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了自传性质的写作手法,在塑造人物时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作品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生动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该书备受广大读者青睐。
这是一部产生于20世纪的著作,主人公保尔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作品所传达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和为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却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因此,本书的随文评注也特别注意引导读者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帮助读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刻画了保尔.柯察金这一经典的艺术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于乌克兰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保尔因为得罪了学校教课的神父而被迫退学。在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保尔不屈不挠的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乌克兰的政治形势激烈动荡,保尔在这一期间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战士,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正是朱赫来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之后,保尔认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两人情投意合,很快便相爱了。冬妮娅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正是这本书让保尔接触到了革命启蒙思想。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勇敢的士兵。战斗之余,他还喜欢看小说,一有空就读给战友们听。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医院。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线,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艰巨的工作。后来,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又参加了铁路建筑。暴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保尔因此患上了重病,所有的朋友都以为保尔死了。但保尔并没有被病痛击倒,病愈后,他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保尔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之后,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一个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儿达雅。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达雅反对她的老顽固父亲,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后来,达雅和保尔结婚了。在沿海养病期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坚定的革命信念又激励着他走出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Day 1
黑暗的生活缩影
脸皮松弛、身穿法衣的瓦西里神父,气势汹汹地瞪着全班学生,喊道:“节前去过我家补考的,都给我站起来!”
四个男生和两个女生应声从板凳上站了起来.
神父目露凶光地看着这几个孩子,孩子们也万分惊恐地望着他。
“你们两个坐下。”神父看着那两个女孩子说。
两个女孩松了口气,赶紧坐下。
瓦西里神父继续用他那对小眼睛死盯着四个男孩子。
“过来,孩子们!”神父站起身起来,推开椅子,缓缓地走到挤作一团的四个孩子跟前。“你们这几个小坏蛋,谁抽烟?”
“神父,我们都不会抽。”四个男生都十分害怕,声音小得都快听不见了。
听了这话,神父的脸气得通红。“都不会抽烟?混账!那面团里的烟灰是谁撒的?快点,马上把口袋翻开。我现在就看看,到底是谁干的。听见没有,快点!”
三个孩子马上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到了桌上。
神父一个一个检查,甚至口袋上的每条缝都看过了,可还是没找到一点烟草末子。于是,他抬起头盯着最后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衫和蓝裤子,膝盖上还打着补丁。
“你怎么一动不动?像根木头似的。”
那个男孩压住心中的怨恨,闷声闷气地说:“神父,我没有口袋。”他边说边用手摸摸那已被缝住了的口袋。
“没有口袋?你以为这么一说我就不知道这事是谁干的了!笑话!这回我可不再饶你了。上次是你妈妈求我,我才让你留下的。这次谁说都不行。赶快滚出去!”神父狠狠揪住男孩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里,关上了教室的门。
被赶出来的保尔坐在教室外的一级台阶上。他想起了妈妈:妈妈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早忙到晚,对他又非常关心,这下可怎么向妈妈交代呢?
保尔的喉咙被泪水哽住了。
其实,保尔和瓦西里神父早就结下了梁子。一次上《圣经课》,保尔对“地球是由上帝创造”这个说法向神父提出质疑,结果,却被神父毒打了一顿。
此后,瓦西里神父总是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他赶出教室,还总让他在墙角罚站,也不关心他的功课。所以,尽管这次的事情谁也没看到,可神父一下子就猜到是保尔干的。下课后,校长把保尔叫到了办公室,告诉他不用再来上学了。
保尔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没有办法,无奈之下,只好把保尔领到车站食堂,想在那里给他找点活干。
车站食堂的老板已经上了年纪,脸色苍白,双目无神,他朝保尔瞥了一眼:“他多大了?”
“十二岁。”妈妈回答。
“好,让他留下吧。条件是这样:每月八个卢布,当班的日子管饭。干一天一夜,回家歇一天一夜,可不准偷东西。”
“决不会的!决不会的!我保证。”保尔的妈妈慌忙说。
“那今天就上工吧。”老板又回头对那个站柜台的女招待喊道:“齐娜,把这个新来的小伙计领到洗碗间去,让弗罗霞给他派活,顶替格利什卡。”
洗碗间里的桌子上盘碟刀叉堆成了小山,几个女工肩头搭着毛巾,不停地擦洗着。有个比保尔稍大一点、红发蓬松的男孩正在两个大茶炉跟前忙活着,他叫克利姆卡。
齐娜径直走到一个洗碟子的女工跟前,扳着她的肩膀说:“弗罗霞,瞧,给你们派了个新的小伙计,顶格利什卡的。该干些什么,你给他讲讲。”
弗罗霞擦擦头上的汗水,把保尔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然后卷起从胳膊上滑下来的衣袖,用异常悦耳浑厚的嗓音说:“小兄弟,你干点杂活儿吧。就是这口大水锅,你清早就把水烧开,让锅里一直有开水。当然,柴也得劈。还有这两个大茶炉,也得由你照管。然后,太忙的时候,再擦擦刀叉,倒倒脏水。活可不少,可真够你忙的。”
就在这时,洗碗间的门开了,三个堂倌都捧着一大叠用过的盘碟刀叉走进来。其中一个名叫普罗霍尔的人对大家说:“抓紧干活!十二点的车眼看就要到了,你们却还慢腾腾的。”
他看见了保尔,问:“这是谁?”
“新来的。”弗罗霞回答。
“哦,新来的。喂,这么着,”他的一只手重重地压在保尔的肩上,把他推到大茶炉跟前,“这两个大茶炉,你得一直照管着。瞧瞧,一个没火了,另一个也光冒烟了。今天饶你一回,可明天要是再这样,准叫你吃耳光,懂吗?”
保尔一声不响,便动手烧起茶炉来。
……
P1-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随着“语文新课标”的修订,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阅读教学也越发重视,许多有条件的学校还自发地开设了阅读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类经典的书籍,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完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隋操,启迪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在这一背景下,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开发了这套“大阅读·教育部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阅读是每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是对心灵的净化和捍卫,它能使人远离贫乏和平庸,使人睿智与博学,使历史和传统得以延续,令优秀品德永远传承。特别是身处当下这样一个愈加繁华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我们更需要静心阅读。
但是,让中小学生独立阅读经典书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阅读经典书籍是有难度的,需要正确的引导。这套丛书由优秀教师全程评点批注,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说经典,帮助中小学读者深刻理解经典名著的深邃内涵,帮助读者切实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其次,好动不好静,贪玩不喜读书是儿童的自然天性。因此,为了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地阅卖,这套丛书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审美倾向和阅读习惯,科学地分配每天的阅读量,设置各具特色的板块和栏目,充分体现出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特征。作为一套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读物,这套丛书通过其优点与特色,充分地体现了编者对当下学生阅读的重视与了解。
古人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这套丛书立足于“大阅读”的理念,古今中外,皆浓缩于尺牍;千山万水,尽了然于卷帙。畅游其中,我们可以穿梭时空,遨游天下,领略笔下风景,沐浴智者惠泽。虽然我们无法丈量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而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无疑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这套丛书的编选,集中了高校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和中小学名师的智慧。既保证了知识的权威性,又符合中小学生的接受心理;既立足于培养读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与纯正的审美品位,又兼顾了语文课程知识点教学和应试能力培养,是一套真正适合中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经典名著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