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阿拉善
分类
作者 谭景峰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金秋十月,我们一行从阿拉善盟盟府巴彦浩特出发,前往额济纳旗考察。

额济纳旗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坐落在国家胡杨林保护区西部边缘,有常住人口一万多。随着内蒙古第三大陆陆口岸策克的开通,嘉策铁路的运行,临策铁路的开工建设,东风航天城神舟系列飞船的陆续升空,达来呼布逐渐热闹了起来,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街衢通达,楼房林立,广场宽阔,市场繁荣,已成为祖国西北边疆的一座现代化小城。

我们一行乘车穿越着千里戈壁,经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阿拉善高原。在即将到达达来呼布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奇迹:胡杨红柳环抱在黑河河畔,一片婀娜迷人的额济纳绿洲,以其绚丽多姿的景色,洋洋洒洒地闯入了我们的视野。让人的眼睛忽地亮了起来,心情美了起来,精神也豁然振奋了起来,似乎人们已走出苍茫的尽头,走进了光明的彼岸,途中荒凉、寂寞给人带来的沉重心情早已荡然无存。

胡杨,也称胡桐,蒙古语称“陶来”。它是第三纪地质变动时幸存下来的古老树种。在我国新疆库车县和甘肃敦煌曾发现过它的化石,距今已有6500多万年的历史了。胡杨也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是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改善环境的生态价值。胡杨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其根系非常发达,密织如网,最大半径可达到30多米,能从大面积的土地上吸收土壤水分,并将其储存于体内。胡杨林是耐干旱、抗盐碱、锁风沙的“勇士”。目前,仅在我国、独联体和地中海沿岸的少部分地区生长有胡杨,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河(在额济纳旗境内,也称额济纳河)流域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额济纳绿洲的44万亩胡杨林是世界上胡杨树最集中的地区。

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围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额济纳绿洲,西临额济纳旗旗府达来呼布,北接居延海,东依巴丹吉林沙漠,南与黑城相望。据有关资料记载,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1种,分属20科54属;有野生动物118种,分属5纲21目43科。这些野生动植物有很多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肉苁蓉、沙冬青、裸果木和瓣鳞花6种。保护区内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内蒙古自治区级保护野生动物3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有蒙古野驴、野马、野骆驼、胡兀鹫、雪豹、波斑鸨等。

车子停在了胡杨林腹地。我们一行兴致勃勃地走进了胡杨林,只见这些胡杨或手牵手成片的,或一枝独秀向天的,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斑斑斓斓、漫际天涯,汇成了浩瀚的金色海洋,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世界。远看,一望无际的胡杨,在蓝天、白云、红日的映衬下金灿灿、光闪闪、亮晶晶……近看,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在静谧的树林中,时光好像已经凝滞……驻足在树干边,胡杨高大粗壮的身躯,既给人以沧桑感又给人以坚强感;手捧着金枝叶,胡杨高大繁茂的树冠,既给人以厚重感又给人以力量感。她那绚烂的金黄,超群的品格,把生命的意义渲染得至纯至真、至善至美。陪同的同志告诉我,胡杨又称异叶杨,她在幼龄期,树叶形如柳树叶;在成龄期,树叶形如杨树叶;在老龄期,树叶形如枫树叶。真是神奇无比的一道独具风韵的大漠奇观啊!

拍摄着一片片迷人的金黄,记录着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黑河边。“黑河”古称“弱水”,就是干古名篇《尚书·禹贡》所记述的“弱水”。眼前,靠河边一棵棵高大挺拔的胡杨倒映在静静的水面上,似倒影又似镶嵌,此刻的水面仿佛是一幅巨大的胡杨画长卷,她的美丽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万古流淌的弱水,滋养着两岸的胡杨、红柳、绿草、野花……放眼望去,金黄、浓绿、嫣红,相伴相衬,如烟如雾,如诗如画。  离开黑河岸边,我们驱车来到了胡杨林核心区南端。极目远眺,一座古城孤独地耸立在茫茫戈壁上,古城西北角几座白塔在强烈的阳光下若隐若现,这就是极具神秘色彩的黑城遗址。黑城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两墙中部设有城门,并加筑有瓮城。这里出土的居延汉简,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两千年的文明和昔日的繁荣,是阿拉善人的骄傲。黑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据史料记载,西夏政权曾在此设置了“黑山威福军司”。公元1286年元朝在此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扩筑了城池,管辖西宁、山丹两州,是北走上都、西抵哈密、南通河西、东往大都的交通要冲和政治经济的中心。到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不久又将其放弃。地处荒漠戈壁上的黑城,几经战火劫掠,朝代更迭,结束了昔日极尽繁华喧闹的历史,淹灭了旌旗鼓角、金戈铁马的战争硝烟,从此沦为一座死城,伴着戈壁清风冷月、大漠孤烟落日,一睡就是数百年。这一切只有胡杨才是真正的目睹者、陪伴者、见证者。P16-20

后记

文字是有生命和灵性的。我没有想到会用散文写作的形式表达对阿拉善的情怀。但到阿拉善工作五年来,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思绪,一种挥之不去的感动,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每当此时,感觉唯有散文似乎才能抒发心中的情愫。于是就试着写了并陆续发表了几篇,结果也出乎我的意料。总能引起一些读者的共鸣,也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关注。此次决定结集出版,也是许多同志和朋友鼓励与支持的结果。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就是随文所附的一组诗作,均是我在工作途中,或在某篇散文收笔但内心依然不能平静那一刻,回放美好瞬间,感悟生活点滴,信笔写来的。这既是我初涉诗歌写作的一组习作,也是发自内心为梦幻高原阿拉善讴歌、喝彩之作。此次编入,是想让读者换个视角了解阿拉善。

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当你来到阿拉善,置身这金色胡杨的故乡、沙漠珠峰的天堂、神舟飞船的摇篮、丝绸之路的北线、贺兰古道的一端、五彩斑斓的地方,你就会深深地感悟到:世界是神奇的,阿拉善的神奇更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源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让人走进阿拉善就走不出阿拉善。为阿拉善创作,精神是博大的,源泉是丰富的,挚爱是永恒的。

这本文集的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同志亲笔为本书题写书名,表达了老领导对作者的鼓励和对阿拉善人民的深情厚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亚平同志,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伏来旺同志,阿拉善盟盟委书记王玉明同志分别为本书作序或题词,阿拉善盟盟长鲍常青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在此谨向各位领导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局、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驻军某部政治部等部门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除自己拍摄的照片外,阿拉善盟文联、接待办、驻军某部政治部提供了部分珍贵照片;刘志强、张继炼、王辉、王齐伟、刘树林、云奇、越磊、胡燕、张娉、萨日娜、郭精斌、张金凤等帮助收集、整理了部分资料;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张世贤博士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责任编辑勇生主任为本书付梓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谭景峰

2009年7月1日

目录

序一 任亚平

序二 王玉明

前言

谭景峰散文选

 漫步胡杨林

 走进航天城

 登上贺兰山

 纵越巴丹吉林

 横跨腾格里

 环绕乌兰布和

 观赏戈壁奇石

 感悟巴彦浩特

 解读阿拉善

谭景峰诗歌选——阿拉善组诗

 多彩的阿拉善

 美丽的巴丹吉林

 神奇的腾格里

 富饶的乌兰布和

 漫步胡杨林

 登上贺兰山

 放歌巴彦浩特

附录

后记

序言

景峰同志的散文集《走进阿拉善》付梓之际,邀我作序,浏览着一行行充满墨香和流露出真挚情感的文字,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阿拉善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虽然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但广阔的国土面积、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域环境、良好的资源禀赋,使这里多彩而迷人,拥有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景峰同志将他在阿拉善工作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总结凝练、诉诸笔端并收录成书。我感觉这些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真实性:他结合在阿拉善工作和生活的经历,透过一些视角,以沙漠、胡杨、奇石、工业国防等一些代表性事物切题,大多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真实地描绘和展现了阿拉善经济社会、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风貌,真切地写出了个人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对阿拉善盟情的认识、勤于思考的良好作风以及对阿拉善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以显现。

当前,我盟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盟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阿拉善的步伐,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工作热情,通过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更加深入地认识和解读盟情、思考和研究问题、谋划和推进工作。因此,景峰同志能将这几年撰写的散文整理出版,是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的。

内容推荐

阿拉善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虽然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但广阔的国土面积、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域环境、良好的资源禀赋,使这里多彩而迷人,拥有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本书作者将他在阿拉善工作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总结凝练、诉诸笔端并收录成书。书中的这些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真实性:他结合在阿拉善工作和生活的经历,透过一些视角,以沙漠、胡杨、奇石、工业国防等一些代表性事物切题,大多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真实地描绘和展现了阿拉善经济社会、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风貌,真切地写出了个人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所写的一组反映阿拉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散文。书中既描写了胡杨林、贺兰山以及三大沙漠等自然景观壮美秀色,又反映了航天城和首府巴彦浩特的神韵;既有对景观、物产、民俗等微观赏析,也有对阿拉善经济、社会、文化的宏观解读。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心观察和细腻描摹,通过对风物人情的深刻感悟和历史背景的概括介绍,使读者深切感受到阿拉善二十七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神奇、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博大厚重,以及自然与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的完美融合,是一本难得的全面了解阿拉善的生动教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