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世笔谭(无界散文)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曾坤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临睡前,又上网浏览了一遍,不料竟看到刚刚刊出的范敬宜病逝之消息,急忙唤太太过来看,我俩又一起读了这条简讯:“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于今日13时42分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沉默,相对无语。来到卧室,我正在洗漱,太太过来蓦地冒出一句:“老范身体挺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无言以对。大半夜过去了,太太还在不停地翻身,直到天麻麻亮才睡着。而我无论如何睡不着,只好起身来到书房。

在本人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期间,正好是老范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那几年,属他的直接部下。而这期间,笔者太太与范总夫人吴秀琴又是同事,而且是面对面、桌对桌同一处室的同事,彼此相知较深。那时,中国记协还在离人民大会堂不远的西交民巷50号老址办公,老范只要来人民大会堂参加活动,总要抽空来老吴和我太太俩人一间的办公室坐一坐,无拘无束地聊上一气,情同一家人。说实话,太太与老范夫妇的关系,相比我同老范这种上下级关系要亲近得多,真诚得多,亦单纯得多。所以,范总曾书赠我夫妇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还是通过他夫人老吴送至笔者太太手里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这个部下与范总仅有过的几次单独接触中,除了谈稿子和版面上的事之外,似乎再没有谈过其他任何事情。他属于那种文人气很足的高级领导,疏于周旋,没有官气,说话温文尔雅,语速很慢,声调不高,娓娓道来。不曾见他对部下发过火,至少没有对我发过火,哪怕是一句重话也没说过。我们之间的往来多以文字的形式进行。那一年,记者部策划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计划,主题定为“访读者想知道的地方”,报请他终审,他大为赞赏。尤其是当第一篇稿子、陕西记者站站长老孟采写的“美哉,米脂婆姨”一稿送至他案头,他亲自撰写了“开篇的话”,并决定放在一版隆重推出。后来,这个栏目先后推出了十多篇稿子,每篇都由他最后亲自把关修改,字斟句酌,不但内容诱人,而且篇篇堪称美文,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过后,范总亦常常提及这一组报道,赞不绝口。

在笔者看来,老范绝对算得上一个勤勉的总编辑。他在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期间,几乎将自己常年埋在稿件堆里。所有送达他案头的版面大样,他一字不落都要看个仔细,任何差错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而且版版都留有他改动过的墨迹和批语,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当时,记者部办有一块专版《各地传真》,每周一版,最后的大样亦要送他终审。可以说,凡经我手送去的大样没有一期是一字未动退回来的,全部留有他改动过的痕迹,并都写有精到的批语。记得一九九七年六月我重返新疆采写过一篇散文式通讯“万驼之乡巴里坤”,放在《各地传真》版上,他审阅这期大样时,特别将我的文章画圈并在旁批注道:“此文写得很精彩。”我看了反倒坐立不安,心里在猜测,范总这是否在鼓励、暗示我们这些做部主任的要多下到基层去?带头多写稿啊?

笔者与范总同在一层楼上办公,我的办公室离他那就十几米远,但碰面的机会除了开会,在走廊里几乎没遇到过。他连去食堂吃中午饭的时间都抽不出来,时不时由别人代劳将饭菜打回在办公室吃。试想,仅一天要看几十块版(每版一万字)这一件事,就如同抽筋剥皮一般够他受的,遑论别的。但他乐而不疲,还硬给自己加码,坚持每天撰写“编辑手记”。数年下来,一本厚达几十万字的《总编辑手记》出版发行了,堪称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部巨著!

自从二〇〇一年底离开本部外任迄今,我和太太再也未见过老范夫妇,但彼此间的挂记始终念兹在兹。每逢新年来临,相互都会收到对方寄来的贺年卡,年年不落。记得有一年我的散文《平实的富人》获“全球华人诗歌、散文大赛”三等奖,范总从《新闻联播》上看到后,马上发信息给我:“从《新闻联播》上看到你了,祝贺!什么时间回京,咱们见面一叙。范敬宜”

但是,每次回京,总是匆匆几日,加之百事缠身,根本无暇去万寿路看望老范。前一段听说老范中风了,心里惦念不已。但不久就见他的博客更新了,既然能写博客,想必是康复了。于是,和太太商定,今年年底一定要去看望老范夫妇。

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他竟然撒手人寰!在人类寿命已经迈向新的高度的今天,他却以离生命极限还差很远的七十九岁寿辰不幸逝去。范总,您真不该走得这么早啊!以您的读书业文,以您的万折千磨,以您的大巧若拙,以您的心地纯洁,以您的悠然忘我,以您的善良敦厚,这世界太需要您了!

P55-58

目录

第一辑 杂谈随想

 老年教育之缺失

 对一组交通数据的嚼味

 博文算公开发表的文章吗

 霸王项羽为何历久不衰

 慎用“幸福指数”

 禁止电视剧中插播广告大得民心

 医改的关键是把经费拨足了

 由“偶然音乐”所想到的

 程砚秋是一面镜子

 欲说诤友好困惑

 一份值得重视的罚款“通知书”

 一位穿越古今的领导干部——吴起

 迟迟才被港澳废除的《大清律例》

 珠海市邮政储蓄广富支行取款记

 高端机舱里的“垃圾客”

 牙齿与舌头比,牙齿总是先落

 李敖瞄准杭州谋划身后事

第二辑 梳理友情

 悼念庄则栋

 送别抒雁兄

 范总,您不该走得这么早

 悼老潘

 陈师长与“白色革命”

 为“老杨”离任感言

 想起了塔什干大地震

第三辑 人生滋味

 “老钱”纪事

 回望“中国新闻奖”

 回忆我的教师岁月

 住过的房子就是你人生的自传

 “丑马驹”的故事

 罗宋汤与新疆番茄

 暑天话新疆“西瓜”

 春天纪事

 别小瞧蚂蚁

 红菜汤酸黄瓜黑列巴

 再忆杭州

 “普氏野马”在新疆消失的最后记录

 为新疆“馕”点赞

 感悟伊春

 绿色在迪拜最昂贵

 二十年后再访俄罗斯

第四辑 故园亲情

 写给母亲的墓志铭

 我是新疆人

 “年味”就是妈妈的心意加辛劳

 侄儿新婚三祝

 怀念岳父母

 改名“毛子”致网友的一封信

第五辑 序与跋

 《濠江风云》自序

 《莲岛闲笔》后记

 为老朋友朱建新新作《口碑》作序

 《澳门博彩业探秘》代序

 《澳门博彩业探秘》后记

 《行走澳门》跋

 《老杜博文选》序

 《学飞集》序

 《新选唐诗三百首》自序

 《新选唐诗三百首》后记

 遵济修兄嘱作书序

序言

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一辈子遵从穿靴戴帽的新闻体写作。有人鄙之曰“新闻无学”。闻之,绝不甘心。故而,每逢工作之余,即向文学进军,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均轮番试笔,且多变成了铅字,其中受吹捧的亦不少,平添了些许信心。

早在二〇〇〇年,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揽世看涛》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著名诗人雷抒雁即在序言中鲜明地指出: “说起来,新闻与文学总是隔着一道‘岭’,新闻记者读作家的文字,常觉其哕嗦和夸张;作家读记者的文字,又总嫌其干巴和直露。其实,一个好的记者与一个好的作家尽可以在这道‘岭’上打通一条隧道,相互通畅,二美兼备。”

其实,这段话就是说给我听的。当然,也是说给媒体全体从业者听的。自这之后,业余时间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冲动一发而不可收拾,特别是退休之后的这些年。收录在这册书中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闲赋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全系心无旁骛、远离功利、无羁无挂之作,更是真情实意、肺腑之言。

2017年5月18日于珠海

内容推荐

曾坤著的《感世笔谭(无界散文)》文字读起来既内容丰富,论据充分,评论深刻到位,又能保证文笔流畅,饱含深情,具有非常高的可读性,非常难得。收录在这册书中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闲赋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全系心无旁骛、远离功利、无羁无挂之作,更是真情实意、肺腑之言。

编辑推荐

曾坤著的《感世笔谭(无界散文)》是作者近年来的作品集。分为五个部分:杂谈随想,梳理友情,人生滋味,故园亲情,序与跋。作为多年从事媒体行业的记者,作者思考缜密,秉笔直书,对某些新闻事件洞察深刻,具有相当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作者的散文充满了对家人对故土的深沉热爱之情,读来让人每每感动不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