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羞耻之乡/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建东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建东著的《羞耻之乡》内容涉及广泛,有乡村坚守者们在困顿中令人感动的背影,也有都市青年人的迷惘和奋斗,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历史的追溯和探询。《羞耻之乡》收录的这些作品在对自由、人性、诗意等创作和表达上独具匠心,高度体现了作者对文本意识的不懈追求。

内容推荐

《羞耻之乡》收集了作家刘建东的代表作品。刘建东具有鲜明的先锋意识,其作品肯有很强的现代性,又有对中国传统叙事的继承。作家所选作品涵盖作家近几年作品的精华,一部分是有着自觉的艺术探索的作品,如《射击》《师长的雕像》《编织谎言的人》等,这部分小说充分展示了小说文本的无限魅力,延伸了小说所能达到的写作的高度,让读者充分领略了小说深入现实内部的多种的可能性。另一部分则是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关照,如《羞耻之乡》《我们的爱》《向阳的冬天》等,它们在保持着叙述的先锋姿态的同时,作品的内核伸向身边的社会与庞大的现实之中,对现实中的思想变迁、人物命运给予了道德的关怀,使作品充祷了温暖与爱。

目录

羞耻之乡

我们的爱

情感的刀锋

减速

射击

师长的雕像

向阳的冬天

试读章节

我站在派出所门外,看着他们俩几乎是并排走向我。黄登明高高大大,头发蓬乱,他一眼就看到了我,越过我妻子苏瑾,快步跑向我。黄登明的脸上根本没有一点羞愧的表情,好像,他刚刚不是从看守所里被放出来,而是去了一趟银行或者超市。

黄登明带着风冲到我面前,紧紧地抱着我,使劲地拍打着我的背,嘴里嘟嘟囔囔的,大意是我早就把他给忘得一干二净了,要不是这次他被抓起来,还不一定能不能见到我之类的。他说着说着,居然动了情,不住地揉着眼睛。等他停止抒情,放开我时,我看到他的眼睛有点红润。我说,走吧,走吧,先回家再说。我妻子赶上来,没说一句话,用眼睛狠狠地剜了我一下,像刀。我的心就猛地一痛。黄登明和我从小一起长大,一直到十八岁我离开家乡远赴兰州上大学,他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也就是十八岁,成了我们人生的分水岭,我上学,考研,然后在城里工作;黄登明开始在家里种菜,种蘑菇,后来听说去了外地打工。这是十年来我们第一次相见,尴尬得让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毕竟见面的理由有些牵强和羞愧:黄登明在公共汽车上偷窃被便衣抓进了看守所。他给我打电话,说请我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捞出来。他早就摸清了我的底数,说:“你媳妇不在公安局吗?”

坐在我家的沙发上,黄登明有些兴奋,“我早就有你的手机号,从你表姐那儿得到的。只是我不想打扰你,我想着什么时候我也在城里发了财,买了房,到时候再和你联系,没成想,这次意外让我们的见面提前了。”黄登明笑嗬嗬的,满不在乎的样子。

而我,一和他说话就感觉到脸发烫,所以一晚上我都尽量地绕开那个话题,尽可能地不去提他被抓这件事。但是黄登明似乎非常想说起这个话碴,他说着说着就拐到那上面去了,他说:“你怎么就不问问我是怎么抓进去的?你就不感兴趣吗?”他说完,好奇地盯着我看。

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扭头看了看妻子,妻子也转过脸装作在看电视。我嗫嚅道:“是啊,是啊。”

那是个多么令人脸红心跳的夜晚啊,羞耻感让夜色变得透明,仿佛夜色根本就遮蔽不住我们害羞的身体似的。黄登明,他的声音在屋子里环绕,像是粗暴的手揭开了我们身上的遮羞布,“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五仓乡人人皆知,大陈庄是个远近闻名的偷盗村。你是早就离开了家乡,你不知道这二十年来发生了什么。”

黄登明说,在大陈庄,几乎人人都是窃贼。他们分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黄登明自豪地说:“这么给你说吧,除了青海西藏,每个省都有大陈庄的人。他们成了那些城市的一分子,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为那些城市和省份的GDP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呢。”黄登明把窃贼的工作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让我们夫妻俩目瞪口呆。其实这还是我每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我唯一还留在大陈庄的大表姐,来城里看我时也没有说到过,后来我想想,她之所以回避谈论这个内容,可能还是出于内心的一点点尊严。据大表姐说,大表姐夫和她的两个儿子,早就出去到南方打工了,每年春节回来一次。大表姐家这几年倒是生活日见起色,新起了宅院,大表姐甚至还动过要到南方某城市生活的念头。

“我是起步比较晚的一个,”黄登明无比懊悔地说,“榆木疙瘩一个,这是我老婆说我的。所以我只能就近在这个城市呆着,这里好,离家乡近,攒点钱也能及时地送回去。不像是栓子,在广州偷足了一年的钱,过年挤车回家时在火车上让广州当地的小偷给偷得一干二净。”

他的话让我替我的表姐夫和两个外甥担心,但是我没有问,我仍然对表姐夫和两个外甥心存侥幸。我希望他们如大表姐所说的那样,在东莞的外资企业里做工。大表姐曾经给我看过他们在那个外资工厂外的照片,那块大大的写有“XX有限公司”的大牌子旁,我的大外甥黄强意气风发,身边还拥着一个江南的年轻姑娘。那张照片成为我大表姐炫耀的资本。“他们就没想过干点别的?在其它的城市里。”我问黄登明。我的问话让妻子非常不满,她又用眼神狠狠地剜了我一下。

“干什么?”喝了点酒的黄登明有些亢奋,脸色红红的,“这可是几十年来咱们村摸索出来的一条最好的生财之道。以前?什么没干过,你想咱们那地方,盐碱地多,种庄稼不行,搞养殖,蔬菜大棚,做短工,哪一个能快速致富?都不能。黄文贯是第一个,他在河南郑州发了财,是咱们村第一个起了二层楼的,听说还在郑州买了房,娶了二房老婆,但是他发财不忘乡亲,回村里办了学习班,专门教授偷窃的知识,技艺。”

“他办这样的班就没人管吗?”我妻子插嘴道。

“谁管呀。村主任想管,可是他说话也不顶用了,谁听他的。那时候,谁家的宅子盖得多听谁的。”黄登明说话的样子犹如他就是那个黄文贯。

“你也上了学习班?”我问。妻子已经忍无可忍,躲到了卧室里。

黄登明略有些遗憾地说:“我是黄埔五期了。比较晚了。一期,二期的都发了大财。有的人还办了工厂,当了老板。”

那天晚上剩余的时间里,我再没有问其它的问题,我明显感觉到了气氛有些压抑,羞愧让我几乎无地自容,面对黄登明,我恨不得要找个地缝钻进去,仿佛,我是他们当中的一员。黄登明走时,再次拥抱了我,他叮嘱我,以后遇到什么麻烦事,比如被人偷了抢了的,就找他。黄登明说:“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大陈庄的人。办事很方便的。”走到门口他没有忘记谢谢我妻子小佟,他看了看卧室的门,“弟妹睡了吧。告诉她,下次我进去了,还得捞我呀。”P1-3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根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关。

关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关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几人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爱英、王雁翎、温远辉等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