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3年,哥白尼在他出版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动,它们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次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当时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而月亮则绕地球转动。恒星在离开太阳很远很远的一个圆球面上静止不动。
1687年,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得到启示而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牛顿创立了天体力学,使人们在这以后可以以力学方法研究宇宙学。
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爱因斯坦用太阳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中一直无法解释的43秒。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大预言是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向红端移动。广义相对论的第三大预言是引力场使光线偏转。最靠近地球的大引力场是太阳引力场,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这一预言后来被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实验研究所证实。
宇宙,是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但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人类探讨的话题,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加深。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科学地探讨宇宙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今日之宇宙是在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形成的。
20世纪以来,有两种“宇宙模型”比较有影响。一是稳态理论,它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物质分布和物理性质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是稳恒不变的。不仅在空间上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稳定的。另一类叫演化态模型,它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物质分布和物理性质是随时间在变化的。1917年,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但在众多的宇宙模型中,目前影响较大的是热大爆炸宇宙学说。
乔治·伽莫夫(1904~1968).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他在1948年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开始是个高温致密的火球,它不断地向各个方向迅速膨胀。当温度和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这个火球就会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随着温度和密度的降低,宇宙早期存在的微粒在引力作用下不断聚集,最后逐渐形成今天宇宙中的各种天体。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0世纪20年代后期,爱德温·哈勃发现了红移现象,说明宇宙正在膨胀。60年代中期,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两个发现给大爆炸理论以有力的支持。另一重要证据是空气中氢气和氮气的比例。最新的科学测算表明,当前宇宙中氢和氮的比例与大爆炸残余物中的氢氮比例相差不多。假如宇宙没有开端,是永恒存在的,那么宇宙中的氢早就该被消耗殆尽,全部转化为氮了。现在,大爆炸理论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1929年,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定律揭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这种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均匀膨胀。因此,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
红移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指物体的电磁辐射由于某种原因波长增加的现象。在可见光波段,表现为光谱的谱线朝红端移动了一段距离,即波长变长、频率降低;相反地,波长变短、频率升高的现象则被称为蓝移,通常认为它是多普勒效应所致,即当一个波源(光波或射电波)和一个观测者互相快速运动时所造成的波长变化。P3-5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军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谨慎对待。在和平年代,国无防不立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战争仍不可避免。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国家真正地强大,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社会出现以来,战争始终作为解决矛盾的终结方式伴随在人类左右。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然而战争一如既往地残酷。唯有决定战争方式的兵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头换面,体现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在人类复杂的军事活动中,那些代表着大工业时代科技文明的技术兵器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现代军事史,它们总是在彼此的对抗中名垂青史。从M1A1“艾布拉姆斯”和“矮足猛虎”T-72的海湾恩怨,到“海狼”和“台风”在冷战时期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从M16和AK-47在越南丛林中的生死较量,到“超级眼镜蛇”AH-1和“喷火的雌鹿”米-24在两伊战争中的空中肉搏,几乎在每一种致命武器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和耐人寻味的秘密,如同所有剧毒的动物都有着最艳丽的色彩和独具美感的花纹。也许我们一生也无法和一种传奇性的致命武器亲密接触,但本套丛书可以让你选择一种别样的方式来收藏自己的梦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些原本为研究武器而获得的大量科技成果,正在一天天为我们的文明社会服务。就像当初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巨人们,后来却极力反对核武器和核战争。如今,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福音。这些都源于军事武器飞跃的发展。
军事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刚刚学会使用石块和木棒的时期。在那个懵懂之初的时候,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手中的猎食工具很可能在某些场合变成同类自相残杀的武器。但是,武器及武器技术迅猛发展却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当人类告别血淋淋的冷兵器时代,欢天喜地迎接热兵器时代或者文明时代到来的时候,那些武器的发明者绝不会想到,武器技术的发展是一柄寒光闪闪的“双刃剑”。人类在试图征服或消灭某些同类的时候,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命悬一线,甚至整个美丽的地球随时都面临着灭顶之灾。难怪在面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是核战争”的提问时,爱因斯坦先生做了如此精妙的回答:“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棍棒和石块。”
军事武器是人类凭借智慧、运用科技所创造出来的,它是科技之美的化身,每一件军事武器都体现着现代前沿科技的魅力;它是力量之美的化身,人们凭借自己之力创造出了具有无比强大威力的器具;它是韬略之美的化身,每一件军事武器都凝聚着人类博大精深的智慧与知识。
《我是小小军迷》是一套了解军事常识必看的百科全书,是一套接近军事的百科全书,是一套面向广大军迷的百科全书。本套丛书共15本,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军事制度、神秘无限的军事演习、令你着迷的军事航模、火力强大的王牌军事武器和叹为观止的新概念武器等内容,另外,本套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因此,阅读本套丛书不但可以丰富你的军事常识,同时可以给予你视觉的享受。
本套丛书的最大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体,为广大军迷朋友打造了一个广阔的军事天地。
当你仰望太空的时候,你一定会对太空迷人的风景产生深深的向往!那么,了解军事航天知识,发现军事航天中的秘密,一定也是你的最爱!
请翻开《军事航天的秘密》(作者汪洋)吧!《军事航天的秘密》不但对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航天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也对航天员的训练及生活进行了精彩描述,可以让你通过本书,对军事航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我是小小军迷》是一套了解军事常识必看的百科全书,是一套接近军事的百科全书,是一套面向广大军迷的百科全书。本套丛书共15本,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军事制度、神秘无限的军事演习、令你着迷的军事航模、火力强大的王牌军事武器和叹为观止的新概念武器等内容,另外,本套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因此,阅读本套丛书不但可以丰富你的军事常识,同时可以给予你视觉的享受。
这本《军事航天的秘密》是其中一册,作者是汪洋。