我得帮。”家里的东西任二贵挑选。二贵不忍心要,老嬷嬷说:“再送你一盘小驴拉磨吧,想磨什么就放什么。”并教会他一番咒语。这盘驴拉磨总共不过一柞高。二贵谢过老嬷嬷,带着东西回家了。  二贵回到家,见娘正哭,原来大贵两口子一粒粮也没借给,饭也没管,饿着回来,与二贵走岔了路,娘俩路上没遇着。二贵把路上的经过说了一遍,拿出几粒小麦放在那个驴拉磨上,念了咒语,小磨转动,就出了白面。接着给娘做饭,小菜里放上点盐,娘吃得十分香甜。

二贵知道那老嬷嬷是位神仙,送他的磨是盘神磨。村子里的百姓也都忍饥挨饿,二贵便昼夜不停地磨面,分给饥民,又分给大家一些从没吃过的盐,大家都十分感谢二贵娘儿俩。

消息很快传开,大贵两口子听说了,心里难受极了,一心要把神磨占为己有。

大贵两口子从山南赶到山北,见神驴拉神磨正在磨盐,二贵下田千活去了,只有娘在家,便说:“这磨俺摊份的,二贵要独占,甭想!”抢了神磨就走,娘上前阻拦,被一把推倒在地。

二贵回来,问明原因,他知道哥嫂蛮横不讲理,咽下这口气算了。

神磨的事传到知县那里,知县看了十分惊喜,速报皇上,要拿神磨进贡。皇上大喜,并传旨让大贵两口子亲自送去,要封官重赏,还要知县派精干武士护送。这可把大贵两口子喜坏了。

他们走大道怕贼人抢劫,便乘船从海上走水路。一路上,神磨不停地磨着盐,一袋一袋,装满了船。

这天海上刮起了狂风,狂风掀起巨浪,船上人多货重,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大贵两口子喂了老鳖,盐浸泡在海水里,海水原来不咸,从此就变咸了。

金丝鸟

讲述:程杰56岁农民初中

记录:程连真

1987年10月采录于丰县华山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压到山底下九个太阳,只剩下一个在天顶上悬着喽。(P005-007)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序一)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丈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冯骥才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丈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罗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